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减前后兴趣班,哪个“疗效好”?5位爸妈的真实吐槽

非正式家长会 果壳童学馆 2023-02-19



今天的原创文章,是我们根据“果壳童学馆”视频号的直播内容整理的,也是音频“非正式家长会”的第一期内容。


讨论中,五位嘉宾根据他们在“双减”前后的报班情况、课外班有没有用、课外班的套路、踩过哪些坑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观点碰撞。


这种内容形式是我们第一次尝试,从嘉宾邀请、到准备、录播再到录入整理的过程也非常繁琐,但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的,可以让大家听到不同背景的人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和他们心里的“大实话”。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以直接戳下面的录音,享受40分钟有趣有料的观点碰撞;如果追求效率,我们也梳理了文字精华版给大家高效浏览。





嘉宾一:章鱼妈林林 标签:90后、双城妈妈,北京天津两边跑;孩子:儿子小章鱼三岁半;
报班关键词:焦虑体质 、满城试课。
嘉宾二:博士妈妈桔子 标签:生物学博士、资深科普作者、译者,非典型、不鸡娃的海淀妈妈;孩子:大女儿米花七岁,小学一年级,二女儿米菟四岁;报班关键词:老师懂孩子、能暂时解放家长。
嘉宾三:温言 标签:80后行动派妈妈、童书作家,果壳童学馆英语启蒙、笔记专栏作者;
孩子:家有一个九岁才上三年级的男娃;报班关键词:有效果、适合孩子。

嘉宾四:JJ标签:追求自我的自由派妈妈,力图在育儿、工作、生活中追求平衡,并依旧实现自我;子:家有四岁小男孩;报班关键词:开阔眼界、陪伴。
主持人兼嘉宾:地下天鹅绒 标签:互联网古早大V、资深段子手加产品经理、佛系爸爸;孩子:家有七岁半散养男孩,二年级;报班关键词:你开心就好



你们各自给孩子报过几个班?

报班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JJ:我们报了两个班:一个是“打架班”,学名叫以色列格斗术,授课形式和咏春拳差不多。这个格斗技巧据说是军队里面也会用的,比较具有实战性。报这个班是因为我考虑平时我家孩子挑战不够,没什么成就感,他可以通过这个班练练,别人打他可以反击。

再有就是未来上学的时候,他
能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受欺负。我们也想通过这种格斗锻炼他的体能,让身体素质稍微好一点。

另一个就是常规的英语班。我认为英语就是一个工具,往小了说,小时候可以借助这个工具直接看英文动画片儿;长大了之后,可能会是一个方便他开阔眼界的途径

图片 | pixabay



温言:我觉得自己比起身边其他孩子的妈妈,已经算比较“克制”的了。虽然主持人给我今天的标签是“行动派”,但我的行动派还是更倾向于作用在我自己身上。

双减前,我家不能免俗地报了英语班、数学班,但是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数学拓展班才上了两三个月,我评估了一下效果不达预期,就主动退掉了。英语在周五晚上,双减后也在坚持,这个英语班很符合我的教育理念,也适配孩子当前能力,所以会一直坚持下去。

其它班都是孩子要求报的纯兴趣类的,比如画画,武术。主要目的就是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

图片 | pixabay


地下天鹅绒:我家小孩几乎没报班,除了游泳。报游泳班的主要考虑是对他身体健康有益,至于能不能提高行动能力倒是次要的。

还有一个考虑是“解放一下我们家长”。因为游泳课能占用每天下学时间的两个小时,让家长来放松一下。而且从儿子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上这个班儿,因为幼儿园放学更早。

图片 | pixabay


桔子:我家有俩娃,所以我就践行了那种“老二完全不管、老大寄予很多很多希望”的教育方式。我家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是在老大米花身上做实验的,所以轮到老二,真的就是一个“毛胚”孩子——什么也没报了。

我家给老大报了一个美术班,是
在线美术课,然后老大对着屏幕老师的时候,老二就在她后面露一个小脸,试图和老师互动,然后姐姐在前面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画,妹妹就在后面犄角旮旯里展示一个小角角。

我家还给姐姐报过马术课,但后来发现孩子最大的兴趣在于喂马吃胡萝卜,还有报过滑雪班太贵就又退了

图片 | pixabay


章鱼妈林林:我们家小章鱼三岁多一点儿,年纪比较小,所以其实报的班儿不是特别多,因为可选择的也没有那么多。

但我本身是一个焦虑体质,平时会容易焦虑。尤其是看到身边很多人在报班,我就会带着他去试各种各样的班儿。然后比如说他两岁之前,我带他基本上把所有的早教课都试过一遍,什么某吉姆、某宝贝、红某蓝...大牌的、家附近的我全部都试一遍。

