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校媒人 | 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

2018-05-02

作者 请关注


寒假,在始终不下雪的北京,我开始了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的假期实习生活,虽然之前做着线上实习的工作,但一直很期待能和在线的老师以及来自其他高校的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在这里我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当然,除了日常的工作和周末的吃喝玩乐,还是有通过与大家的交流认真学习和思考关于校园新媒体方面的知识的,而这期间我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应该就是:该如何通过校园新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呢?



提到新媒体我往往最先想到的便是“两微一端”,客户端、微博、微信相互结合形成统一的内容传播,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三者需要去做完全相同的工作,而是发挥各自的优势来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微博的时效性比较强,应该侧重于消息的第一时间发布以及与粉丝之间的及时互动。大多数微信公众号一般每天只可以推送一次,时效性较弱。但微信图文在朋友圈中传播更方便,如果是其他第三方平台的内容转发到朋友圈中难免会需要一个跳转过程,而微信图文不需要,直接点击即可阅读,也方便潜在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因此微信公众号可以更侧重于社交传播。客户端往往互动性较弱,因此可以侧重于内容的整合,所有在其他平台发布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客户端找到。


随着不断有新的新式和平台的出现,传播的渠道也不再仅限于“两微一端”,还可以有QQ空间,今日头条等,以及音频,视频,直播等形式。


但无论利用哪一种渠道,哪一种形式,最重要的还是形成内容的统一性从而去突出品牌。渠道和形式只是为了可以覆盖到更多的受众,但如果内容也是“百花齐放”,各做各的,往往会淡化了品牌。



为了达到以上所说的传播效果,则需要组建一个团队,而组建团队往往会遇到四个难题,即机制,技术,内容,人才,这其中机制是核心,技术是瓶颈,内容是关键,人才是根本。


我认为以上四点对于校园媒体团队来说往往又不是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瓶颈来说,我认为技术的瓶颈不仅仅来源于技术本身,而是思想上的瓶颈。


面对一个新的形式,往往会因为一时技术上的短缺而选择放弃,利用其他形式代替。这样的解决方法在短期看来是有效的,然而一旦新的形式开始被大家接受并广泛运用,那时候再去研究往往就失了先机,而且容易处在别人已经成熟了,自己却刚刚起步的尴尬状态。


因此突破技术上的瓶颈首先要打破思维上的瓶颈,在确定了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和形式传播后就可以去招募对应的人才。


至于人才,大学校园里往往卧虎藏龙,牛人很多,这点一般不用担心,而关键就在于这些人才为什么要为这个团队贡献自己的技术呢?


这就需要考虑到核心的机制,一个团队的运行机制是否能够吸引到人才很重要。具体的机制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去制定,但我认为关键在于既然想要别人的技术,那就需要为对方提供对方想要的东西。


最简单的物质奖励还是证书之类的表彰,又或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当然,也有人对以上都不感兴趣,可能只是想要一种归属感或是能发现自己的价值之类的。这些是需要提供的东西,除此之外则是整个组织的分工制度是否能让成员真正的发挥各自的专长,能有成长和收获。


当机制、人才、技术都齐了之后,内容的生产我觉得倒不用非常担心。


因为校园每天团队面对的受众群体就是大学生,而所有的成员就是大学生,因此对于需要产出怎样的内容,哪些内容是受欢迎的,大家关心的,往往比脱离了大学生群体的人去做要好很多。


但校园媒体团队不同于一般社会上商业性质的自媒体组织,在内容上需要有选择,并不是吸引眼球的都可以做,在考虑传播的量的同时还要考虑影响,应该选择积极的正面的内容。


以上内容总结起来即作为校园媒体组织需要重视技术的创新;根据需求去选拔人才;建立完善合理的机制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既为他们提供机会,也能让他们为组织长期的提供技术产出内容;对于该产出怎样的内容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把控。


一个较为完善的团队我认为需要由运营团队、协作团队和支撑团队组成。


以中国大学生在线为例,运营团队应该由从各高校招募来的固定成员组成,参与中国大学生在线的微博、微信、QQ空间等平台的日常运营。


协作团队则由各高校的校网通站组成,参与中国大学生在线的活动,协助活动的宣传与推广。对于这样的协作团队,我觉得可以采用类似社群的形式,比如组建一个微信群,群内是各校网通站新媒体方面的负责人,这样对于中国大学生在线来说,需要各校网通站提供协助或举办线上活动时可以及时发布信息,让各校网通站参与进来;同时也为原先接触不多的各校网通站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各校网通站举办活动时可以在群内发布,寻找合作的伙伴或是请教有经验的伙伴从而实现资源、经验的共享。


支撑团队我认为应该是大学生群体,这是最难组建的团队,也是最不应该放弃的团队。


作为一名校网通站的成员,从自身的经验和与其他高校校网通站小伙伴的交流中,我发现中国大学生在线往往是建立了与各校网通站的联系,却没能与更广大的大学生群体建立联系。


中国大学生在线举办的活动常常会被部分校网通站作为任务分配给组织内的成员去完成,倒不是不可以让组织内的成员去参加,只是如果仅仅到校网通站这一步活动就结束了,就很难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既不利于校网通站自身的宣传,也不利于中国大学生在线的品牌宣传。


每一次活动都是宣传自身的一次机会,在组织和社团众多的大学校园,如果长期不举办活动的话往往很难提高知名度和维持自身的影响力。


所以除了自己组织活动以外,每次中国大学生在线举办活动时各校网通站都可以考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举办一次宣传活动。既宣传了校网通站本身,也宣传了中国大学生在线,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中国大学生在线,参与到中国大学生在线的活动中来,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作为校网通站中一名大三的成员,很快也要离开校网通站了,中国大学生在线陪伴我走过了大半个大学时光,现在回想起来才真正对那句“点亮青春,成长相伴”深有感触,衷心希望中国大学生在线越办越好,陪伴更多的小伙伴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

张远,临沂大学2015级新闻专业,曾担任临沂大学大学生网络通讯社新媒体部副部长,现任临沂大学大学生网络通讯社荣誉社长,2017年3月参与中国大学生在线官方微信的日常运营,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担任中国大学生在线官方微信学生团队负责人。

往期精彩



中国大学生在线

策划编辑:苏兰

责任编辑:李玥玮 盛楠 张筱苒(天津科技大学)

图文编辑:杨世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值班编辑:杨恩霞(重庆理工大学)

你的点赞↓↓就是对小中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