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篇文章,告诉你跨性别服装的前世今生

2018-01-09 序酱 伍德吃托克

导言 : 所谓时装,是一种体现当代意识形态、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表达形式。它比纯艺术更能表现一个时代集体意识性。而中性和跨性别的时装,代表的是这代时代对广泛性别标签的接受度。


Woo Fashion 的这篇文章,介绍了时装界的“跨性别”趋势,并通过大量的图片,介绍了不同设计师的作品,深度又养眼,Enjoy.



一篇文章,告诉你跨性别服装的前世今生


纽约当地时间 10 月 4 日,康泰纳仕出版集团宣布推出一本新的 LGBTQ 跨平台出版物 Them。这是康泰纳仕自 2007 年开办 Portfolio 杂志并在两年内停刊后,第一次重新推出新的独立品牌。 



这让我开始坐在阳台上思考性别族群、跨性别服装的议题。因为在台湾,甚至有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叫 “Gaydorado”的 APP GAME, 是一款专为同志设计的社交换装 RPG 游戏。 


官方表示,《Gaydorado》玩法融合了剧情、战斗、养成、休闲,但游戏的核心是「社交」。游戏中打造出一个只有男同志的世界,玩家可以在这里尽情装扮自己,用全球定位服务器系统结交全世界的同志朋友,满足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的事情。 



等等!是时候再度解释一下何为“ LGBTQI” 了。「I」代表双性人,变成「LGBTI」;加入另一个「T」来代表变性人,变成 「LGBTT」;加入一个「A」来代表支持同性恋的异性恋盟友(straight allies) 。之前,网络上曾疯传一支(搞笑?)影片,一名欧洲政府官员在发言前,将全部性别取向族群的专有名词一次性念完,念了很长很长一串。


不管其发言是否是对不同性别分类的讽刺,还是出于内心真正的尊重。我不仅开始思考 “性别” 在每个年代的意义。


古埃及的壁画上曾经描绘谭崔修行(谭崔指不同宗教派别利用性能量转化意识层次或获得永生的修行方法等,道教关于性行为的修行就称为道教谭崔,新闻常报导关于宗教性丑闻也多与此有关),就有男女、女女、男男、双性男跟女、双性女跟男等等,所以跨性别的概念似乎在上古反而不成问题?


后来,人类社会从捕猎走向农业社会,因性别特质而开始产生了特定的工作性质分配,产生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概念,逐年发展下转化成所谓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 


70 年代,因思想逐步开放的灵性嬉皮文化到 80 年代的性解放,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很多流行文化与影视作品,包括玛丹娜或大卫鲍伊等等等。

大卫鲍伊与近期模仿 80 年代雌雄同体造型的 lookbook.


这个跨性别的设计师群体,包括当时在巴黎伸展台崛起的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也包括圣罗兰的吸烟装 Le Smoking,阿玛尼也曾替女性打造在职场上有如雌雄同体的西服装——权力装。 


延伸至今日,女星穿裤装西服在红毯上故作中性打扮已经不是多前卫的选择了。80 年代的性别模糊概念比起“多元性取向族群的尊重”,更接近于“把性别概念抛至身后是一件很酷很叛逆的事”,甚至更偏向女性主义, 但不知为何,之后的性别苛版印象又逐年加重。 



30 年代,香奈儿 Coco Chanel 将男性布材,甚至较中性简洁的轮廓运用在女性时装上(当时香奈儿确实不是唯一意识到这波风潮的服装设计师,但却是做的最出名的),同时期的奥斯卡影后玛琳·黛德(MarleneDietrich)也在电影“摩洛哥”中也做了相当中性的经典造型。



但这真的是女性衣橱第一次跨性别选择的年代吗?在浮夸的 17 世纪,那个巴洛克时期,贵族女性的军装马裤与蕾丝紧身胸衣混搭,男性的女装男穿 party 服,似乎是一个性别符号混和跨度更大的时期。 而且当时的人们很享受这种符号转移带来的诗意与玩味性,甚至不免俗的延伸到性癖好上。



而这种气氛的转移,在近代时装似乎又开始复制,包括最具代表性的Alessandro Michele的 Gucci 古驰,其他品牌近期季度的 Campaign 都展现出了他们对青春代有的性别阴性特征享乐主义式的意淫。 

古驰的 Campaign 不仅呈现享乐主义的处世风格,也出有多元性取向的呈现. 