最终我没有选择报任何的早教班。原因就是在于我通过观察发现两岁之前的小孩在早教班里就是一个玩。除了玩,你说早教班真的培养了他什么样的能力吗?我感觉没有,很多能力是孩子自己成长发育出来的

另一个现实考虑就是早教班性价比不是特别高,如果我能在家能帮他实现这些东西,为什么要报班去学?所以综合考虑,两岁半之前什么都没报。

从孩子两岁半之后,我又开始带他试过好多兴趣素质课,比如:轮滑、篮球、游泳、平衡车……但是最终我看了一圈却没有选择报。

小章鱼两岁半左右的时候就带着他去上过一个平衡车的课。但课上完感觉整个过程当中孩子更多的就是有了一个场地骑车,另外就是有一群小伙伴儿能在一块儿玩儿。那我去其它地方也能实现这一点,为啥非报一个那么贵的班呢?虽然平衡车场地非常独特,挺好玩的,但平衡车的课也挺贵的,整体上看,我们还是在为场地去掏钱,我觉得不划算

图片 | pixabay

双减前我还带孩子上过好多线上学科启蒙课,比如:英语、数学思维什么的。因为双减前试听课都很便宜,然后我就观察到孩子根本全程都坐不住。而且他也不太能听懂老师在说什么比如一对一的在线课,他有时候完全听不懂老师的指令。

但是我觉得那些在线教育的销售都特别厉害,比如这个课明明是三岁半孩子的,我孩子才三岁,销售就说“章鱼妈妈,你家孩子其实也差不离儿,咱们提早弄弄就行。”

然后在课程结束之后,销售又会主动对我说:“你看,你家孩子即便这么小,他居然还能全程跟下来,你要表扬他、鼓励他,这是非常厉害的!”

我最开始就是被这样的销售套路给套路的,就去试了,试完之后冷静再去想,就觉得特别孩子整个状态不是特别好,因为他年龄段太小了!根本无法接受这种虚拟远程的教课环境。

我自己的发现是:今天我们的信息如此丰富,但大家的思维却变得非常同质化、也反而狭隘了。比如我身边的人,也包括我自己,只要一说想培养孩子哪个方向的兴趣,第一个想法就是“我要报个班来达成这个目的”。其实我们小时候跳绳、游泳也没报班都是自己瞎玩儿的,慢慢熟能生巧了。

图片 | pixabay


温言:其实对于短期要提高的项目,网上有特别多实用的免费资源。比如你到B站或者微信里搜一下,好多免费短视频教你运动的小窍门,亲测有效。

前一阵我们家小孩儿运动会,他是短程接力。但是他在交接棒过程中缺少一些技巧,所以速度上不去。我就去B站搜了一下,有特别多的视频教你细节动作,比如怎么交接棒,然后你那腿怎么摆,练完之后真的特别有效。

如果去报一个体能课或者跳绳课,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时间,老师会教授一些技巧,主要还是按着孩子把时间花够了在那儿练习。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不想报班,其实拿出时间陪伴也是可以做到的。就是比较“费爸费妈”。


兴趣班踩过什么坑吗?

分享出来让大家规避


JJ:太小的孩子很难衡量在线启蒙课的效果。可能只是坐在那里假装用功。

我本来不想给孩子报学科班,因为他之前还在上幼儿园。后来被我妈、就是孩子姥姥硬逼着报了一个在线的数学思维启蒙课(双减前)

当时的背景就是孩子刚好上大班,马上上小学,周围所有孩子都在上各种琳琅满目的数学思维、英语启蒙、拼音认字。我当时和我先生的理念是,这些东西他早晚能会,不用那么着急教。

结果孩子姥姥和我急了,她说别人家孩子都学这学那,你俩天天带他出去玩,就非得让我报。

我就只好被迫给孩子报了一个。我就发现他们确实有很多“花招”可以让孩子坐在那儿、再去教一些东西。但孩子规矩坐在那里,可能是因为那些花招导致的,听没听进去不确定。

学了几节课就发现掌握的东西很有限,我也很难衡量效果,好像自己也能教,说白了有点用、但没太大必要。

图片 | pixabay


温言:我踩过的一个坑是报的班应该和孩子能力匹配,不然反而会拉低课内成绩。

我家孩子二年级的时候,还没有双减。我身边所有人都给我灌输了一个理念:说如果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孩子还没有开始奥数的学习,这辈子就来不及了。

