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满脸抹蛋黄、撕书、打人、乱扔东西,你是要上天吗?——手的敏感期

馨悦&张老师 简单妈妈 2020-09-05

一脸鸡蛋黄

最近小五开始学习使用叉子吃饭,用的是越来越溜,很多块儿状的食物,他都可以自己用叉子吃了。

 

昨天吃饭的时候,开始一切还比较正常,自己吃的很开心,吃到最后盘子里只剩下了一个鸡蛋黄,他用叉子试了几下,把鸡蛋黄都弄碎了也没插起来。他有点儿着急了,放下手里的叉子用手去抓。

因为用力过猛,抓了两下之后,蛋黄更碎了,他看了几眼手里的蛋黄,我本想着他可能会用嘴去舔,没想到他却往自己的脸上、头上抹了起来,一边抹还一边笑。很快已经是满脸、满头的鸡蛋黄了。

 

大姐说:“爸爸你看,小五在做蛋黄面膜!”

小五听完抹得更开心了,看着他抹得那么High,全家人都笑得不行了。


话说,多生娃治病啊!老大的时候,如果看到这种情况,我就离疯不远了。现在我们居然可以全家人笑呵呵的看着他抹。无法想象我们是怎么成长到今天的,当妈的都能理解那种复杂的心情吧?哈哈......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手的敏感期

小五行为很明显是在研究“手”这个工具的用处,他的手部肌肉发展的很好,已经从之前单纯的抓东西,到可以抹、拍、捏、握、撕、扔、推、打……孩子对这个工具的使用达到了痴迷的阶段。

 

当然就会出现一些令我们成人头疼的现象,比如抓饭、扔东西、撕书、打人、推人…...

 

虽然我们跟他们说不能打人、不能撕书、不能随便扔东西,要说对不起,用抱抱表达等等,他们也会这样去做,下次他们还会依然如故。

 

这就是正式的进入手的敏感期了。

快要手撕“鬼子”了

是的,姐儿五个到了这个阶段,都会出现这些情况。先是开始撕各种纸,餐巾纸、绘本、姐姐画画的纸、爸爸的书……

为了防止她们撕绘本,我们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后来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买那种硬纸板书或者布书。

 

再过一段时间就开始拍拍打打了,我记得老大这个年纪的时候最喜欢拍爸爸的肚皮,每次爷俩一起拍的时候,她都开心的不得了。


老五现在放在浴盆里的时候各种拍水,水花溅的到处都是,你越是阻止他,他反而笑得越开心,看你躲,他拍的更起劲。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好奇心惹的祸

是的,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发现手的作用其实很大。他开始不断地开发出手的新用途。可一旦发现手的用途很广,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开始反复实践。

 

这个过程,他们可以体会的不仅仅是手接触物品时感受到的物品的感觉,还可以感受到自己支配着一部分肢体时自己的感受,比如力度、速度……于是他们的一些行为也开始变得“暴力”。

 

与撕书相比,“打人”、“推人”这些行为更让很多家长头疼,尤其像你家这种孩子们年龄相隔比较近的,一旦有一个孩子进入这个阶段,就特别容易引起“战争”。

 

尽管我们会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但似乎没什么作用,还会表现出一种“顽劣”的个性。

 

这并不是因为孩子屡教不改,而是孩子其实没有明白这个过程到底怎么了。对于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他只是在尝试手功能而已。

只是想摸摸

后台很多二胎的妈妈留言说,家里的老二到了这个年龄段的时候,经常动手打老大,老大也开始还手,两个人就这样扭打起来了。

 

我家从老二开始,也会有这样的情况,老二刚出生的时候,老大也才一岁半。她经常想去摸摸妹妹,但是不太会控制力度,力气很大。

 

我会说:“小鱼儿是要摸摸妹妹吗?要轻轻摸、轻轻摸……”


一边说一边拿着她的手轻轻抚摸妹妹。几次以后,她的力度就控制得非常好了。

我觉得这个年纪的孩子对“打人”这个词应该没有概念,她只是还不太会控制力度而已,只要正面引导她就好了。

 

我一般不会说:“不可以打人、别打妹妹……”这样的方式,我会尽量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比如:你想和妹妹玩儿吗?你是想抱抱妹妹吗?妹妹喜欢你轻轻摸她,轻轻抱抱......

 

后面的娃儿都是这样的方式在引导她们,孩子都大些之后,虽然有时候也有争执,但基本不会动手。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新妈妈的困扰

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的确是这样,她们还不太理解“打人”这个词的意义,这种方式是非常好的。

 

对于“打人”或者“抢东西”这类事儿来说,再大一些的孩子需要采取另一种方式了。

 

如果孩子行为真的妨碍了别人或者给别人造成影响,请温柔的告诉孩子“不可以”,然后就将孩子带离现场。或将他想要接触的东西移开,让他不能再接触刚才想接触的东西或人,这样就可以了。

 

经常这样处理,孩子就会总结出经验,如果他做什么事的时候,就会没有机会再接触他想接触的东西,他就会自行纠正自己的行为。

请不要再给孩子扣上“不听话”、“欺负人”、“有暴力倾向”、“小霸王”的帽子或者用语言“教导”孩子、训斥孩子、甚至打孩子。

 

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让他们产生好奇心,“我挨打是这个感受,别人挨打什么感受?”这恰恰成了孩子想去尝试打别人的更大的动机。


慎重选择动画片

我觉得很多动画片对于孩子们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像《熊出没》、《喜洋洋》……比较公认里面的内容是比较暴力的,孩子们看完模仿的机率很大。

 

孩子们还太小,他们实在是没有能力来区别哪些可以模仿,哪些不应该模仿,基本上都是照单全收。

 

有时候,孩子们会认为打人的行为很好玩儿,而不是对别人的伤害。所以,帮孩子们选择好的绘本和动画片,这样也会减少孩子们动手“打人”的情况。我家常看的:《天线宝宝》《花园宝宝》《米奇妙妙屋》《米菲》《巴巴爸爸》《超级飞侠》《汪汪队》......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多多尝试

对于动画片的事儿,其实真的要比我们想象的重要的多,因为3岁以后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敏感期——身份认同敏感期。

 

孩子们开始从动画片里面找身份认同感,下一周我们可以重点聊一聊这个敏感期,我看老三和老四最近都已经进入这个敏感期了。

 

接下来还是继续说说手的敏感期。

 

在这个敏感期,要为孩子提供可以更充分地感受手的作用的材料,比如,可供孩子拍、扔、撕、捏、推…的材料,让孩子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发展他的手。

 

各种不同质地的纸张、球类、玩具、盒子、面团、靠垫…,都可以是很好地帮助孩子练习手部功能的材料。

行动起来吧

妈妈们也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废纸或者没用的包装纸,陪着孩子一起撕,孩子们非常喜欢,我们会看到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

我们家也预备了很多材质的球,海绵、塑料、木头……孩子们拿在手里或者扔出去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们可以自己用手抓各种食物,也会让孩子的手得到更多的刺激。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敏感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