包括中国古代如魏晋北朝,当时男性的审美也是享乐主义,且男女特质混合的, 如果用我的小理智去做出推断,可以得到一个小结论:享乐或灵性主义盛行的年代,性别符号是模糊的,而相反思想偏保守的年代则性别概念壁垒分明。 


你一定会发现,人类文明发展性别认同的轴线是每隔 20、30 年就呈现出开放或封闭,这道理似乎也适用于其他层面,似乎人类没有所谓真正的进步,发展永远呈曲线摆荡状,其中一种价值被发展到极端就会被反向力量拉回中间值。 


该回到我们的主题 - 跨性别服饰。 



英国伦敦开设「无性别」百货- Selfridges,其中策划者Faye Toogood表示Selfridges希望透过商品规划的方式, 让人们知道「无性别」不只是二分法,不只是男人穿女装,女人穿男装,而是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去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爱的物件,这是一个我们理当尊重每个人的世代,从最常见的行为做起,也许我们可以让更多人受到应得的尊重。 


Selfridges 无性别百货用“不是他、不是她、是我”作为传达概念的主标语。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尊重。也可以间接理解带起这一波的“无性别”风潮跟千禧世代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价值观中都存有的“新世代人本主义”,或更准确的解读为“新世纪零性概念”有关。 


而各家厂商,不管是设计时尚广告业,在营销曾面也发现这种价值是对于推销新世代消费者的重要根基,无不在广告中植入大量种族,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性取向等 (耐克、阿迪达斯等) 。


这或许比 90 年代崛起的多元种族地球村与世界音乐风格有所差别,置入更多不同地区的在地文化符码,以一种近乎科幻电影的多维度方式加压结合在一起。黑客帝国主演 沃卓斯基姊妹(拍摄黑客帝国时两人是兄弟))拍的 Netflix 神剧——Sense8 就是此种风格的代表。


Michael Jackson 的 MV 《Black or White》是标准地球村风格格,而 H&M后邀请 M.I.A. 拍摄的旧衣回收广告也延续此种风格。

SENSE8 

H&M 系列广告


不谈时装的设计面而从商业行销面来看,近年巴黎跟伦敦男装周要遭殃了,各品牌无不开始将男女装系列合并办秀,这种现象的开端源自 Prada2013 始在男装秋冬或春夏主系列秀中加入几名女模,身穿早春或早秋的服饰,其设计灵感与男装相呼应。一开始如此做是因为看秀许多消费者皆女性,而且男装周季度时节与度假系列发布时程相近,不需多花钱办一场新秀。 


Prada 的男装秀上使用同布料的春夏男装与早春女装 


很快 Riccardo Tisci 的 Givenchy 也开始跟进此种做法,当时也正值时装业主体美感转型时期,方向倾向 Margiela 感的次文化风格, 所以很多设计感较重的设计师品牌也邀请大量素人男女同场走秀, 接着才有 Burberry 跳出来宣布要将男女装合并办秀的宣言,其宣言气场仿佛这是一件多前无古人的事,想必其他品牌相当汗颜。 


纪梵希秀上并列行走的男女模特


同时期,英国伦敦有很重要的新锐设计师品牌正在崛起,他就是现在众所皆知的Loewe设计总监 Jw.Anderson。 设计师出道于 2011 年,不得不提,他早期的设计是将女装在女装秀上发表一次, 又将一模一样的衣服在男模身上在男装周再展一次——在当时,这的确是一种很前卫的作法。 



因集合了微极简主义,其女性特征凸显得更加激烈,也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激烈审美。


再者,设计师 Thom Browne,演员出身的他似乎深受麦昆 ALlexander Mcqueen 跟川久保玲的影响,复制了一种 90 年代到 00 年戏剧性的设计方法。 


他将英伦西服剪裁知识与日本恐怖片、西方黑暗童话相结合,其制衣轮廓与面料材质的搭配常出现微妙的不协调感,其设计方法似乎是一种将中性符号作为表层戏谑性的装饰,而非深植理层面。但观其商业行为,似乎也没差,毕竟会穿 Thom Browne 的男性都是穿他那三条杠的针织衫。 



总合而言,时装是一种体现当代意识形态与价值层面渴望的艺术且结合商业行为的表达形式,可能比纯艺术的个人创作更能表一个时代集体意识性,而中性或跨性别的时装,代表的是这代人对事物更广的接受度。


或许正如探险活宝 Adventure Time 里泡泡糖公主 PB 所言:我们追求的不完全是理解, 而是尊重。


每个人能理解事物层面皆不相同,或许在理解前我们先后退一步,待定并尊重着,是一种极为美好的状态。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伍德吃托克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络主编微信:欲姑娘 13301202271



 

 更多精彩文章回顾 



商户联络:

李权:18984397327/ muyou.lee@woechina.com

Lisa: 15001076323 / lisa.lee@woechina.com


品牌合作:

Nafy(边忭):13810043332

nafy.bian@woechina.com

Jade(周德建):18622671607

Jade.Zhou@woechina.com

活动合作-赞助商:

maaakt@163.com




“中国首个威廉斯堡市集”

-《CITYWEEKEND》

“小众品牌的摇滚式狂欢”

-《界面》

“关于“吃”的伍德斯托克”

-《北京人民广播外语频道》

“本地手工、美食、独立品牌翘楚的聚会”

-《The Beijinger》

“新消费聚合体,与国外零时差的生活方式体验”

-《COSMOPOLITAN时尚》

“小批量良物和手工美食的快闪市集”

-《TIMEOUT北京》

“Pop-Up Market of the Year”

-《that's Beiji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