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诺贝尔奖已陆续揭晓。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Klaus Hasselmann因为建立了描述气候变化的物理模型,预测了全球气候变暖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球气候变暖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果仁妈今天推荐一部纪录片,带孩子直观地感受:气候变化下,动物的生存处境——《七个世界,一个星球》(Seven Worlds, One Planet)
这部纪录片前后制作共花费4年时间,拍摄了超过2000个小时的素材,这些精美绝伦的影像资料最终剪辑成7集,才推出第一集就在豆瓣上拿下了9.9的高分。
“动物世界”题材的优质纪录片不少,但是BBC始终在推陈出新。在这部纪录片里,他们采用了“单元剧”的形式,聚焦七个大陆不同动物的生存状况,更具有戏剧冲突。担任该片解说一角的是BBC纪录片御用老爷子:大卫·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他用深沉而略带沙哑的嗓音,带领孩子深度剖析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除了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南极洲,这个全球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大约在200年前才被发现。整个南极洲的陆地面积是美国的1.5倍,却有超过98%的陆地被冰雪覆盖,白雪皑皑中,几乎看不到任何生命的痕迹。动物们只能依靠周边的海洋生存,但即使是海洋,也有可能会冻结。
但有一种生物,却很好地适应了这样的极端环境——韦德尔氏海豹。在一望无际的海冰上,它可以躲避来自开阔海域的捕食者的袭击。一只海豹从温暖的子宫落到了冰面上,刚刚出生,他就经历了剧烈的昼夜温差变化。最糟糕的是,幼崽在出生后的前10天里不会游泳,不能入水,只能呆在冰面上。
虽然现在只是春季,气温却能降到零下40摄氏度。与此同时,寒风在冰面上掀起了一场风暴。
海豹妈妈用巨大的身躯替幼崽遮挡风寒,但是3天过去了,强劲的暴风雪还在疯狂肆虐,海豹妈妈浑身都是冰霜。一个最艰难的选择摆在了海豹妈妈面前:是留下守护幼崽还是回到水中寻求庇护?她选择了回到水里。被留在冰面上的幼崽想要死里逃生,只能祈祷暴风雪赶快停止。幸运的是,这只海豹幼崽在暴风雪中活了下来。风暴过后,它随着妈妈第一次进水,虽然水下温度只有零下2摄氏度,但那也比趴在冰面上忍受寒风呼啸要暖和多了。
但大自然并非一视同仁,更多的幼崽永远在寒冷中沉睡了。
南极洲作为全球最寒冷的地区,聚集了世界上90%的冰。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某些地区冰雪消融的速度每10年会翻一倍,海平面也在逐步上升。比起人类,动物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这只灰头信天翁雏鸟只有4个星期大,他的父母轮流在天空翱翔为雏鸟抵挡凛冽的寒风,出海觅食。它们会亲昵地互碰鸟喙,加强彼此的亲情纽带。
但这样的温情时刻不会一直持续。随着雏鸟渐渐长大,胃口大开,父母不得不相继离开去捕猎。离别,是他们必然会面临的局面,雏鸟要学会自己面对这个世界。
在南极洲,因为气候变化,暴风雨变得更加频繁。狂风的时速最高可达到每小时110公里,它必须要待在自己的窝里,才能安然无恙。
雏鸟在暴风雨中幸免,却掉落在了鸟巢外,离开了巢穴他只能活数个小时,低温是他面临的另一挑战。苦苦等待中,雏鸟的父亲终于回来了,但是它却无视了在鸟巢下方不断叫唤的雏鸟——只是因为雏鸟没有呆在鸟巢,所以一家人难以相认,哪怕雏鸟一直在向父亲求助,父亲也无动于衷。这看起来或许很费解,但实际上,灰头信天翁并不是通过视觉、听觉或者嗅觉来识别自己的孩子,相反它们唯一的判断依据就是鸟巢。
它挥动自己尚未长满羽翼的翅膀,浑身是泥地挣扎着爬回了鸟巢,得到了它渴望已久的来自父母的温暖呵护。而有的雏鸟就没有能幸免于难,它们的父母却久久不愿离去,一直轻啄雏鸟的尸体。
气候的剧烈变化对信天翁的栖息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过去15年,信天翁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它们正面临灭绝的边缘。南极洲没有什么地方适宜生存,因而巴布亚企鹅每天要长途跋涉80公里外出觅食。它们是海洋中游泳速度最快的企鹅,时速可以达到35公里,但海洋中还有其他速度高手——虎鲸,同时也是巴布亚企鹅的猎手。一群企鹅觅食而归,要返回幼鸟身边,其中有一只企鹅被四头虎鲸盯上了。
迂回、飞跃,它试图用自己敏捷的身躯逃脱追捕,只可惜,它的机会过于渺茫。
而那些顺利上岸返回栖息地的巴布亚企鹅,也不见得就有多幸运,它们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天敌豹形海豹。
大量冰川融化崩解,海面上漂浮这许多浮冰,企鹅不仅会遭到浮冰的无情碾压,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环境为海豹狩猎提供了便利。海豹在水底下虎视眈眈,企鹅根本无法判断它们会在哪里发起攻击,在这样的水面,企鹅成了海豹们唾手可得的美食。
