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朋友圈的20条碎碎念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最近的碎碎念,有自己的阅读心得,也有写给自己的话。也分享给你。


1.


Adam Grant 在 Hidden Potential 中提到了一个 absorptive capacity,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海绵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它有强大的吸收和过滤系统,我们学习也应该如此,主动多做一步,主动过滤信息。他把我们吸收信息的能力总结为两个维度:reactive/proactive,ego/growth。



🔴如果自己被动接受信息,只接受那些证明自己正确、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信息,那就会油盐不进。

🔵如果足够开放,但在乎 ego,那些信息也只是信息,对自己的成长帮助不大。

🟣如果愿意成长,但没有主动获取信息,那就要等着高人点化塑造成型。

🟢最理想的就是做个海绵宝宝,主动吸收信息,过滤信息时的原则是以成长为目的——选择成长,意味着要承认自己的愚蠢和错误,一定会不舒服。


听人劝,吃饱饭;知好赖,有回声。这需要基本的认知能力,知道去哪里获取信息、更相信谁的话,这也是 character skills,选择成长而不是正确,选择勇气而不是舒服。

放在英语学习上,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自学。自学意味着自己什么方法都试一试,最大化获取信息;自学意味着要持续成长,让自己不舒服一些。野路子可以弯道超车,就是野在这里。


2.


我们常说「听人劝,吃饱饭」,到底该听哪些「劝」呢?Adam Grant 总结了这 3 点:Care, Familiarity, Credibility。



很好理解,难在践行。


当别人给我们反馈和建议时,不能 take it at face value,lap it up(顺便学俩表达),如果对方是为他而不是为了你好、不了解你、没有资格,这样的信息忽略就好了。


反过来,我们给他人建议时,也可以用这三点提醒自己。如果不在乎、不了解、没经验,多点鼓励比瞎出主意更有效。


3.


在吉隆坡茨厂街,路过一家纹身店。纹身师叫 Ashley(和儿子同名,也是我的一个纹身),有个书的图案 555块(555 是我最喜欢的泰语数字,念起来是哈哈哈)。觉得有些命中注定,那就把它纹在身上吧。


Ashley的Instagram


Ashley 之前做朝九晚五的工作,疫情时期学了纹身,一边报班上课一边自学,现在已经有自己的工作室。她说她从来不做重复的图案,我是第一个把她这副作品纹在身上的。


我说一切都很巧,我恰好喜欢读书,也教人读书,这个咒语书正合适。我说我们做的工作不同,但都是在 inspire,纹身可以是艺术是力量,语言学习也是如此。


4.


做一个 experiencer 的底层 unconditional self-acceptance。


我们在宇宙和他人的创造里去体验,这份存在和体验本身也成为了他人的体验。每一刻都是自己,又不是自己,自己是一切可能。他人的出现是参考和提醒,自己的行动是验证和体验。


做自己的第一条是允许自己「不做自己」。想法冒出来,充分体验,不被「我就是」「我不想」的惯性和偏好及时叫停。


5.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沉浸在自己的感受里。这样看来很多事情就没有了意义。

悟到:只要能够觉察到「自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能够脱离那个自己,感受到自己之外的事实和体验。

这些现实和体验是我们交流、成长的前提。苏格拉底说他唯一知道的是自己一无所知,我想这也是一直提醒自己要「灵魂出窍」,watching the thinker,不带评判地充分体验。

「不带评判」同时也是反人性的,是和基因人性较劲,但这也构成了人生的意义,努力获得也练习舍得。不要求自己年纪轻轻没有什么修行就能得道,只求有了这个大方向,会多一个视角重新看问题,换个思路找答案。


6.


所谓模仿能力,是放下自己和偏好,允许自己被影响,体验另一个自己。英语学习中的模仿,是体验另一种人生,做平行宇宙中的另一个自己,拥抱一些奇奇怪怪。


7.


It is neither work nor play, purpose nor purposelessness that satisfies us. It is the dance between.


By Bernard De Koven


8.


比努力和速度更重要的是方向,方向又分为大方向和具体阶段。大方向是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具体阶段里有不同的策略。


比如做总比不做强,干就得了,这是突破零的策略,但要一直这样做下去,也就一直在这个阶段停滞不前。如果很久没有进步,检查一下自己的阶段和策略是什么、是否兼容,然后在源头上做调整。



9.


