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字都懂,但是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在说什么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0-01-24

本文首发于4.16日,今天更新了一些新内容,再次和大家分享。


后台收到这样一个问题:


你好,我在考雅思。有些时候做阅读,我每一个字都懂,但是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在说什么,这怎么办啊?


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因为我不认识提问者,从这段描述中我无法判断具体的问题是什么。不过可以就着这个话题和大家聊一聊“每个字都懂,但是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在说什么”该怎么破。



1. 单词和语法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我一直认为,若是因为词汇量和语法而读不懂一句话的话,那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把不懂的词放到字典里查一查,有不懂的语法结构就翻翻语法书、用Google搜一搜,90%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除了学会查字典和善用搜索外,还有以下情况需要注意。


单词


如果读不懂一句话,先要确定是不是单词的问题。例如这句话A Diary of a Wimpy Kid(《小屁孩日记》)中这几句话,你很有可能读不懂:


  • So I let him take a bottle and made a note to dock his pay later on.

  • It was pretty obvious Cedric had cornered the lemonade market.

  • We realized we were just gonna have to suck it up and man the lemonade stand full-time.


读到这样的句子的时候,要知道自己读不懂的原因是可能有熟词生义的情况、我们不习惯的表达和英语惯用法。例如这里的dock是“扣除(工资)”的意思,corner作动词表示“垄断”,man作动词表示“在...岗位上工作”。熟词生义防不胜防,解决方法是不要想当然,勤动手查,见一个记一个就好了。


还有一些表达是我们平时不习惯的,例如lay on one's back是“躺在背上”,也就是“朝天躺着”;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是“你越小心越好”;It's time that we started是“这是我们该动身的时候了”。


来自葛传椝先生写的《怎样读通英文》


学会这样查词典,从此学英语不求人

如何用搜索和字典看懂这个句子


语法


学语法的目的并不是能迅速说出什么是“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非谓语从句先行词分裂句小品词run-on sentence”这类术语,而是可以用语法这个工具来分解句子,帮助我们看清它的套路从而理解它。这次理解了一个句子,下次遇到同样类型的句子时也就能读懂了。


例如下面这个句话:


Science must not impose any philosophy, any more than the telephone must tell us what to say. 


读不懂的话要意识到是不熟悉not...any more than这个比较结构,查一下就会发现这种句型的套路是想说“A不能做某事,然后拿一个通常为更明显甚至荒谬的例子B来说明A的程度”。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有时候作者是故意犯语法错误来表现人物特点的(例如想表现一个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或者是为了“抖机灵”, 例如:


In parts of the country farm labourers are paid in vegetables. Occaionally a workman will ask for an increase in his celery.


这段话中的celery就是一个双关梗,即指蔬菜的一种“芹菜”,还指salary(因为发音像)表示“薪水”。


关于语法学习的5点心得

感受一下什么是“嵌入式关系分句”


从字词和语法结构出发是“从小到大”,如果这样还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要试试“从大到小”,即以段为单位析句,以句为单位解词,还要考虑“弦外之音”。



2. 超语言因素


这个弦外之音就是超语言因素,语言是灵活的,不是总会按照套路出牌,为了某种表达效果打破语言规则也是常有的。钱歌川老师在《翻译的基本知识》从翻译的角度来提醒我们:


有些英文句子,即令你对文字的含义,已经彻底了解,仍然不能决定它的意思的时候也是有的。这是因为英文原是一种含糊的语文 (ambiguous language), 我们要真正的了解其含义,单靠语文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加以理智的判断,才能获得结论。这种句子的含义虽然不在字句以外,但需要译者运用理智,加以抉择,如果轻率地就字面的某一种含义译出,可能会完全译错。


叶永昌老师在《英语阅读参考手册》中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


懂得英语语法和句型固然重要,但切不可把它们看作一成不变的东西。有时,固定词组和语法结构只能提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如何理解,或者提供几种可能的理解。至于在具体句子和一定上下文中应作如何理解和翻译,还得靠原文的上下文、语义分析及超语言因素来进行逻辑判断。这里的超语言因素是指话语的内容、交际环境和言语活动的参加者。


Poor Charlie's Almanack(《穷查理宝典》)中有这样一句话:


Ben, in his will, created two small philanthropic funds that were designed to teach the magic of compound interest. Early on, Charlie decided that this was a subject far too important to be taught through some posthumous project. Instead, he opted to become a living lesson in compounding, eschewing frivolous expenditures that might sap the power of his example.


有些朋友会把这里的compouding和eschewing误认为是并列的关系,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就会发现这里的compouding和第一句的compound interest对应,eschewing...只是修饰补充成分。



葛传椝先生在《怎样读通英文》中提到我们读不懂一段话还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典故” “读者的智力不及作者”。这让我想到这个月读书会在读的Elon Musk传记中的一段话:


Tesla Motors delivered the Model S, a beautiful, all-electric sedan that took the automotive industry’s breath away and slapped Detroit sober.


想要读懂这句话就要知道Detroit是美国的“汽车之城”,通用汽车、福特公司和克莱斯勒一直被称为底特律三巨头。这段话是说在硅谷建厂的特斯拉对传统汽车业大亨造成了挑战。


葛老建议我们多读书看报


3. “理解”是一种能力


认识字说明我们不是文盲,但是要读懂别人的话光认识字是不够的。理解是一种需要在阅读、体会和品味中不断提升的能力。


鲁迅先生在《秋叶》中开篇写道: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台湾作家张大春在《小说稗类》中赏析了这段话:



文字并不是最佳的沟通工具,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变成文字是一种能力。阅读需要作者和读者两个人共同的努力,你来我往互相提醒,read between the lines。读不懂一段话可能是我们并没有同样的体验和感受,阅历太浅。


胡适说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是说有时候想要读懂某一本书的话可能是读不懂的,要先去读一读和这本书有关的书。我们阅读的时候除了关注上下文的联系,也要注意对关键概念做主题阅读来补补课,别不懂装懂。否则的话最终还是看不懂,理解力也无法提升。


到头来还是多读多品,认真读认真品,见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