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营养又上头的“可乐爽文书”,能不能禁止孩子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童书妈妈三川玲 Author 童书妈妈直播

本文转自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编辑:裙带菜


孩子们很难拒绝可乐,谁让它好喝呢!
家长们很想替孩子拒绝可乐,谁让它没营养、糖分还高呢!
有的书就像可乐一样,口感好、没什么营养、量大还很“水”。孩子看了还想看,你会同意吗?

什么叫“可乐书”?

就是这样的书:不用费劲就觉得很好读,读着就开心,细究一下没什么营养、每一本都不厚、往往一套并且体量巨大。比如每个小学生都听说过的“米小圈”“马小跳”“爆笑校园阿衰”“斗罗大陆”等等。

很多小学生家长会“投诉”这类书:这么差劲的书怎么可以出版呢?现在我家孩子疯狂喜欢,气死我了!这可怎么办? 

说到底,“可乐书”跟可乐一样,营养价值不高,可它也不是毒药啊!孩子喜欢看的话,家长也不必太着急上火。

换个角度看看,说不定你还得感谢这些“可乐书”把孩子带进了阅读的新世界呢!

这个新世界里,如果能有家长的引导和理解,孩子往往不会吸收那些我们忧心忡忡的内容。相反,他从一度沉迷,会比较快地进入能看出和领悟可乐书的“套路”,成为鉴赏和分析级的阅读者。


校园风潮带动,
尝一尝可乐,为什么不可以?

孩子是怎么接触到这些书的?通常都是受到同学的带动,“大家都在看,都在讨论,讲段子我都不懂,那我也想看”,这也算是一种校园风潮。

前几年流行“马小跳”,最近流行“米小圈”,连校门口的小卖部和报亭都在卖。


既然说是“可乐书”,请家长考虑一下:你会不会允许孩子尝一尝可乐的味道呢?甚至允许他每周能喝一两罐?

我们觉得这一点还挺重要的,也就是希望孩子们都有机会尝尝可乐的味道。因为可乐以及“可乐书”,毕竟不是毒药。

很多家长也看过那些书,情节荒诞,很多设置都是故意讨孩子开心。不过,看一看了又能怎样呢?

“孩子看了也不会有多大收获。”——对对,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这时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差的书,他自己的评价能力还没有形成。“可乐书”让他觉得好看有趣,起码他对书的好感建立起来了。

就冲着维持这份好感,咱们也可以让孩子看一看吧?


不用禁止,
“可乐书”也有用处

我们是不会主动推荐“可乐书”给孩子们看的。因为同样受孩子喜欢,水平比它高的书实在太多了。但是孩子看到同学在看“米小圈”、大家都在讨论,他也想看,这也可以理解,我们不建议家长下“禁令”。

如果是特别过分的书,那出版总署也不会坐视不管。比如已经被禁的“查理九世”系列,我看过一些,虽然后面都是误会和想象,一开始的悬念是挺恐怖的。

这种惊悚很吸引人,但这故事真心不大适合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所以下架还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相比之下,一些校园笑话,开开老师、校长和同学的玩笑,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特别容易理解,看看这些也没关系啊。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可乐书,这真是挺正常的。三川老师家的小丸子以前喜欢看“桂宝”,白老师也跟着看,他想知道小孩子喜欢怎样的笑话、怎样的故事。看到孩子读书开心,他觉得还不错。


在以往的采访中,很多家长说到孩子因为借同学的“米小圈”开始独立阅读了,这其实是个好事吧?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引子啊!这时,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一直读这类书,那就给一些引导,会事半功倍。

比如家长喜欢阅读,这就是很好的言传身教。

你如果看到很多经典的故事,而孩子一时还不能自己看,那你可以主动念书给孩子听,哪怕是一二三年级,仍然可以亲子阅读,而且孩子也会欣然接受的。

我们的老读者知道我们推荐了很多好书,家长跟着买了很多,希望孩子能尽早实现自主阅读。孩子一开始不买账,后来有了“可乐书”助攻,居然实现了自主阅读。

过了没多久,因为家里好书太多了,孩子从小看过的优质童话、高品质的绘本、科普书很多了,都不太会长久迷恋“可乐书”了,甚至能看穿其中的套路。

孩子到了中高年级,就会进入到比较深度的阅读阶段。


如何识别“可乐书”?

市面上那么多童书,各大平台都有人在吆喝。那么我们如何分辨出“可乐书”呢?