这时候恰好有个契机,我有一个北大的校友,拿过国际奥赛金牌的,在做数学拓展课,而且是在线的。他的水平我知道,教学方式和价值观我也特别认可,可以说课程质量本身很高,所以我就给孩子报了。

但我家孩子在那以前没太接触过在线课,再加上刚开学他还面临着学校内的学业适应、规矩建立。所以直接后果就是:上了班后数学成绩直线下降,然后再加上身体就也不好,还老生病。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做课外班留的数学作业,每个题都很烧脑。他就小心翼翼地问:妈妈,你有可能给我退掉某一个班吗?

然后我就像很多父母一样,给他讲了一通的大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我孩子听完就说:妈妈,你说得都对。然后他就默默回到了自己的书桌前,抹了抹眼泪,继续做他的作业。

我在那一瞬间突然深深地憎恨我自己:我终于变成了自己童年时期最讨厌的那种父母,因为我爸就是一个“虎爸”。

图片 | pixabay

我纠结了特别久:因为我内心深处已经知道了孩子没有什么数学天赋,而且这个班超出了他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又还侥幸觉得是不是努努力能创造奇迹,而且这个老师也非常难得。

我做得努力就是还去和课外班的老师聊,和孩子校内的班主任聊了这个情况,班主任说得很婉转,建议还是以校内为主,游刃有余了再考虑课外后来纠结了几周后,终于下决心退班了。

在退掉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长期压在我自己心头的大石头没了。

在退课后的一周,我久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整个是处于特别轻快高兴的状态。而且课内数学成绩一下子就回来了。因为他好像有更多的精力,知道怎么应用在课内的听讲和作业上。

那是双减大概五个月前发生的事,我当时觉得这是我育儿生涯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

图片 | pixabay


桔子:我踩过的坑就是号称“沉浸式英语班”。

我非常认同刚才温言说的,得考虑这个课和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匹配。千万不要因为课外的强化班,影响了孩子正常的作息和节律。

当时我刚生完老二,在休产假的时候需要一个人带俩孩子,老大还没上幼儿园。当时动心思去一个“沉浸式英语班”也是为了释放部分带娃压力,相当于可以把孩子放在英语班里一天,沉浸地学习英语。这样有一天我就可以只带一个孩子。

报班前我犹豫的点在于:我家孩子还没学过纪律,因为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当时她就躺在地上,然后打滚儿,我在后面坐着如坐针毡。但是课结束后,他们销售组长就来找我,跟我聊了几句,还配合我家米花共同给我表演了一个小技能:他一开门,米花就说open the door。

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一个经典的销售套路:因为孩子五分钟他是能学会一句英语的,销售会让你看到看到这个孩子特别开心,还学得特别快,你就有一种虚假的孩子“快乐学习”想法。

然后销售又进一步说你家孩子真棒,你家米花是很有天赋的,而且她性格里有一些倔强的……当时说得我都热泪盈眶了,觉得这个班的老师太懂我家孩子了,老师的认可是无价的。我当时就毫不犹豫交了两三万块钱。

但是报了以后,上了几次课,我发现“托管”式的教育形式并不适合我家孩子。比如机构号称会让孩子午睡,但她并不会睡,一整天就非常劳累。很多口语只是短期记忆,一段时间后,我也不知道她到底学会了什么。其实她还是学会了一些,不过对比付出的时间,肯定是不成正比的


双减后,各位还焦虑吗?

还是又滋生了新的焦虑?


地下天鹅绒:我是不焦虑的。但感觉林林挺焦虑。

章鱼妈林林:我觉得作为小龄儿童的妈妈,更容易焦虑。我的感觉是孩子上了几年学后,父母反而都看清楚孩子的底色了,也就没那么焦虑了。我在双减前最大的焦虑是买学区房的压力,因为我做了很多功课,学区房不光代表了师资什么的,更重要的是决定你孩子的小伙伴是什么人、来自什么家庭。所以当时我特别渴望买学区房。

但双减后新的政策出来了,从中考到小升初到小学入学都有了特别大变化,我买房子的策略就变了,算是卸掉了我一个特别大的经济压力。可以更多考虑家庭住在哪里离老人更近,让我们自己生活更方便。

