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能挣钱,孩子成绩好,妻子为什么还是不开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Dr昕理学 Author 白鹿 张昕
果仁妈大胆预测,看见今天这个标题,爸爸和妈妈们的感受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妈妈们,是不是有一股“无名火”拱起来了?
爸爸们,是不是感觉说出了你们的心声?
如果被我说中了,那你们可能都陷入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家庭问题中,以至于一家人之间都不太了解彼此。而且,你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对自己和对你们的评价,和你们想得一致吗?可不一定。
果仁妈今天分享的文章,分别从爸爸、妈妈和孩子3个人的视角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一下:为什么一家人会产生如此不同的想法和矛盾?
希望我们都能更了解自己,了解另一半,也更了解孩子。
丨
本文转自Dr昕理学,ID:PKUPsyXin
作者:张昕,已获授权
最近我有个朋友一家子,先后分别来找我倒苦水。
先是孩子爸爸来找我:
“张老师,我发现我家孩子妈妈,好像是不是有点抑郁症。她在家里总是杞人忧天、爱发愁,总逼着孩子学习,孩子么又不听她的,母子矛盾就越来越深。
我真的不明白她整天愁个啥,我觉得她应该特别快乐才对,她应该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了。不谦虚地说,我虽谈不上财富自由但也算让一家人养尊处优了。我对她,对孩子也都没什么要求。
我家孩子也很聪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虽然爱玩,但考个好大学是不成问题的。而且我又不在乎他考什么大学,只要不出大错,回来继承家业就行了。”
他说:“对啊!有个会赚钱的老公和这么省心的孩子,别人羡慕还羡慕不来,她又不用工作,就躺平了吃吃玩玩买买买就行了,我真的不明白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
我说:“所以你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妻子身上,孩子没什么问题是吗?”
他说:“是的。我的孩子挺好的,就是传说中那种又会玩又会学,又快乐又聪明的‘别人家孩子’。”
然后我去跟孩子妈妈了解情况,她却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孩子和爸爸的身上:“我承认我的孩子确实很聪明,他随便玩玩都能考进年级前一百名。”
她说:“因为他如果再加把劲,清华北大不就拿下了吗?可是他特别喜欢玩,攀岩,滑板什么的,他爸爸还特别纵容他,每次考得还可以,就一个劲给他打钱,这下好了,他正好把钱全拿去买装备,玩得更欢了。我这边要死要活地抓他学习,他爸爸还助纣为虐,给我起反作用。”
我说:“孩子已经这么棒了,还不能娱乐放松一会儿吗?”
妈妈说:“可是如果他把娱乐放松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他考清华北大一定没问题啊!张老师您最应该明白了,清华北大和普通的985大学,那是一个概念吗?珠穆朗玛峰,和其他的高山高峰,能同日而语吗?”
我说:“其实都是好大学,只要一直努力下去,结局都不会差的,人生长着呢……对了,聊了半天,还没请教该怎么称呼您?”
她愣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我这么多年都围着孩子转,好久都没有听到过谁喊我的名字了……哈,您就喊我xx妈妈就行。”
我又找到了他们的孩子准备好好聊一聊。
我大惊,因为从孩子爸妈的话语中,我完全没有得到这个信息。
他说:“我觉得他们希望我像一个机器人,我妈妈负责写好程序输进去,我爸爸负责给钱,我就按照他们想象中的模样去运行就行了。那我是什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妈妈很焦虑,但没有抑郁,更重要的是,孩子才是有可能抑郁的那个——但爸爸对此浑然不知,他觉得孩子很快乐。而且他还觉得,妻子也应该很快乐,所以她不快乐,他不理解。
除了提供物质支持,他在生活上并不了解孩子,他只看到了一个又会学又会玩的儿子,但不知道这里面有妻子多少努力,也不知道这里面有孩子多少困惑。现在妻子的不快乐,只是把一部分问题从底层带到了表面,他才有所察觉;但是孩子的问题还在冰山之下,他还不知道。
爸爸不但不了解孩子的情绪问题,妈妈的情绪问题,他也是不了解的。他认为妻子拥有优渥的物质生活,也没有世俗的中产焦虑(孩子成绩不好带来的不安全感),就应该没有烦恼了。
殊不知人的需求除了物质需求、安全感的需求,还有情感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很显然,爸爸一心忙于工作挣钱——这我也非常能理解他的不容易,但我还是要说——他和家庭的情感链接恐怕是脱钩的,他和妻子、孩子之间都是疏离的、陌生的。
当然,孩子的状况,妈妈也并不完全清楚。她了解孩子的饮食起居,知道孩子生活、学习、娱乐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她也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丈夫对家庭关心不够,而她自己又与社会脱节,自我价值无从实现,现在她和这个世界的唯一连接就只有她的这个孩子,所以在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她就把这好几层需求都一起投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围着孩子转,成了她的生活重心;培养出一个清华北大的儿子,成了她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
这就让她容易把这一个目标放大。此刻她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考上清北”,但现在就差这一口气(如果差很多口气恐怕倒也就罢了,比如我家孩子总考倒数的,我也不会把考上清北作为培养他的目标),她就会把差的这一口气放到无限大,大到变成一个无法容忍任何让步、无法接受任何失败的执念。
我曾经讲过,对一个太过具体的目标赋予太过重大的意义,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它很容易让人走火入魔。
表面上妈妈的问题是在纠结孩子的成绩,但其实是她的执念让她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孩子现在的问题,他的父母双方都有影响。
一方面 ,他的爸爸对他亲情支持不够。
心理学家Lamb的研究认为,父亲在儿童和青少年成长中起到了甚至比母亲更为重要的作用。母亲可能在孩子发展的早期(如1-3岁)可能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感亲密感的支持。而到了学前期和学龄期,父亲则将发挥更为主要的作用,例如:为孩子提供更多技能上的学习模仿机会,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和社会支持。
所以,父亲不能简单把自己的角色定义为挣钱养家(bread earner),而应该试着给孩子更多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另一方面 ,他的妈妈对他的关心又局限在学习上,只关注成绩,过于强调勤奋感,限制了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寻找。
强调勤奋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埃里克森的理论更重视的是两股力量之间的平衡(勤奋vs.自卑),过分强调勤奋也容易引起孩子的焦虑、抑郁和意义感的缺失——他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这么勤奋,或是我勤奋的意义何在。
最后,我劝说他们一起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团体咨询。我只能帮助他们分析一些表面“问题”背后的原因,但无法给他们做家庭治疗,因为我不是咨询师。他们的问题,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想要解决,也不是我的一番解答就能实现的,也需要有专业的、系统的干预去帮助、去改变。
对了,我的咨询师朋友说,他们的这种情况在当下其实非常典型和普遍:爸爸忙于工作挣钱,对家庭情况了解较少;妈妈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很容易一头钻进牛角尖;孩子进入青春期,各种不听妈妈的话——最后,母子焦头烂额,爸爸一头雾水……
如果你发现你的家庭中也存在这样的困境,建议最好也全家人一起去找咨询师聊聊,疏通一下全家的“心结”。
文章来源丨Dr昕理学作者丨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