水果“懂王”杨晓洋:我在百度当“网红”
戴斗笠、挎竹篓的网红水果猎人,你见过么?
8月底的湘西,夏天还未曾离开,太阳晒得地上的土块有些发烫,几只黑褐色的大肚蟋蟀在草丛里蹦来蹦去。
杨晓洋戴着斗笠、挎着竹篓,气喘吁吁地穿过山林,站在一株挂满野果的树下。
“找到了!”他大喊一声,然后从树上摘下几枚果子,掰开土黄色外皮,面对镜头展示洁白晶莹的果肉,开始科普这种叫做“八月瓜”的独特美味……
这是微综艺纪录片《水果猎人杨晓洋》中的欢乐一幕。
这档在今年10月上线的6集微纪录片,由百度百家号专门为杨晓洋量身打造,记录了他寻觅中国水果与风物的奇妙之旅,也让这位中国的“水果猎人”开始为更多人所熟知。
每年,他平均要花费几十万飞往世界各地猎寻奇珍异果,毛线团一样的香菠萝蜜、穿山甲一样的野生蛇皮果、传说能让人放屁都有紫罗兰香味的香波果……
保守估计,目前他已经吃过600多种水果,号称是“全中国吃过最多水果的男人”。
而从专业工程师到植物达人,再到走遍世界的“水果猎人”、百家号人气内容创作者,是什么支撑杨晓洋向着梦想一路前行?
本期显微故事,请跟我们一起走进杨晓洋的世界。
以下是关于他的真实故事:
文 | 周南
编辑 | 陈多多
七年前,一场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大火,改变了杨晓洋的一生。
当时印尼烧芭蕉开荒,很多尚未来得及被发掘的植物资源被焚烧殆尽,杨晓洋所处的新加坡也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烟霾灾害。
那时他在一家精密制造公司工作,同时也是新加坡小有名气的“植物达人”,人类对植物的毫不留情让他十分心疼。
“人类对植物的作用是保护,而不是伤害”,杨晓洋再一次反思自己是否应该为自然生态作协什么。
杨晓洋从小热爱植物。
他在河南安阳农村长大,幼时起就喜欢蹲在自家果园里,看各种蔬菜、水果,观察各种野花、野草,很多植物名字只要别人说一遍他就能记住,过目不忘。
当时杨晓洋一度希望自己未来从事植物相关工作,但父母非常不理解,对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要学植物,这个没前途。”
在多年辛劳、盼子成龙的父母面前,杨晓洋选择了去新加坡念精密制造工程。
但杨晓洋依然保留了自己对植物的爱好,大学4年他走遍了新加坡的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植物照片达30万张,能初步鉴定出来的物种多达8000多种。
这样的斜杠人生一直持续到他毕业工作。
2013年,印尼烧芭事件后,杨晓洋终于下定决心,接受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邀请,回国投入到植物引种保育事业。
“这些生命经历残酷的自然演化都顽强地活了下来,却因为人类而濒临灭绝。”杨晓洋觉得自己无法视若无睹。
回国后,除了协助国内做东南亚引种保育,杨晓洋也凭借自己的对于水果的了解开启了自己“水果猎人”的初尝试。
杨晓洋读过一本书叫《水果猎人》,原作者是个加拿大记者,他跑遍全球、将自己品尝水果的见闻写得引人入胜。
尽管只有文字描述,没有足够视觉吸引的照片,却也为他带来了很多启发:“原来植物可以这么玩,不仅可以科普植物,还可以科普水果。”
他也因此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为什么不能去做一个“水果猎人”,专门去寻找美味的水果?
每年6月到8月、12月到次年2月是东南亚水果季,也是杨晓洋最忙的时候。
他有一个猎寻清单,根据不同水果的果期来安排行程,有时来回机票1万多,花在买果子上的成本才10块钱。
雨林深处,杨晓洋遇到过鳄鱼、蟒蛇、云豹、熊,还遭遇过严重的瓜馥木过敏。
最可怕的是,在语言不通的东南亚少数民族部落地区,他常遇见背着枪的人经过,生怕被当作入侵者抓起来。
为了找到东南亚的“香波果”(传说吃了后连流汗、小便、放屁都有股淡淡的紫罗兰香),杨晓洋专门去了爪哇岛。
从新加坡飞到雅加达,又转火车,再转汽车,一番折腾终究没有白费,最终吃到了神奇的香波果。
果然香气迷人,果香像芒果,又有点像菠萝,吃完后整个人感觉轻飘飘的。
再多的艰难也比不过寻获一种特殊水果的满足与快乐。
当水果猎人的时间越久,杨晓洋跟水果的关系就越亲密。而在孤独寻觅的过程中,他也逐渐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融入了“水果猎人圈”。
杨晓洋印象最深的一次,“猎人们”结伴去泰国寻找非常小众的“潘帕西”榴莲(泰语,音译)。
几个人开着两台车,折腾半天终于在一家果园里找到唯一一个成熟的果子。
一群人就围着那一个榴莲,把它打开,找出最美味、成熟度最好的那一部分,每个人只能分到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小块,用牙签扎着细细品尝。
杨晓洋说,即使他至今已经吃过100多种榴莲,但仍对那一次吃到榴莲的感受念念不忘:
“那天,我在一种快乐得想哭的感觉里,慢慢吃下那一块果肉,世上竟然有如此好吃的水果!”
