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三个场景,除了“不许哭!“还有很多话可以说

馨悦Joy 简单妈妈 2020-09-05


文章介绍:三个最爱哭的场景,聊聊和孩子的沟通

编辑:文静




我发现一个现象,当孩子面对压力和恐惧的时候,他们本能的反抗就是哭闹,这种局面又造成了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小孩子不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如何面对当下的困境,他们需要大人的帮助,然而他们直白又急躁的呼求,家长并不能理解,反而是想方设法让孩子收声。或是无视孩子的感受,骗他说“一点儿都不疼”;或是拿别人来比较,说“你看小弟弟都没哭”;或是转移注意力,说“你看那边有个大汽车”,这些往往都于事无补,没能说到孩子的心坎儿上。


切记,当孩子面对困境的时候,也是跟我们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时机,沟通时需要掌握以下三个要点:


• 接受孩子的情绪,愤怒、恐惧、伤心……

• 要真实描述所面对的事情,真实让孩子更加信任我们

• 提前演练,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最有效的方式




以下是三个常见的生活场景:



• 第一个场景,外面疯玩儿摔倒了。


两三岁的小朋友在外面疯玩儿,很容易摔倒,之后呢,家长通常都是说,没事儿没事儿,不疼快站起来,要勇敢呀,哭什么哭啊,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可哭的呀……


有些比较夸张的老人赶紧过去抱起孩子,一边用脚跺地面一边紧张地说:“孙子没事吧,都怪它,绊倒我孙子……打它……”


我的做法是,孩子摔倒了,如果摔得不严重,我只是在旁边镇定地看着他,他一看我没啥反应,他也就不害怕,自己站起来了,对,有时候孩子哭是因为被家长吓到了。


如果他真的受伤了,我会赶紧过去,抱着他吹吹安抚一下,然后问:“是不是吓了一跳啊?哪儿摔疼啦?指给妈妈看看。”轻抚孩子的背,他指给我位置,我给他吹吹,他明白我懂他了,他就很快不哭了。


局面会很快被控制住,基本上不超过5分钟。大部分时候都是咧两下嘴,转身又跑去玩儿了。



• 第二个场景,四岁的娃看牙医。


去年Nola三岁的时候跟着姐姐去看牙医,根据此前的经验,我猜测可能需要做窝沟封闭。我跟她们描述了做窝沟封闭的过程,她在旁边听着,也没什么反应,但去了之后她还是挺害怕的,可能孩子比较多,我没有按照她的方式描述的很清楚,


今年她的牙居然出现了小龋齿,我又带她去看牙医,看看是不是需要补牙。去之前,我就跟她说:“牙齿上有小洞洞了,要去把这个有小洞洞的牙齿补上。”


她一听就挺害怕的。然后,我就跟她说:“其实,补牙和做窝沟封闭是一样的。你去了之后,会躺在一个椅子上,医生会请你把嘴巴张到最大,然后医生会先帮你把牙齿冲洗干净。接下来,会涂上一个酸酸的,杀细菌的东西,把那个牙上的细菌和小虫子杀死……医生会拿一个小小的磨牙工具,磨一磨,把牙齿上已经变黑的地方磨掉,然后医生会放一个补牙的材料在洞上面,把它固定在牙齿上面就好了。”



说完后我就跟她一起演练。让她把嘴巴张大,“再张大一点,让我看到你的牙齿。”我假装说:“现在妈妈拿了一个冲牙齿的喷头,给你冲一冲牙齿,会痒痒的,再涂一个绿色的牙膏,这个酸酸的……嗯味道不好……太酸了……但是它会把小虫子杀死的,很厉害,然后再拿水冲一冲,冲干净之后,再拿这个小钻头在上面磨一磨,牙齿上面黑黑的东西都磨掉啦。最后在上面放一个东西,把它固定住,洞洞就补好了。”


演练完,我问她:“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没有那么可怕?补小洞洞就是这样,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嘴巴张大配合医生,医生怎么说你就跟着做就好了,妈妈会一直在旁边陪着你。”


在进诊室的时候,她说:“妈妈,我好像还是有点紧张。” 我说:“妈妈知道,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整个过程中她特别乖,躺在椅子上,很配合医生,让她张嘴,她就张的大大的。弄完之后,我问她:“是不是跟妈妈说的一样啊?不疼吧?”


她点点头说:“是,还挺容易的。”


还有一个意外惊喜,那天从医院回来之后,每次吃饭后,Nola都会特别认真地去刷牙,很主动。刚开始几天,她还会跟我说:“妈妈你来帮我刷,我觉得我可能之前刷的不干净……”然后我就帮她刷,有时候她也会自己动手,而且吃东西也特别注意了,不再总惦记吃糖,每次吃完饭,第一件事儿就是去刷牙。



• 第三个场景:打疫苗。


每次去打疫苗之前,我都提前几天跟孩子说:“我们过两天要去打疫苗了”。孩子们基本都会说:“啊?不要打针,我很害怕打疫苗。”


我会告诉她们:“妈妈知道你很害怕,妈妈小时候也害怕,我每次都会哭,但是呢,其实不是疼哭的,都是吓哭的。打针会有一点儿疼的,那个疼像什么呢?就比如说你摔了一跤,没有你摔破皮时那么疼,或者是,你被玩具的棱角撞了一下,但其实打针没有那么疼,而且很快就过去了。嗯……有很多很严重的病,一定要先打疫苗,然后在身体里面有抵抗它的能力之后,就不会得这些可怕的病了。”我会简单跟她们列举一些病,比如说:长水痘啊,小儿麻痹呀,肺结核啊,跟她们简单描述一下得病的样子。


“如果你打过疫苗,身体里就会慢慢产生抗体,你的身体就能抵抗这种疾病了,就不会得这种可怕的病了。”



我通常在打针的前一两天就会跟她们提前演练,打针的那天也会跟孩子演练,在医院排队的时候也会跟她简单示范一下,快要打针的时候,我会说:“妈妈一会儿会抱着你。”在医生打针的时候,我会提醒说:“你看现在医生要涂凉凉的酒精了啦,马上会疼一下,然后就好了。”


到了医院后,我会再跟她们讲解一次,她们一边听着,一边露出有点儿害怕的表情。这时候我会跟她们模拟演练,互相打针,我会让孩子给我打针,我会疼的很夸张,孩子们会被我逗得哈哈大笑。


这时候,看到很多小朋友在哭,她就又会很紧张,我就会跟她解释:“小朋友看到打针都会挺害怕的,正常的反应就是会哭,如果你害怕,也可以哭……其实,打针就是妈妈跟你讲的那个过程。”


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儿,每个孩子1岁多的时候,我就这样跟她们沟通了,通常打针的时候她们只是咧咧嘴,还没等出医院的门就好了。


孩子面对自己不知如何处理的局面时,很需要大人的帮助,这个帮助包括接纳他的情绪;给他一些引导来缓解压力和不适;有时需要大人如实告知将要发生的事,甚至需要提前演练,帮他做好心理准备。


有时候我们大人得接受孩子的哭声。一味的否认正常的情绪反应或身体的感受,只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会失去孩子对成年人的信任,产生“大人总是骗人”的结论。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也会手忙脚乱的,保持镇定,这时候能安抚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你理解他所经历的一切,并且与他一同面对。



近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