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位女性获菲尔茨数学奖,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女儿的数学能力?

静思 果壳童学馆 2023-02-19

近日,37岁的乌克兰数学家马林娜.维亚佐夫斯卡(Maryna Viazovska)摘下菲尔茨奖(Fields Medal),成为该奖成立近80年来第2位享此殊荣的女性。

👆作者供图

八年前,伊朗出生的数学家玛丽安.米尔札哈尼(Maryam Mirzakhani)是首位获得菲尔茨奖的女性,可惜三年后,她癌症过世。

👆作者供图:米尔札哈尼和女儿在一起阅读


维亚佐夫斯卡出生在乌克兰基辅,曾在基辅塔拉斯·舍甫琴科国立大学学习,之后分别在德国两所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以来,她一直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担任数学系教授。

此次乌克兰数学家维亚佐夫斯卡的获奖,深深触动到了我。进一步我想到的是,对于像我这种家有女儿的家长,可以怎样运用这个鲜活的例子,鼓励自家女儿突破性别的刻板印象,在各个学科能勇敢、自信地发展?



女性攀登数学高峰上的拦路虎

其实不仅仅是我想到了这个问题,以我们重视数学的程度,大多数人早就在评论区议论开了:

有一种典型说法是:菲尔兹奖自1936年开始颁发以来,至今共有64位获得者,其中只有两位是女性,这个比例已经说明了问题。

的确,如果看客观数字的话,女性数学家凤毛麟角。这与女性受教育的时间、脑神经研究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女性从事职业的刻板印象几方面不无关系。

曾经的科学属于业余爱好,无论男女,只要你对某事物、某问题有兴趣,你都可以以“玩家”身份参与其中。

👆图片来源|Quanta Magazine:马林娜.维亚佐夫斯卡和学生们进行视频会议


直到19世纪末,当科学变成一项严肃的事业后,女性却反而便被严格排除到科学领域之外。

想要成为科学家,读书上学专业深造几乎是不可或缺的过程。但女性被允许进入大学学习或授予学位也不过是近百年来才有的事。

哈佛医学院直到1945年还在拒绝接纳女学生;英国剑桥大学直到1947年,才以等同于男性的条件授予女性学位;第一位申请到大学教职职位的女性也就在一百年前而已。

过去的性别偏见曾认为:高等教育的精神压力会损耗女性生殖系统的能量,从而对其生育能力造成伤害,所以女性不宜接受专业教育。甚至社会一度认为,只要女性在旁边,就会打扰男性从事严肃的脑力工作。

这种性别偏见即使到了19世纪中解剖学兴起,专业人士开始研究男女大脑差异初期,也没能得到及时纠正。

通过对死者的解剖,科学家提出:女性的前额叶大小(也就是和智力认知相关的部分),比男性要小1%,而女性的大脑较之男性整体缺失5盎司(约140g),这些结论说明女性不如男性聪明。

虽然这一结论在后期得到了批评和科学的质疑(比如样本选择的数量、应该比较大脑与体重的比值差异才更有说服力等),但“女孩子不擅长学数理化”、“男性擅长逻辑、女性擅长联想”、“女生不适合搞科研”的刻板印象却深入人心,流传至今。

在广泛的社会层面上,甚至许多女孩家长自己也认为“我家孩子是闺女,所以别学理科,直接选文科算了”或“女孩擅长语文,男孩擅长数学”。


她们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


其实,历史上不乏在数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女性们,而值得我们家长注意的是:她们之所以能在男性统治的领域“插足一脚”,与被鼓励受教育、家庭影响不无关系。

此次获奖的维亚佐夫斯卡,她确实从小就对数学充满热情,并展现出一定的天赋。

在小学一年级时,维亚佐夫斯卡就发现自己喜欢数学远多于阅读和写作。

当全家睡觉时,她喜欢拿着记事本画一些公式;维亚佐夫斯卡在数学世界里的沉浸,一度让她的父母有些担心,因为她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喜欢玩耍。

维亚佐夫斯卡的幸运在于她有一对开明的父母。

她的童年时期正处于苏联即将面临解体的时期,物资短缺、通胀严重,虽然她的母亲是一位工程师、父亲是一位化学家,知识分子的家庭条件按理说应该不会太差,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母亲的薪资最终连一张地铁票都买不起,所以维亚佐夫斯卡的童年时期一直都在温饱边缘徘徊。

