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觉担当树起一面闪耀的旗帜
在西大,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润物细无声,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他们万事躬行,在实验室里探求真知;他们日夜陪伴,在你的成长成才中默默守护;他们辛勤耕耘,在祖国大地上撰写论文......
为喜迎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充分展示西大教师和教师团队奋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一线的忙碌身影,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现推出“君师吾师”人物专栏。
首期“君师吾师”人物专栏,将和你一同走近路桥专家郑皆连院士。
他,躬身奉献50余载,把党的宗旨融入生命,把情怀“铸”进路桥,心怀家国,赤胆忠诚,用自觉担当树起一面旗帜,让党性在实干中闪耀光芒。
五月的一天,当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主任医师郑文军接过一份体检报告单,立即站了起来,激动地向来者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谢谢您”!正当大家疑惑之际,他紧接着说道:“我是平南县人,平南三桥使我的家乡变富变好了,郑院士,您是我们的大恩人。”
这是主持建成“世界第一拱”平南三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路桥专家、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郑皆连在例行体检时的一段佳话。
在郑皆连院士的路桥履历中,对他满怀感恩的人何止是郑文军医师一人!从青丝到华发,水阻架桥,山挡劈路,勇于担当、聚焦一流、攻坚克难、创新创造、引领科研,他用一名党员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忠于使命的家国情怀。一座座桥,一条条路,造福了百姓,连通了民心,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名字早已与他的路桥使命一起,被时代刻印。
1
清廉铺“一路”
在艰难岁月里,他一路攻关破万难,一路秉持党性守清廉,用钢的意志、铁的纪律,组织建成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桂柳高速公路。
1993年,根据国家战略,要修建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连接桂林市和柳州市的桂柳高速公路,时任自治区交通厅总工程师的郑皆连受命担任现场总指挥兼技术总监组织实施这项工程。那时,国家高速公路事业方兴未艾,广西高速公路建设更是一片空白,而修建这条路工程之艰巨在全国高速公路中又属罕见,因为要穿越山峰高峻的桂北架桥岭,特别是重峦叠嶂的越城岭,技术难度和工程量都很大,而且经费少。但郑皆连决然迎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郑皆连带领设计团队翻山越岭勘查,反复研讨图纸,优化设计,修改路线,精打细算建设造价,费尽心思完善建设方案,最终将公路设计的原长度144公里的里程缩短为137.9公里。在这个过程中,他既是工程指挥员,又是技术员、施工员,既当帅又当兵,组织指导、检查进度、查验质量、推车、铲泥等等,在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活”。工期四年,他吃住在工地,把工作变为全部生活,全身心扑在这条路上。
郑皆连院士
他立下“铁律”:工程推行公开招标,通过优化设计降低造价,坚决推行国际土木工程的先进合同管理条款“菲迪克条款”。他提出并带领团队践行“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乐于奉献,团结求实,雷厉风行”的桂柳路精神。始终把严明纪律、精打细算、精益求精作为保证工程质量和速度的法宝。他曾因拒绝招标说情被人说“不近人情”,曾因质量问题数次叫停施工后返工被人叫“黑脸”,也曾因严辞劝返满车的节日“慰问品”被人辱骂……但为了修最好最“干净”的路,他始终秉持着经济效益最优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始终把党性牢牢“卯”在工程的全过程。
1996年,该路比原计划提前5个月竣工,每公里竣工造价为同期全国高速公路平均造价的一半,验收质量优良。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亲临现场视察,并为桂柳高速公路题词;交通部原部长黄镇东称赞此次修建是“广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成功范例”;自治区政府大力嘉奖他和他的团队,并发文号召全区基本建设战线学习桂柳路精神。
此外,防城港港口、南宁-北海二级公路、南宁-梧州二级公路、桂平航运枢纽等工程,也都在郑皆连的主持下顺利建成。每一项工程,清廉和质量都是生命线。
2
创新“铸”荣光