几年寻觅,杨晓洋每次看水果,就像在看一本深奥的书。一想到自己只是宇宙的一粒尘埃,他对大自然便更加敬畏:
“水果能够历经时空和岁月的筛选而存活到现在,不早不晚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从树尖到舌尖,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他想把这些奇妙的体验告诉给更多人,将自己找到的500多种水果进行整理,选出37种水果,配上照片出了一本书《东南亚水果猎人》。
此外,他还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分享水果科普知识,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能打破人与植物间的无形冰墙。
而在粉丝们的弹幕和留言中,杨晓洋逐渐注意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作为“学院派”科普博主,他常常在视频中引经据典,将自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点密集输出,比如这个水果是什么科、什么属,在全世界有多稀少……
但观众们往往并不在乎这些,大家关心的话题大多是“这个水果好不好吃”,“猕猴桃为什么有的有毛有的没毛”,“长得这么丑的水果也能吃吗”……
“做科普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杨晓洋问自己。
他突然意识到,过去自己做的水果科普,更多是面向专业人士或有一定知识探索力的受众。
但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他们希望了解的水果,除了科学理论之外,还需要有实用价值,能有所受益。
“必须要破圈!”想明白这一点,杨晓洋决定要做不高高在上、接地气的“无差别科普”,上到80岁老奶奶,下到5岁小朋友都能听懂,看了视频觉得有所收获,才真正有价值。
他决定将主阵地放在百度百家号,正是看中这个国民级搜索平台的广阔——无论在哪儿,人们已经习惯于有问题第一时间就“百度一下”。
今年6月,杨晓洋开始在百家号以“水果猎人杨晓洋”的账号发布水果科普视频。
他主动转换视角聚焦在大众层面,每期节目从100个知识点中挑选4、5个大众最关心的内容来精心呈现。
比如讲山竹,他会告诉大家世界上有400多种山竹,人们常吃的只是其中一种;再从果子特征,讲到买山竹防坑指南;最后还把山竹与趣味生活挂钩,在视频里讲“东南亚很多酒店都不允许带山竹入内,因为山竹壳会染色,沾在床单上洗不掉”。
这些有干货又有趣的视频迅速火爆起来,几乎每发一条都会在短短几天内获得百万级播放量。
作为新入驻就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创作者,杨晓洋很快获得了百家号方面的关注。
百家号运营人员主动与杨晓洋取得联系,通过对于内容完播率、转粉率等方面的多维度数据挖掘,为他提供了内容层面的一系列建议和优化指导。
比如,内容选题上,增加一些更为大众化的、诸如“脐橙为什么有一个肚脐眼”之类新鲜题材;制作中,缩减视频开头的硬科普内容,尽快切入主题;剪辑时在视频里增加片段标注等等,以帮助杨晓洋进一步提升视频质量,让更多人对他的视频内容产生兴趣。
除此之外,借助百度多元化的平台矩阵和流量扶持,杨晓洋在百家号发布的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秒懂百科、信息流等各种渠道获取。
知识可以抵达的空间远超想象,与百家号合作之后,杨晓洋在安阳农村老家的亲人们很快也变成了他的“粉丝”。
一个姑姑在百度搜索挑山竹小技巧时,无意间搜到了他的视频,认认真真看完后,姑姑给他留言说:“孩子,你的视频做得真好!以前只知道你在研究植物、研究水果,不知道你到底研究到什么程度,现在发现,你做的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
签约账号【显微故事】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END
故事征集
我们关注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各行业的一线故事。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发给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经采用发布,即刻支付稿费。
━━━━━━━━━━━━━━━━━━━━
显微故事合作媒体平台
腾讯科技 | 36氪 | 虎嗅 | 钛媒体 | 界面新闻 Pingwest品玩 | 第一财经CBNData | 百家号 | 凤凰新闻 ZAKER | 企鹅号 | 今日头条 | 知乎 | 微博头条创业邦 | 澎湃 | 新浪创事记 | 前瞻网 | 网易科技━━━━━━━━━━━━━━━━━━━━
大时代下,
每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到。
欢迎关注显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