👆图片来源|Thomas Lin/Quanta Magazine:维亚佐夫斯卡(右)7岁时和她的妹妹、父亲

客观条件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心态。但即使如此,父母也尽自己最大可能让三个女儿吃饱、穿暖。还尽可能提供条件,让维亚佐夫斯卡学习数学、鼓励她追求自己所爱,这些都给了维亚佐夫斯卡极大的安全感。

为了扭转家境,维亚佐夫斯卡的父亲不得不多次创业,通过改变自身来拥抱当时动荡环境下的不安和贫困。

父亲敢于面对未知、迎难而上的举动,客观上也影响着维亚佐夫斯卡在探索数学的路上不畏难、不放弃。

👆图片来源|Quanta Magazine:马林娜.维亚佐夫斯卡和十二岁的儿子、三岁女儿在一起

还有第一位获得菲尔茨奖的米尔扎哈,她能成为首位问鼎菲尔茨奖的女性,也是受家庭和当年伊朗社会大环境的鼓舞有很大关系。

米尔扎哈的父母都不是科学家,但他们会鼓励她作为女孩子要追求自己的兴趣。米尔扎哈的哥哥喜欢科学,哥哥给她讲述高斯的故事,使她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上了这条道路。

另外,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曾是全球女大学生比例最高的国家,在应用物理和一些工程类等历来男生占主导地位的专业中,伊朗女性占很大一部分。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米尔扎哈的成功。

再比如,我们不太熟悉的德国数学家埃米.诺特(Emmy Noether),她并不是一开始就自发地对数学感兴趣。

她像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样,主要学习做饭、打扫等传统家务,就算学习也只是学习法语和英语等“合乎时代”的内容。

但埃米的数学家父亲鼓励她学习数学,受父亲的影响,她最终成为被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公认的有影响力的数学家。

我们习惯把数学与智商挂钩,潜台词是,如果你并没有一出生就智商超群,不如就放弃吧。对于那些创造新数学、解密数学世界的的人来说,确实需要天赋。

但我们平时所说的“数学学习”和研究数学相隔甚远,毫不客气地说,当下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还远远到不了“拼天赋”的程度。

反而一个孩子的学习自信心、是否敢于面对困难,遭遇挫折时的耐性,以及家庭的影响和支持,都更容易影响到孩子“能否学好”这个学科。


学好数学的可能性,
男女都一样

当我们说“女孩也擅长学习数学”时,并不是非得等得了菲尔茨奖才算数。

正如吴军教授在《数学通识50讲》里提到的:

“公平地讲,数学往深了学确实很费脑力,对大多数人来讲有点难度,但是把平时用到的、能够提升我们思维的数学学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把已经成熟的经典数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场合、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和职业领域上的难题这两方面,女孩和男孩可以做得一样好。

近些年的科学研究也已经证明了女孩在数学学习方面与男孩是旗鼓相当。

2008年,美国心理学家珍妮特·希布利·海德(Janet Shibley Hyde)通过数据发现:

1970-1980年间,男生在高中阶段的解决复杂数学问题上表现优于女生,但这是因为当时女生在高中选修的高级数学课程本就比男生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tcplus

到了2000年时,高中女生已经和男生一样以相同的比例选修高级数学课程,他们根据美国不同州学生的数学成绩数据做了分析后发现:

男女生不分年级高低数学成绩没有差异,不同种族的男女生数学成绩同样也没有差异。

今年四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布的报告也证实了:现在女孩的数学成绩现在与男孩旗鼓相当,尤其是低年级男生占优势的性别差距逐渐消失。

但是放眼周围,“女孩子学不好数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研究结论,而是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主观共识”。

这种主观想法及其支派言论,流传甚广,以致于女孩子就可能通过社会舆论、学校机构老师、邻里长辈、同学朋友等各种渠道,被灌输以这种“我在某某方面不行”的想法。

再加上数学本就抽象,数学题也可以千变万化,因此很多孩子才小学低年级就表现出对数学畏难的情绪。


如何帮女儿建立
“学好数学”的自信?