在槟城,叫 Grab,司机是位印度小哥。他的车上有个行李箱,我猜他也喜欢露营,和他聊起来。他英语一般,但很积极。我说我是英语老师,在网上教中国人英语,工作还很轻松,我也很喜欢。


他说你为什么不多工作一些呢,每天都工作能挣得更多啊。我说我需要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我要读书、旅行、运动、户外,挣更多钱意味着更多工作更多社交,我会努力,但我的目标是幸福不是挣很多钱,养家糊口就挺好的,我很幸福。


他有些惊讶,然后笑着说 You are unique. Unique. 我说这个词你念得非常准确,我们都很特别啊,普通又特别。许多人都在教英语,许多人都想更幸福,恰好我在英语学习体验幸福。


10.



做「有点儿难」的事情。不难为自己,也别让自己太舒服,有点难,刚刚好。


11.



今晚做了第二次的 2024 年社群聊天局,结果变成了全英聊天局。我学到:当大家是放松的,觉得是安全的不被评判的,自然愿意说英语。说一切脑中心中冒出的话,一定不够准确,一定总有遗憾,这就是练习的意义。


我最后还分享了一首歌,Satisfied Mind,这也是我现在的心境吧,我很知足很幸福,这些知足和幸福也是努力的动力,照顾好自己,然后让能量溢出流动。


12.


做自媒体快 10 年,我很乐意尽我所能帮助更多人。但我也发现,寻求帮助本身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需要提前做功课,也就是说先为自己负责,别人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如果只是把一个问题扔给对方,不是对方多高冷,是会觉得你自己都不认真,干嘛要对你认真。


我们学英语,读书,我想都是在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倒不是说自己得想清楚了才能去寻求帮助,因为你的问题就是自己无法想清楚,也没这个意识。我想说的是,自己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练习寻求帮助的能力,多想一步多做一步。反过来,我们也别要求自己有求必应,无原则的去助人为乐。做一个 otherish giver。


13.



在准备 11 月的语音课。找到了之前的备课资料,才发现我原来从 2016 年到 2021 年都在做晨读,主要就是学发音练口语。做了那么久,自己收获最大,完成了从学英语到玩英语的进化。


我想你看我已经很努力了,也就练成这样……大部分人不需要把语音练到什么地步,清晰是第一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练到自然道地。最重要的是在语音学习中建立基本自信,用语音辅助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成了「如何说」,我现在更感兴趣的是「说什么」,语音一定要和口语结合才能产生持续的乐趣。


14.



警惕学习中的一切 shoulds 和 don'ts。


就是会怯场,会紧张,这是礼物呀,在情绪中能看到自己的期待和在乎,接受这个默认设置后去练习。我们无法控制本能反应,但可以在应对上做练习。我做过上千次直播课,依然会有 panic attack,我不再把它看作是缺点,反而很享受它带给我的觉察和练习机会。


15.



坐飞机时,想到这个月要做的语音课,在 flomo 上随手列了个框架。刚到家,用 Keynote 把它做成课件,再补充一些具体的例子,第一堂课就做好了。


貌似我做这样的事情很「高效」,我也没有追求非要高效,只是一直以来有 start with why的习惯,会更注重推导那个基本框架,有了一些经验和总结后,自然水到渠成。


16.



The wealthiest person is a pauper at times, compared to the man with a satisfied mind


17.


社群有位小伙伴在槟城读书,我们约见。我请他吃了娘惹菜,他请我喝白咖啡,从一点聊到五点。



聊了一下午英语、文化,我提到了不少表达,他记了不少笔记。现场 ChatGPT 教学,即兴口语练习,他说接下来要消化一段时间了。我说我也有收获,做有点难的事情,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走下去。

期待和更多社群的小伙伴们线上聊天,线下见面。学习需要放松,放松离不开持续行动和走心交流。希望的社群能让大家多一点认真,也多一点放松。从英语学习当生活,从个人提升到终身学习,我相信做这些事情的意义。


18.


