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不要乱扔孩子的东西,后果很严重——收藏的敏感期

馨悦&张老师 简单妈妈 2020-09-05

前言


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儿,给我一个特别好的提醒,不要随便扔孩子的东西,虽然我看着它真的是毫无用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去年春节前后,我们在塞班呆了将近两个月,住在类似筒子楼的公寓,一共四层,每层三家,我们住三楼最里面。


塞班上午9点左右就开始比较热了,我们一般下午4点左右才会出门去海边玩一会,6点左右回家吃饭。白天几乎就在楼里面,因为怕吵到邻居,孩子们几乎只能在自己家里玩。



小鱼儿来了半个月后,就收集了各种宝贝:烧烤的木炭,大号的矿泉水瓶子,小石头,贝壳,木棍子还有我今天要说的两根脏绳子。

 

每天小鱼儿都会带着妹妹们藏到阳台一角,玩这些宝贝,绳子是最受欢迎的道具,她会绑到窗户外面的晾衣绳子上当做绳索,每天攀爬。

 

在海岛上久了, 确实有些无聊,所以,面对孩子们脏兮兮的宝贝,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当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有一天孩子们和爸爸出去潜水,我看到被孩子们宝贝塞满的阳台,心里暗下决心,今天必须大扫除了。



先后扔了7袋子“垃圾”,看着清空的阳台,好舒心啊。

 

不久后,孩子们回来了,小鱼儿看到阳台高兴的说:“哇,谢谢妈妈收拾阳台,好干净啊~”

 

欢呼之后,她突然问:“妈妈,我的木炭呢?我的水桶呢?我的……啊啊啊啊,妈妈我的绳子呢?”

 

我故作淡定的说:“我们快走了,要把阳台收拾干净了,那个绳子太脏了,我扔了。”

 

小鱼儿瞬间满眼都是泪水,冲我喊道:“啊?你怎么能把我的绳子扔了呢?你知道我多不容易才找到的吗?你都不问我,你怎么能给扔了呢?”

 

然后一阵风似的冲下楼去找她的宝贝,一会伤心的上来,问我:“你到底扔哪了?我哪都找过了,都没有。”

 

“垃圾桶。”我故作镇定的说,其实我已经意识到好像犯了极大的一个错误,但是为了面子,还是嘴硬的说:“那个绳子太脏了,我就扔了,下次你可以自己放好。”

 

“我放好了呀,我挂在窗户上,你怎么能给我扔了呢?”然后冲进自己的卧室,接下来一个多小时都没有出来,很少看到她这样的,看来是真的伤心了。



看到她这样,我心里也挺难受的,还是去帮她找回来吧。一边下楼心里一边想:上帝啊,希望今天垃圾车还没来,绳子还在。

 

走到垃圾桶面前,看到垃圾还是堆的满满的,心里很高兴,绳子应该还在,应该还可以找到的。可是扔了那么多袋子,在哪个袋子里呢?

 

我深吸了一口气,开始翻袋子,垃圾箱上面好多苍蝇,多的啊,直往我身上扑,心里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不过很感恩,终于在第四个袋子里就翻到了。看到这两根绳子,简直比捡到两颗大钻石还高兴。

 

两个手指捏回家,用水龙头冲洗了好久,去找小鱼儿。进屋一看,她还噘着嘴不高兴呢。

 

我说:“过来给你一个惊喜。”

 

当她看到绳子的时候,眼中满是惊喜,像看着英雄一样的看着我说:“哇~怎么会在这儿?妈妈,你在哪找到的?”

