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几个月的小五和四个姐姐在一个房间睡觉,不会相互影响吗?——听觉敏感期

馨悦&张老师 简单妈妈 2020-09-05

五个孩子一间房

前几天晚上,家里来了几个朋友做客,晚饭后我和爸爸各自陪着孩子们完成娱乐活动后,准备送她们回房间睡觉。

 

朋友特别好奇的问:“他们五个人在一个房间睡觉?不会互相影响吗?”

 

我说:“还好吧,只要不是太大声音,基本不会影响……可能是从出生就在一起,大家都习惯了吧。”

 

从房间出来的时候,朋友特别好奇的问:“这就不管了?!真的不会彼此影响吗?”

 

过了十几分钟后,朋友实在忍不住了,好奇的走到孩子们的房间门口听了一会儿,说:“姐姐们在里面聊天呢……好像是小鱼儿在给妹妹们讲故事……老三一直在那笑……声音还挺大的……小五好像也在那咿咿呀呀的跟着说什么……”

 

又过了十多分钟朋友忍不住又走到房门听了一会儿说:“孩子们没有声音了……好像都睡着了……我真想进去看看,行不?”

 

回到餐桌旁边,朋友感叹起来:“天呀!真的都睡着了,真的是太不可思议啦!”

 

朋友们围坐在餐桌旁边,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聊到兴致高的时候,笑声越来越大……突然朋友压低声音说:“不好意思啊,这么大的声音,会不会吵到小朋友们睡觉啊?!”

 

我说:“没事儿啊,我们家经常这样,有时候十几个人,聊高兴了可比这声音大多了……”

 

朋友感叹到:“你家孩子们的抗干扰能力太强大啦……”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听觉敏感期

你家孩子比较多,又不是住在城堡里,房间有限,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能看到,宝宝的听觉的适应能力有多强?真的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从出生开始,宝宝就开始进入听觉敏感期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周边环境的声音的适应能力;一方面是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就是未来的听说基础。

 

刚才你说的那个案例,就是充分体会了第一方面的能力。小五从出生开始,每天就在姐姐们的欢声笑语下自然入睡,久而久之他早已习惯了,只要姐姐们的声音不是太大,他基本不会受影响。

 

相反,如果哪天入睡的时候特别安静,他可能还睡不着了。


习惯

可不是嘛,有一次看他太困了,就把他提前放到床上睡觉,这时姐姐们还在外面收拾东西、看书、写作业。

 

我刚刚关上房门出来,就听见小五在房间里哭了起来,我还奇怪,今天为什么这么反常。

 

我又回到房间,检查了一下,渴了?尿了?拉了?还是哪不舒服?结果都没有,可他就是站在床里,不愿意躺下睡觉。

 

这时老三、老四收拾完走了进来,站在小五床前说:“小五,你怎么啦?别哭啦,姐姐来陪你了啊.....”安慰了几句,都回到自己的床上,关灯,祷告,抱抱亲亲之后,我关门出来,小五就没再哭了。

 

我在门口听了一会儿,老三还在逗小五,也听到小五在咯咯地笑。当时我就跟爸爸说:姐姐比妈妈好使啊!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听觉的启蒙

对啊,从出生就跟姐姐睡了,人家听到姐姐的声音肯定会有安全感啊,习惯了。这也说明小五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已经非常好了。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已经开始接收各种声音,如果这个期间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可以经常跟他说话,有利于出生后快速的建立亲密感、安全感。

出生后医院会为宝宝做听力测试,这时的宝宝听到特别的声音,就会转头看,想知道发出声响的东西在哪里。

 

几天后,宝宝就可以在不太嘈杂的环境中辨认出妈妈的声音,这是妈妈与孩子情感连接的方式之一。

 

小五有四个姐姐,他也需要从这么多姐姐的声音中分辨出,每个姐姐声音的不同,这对他来说还是挺大的挑战。如果姐姐们的声音特别大,小五也会被吓到,甚至大哭。

 

这都说明,宝宝不断地借着环境中声音的刺激,在发展自己的听觉神经。而这也是在为宝宝一年后语言敏感期的发展做准备。

噪音还是刺激?