昨天的聊天局,Perry 说她在读 What Color is Your Parachute? 我也找来看看。这是一本讲求职的书,1970 年首次出版,每年都更新,我看的这版是 2014 年版,加入了网络求职平台。书很好读,很快翻完,读都读了,用自己的话做几点总结:

1) 为什么叫 What color is your parachute? 一开始作者提到从一家要完蛋的公司 bail out——bail out表示脱离困境,也可以表示跳伞,这里是利用 bail out的双层意思,what color is your parachute 可以理解为,当你需要离职找下家,你需要了解自己的技能、兴趣、价值观等,以便在职业生涯中找到合适的方向和机会。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个人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就像知道自己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样。



2) 作者说 job hunting 的内核从未变过。inner essence VS surface behaviour,找工作的本质和约会一样,彼此喜欢这事就成了。一下还想到查理芒格说如何找到如意伴侣?Be worthy of a worthy mate.

这样看来「求职」这个「求」不合适,总显得应聘者是被动的、被选择的。作者说面试应该是 a two-way conversation,互相选择,不需要谁求谁。如果是求来的工作,是没办法的办法,很容易就陷入困境。

3)如何用英语表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作者说 It’s the small things that are the killers, in a job interview. 还说 The best of interviewers operate intuitively on the principle of microcosm reveals macrocosm.



4)永不言弃确实是一条有效策略,但不言弃不等于苦苦坚持。不能一直用原有的方式加倍努力,要在策略上花功夫。用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中的话说就是 fishing for the third alternative。先默认有解决方案,或者至少有优化方案,这样就能多一些解决问题,少一些「哎呀,没办法」。

5)找工作,也是了解自己的一个好机会,多久没有认真看看自己了?自己有哪些经验技能?那个 dream job 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叫人沮丧,也让人欣喜,我们都还有那么多 hidden potential 呢——别让工作和年龄定义了那个「我是谁」。我们有过的不只是一份工作头衔——头衔是过去,当我们把那个工作头衔拆解开用更多方式描述,会发现自己有更多选择,像花朵一样终将绽放。



读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就会觉得这太理想化了,根本不现实,想太多了……正是敢这样想,面对自己的欲望,真的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值得,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能这样想,也这样去做了,运气不会差的。 



整本书最喜欢 using the flower exercise的部分,让我们从更多角度认识自己,然后从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结合第一章利用网络求职,我想无论是做什么工作,在如今自媒体都可以放大一些机会。自媒体也是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

全书读起来还挺实,会发现找工作的核心和学习一样,都需要了解自己、利用资源、主动出击、多想一步,从 microcosm 中看到 macrocosm,反过来也可以把那些大目标大方向倒推为日常的学习和练习。


19.


2023 年的社群是一系列盲盒课程——每个月有一个学习主题,读书、学英语,把学到的内容用起来。

这个做法的核心理念可以应用在更多地方,比如每个月给自己设定一个生活主题,可以是摄影、运动、写作,总之就是一件想做的事情,不需要多具体,只是告诉自己要让这件事情发生。

重点是:当有了这样一个目标,生活中就多了一些「好巧啊」
「也可以试试这样做啊」。这个目标产生的涟漪更重要。

比如 11 月我设定的主题是语音学习,今早我瞄了眼车上的显示屏,然后想「这就是很好的素材啊!」然后立刻拍照把它放到课件里。看剧的时候也会自动收集剧里的语音学习素材。




本质上这是利用大脑的 focused mode 和 diffuse mode——给自己留一个任务,大脑就在后台一直运行,这样可以让做一件事情更有趣。做计划,不是为了完成计划,是为了看到自己的想法,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去觉察和收获。


20.


在槟城听着歌 city walk,一姑娘看到我,突然凹造型。看我没反应,做了个拍照的姿势,让我拍她。我拿起相机,她的小姐妹们也一起凑过来,然后就有了这张照片:



我们互道感谢,向左走向右走。那一刻,我体会到了街头摄影的快乐。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摄影,最终都是人对自己的探索,与他人和世界的碰撞


猜你还想读:

· 方法、逻辑和鸡汤

· 11月,用《小屁孩日记》练语音

· “你为什么天天在朋友圈写小作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