我觉得作为女孩家长,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01家长可以正向鼓励、但不要故意强调女孩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
Phylecia Jones是美国一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她曾在美国海军担任了13年的民用科学家。在TED的舞台上,她曾发表了All Girls Are Great at Math的演讲。

Phylecia Jones认为,社会特意去强调女孩在数学方面是擅长的,恰恰会显示说这种话的人“底气不足”。

👆作者供图

我们应该让女孩学习数学的道路更自然一些,让女孩们从小就知道,自己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在学习数学上就和男生们一样,是相同的、出色的。而不要刻意“区别对待”。

就好比新闻中有意强调“女司机”车技很好的时候,背后其实是“女性司机通常开不好车”的刻板印象。

02帮孩子找到自己进入数学的正确钥匙。
对Phylecia Jones来说,她的钥匙是自己从小是个“财迷”,看到了数字的神奇好玩,所以她开始对数学着迷。

对丘成桐来说,他是因为初二时被平面几何的美打动,觉得平面几何又严谨又干净,清清楚楚地将一些命题写出来,让他很震撼。他想去寻找这个漂亮学科里面的内容,因此走上了数学这条路。

如果学习一开始就是痛苦的,所有人自然会望而却步。

而从儿童发展规律而言,无论是数学启蒙还是数学教育,都应该顺应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遵循先具体、直观,再逐渐抽象的道路。

换句话来讲,正确的数学启蒙,并不是在幼儿园就丢给孩子数学题册,彻底败坏孩子的学习胃口,而是尽可能利用日常生活来启蒙。一起数台阶,看车牌号,玩扑克牌。

让它与自己的现实生活产生联结,让她们愿意进入到数学的世界来,而不是一味以考试为中心去刷题、脱离现实,孩子一开始就想逃开。

当孩子已经进入学校,因为难题而“畏难”“恐惧”时,家长不要做空洞的鼓励“你下次一定行的!”也不要怒吼“你是不是笨蛋!?”更不要自怨自艾“唉,女孩子果然学不好数学!”

而是要把这些情绪放在一边,先就事论事地带孩子捋清楚概念,把漏洞补上。然后,课外带孩子一起看看搞笑的数学漫画,阅读数学家传记,甚至一起玩大富翁这种赚钱桌游。让孩子熟悉“数学”,在现实场景中理解数学。

吴军教授曾说:“很多学习数学的人会感觉自卑,并产生厌恶,不是数学本身的问题,也不是我们人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和数学之间缺失了一个桥梁。

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体系,而我们人要靠经验感知才能认识世界,这中间需要一个桥梁,这个桥梁一旦构建起来,每一个人都能受益于数学。

03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取得高分更重要。
我们大部分人在离开学校后,如果不从事相关工作,直接用到高等数学的机会可能不多,但那些多年形成的数学思维却能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像数学思维里的比较、猜想、分析、归纳、推理、抽象和概括等都是帮助我们人生解困和进步的思维工具。

运算可以让我们在购物时不容易上当;分析思维可以让我们在理财时不至于亏损;统筹规划思维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确定优先级;逻辑思维能让我们在沟通中不至于因果颠倒、次序混乱,造成不畅。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让孩子知道学习数学的根本不是为了考分,而是为了养成优秀的思维,让自己的人生更顺畅。

04

帮孩子找到已经成功的女性楷模。

女性在硬科学的世界里一直是相对孤独的奋斗者,一个女孩想自己活成理想中的女性,会面临无数的质疑和挑战、自身也可能会有无数次的动摇。

这个时候,如果她能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曾有另外一些女性和她经历过一样的困惑、挑战、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踏足过那片女性鲜少登陆的领域时,女孩们会更有勇气和信心面对自己的选择。


直播预告

7月29日(周五)晚19:30—22:00,果壳童学馆邀请到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科普组的程怀锦老师带我们一起夜探奥森公园。在夏夜,带大家发现、观察各种昆虫动物,听蛙鸣虫唱,看萤火繁星。



夜观需要做哪些准备?

我们应该怎么观察小动物?

奥森会遇到哪些动物?

······

更多精彩奇遇,欢迎来直播间和我们一同体验!

直播间还有卡通抱枕、地垫等多种福袋抽奖,更有惊喜大礼“护肤体验套装”等你来领取!




编辑丨果仁妈、康康
封面丨图虫创意:tcplus
参考资料丨

[1]《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英] 安吉拉·萨伊尼(Angela Saini)

[2]Gender Similarities Characterize Math Performance【J】Science,25 Jul 2008

[3]Global education monitoring report 2022: gender report, deepening the debate on those still left behind


 相关推荐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