天堑接天路、沟壑连坦途。在桥梁建设征程上,郑皆连院士依然秉持初心,创下一个个拱桥经典,树立起拱桥时代创新的标杆,为我国拱桥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为我国科技进步、桥梁强国建设以及拱桥建设技术领先世界作出重大贡献,使我国拱桥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新跨越。
20世纪60年代,广西遇水只见木桥,每逢洪灾即毁过半,交通状况堪忧。郑皆连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以修建更好更大的桥梁为己任,开始了不懈的探索和技术攻关,并不断把广西拱桥创新科技推向全国、引领世界。
1968年,27岁的郑皆连在设备设施极度匮乏和简陋且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不惧挑战、勇于革新,改变千百年来人们搭支架建桥的做法,探索出用斜拉扣挂的方式克服拱节段地心引力,实现拱节段无支架悬拼、合拢、成拱,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无支架施工双曲拱桥——跨径46米的广西灵山三里江桥,打开了中国传统拱桥通往现代拱桥的大门。当时交通部双曲拱桥施工会议曾电贺祝捷,称赞郑皆连首创了我国较大跨径双曲拱桥无支架吊装新工艺,为双曲拱桥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该技术随即被推广,利用该技术建设的拱桥仅广西就有上万延米,同时节省搭拱架所需木料超过1万立方米,使广西桥梁面貌焕然一新。后来,郑皆连因此作为广西最年轻的代表参加了1971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设计革命会。该项技术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研究成果奖。
郑皆连院士在灵山三里江桥前
随后,郑皆连过关斩将,创造了多个拱桥奇迹,其指导建成的合江长江一桥,书写了几乎包揽全部桥梁工程类大奖的科技新传奇。
2013年,72岁的郑皆连院士指导建成主跨径530米的世界第一座跨径逾500米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合江长江一桥(又名波司登大桥)。该桥拱桁采用缆索吊运,斜拉扣挂悬拼,合拢后松索工法安装,开发了真空辅助压力多级连续灌注管内混凝土工艺及设备,就拱桥的施工技术和跨径把世界桥梁发展向前推了一大步,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唯一桥梁外籍院士邓文中称为“世界拱桥发展里程碑”。该桥荣膺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作为工程依托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银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
合江长江一桥全景图
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大型钢管混凝土结构管内混凝土真空辅助灌注方法及灌注系统”,突破了钢管混凝土这项最大技术瓶颈,为合江长江一桥的顺利建成和该类型拱桥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该项技术获授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重要支撑成果之一。
3
智勇“架”一流
2020年,79岁的郑皆连院士再次肩负重担,刷新他的拱桥履历,指导建成跨径575米的“世界第一拱”平南三桥,成为中国拱桥闪亮世界的新名片,充分展示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创新,是广西大学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力印证,也是郑皆连院士团队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理念、施工模式、关键技术等方面集中突破的体现。
平南三桥的诞生有一段曲折经历。“如果不是郑院士的坚定执着,勇于担当和科学执言,‘世界第一拱’极有可能与我们擦肩而过。”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正教授说。
2017年,根据广西发展战略,要在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北互通连接线上跨越浔江修建平南三桥。初步设计时,设计院推荐悬索桥方案,而专业审查单位推荐斜拉桥方案,一时难以定夺。作为桥梁专家,“合适的桥型”和“省钱”是郑皆连建设拱桥的第一理念,“安全和质量缺一不可,涉及国家利益、关乎民生福祉的事都是天大的事”。为减少投资、提升结构刚度、降低运营期维护费用和风险,他提出跨径575米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但评审时该方案被否定了。有的专家认为,建造拱桥风险太高,因为这种一岸为结实基岩、另一岸是卵石层的地质条件,不符合传统拱桥的建造要求。面对质疑,郑皆连立即开展论证。他认为,虽然拱桥的跨径超过目前世界上各类拱桥,存在一定风险,但完全是可控的。他随即起草了三页半的汇报提纲,专程赴交通运输部汇报,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工程风险及造价风险可控的依据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彼时已76岁高龄的郑皆连,还主动请战出任大桥建设专家组组长,愿与参建各方共担风险,最终促成平南三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