姐姐们每天都会发出各种声音,有时候觉得特别吵,这样的环境是不是会出现刺激过度的现象?

 

再吵也不影响睡觉


我家老大说话就特别早,可能也是因为那个时候四个老人参与的多,跟她说的话比较多,1岁的时候就可以说整句话了,后面的孩子就相对比较晚,说话时候的发音也越来越不标准。

 

这种情况是不是跟刺激不足有关系?或者说她们听到姐姐们不标准的发音越来越多,也会影响她们的发音。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种类多些

听觉的的刺激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声音的种类要多,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环境都可以让他们去体验。

 

可以带宝宝到人多的场合,比如家族聚会、妈妈团契聚会,这样的环境中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相对温和的氛围,很适合孩子练习听力,并学习语言。太吵闹的环境的确不太适合带宝宝去。

 

有些家长在宝宝一岁之前,很少带宝宝去人多的环境,担心会吓到宝宝,这样太安静的环境,其实不太利于宝宝的听觉发展。

 

再有也可以多带宝宝去外面感受外界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风声、流水声、关门声、车声……这些声音都会帮助宝宝听觉系统的发展。


玩具

老大的时候,爸爸买过一个童梦圆(KIDDIELAND)的玩具,几乎按每个地方都可以发出声音,五个孩子都特别喜欢玩儿,从刚会爬的时候开始,一直可以玩儿到两岁。

里面包含很多很多的声音,很多动物的叫声、冲水、门铃、厨房电器、开门、电话、还有人打呼噜的声音……这些声音都跟我们的生活有关,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语言的基础

这个玩具就挺好的,可以调动手、眼、耳几种感官一起工作,可以同时多种刺激的需求,非常值得推荐。

 

另一方面是声音的质量和内容的质量,也就是你刚才说的,小五经常听到发音不太标准的姐姐们说话,会不会影响他以后的发音。

 

多少都会影响一些,就像我们说话的口音,都是受身边的人所影响的,这个也没办法,咱们总不能不让姐姐们跟小五说话吧。

 

说话早晚跟孩子个体差异的关系很大,同时也跟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


语种太多,包括方言,或者说话的清晰度较低,比如说话很快,容易吞音、跳音,都会使孩子因为听不清、听不懂而造成说话晚。


但蒙特梭利说,正常儿童,即在生理上没有障碍的儿童,一般会在2.5岁左右迎来一个语言的爆发期,此时孩子才会有大量的语言出现。在此之前大部分孩子的语言都比较有限。


小鱼儿语言发展快,跟当时家里的环境比较单纯,你们跟她的交流较多,交流方式比较注意,比如发音,恰巧孩子基因中关于语言方面的比较发达,而你们对她的语言刺激又很到位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这并不代表发展晚的宝宝一定就比发展早的宝宝差,也跟父母后天的引导和自己的意愿有关系。

“天赋”重要吗?

太对了,听我婆婆说,忠阳就是说话比较晚的,一岁半了才开始说话,三岁了还不太会叫“姑姑”,总叫“珠珠”。

 

可他现在就挺能说的,还做了培训师,我婆婆总说:小时候嘴那么笨,现在还挺能说的。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交流是基础

对,新妈妈要注意,在与宝宝相处过程中,要多与宝宝沟通,主动的跟宝宝说说话,孩子可能还不能跟我们达到“交流”的效果,只能以嗯嗯啊啊,甚至吐泡泡来回应,但这个过程有助于孩子听觉神经的发展,并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跟妈妈进行情感的连接。

 

我们可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把握孩子的听力敏感期,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尽量带孩子去一些声音比较丰富的环境,或者给宝宝能发声的玩具,帮助宝宝的听觉发展。

近期敏感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