 

兴奋的又蹦又跳,我看着她,心里太安慰了,总算没有白白与苍蝇共舞了那么长时间。

 

回想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吧,大人眼里的废品,可能都是珍藏的宝贝。

 

然后我抱着小鱼儿,真诚的和她道歉,请她原谅我自私的举动。


张老师


小鱼儿的“绳子”,在我们看来就是垃圾。但它记录了在那个孤岛上,她与妹妹们的开心时光,这段回忆对她来说很重要。


透过这些“宝贝”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成长的足迹,好像孩子们也要留住他们的童年一样。


每一次打开这样的百宝箱,孩子们的烦恼似乎可以一扫而光,因为这里面收藏的不仅仅是一些小东西,还汇集了孩子们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


“收藏”,指的就是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热衷于收藏旧玩具、糖纸、超市小票、包装盒、吃完蛋糕剩下的叉子和丝带、快递盒里的泡泡纸、自己的作品、各种纪念品…

 

是啊,每次在超市的收银台付款,美美的眼睛一直盯着收银员手上的工作。当我将超市小票递到她手里的时候,她笑的那个开心啊。

 

有一段时间,小鱼儿总能远远的就发现在车门的把手上插着的广告宣传单。每次都快步走过去,将广告宣传单拿下来,开心的颠过来倒过去地看。

 

一回家就把这几张广告宣传单插进了她的书架里。


除此之外,我们家这几位公主还有很多喜欢珍藏的宝贝。比如,各种名片、纸牌、剪纸之后剩下的小纸片、吃完海鲜后的各种油津津的贝壳、小石头石子…


有时候真的不愿让她们留着这些东西,又脏又乱啊……愁死了。



为了不让她们乱丢东西,我给她们准备了很多箱子、盒子,贴上自己的名字。


不断地提醒她们:放在外面的东西,我会认为是垃圾,直接扔掉,请你们把自己珍藏的物品放到自己的箱子里。


张老师


这是很好的方式,需要给她们一些规则,在规则里自由发挥。


约定好如何收藏?如何管理,收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孩子慢慢就会自然保持收藏过程对他人的尊重、环境的爱护。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有些“宝贝”被放进自己的百宝箱里,却不怎么理会它们。

 

有时你想用好的、新的东西跟他们换这些“垃圾”都不行,他们仍乐此不疲的收藏着,并将这些“宝贝”一次次的放进自己的“百宝箱”。

 

如果偷偷把他们这些“宝贝”给扔了,他们不但会跟你发脾气,还会把那东西继续捡回来,放进“百宝箱”,并会加紧看管,以免再次被扔掉。

 

这是因为孩子其实是在建构自己的自我意识和界限过程中,她希望了解自己可以支配的范围和空间,体会自己被尊重的感受,体会自己可以保护自己“领地”的感受,体会自己可以支配自己的物品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进一步的构建自己的安全感。

 

加上这些“宝贝”里有我们看不到的“美好”和“记忆”,这促成了孩子这个谜一样的“收藏敏感期”。

 

这个敏感期,女孩子表现得会更加明显,男孩子多半会选择收藏的物品是各种玩具。

 

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好像丛林里的动物似的,用各种方式要保护自己的领地,如果这种界限感没有被保护好,孩子就会出现更加过分的“占有”行为。

 

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盲目的拦阻孩子,不让孩子收藏,会导致孩子产生心里的歧变——占有欲。

 

因为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没有被关注到,并被盲目的打断、压抑而导致的什么都要占有,需不需要都要占有,想尽一切办法去占有,并且有可能会延续到成年。

 

了解了孩子的这个敏感期,像馨悦一样,可以为孩子专门准备一个可以收藏东西的空间。


顺便将你平时会随手丢掉的包装盒、包装纸、丝带、不用的小夹子、小瓶子…在打算丢掉之前,问问孩子喜不喜欢,想不想要。

 

至少我们主动提供的“收藏品”,从质量、安全系数、卫生程度…都还是可以保障的。

 

另外,如果有时间,不妨每隔一段时间一起跟孩子们分享一下“百宝箱”里的故事,这样的“支持”会让孩子尽快在这个敏感期得到心理的满足,帮助孩子愉快的度过这个敏感期。


“分享一下‘百宝箱’里的故事”,这个提议真的很棒,这几天,在单独跟她们约会的时候,可以听她们讲讲。

 

其实,每次看到她们的藏品,心里总是在想:姑娘们,在你们的眼中世界该是非常神奇的吧?所以才总是会有让你们感到新奇、珍贵的东西吸引着你们。

 

你们这是要把整个世界都珍藏起来吗?我可爱的公主们。

 


近期文章(点击图片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