平南三桥航拍图
尽管经历过修桥铺路大风大浪的他已无畏无惧,但对建造每一座桥梁他都未曾有过丝毫的掉以轻心,因为他深知在建设过程中会遭遇天气、操作等诸多不可控因素。而浔江两岸特殊地质结构所导致的一系列建设难度,更使他慎之又慎。多少次烈日之下的现场指挥和勘察,工地200米高的吊扣塔,地下20多米深的桥台基面,这些非专业人员不敢轻易问津的“高危工具”他却无畏无惧、坦然上下。不在现场时,更是每天都要致电工程负责人仔细了解情况,千叮咛万嘱咐。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建设环节都是完善了再完善,每一个操作流程都是模拟了再模拟,他呕心在桥梁建设的日日夜夜。
郑皆连院士在平南三桥调研
2020年底,历时28个月,工期提前8个月,大桥建成。他带领团队开创了卵石地基不能建设特大跨径拱桥的先例,在国内首次把“圆形地连墙+卵石层注浆加固”方案成功应用到拱桥建设中;运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智能张拉等技术,以力主动控制代替刚度被动控制,将200米高的塔架顶部偏位精确控制在20毫米以内。该桥具有完全的中国知识产权,获授权9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由他提出的“一种拱桥施工缆索吊塔架位移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获授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而且大桥造价比悬索桥节省经费8000多万元,比斜拉桥节省经费3000多万元,养护费用也比悬索桥和斜拉桥每年节省100多万元。同时质量全优良、安全零事故,刚度比悬索桥大10多倍,比斜拉桥大8倍多。世界拱桥大会永久性学术委员会主席布鲁诺·布利斯杰拉说:“平南三桥的建造技术和管理能力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
该桥的建成,提升了贵港市交通衔接能力,强化了贵港与桂林、玉林、梧州等城市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对贵港市深入实施“东融战略”、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以及建设陆海新通道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蓝天碧水间,平南三桥正以10分钟的通行时间,成为平南人民曾经急需急盼、现在充分享受便捷的民生桥和幸福桥。
郑皆连在天峨龙滩特大桥建设现场勘查
近期,大桥捷报再传,去年,平南三桥获第十五届“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实现全国桥梁类项目此项大奖零的突破;还获得2022年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基础设施奖”提名,成为全世界参评的50余项高水平桥梁及建筑工程结构项目中6个入围的提名项目之一。还有一个好消息,为宣传中国桥梁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平南三桥与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以及瓯江北口大桥一同入选中国邮政特种邮票拟展现内容,中国邮政将于今年6月30日发行《现代桥梁建设》特种邮票1套3枚,这是中国邮政首次发行以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展现内容的邮票。
担当永不卸任。年逾80岁高龄的郑皆连院士挑战的脚步未曾停下,正在攀向新的拱桥高峰。目前,他挑战更多艰难,主持修建的跨径600米的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建设已突破关键科技难关、完成关键节点任务,为后续施工建设夯实了基础,有望在今年年底建成通车。该桥把混凝土拱桥跨径的世界纪录提高了155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新的一座最大跨径拱桥,并为“一带一路”倡议南向东盟、西部陆海新通道、川藏铁路沿线桥梁工程建设树立新标杆。
策划丨广西大学新媒体中心 广西大学新闻中心
文字记者丨刘娜利
摄影记者丨郭晓
部分供图丨广西路桥
制图丨李华德
项目编辑丨达晓轩
校对丨李华德 杨茜萍 韦保杰
责编丨胡晗曦
主编丨陈周硕
审核丨贾琦艳
监制丨李伟红
· 往期精彩回顾 ·
接着看,西大历次党代会!
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第十次党代会相关工作
走进西大党代会!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广西大学官方微信(ID:gxu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