其实,如果孩子看的时候,你也跟着看一看,大概也能看出一些门道。

第一,“可乐书”就像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一出一大套。

像前面说到的“马小跳”“米小圈”“斗罗大陆”,哪个不是好几十本?看多了,你会发现他会重复讲差不多的故事,故事的结构同质化很高。

比如从一个误会或者玩笑开始,淘气包们就弄出更大的乌龙,引起轩然大波,但是各种反转和释然,又能让淘气包们安全落地,甚至成为别人眼中“智多星”和“小勇士”,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故事结构。


第二,“可乐书”通常要么搞笑,要么惊悚。

就像前面举的“阿衰”和“查理九世”系列,都会特别刻意地迎合小读者的趣味。

第三,“可乐书”中的人物角色塑造得很一般。

比如“马小跳”中有几个淘气包,你会发现这些人物很相似,没有多么特别的个性,这时候如果我们能给孩子“引荐”一个个性丰满的淘气包,比如淘气包埃米尔,他自然愿意认识一下咯。

第四,语言粗糙。

“可乐书”要畅销就得想趁热打铁,让孩子买更多册,短时间内出一大套二三十本,可能半年就能出两三本,创作者没时间精雕细琢,自然没多少生动细节,比如,只要说到害怕就是“惊恐地瞪大眼睛”。

如果家长能看几本,跟孩子聊一聊,再给他推荐一些同类型但写得更好的,他是非常愿意接受的。


有的书乍看像“可乐书”,
其实是营养丰富的“水果书”

有的书特别畅销,孩子也喜欢,但你可不能因此就觉得它跟“可乐书”差不多。我建议你去读一读,读完就会发现那是真正的营养丰富的“水果书”。

比如《淘气包埃米尔》,同样都是“淘气包”,埃米尔为什么经久不衰、风靡全球,那必然是有原因的。


主人公埃米尔很善良,他没有想搞恶作剧,往往是因为一个有趣的想法就去行动了,结果家里最后鸡飞狗跳的,而且这些想法是自然的孩子气,不是恶搞或者无理头的误会,甚至是谐音梗。

埃米尔的妈妈还是挺包容的,知道埃米尔不是真的淘气,所以整个故事充满了妈妈对孩子的理解和爱。

埃米尔的第一个故事,因为他想喝罐子里剩下的一点儿汤,就把头伸进了汤罐子,结果卡住了。埃米尔的爸爸是很吝啬的人,倒是不得不带埃米尔到医院。

埃米尔很有礼貌,他看不见医生,但他进了诊室,就向医生鞠躬问好,他戴着大汤罐一头磕在医生的桌子上,大罐子当场磕成两半。爸爸一看不用付钱看病就解决了问题,还挺高兴。罐子粘一粘,还能继续用。


第二天,埃米尔的妹妹问哥哥,你是怎么把头伸进汤罐里的?埃米尔也说不清楚,就当场又演示了一遍。当然,他的头又被卡住了。大人受不了了,妈妈拿出一个大铁勺,“咣”的一下就把汤罐打碎了。

毕竟打碎了粘又粘的汤罐,总比花5块钱看医生划算。

这个故事自然又有趣,不是从头到尾重复笑料。它的作者是林格伦,她在1958年获得了“安徒生奖”,她创造了新的儿童文学风格,就叫“顽童类型”,既理解满足孩子热爱玩笑的天性,又有趣自然,笑料和故事都不会重复。


“长袜子皮皮”系列也是她的代表作,每个读过“皮皮”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皮皮,没有爸妈管着,力大无穷,还特别有钱。她过的是孩子们的理想生活。


孩子到了十一二岁,思维渐渐有逻辑性后,就感受不到这种“理想性”了,更不用说一般的家长了。但八九岁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皮皮的啊!

像这种畅销全球几十年的童书,有的还经过了儿童文学大奖认证,也是一代代儿童的筛选出的,选它准没错儿!

这套罗尔德·达尔的书,特别好,让很多不爱看书的孩子都喜欢上了看书。


很多孩子从一二年级开始读,一直到高年级都还蛮喜欢的,读了不止一遍。

这套书一共13本,每一本都是一个新的主角、新的故事,想象力也很值得称道。作者本人的人生非常有传奇性,其中有一本写的就是他的童年故事。

他写的故事让人看到孩子自由的天性、那种勇闯天涯的生猛鲁莽劲儿,也有小孩子对未来小小的规划。

不管是林格伦还是罗尔德·达尔,他们的书一开始你可能觉得闹腾,像“可乐书”,但其实它们是营养丰富的“水果书”,非常适合孩子看。

我们推荐孩子们看这些书,不是说看了这些书就能把作文写好、把语文学好。

我们希望通过阅读让孩子有更宽广的眼界、更开阔的格局,甚至在童年的阅读中就铺展好人生的底层逻辑。我们说的“营养丰富”,是对人生而言。



文章来源丨童书妈妈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书评论人、TEDkids智库专家、中国营地联盟理事,亲自下场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阅读写作教育者,致力于用顺应天性的阅读法与写作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享受写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孩子天生爱写作》(即将出版)。
 相关阅读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