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版书学英文的几点建议
9月的读书群要读两部毛姆的作品,The Moon and Sixpence 和 The Razor's Edge,明天我们就要开始读书了,在此和大家分享几点有关利用读原版书学英语的建议。
1. 了解作品和作者
在我们读一本书前我们需要对这部作品和它的作者有所了解,一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背景信息,更好地“入戏”,二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抓住作品的特点、作者的意图。读书只是一个起点,围绕着一本书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事情。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完这件事,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字,看一看Wikipedia上的介绍,找一找Study Guide,甚至可以看一些相关的论文,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功课。
关于The Moon and Sixpence这本书,我用了几分钟搜索了以下,知道了以下信息:
1. 作者W. Somerset Maugham中Maugham的发音是/mɔːm/,Sixpence的发音是 /'sɪkspəns/。
2. 故事的主人公是Charles Strickland,这个形象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Paul Gauguin)。毛姆喜欢旅游,在Tahiti游历的时候见到了高更的画,然后回到欧洲创作了这部小说。
3. 作者是用第一人称讲故事,他既是叙述者也是参与者。
4. 毛姆生于法国,10岁时丧父,然后去了英国。法语和法国文化对他影响很大,在他的作品中也会看到很多法语和法国文化的表现。
2. 了解作品的类型和读法
How to Read a Book中先讲了如何给书分类(pigeonholing a book),这是哲学?还是诗歌小说?作者把给书籍定位列为了analytical reading的第一条规则:
You must know what kind of book you are reading, and you should know this as early in the process as possible, preferablly before you begin to read.
小说属于imaginative literature, 它的娱乐性要强于说教,除了要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外,还需要我们的想象力去进入了作者创造的那个世界。如果把“虚构”和“现实”混在了一起,就少了很多趣味,例如《星球大战》中的force若是较真的用物理学解释起来只能是给自己添堵。
我们很难像评判科学一样判定一个故事讲的是对还是错,我们只能说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个故事是否在他虚构的情景下有逻辑听起来靠谱。例如《五十度灰》这本书,吐槽它的人的理由大多是认为它很“玛丽苏”,但是你不能说它是“错”的 -- 科学是可以被验证的,虚构出来的东西不可以。
Don’t criticize fiction by the standards of truth and consistency that properly apply to communication of knowledge.
读小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快速的全心全意地读一遍 — quickly and intensively。一个故事断断续续的读会让我们容易忘记之前讲了什么,我们能够尽量做到的就是读的快一点,目的是要抓住情节。
Unless you read it quickly you will fail to see the unity of the story.
Unless you read intensively you will fail to see the details.
3. 别把一本书当英文教材
我建议的方式是“以读书为主,顺便学英文”,而不是“把一本书当成英语教材来读” 。这样可以减少阅读的挫败感,帮助我们逐渐的建立自信,当我们读完了十几本书的时候,你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听起来像是文字游戏,但是这暗含了两种思路,有不同的侧重点。“顺便学英文”的意思是,不必每个字每个句都读懂,该放弃的就放弃 – 与其花很多的功夫在一些难题上,倒不如在掌握情节的前提下,把一些自己认为实用的一些表达掌握好。读完一个章节,你可能有20个生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对这20个词都一视同仁,都记下来 – 这样也太贪心了。我们若是能把其中的3-5个词掌握,去查例句去仿写造句的话,效果会更好。
不求数量,求质量,求持续的稳定的阅读。该认识的词早晚都会遇到的,若是我们保持输入,该记住的自然就记住了。(前提是你已经有了判断哪个词该掌握的能力,基本功要有)。
4. 读不懂的一句话的原因有很多
我们读不懂一个句子的原因有很多, 单词和语法问题只是最浅的一层。更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单词都认识,语法结构也看得懂,但是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有时候哪怕是翻译成完美的中文也看不懂,这时候就不只是语言水平的问题了。
钱歌川在《翻译的基本知识》从翻译的角度来提醒我们:
有些英文句子,即令你对文字的含义,已经彻底了解,仍然不能决定它的意思的时候也是有的。这是因为英文原是一种含糊的语文(ambiguous language), 我们要真正的了解其含义,单靠语文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加以理智的判断,才能获得结论。这种句子的含义虽然不在字句以外,但需要译者运用理智,加以抉择,如果轻率地就字面的某一种含义译出,可能会完全译错。
叶永昌在《英语阅读参考手册》中说:
懂得英语语法和句型固然重要,但切不可把它们看作一成不变的东西。有时,固定词组和语法结构只能提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如何理解,或者提供几种可能的理解。至于在具体句子和一定上下文中应作如何理解和翻译,还得靠原文的上下文、语义分析及超语言因素来进行逻辑判断。这里的超语言因素是指话语的内容、交际环境和言语活动的参加者。
基于这个原因,我推荐的方法是“读两遍”。第一遍硬着头皮读,先读完一个章节,把不懂的句子和词标记一下,但是不要去查,先把这个章节读完,了解故事情节。第二遍的时候,回头去解决一下生词、难句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的话发到群里提问)。否则的话,你将会及其痛苦,不知所云,很容易就放弃了。通过这种“读两遍”的方法,我们既掌握了故事情节,又学了英语,更重要的是我们锻炼了阅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猜词、获取关键信息以及总结能力等。)
读不懂的一句话的原因有很多,学会死磕,也学会放弃。其中界限的判定,就需要我们先去读上个10几本,大多数读不懂的根本原因就是:读的太少,见的太少。
5. 熟悉的词比生词还重要
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喜新厌旧”,一味的追求新单词,却忘了复习已经学过的词,结果到头来越学越吃力。利用阅读来拓展词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温故知新。例如熟词生义的情况:
He had finally arrived.
这里的arrive大家都认识,但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再来看一个:
But I will allow that这句话大家可能读起来就一头雾水了:“我将会允许...", 其实allow在这里是“承认;同意”的意思。
这样的词,这样的用法,忍不住要收藏起来占为己有。
6. 一些tips
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都不要逐字读,这是对时间的浪费,是不良的阅读习惯。我们的大脑可以接受一眼几行的速度,如果做不到的话就要可以地去训练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会读书尤为重要。很简单的一个方法是:读书的时候用手指(或者拿着一支笔)指着阅读的内容,眼睛跟着手指一动的速度读。
读书要有节奏
一本书读太快或者太慢都不好,书的内容不同,读书目的不同,阅读的速度也应该不同。一定要诚实,把它读懂。如果读地太慢了就要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读地这么慢,然后进行调整。如果读的太快的话,就要时不时问自己是不是真的读懂了字里行间的关键字。
要带着问题读书
最简单的几个问题是:这本书在讲什么?作者是如何阐述他要讨论的问题?作者说的靠谱吗?我读懂了吗?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不同题材的书会有不同的问题,我们带着问题去读才会让阅读更加主动,因而更有效的来利用阅读提升我们的思考和生活。
读书一定要有产出
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我们阅读的内容,就说明我们没有理解到位。最简单的检验方式就是做笔记,哪怕是发140字的微博也可以,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做总结。
不止于书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起点,顺着它出发我们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梳理思路,建立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只是“读懂了每句话的字面意思”这个层次,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