 图片 | pixabay


JJ:我可能是最不焦虑的那个,好多妈妈可能她觉的有了孩子之后她就是妈妈。但是我是觉得首先你得是自己,其次才是一个妈妈。

我自己的感觉是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其实育儿的焦虑反而会减弱一些。

也不是说你不管这孩子了,但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个家庭不要都围着一个孩子转。你们直接可以有双向陪伴的关系。

用兴趣班举例,每个周末我家孩子先上打架课,然后孩子再去陪我上一个我健身的体能课。我们都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其实小朋友他也能够感受到说他并不是这个家庭的唯一中心,他只是这家里的一份子,然后我们各自其实也都有各自的生活。

我的观念是: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全世界都围着他转。

其实刚生完孩子时,我做过两三年的全职妈妈,那时候有特别多焦虑,还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当时我就看了一个电影,叫TERRY,其中有个细节:一个妈妈生完孩子之后产生了幻觉,幻想出另一个自己,另一个自己对她说:做了妈妈,你也一定要记得每天坚持用牙线。

然后我当时记这句话很清楚,她想说的概念就是说你当了妈妈之后,你也一定不要忘记去关心你自己。

 图片 | pixabay
 

给孩子报班时

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或感悟吗?


章鱼妈林林:我分享一个早教班销售常见套路,我带孩子去试课,然后销售跟我说——你的儿子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这是一个大家经常会在报早教班时碰到的词。然后销售会进一步说:你的孩子大运动跟不上,同时听不懂老师指令,不会用小剪刀……等等,最后结论就是:你的孩子已经远远落后于同龄孩子

桔子:我发现这是另一种销售套路。这些课外班一般就是两种销售套路:要么就是说全世界只有这一个老师能看透你家孩子的闪光点;要么就是你家孩子干啥都不行,必须报课能拯救回来
 
章鱼妈林林:是的。但是销售这么说也让我很反感,所以没有报就离开了。

温言:刚才章鱼妈说到这个,我突然想到双减前,在北京报一些热门品牌的数学班是需要卑躬屈膝的。尤其是一些火爆的线下数学班。

我当时和邻居去考察过一圈,发现所有数学班的接待老师都有一个特点:他们特别倨傲。比如他们会问你家孩子多大了,我说二年级,对方就用一种“怎么二年级才想起来要报班”那种眼神很鄙夷地看着你,然后你就觉得好像自己做错了。

接下来你肯定要问一些常规问题,比如多少孩子、老师什么情况,大概什么进度……当时我碰到的所有老师都不耐烦回答这些。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你怎么还能质疑我这些问题,这些应该你自己解决。

 图片 | pixabay

当时我看了一个实际在上课的班,看完我心里特别难受:在一个明明只能承受类似于10~15个孩子的教室里,见缝插针坐了二十多个孩子。然后课间, 所有的孩子都是吃家长带来的外卖。在五分钟之内去扒几口饭,然后回去做老师上节课留的题,感觉时间也不够充分思考。
 
看完出来以后我就跟老师说,我再考虑考虑。然后接待我的老师就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盯着我。好意思就是:你怎么还考虑,你看你那么幸运居然还有名额,你都不说立刻报,居然要考虑。

当时那个周末我集中看了3~4个班,看完之后,我的心里真是久久不能平静。我自己本科是北大的,我哥是清华的,我俩小时候也陆续上过各种兴趣班、少年宫,但没有这种情况,我当时想: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了?着完全不是我想给孩子的教育。

以及根据我的一些调查和观察,我也不觉得那些孩子真的学到了探究的方法,而只是背下了一些套路,有些短期效果而已

所以双减后,我回忆自己的探班经历还挺感慨的。

我听到身边一些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没地儿补习了。但是我觉得这未必就是坏事,因为你不好判断你孩子的学习效果怎样,他们究竟是真的提高了,还是彻底丧失了对知识、对探究的兴趣?

我们看不到的一个更大的市场里面,有很多阴暗面。我们这些家长在内卷中,被彼此绑架着往前走。

 图片 | pixabay
 

你们有听说过或报过什么

奇葩课外班吗?


