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父母有钱,孩子幸福的几率就更高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夏天的陈小舒 Author 夏天
金钱、名望、人际关系,到底哪一个能让我们的一生更健康,更快乐?
答案也许跟你想的不一样——不是金钱,也不是名望,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养育一个能与他人有良好关系的孩子呢?果仁妈今天的文,就来细致聊聊,希望能让你有新的思考和启发。
丨文章转自「夏天的陈小舒」,ID:Shu_DrChen,已获授权💰💰💰
这些年轻人长大成人,进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七十几年过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经历了生老病死。只是有些人从社会底层一路青云直上,也有人从上层社会掉落云端。 至今,这样研究长达几十万页的访谈记录达成了一个共识性的结果(可能很多人都看过这个著名的TED演讲,视频见文末):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不是金钱,也不是名望。 这项研究还得出其它一些有趣的结论,其中一条说的是,一个人的收入状况,和他人的关系水平正相关,人际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智力水平的影响。
是的,很多类似的研究都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孩子的成绩更好、道德感更强、更自律,长大后赚更多的钱——而不是反过来。 本篇想和大家讨论的话题就是:
父母的育儿方式、经济条件、行为和价值观到底如何影响孩子的人缘? 这种影响在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见有位妈妈发了一张图:
这的确代表了一部分真相,但是正如本文开头所言,父母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声望对孩子一生过得幸福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比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
为人父母,应该如何养育一个能与他人有良好关系的孩子? 想为孩子打下人脉基础,除了削尖脑袋去好的学区,是否有其它值得努力的方向? 自身不善交际的父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会更困难吗?
我将有参考意义的实操信息梳理成了五个部分,为大家做一个参考。
1
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影响情绪的自我调节。比如,自言自语(“妈妈很快就来接我”)或转移目标(被排挤出游戏,说反正我也不想玩)的策略,都可以帮助三岁左右的孩子舒缓情绪,能采用这些方式应对挫折的孩子,长大后更富有合作精神,问题行为也会更少。
2 经济条件和环境
例如,幼儿时期生活在贫困社区的孩子就算搬到富裕的地方,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甚至具有隔代遗传的效应——幼年成长于不利社会环境中的父母,就算后来搬到更好的社区也会影响下一代的认知发展和教育水平。 住在哪里,选择什么样的邻居,哪一所幼儿园,和哪些同龄孩子的父母保持紧密的联系……父母的这些决定了孩子社交的基础。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孩子童年期潜在的朋友圈。
居住环境稳定的孩子成绩更好,也不太容易中途辍学,而生活环境较差(如居住在贫穷社区)的孩子辍学的几率则更大。
3 干涉与教导
对于无法做到孟母三迁的大多数父母来说,邻居是客观存在,无法选择。但大部分父母会或多或少干涉孩子和邻居家小孩的交往,有的会直接限制跟谁玩、不跟谁玩,但原则往往是主观的—— “我们有个邻居,家里的孩子和我儿子同龄,我总觉得他们家管教孩子有问题,所以我警告我儿子不要去接近那家的孩子。” “楼下的女孩每天衣服鞋子都是脏兮兮的,我怀疑她家人根本顾不上管她,我女儿才不要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一段友谊的核心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和责任;
为朋友亲疏关系排序的标准是什么;
哪些友谊的持续性值得鼓励;
甚至也体现在父母对孩子人际交往的介入程度。
大部分父母倾向于让孩子和同性别的小朋友玩,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家境优渥的父母,对孩子对朋友性别的选择,倾向性很低。 大部分父母倾向于让孩子和来自相似背景家庭的孩子结成友谊,只有一小部分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上其它完全不同的人。 举个例子,有一家学费非常昂贵的国际学校,某次在小学高年级范围内组织了对贫困地区小学的捐助活动,学校要求班里的孩子自己筹款、自己购买物品,其中一部分孩子倾向于买贵的、质量最优的物品,但是另一部分孩子选择了和自己日常用的完全不同的物品,他们不断比价,倾向于用这笔筹款买更多的基本用品,来帮助更多的人。
“我老公非常不喜欢和孩子玩,邻居的孩子都很怕他,有他在家的时候,没有小孩子愿意来家里。如果他能够在有小朋友的场合表现得更有亲和力一些,我想我儿子的人缘会变得更好些。”
4 自身表率
父母与他人的交往,能为孩子选择一个学习的最佳模板,让孩子知道一段友谊应该如何互动、维持,以及如何应对一段关系中的压力。(当然,内向的父母可能提供地是量少而质高的关系模板。) 父母通过积极的管教方式,为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具体方法包括:
把违纪作为教育机会; 通过预判,减少孩子犯错的机会; 为孩子解释规则,而不是强权镇压; 安排孩子承担家庭事务中力所能及的责任; 当孩子不合作的时候,尝试妥协并解决问题;鼓励孩子成熟的行为。
所有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都认为,儿童最初的道德观念受到成人的外部控制,之后才会逐渐受内在标准的调节。
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能形成同情心和善行的行事原则,并在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人交往时遵守。
而道德观念淡薄的孩子,更容易对同龄人产生敌意攻击的行为,攻击行为这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孤立同伴)。
5 亲子关系
同时,家庭活动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压力(如父母分居或离婚)。
体验过强烈消极情绪的孩子,更容易发怒或侵犯别人,更容易失控,与老师和同伴的关系较差。 如果父母属于不稳定人格,养育方式依赖强制管教,那么家庭的典型模式就会变成:父母威胁、批评、打骂孩子,孩子奋力反抗,直到父母屈服,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冲突的亲子关系会导致孩子不善于控制冲动、反社会,长大以后更容易从暴力的角度看待周围世界,并且把他人非敌意的行为理解为敌意,由此造成社交障碍。
6 结语
💬
每日话题
你觉得“父母有钱/没钱,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留言区,一起讨论下吧!- END -
作者 | summer文章来源丨文章转自「夏天的陈小舒」,ID:Shu_DrChen,在幼儿营养和常见病护理等多领域,为0-5岁孩子的父母带来权威、扎实的内容,推荐大家关注。
放眼世界 | 豆瓣9.2,刷屏的“他乡的童年”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