即便如此,为了生存,企鹅们还是要尝试出海捕食,前往远处的冰山,那里有更多的食物。可征途刚开始,就杀机四伏。海豹从水底窜出发动袭击,受到惊吓的企鹅们四散逃开。
有的企鹅果断选择了撤退,生死时速之间,它逃出海豹的追捕活了下来,回到了岸上,但一切也回到了原点。它别无选择,只能尝试突破天敌的围剿,重新踏入了汹涌海浪中,再次与海豹正面对抗,寻求一线生机。
幸运的是,这只海豹似乎只是在故意逗弄猎物,并不打算展开猎杀。在浮冰上相持了数十秒之后,海豹选择了回到了海里,企鹅逃过一劫。一到冬天,南极的冰封面积就会扩大一倍,但在这一片白色荒漠之下,却是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这里的海洋生命经历数千年的岁月变迁、物种变化,有很多生物都让人惊叹:比如雌雄同体的海蛞蝓,交配时只需要再找另一个同伴就行了,但因为它们的眼睛完全看不见,找到同伴也并非易事;
海葵虽然看起来是植物,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动物。因为扎根在海底,很容易被捕食者比如水母发现。好笑的是,这次水母捕猎不成,反倒被海葵们给反杀了。海底世界的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环绕南极洲的洋流,它们从深海中卷起营养物质,从而创造出世界上最丰富的海洋觅食地之一。
当南极洲从极寒变到稍显温暖的夏季,便会有数以千计的座头鲸前来参加磷虾盛宴——寒冷的海水孕育了浩浩荡荡的大群磷虾。这些磷虾数量多达400万亿只,它们的重量总和超过地球上其它任何一个物种的重量总和。座头鲸接连吐出气泡,编织出一道磷虾无法穿越的气泡网,向内螺旋上升,将磷虾群收拢集中。在这里,大多数座头鲸能获得全年所属的脂肪储存。数千年来,这片海域养育了无数的海洋生命,他们几乎毫无改变,遵循着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和谐相处。
然而一切的平衡,都在200年前被打破,它们要面对新到的捕猎者——人类。南乔治亚岛,曾是捕鲸行业的中心,曾有超过150万头鲸鱼在这里被相继猎杀。目前记录过的最大一头蓝鲸,身长超过33米,寿命超过100岁,却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在这个“捕鲸中心”惨遭肢解。
人们从鲸鱼巨大的身躯上剥下厚厚的脂肪,放入大桶中,熬煮制造人造黄油和肥皂。正是人类毫不留情地捕杀海洋生物,险些导致巨型鲸类销声匿迹。
它们生性好奇、毫无戒心,经常会主动靠近捕鲸船,对捕鲸者而言,它们正是绝佳的猎杀对象。在短短几十年,就有3.5万头南露脊鲸遭到猎杀,仅剩35头雌性南露脊鲸存活下来。
除了猎杀,人类造成的气候变暖,同样也是破坏南极洲生态平衡的重要原因,比如越来越多的暴风雨让许多信天翁雏鸟死去......在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世界其它地区的六倍。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所有极地生物的处境都将岌岌可危。不仅是海洋生物,世界上的野生动物,比起一个世纪前足足下降了60%:
野牛从100年前的数百万下降到都少于3万,这都是因为人类的猎杀;蓝鲸从30万头,降到两三千;一度繁盛的动物群落,已属罕见…当我们一边感慨着自然的壮丽,却也在亲手毁掉这些景色,是否会觉得愧疚难安?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法令禁止商业捕鲸,只有日本、挪威和冰岛除外。幽幽深海里,南露脊鲸的数量慢慢回升到了2000多头,南极的海域再一次变得生机勃勃。
回到纪录片本身,我们为什么要推荐孩子们多看一些自然纪录片?不仅仅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镜头去看到这个地球绝美的绝美风景,我们更希望孩子可以思考,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我们的每一个小行动,对地球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总是在提倡环保,环保其实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行动,离我们遥不可及,小小的意识改变也是对地球的呵护。正如该片摄制的BBC自然历史部制片人查登·亨特所说: 我们的团队将透过镜头,向观众呈现生命的极致状态,揭秘隐藏在日常生活中,充满戏剧性、令人惊讶的野生动物趣事。 但更重要的,我们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向观众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现状——在人类主宰的当今世界,动物们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唯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七个世界,才能构成了我们这一美丽星球。文章来源丨本文转自公众号“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少年商学院通过世界名校通识课,帮助6-15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作者丨米饭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