温言:长高班。我觉得这是我听过的最奇葩的,也不科学。这个班挺鸡贼的,因为小孩本身还在生长发育期,你不给他报那个班,也会长高。

章鱼妈林林:我说几个比较奇葩的。一个是在果壳童学馆社群里看到的用户分享。

一个妈妈带女儿去北京欢乐谷玩,给闺女买了一个鸡块,闺女在那边啃边流油,就有个人过来搭讪说:你闺女特别有当小明星的潜质,要不要我们这儿来,我们是一个童模培训班。妈妈当时在群里分享那个场景特别搞笑,后来她就拒绝了。

还有一个奇葩的班是教新生儿妈妈变美的,教妈妈各种让孩子变美的窍门,比如捏鼻梁、睡脑袋形状什么的,很多不靠谱的,但不但有人买,还卖得不错。

 图片 | pixabay


JJ:你们有没有觉得围棋班、和其它学下棋的班特别多?我小时候下象棋、围棋都是我爸教的。我觉得挺快乐的。但现在好像学围棋班的逻辑是参加考级考试、竞技比赛,还有开发孩子的逻辑思维?

温言:是的!我身边就有。之前我嫂子跟我商量 要不要给孩子报围棋课,是这么问我的,不是说孩子喜欢下围棋,而是说“孩子数学不好,听说上围棋班有助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我觉得这个路径听上去有些曲折。而且据我所知,鸡飞狗跳地学了一个学期以后已经退掉了。

JJ:我小时候和我爸爸下棋更多是 一个博弈过程,双方都在动脑筋推演。但下棋班应该是另一个逻辑,要背棋谱,当走到某种局面时用哪些步骤对付对方?所以从我的选择来讲,如果孩子学棋,我还是希望孩子能享受动脑筋的快乐、自己琢磨办法赢。

我个人的理念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办法比上课老师教的套路更有意义。当然这只是我们家的选择。

 图片 | pixabay
 

不局限于课外班,

你们希望未来把孩子培养成哪种人?

有什么培养目标吗?


章鱼妈林林:我孩子今年三岁半,对孩子的期待有两点:

首先我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找到他自己,成为一个有自信、有自我的孩子。

第二我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热爱的事物,然后这个爱好能给他更多的鼓励。即便他在成年人生活中有不开心、在社会中面临很大的压力,也能在爱好上有一个能找到快乐、享受温馨的小世界。

桔子:我对孩子的希望就是她们能成为正能量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局面,都能积极面对,这将支持她们克服未来所有遇到的所有困难。

地下天鹅绒:我一来就说过我家挺佛系的。因为我家的育儿理念就是:呵护可以,但不规划。

比如有一次我开车,孩子坐后座说他想学什么东西。我就说:
你学什么都可以,只要学让你快乐的就行,你不用去担心这个东西有没有用。可能有些家长会更希望孩子学一些“有用”“有价值”的东西,但我不考虑这个,孩子在探索新东西的当下感受到快乐就行。

温言:我的希望有些“低”。我觉得在今天这个环境下,育儿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可能有人觉得标准太低了,但其实已经很难达到了。我身边有许多同学朋友,他们可能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后来也去了国内外顶级大学,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疾病。所以在工作生活之余,他们要花漫长的后半生时间和这些心理问题做斗争,而且是非常孤独的斗争。我就觉得,我的孩子可以平庸,但他还是要健康

JJ:我觉得无论我怎么规划,或者给孩子建立一些条框,他最终还是会走原本就属于他自己的那条路。

所以童年我要做的就是倾尽我所有的爱给到他,让他知道全家都很爱他,妈妈很爱他。除此之外,我还要尽我所能,让他见识到更多,开阔他的眼界


以上是我们整理的“果壳非正式家长会”兴趣班话题的大部分录音。

这段录音是根据五位嘉宾在“果壳童学馆”视频号的现场直播内容剪辑的。不过遗憾的是,为了保证大家在书面阅读时的流畅性,我们不得不删减掉了嘉宾们在现场对话中的很多口语表达,以及一些有着丰沛细节的亲身经历。

所以对这个话题、和几位嘉宾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戳开头我们剪辑好的录音,直接听听各位嘉宾现场的观点碰撞。

这是我们用文字+音频形式尝试的第一期果壳童学馆“非正式家长会”,如果你喜欢这种形式,或者对话题有更好的建议请一定留言给我们,列出你关心和想听的,我们会挑选集中的话题在下次直播中讨论给大家比心。


果仁妈插播


为了大家更好地交流,果仁妈建了一些读者群,每周都会在群里分享很多带娃玩法、动画、片单资源等等大家也会互相种草性价比高的超值好物。当然,像抽奖秒杀这类福利活动也会不定期发放!
需要的爸妈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加群~(之前在群里的不用重复进啦)




编辑丨果仁妈


 相关阅读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