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挑战二胎,信心满满的我5个月就被制服了... ...
凌晨4点47分,婴儿床的虎妞开始吭吭唧唧。我起身看了一眼,知道那是她在向我们传递信号:“你们的女王大人即将醒来。”
今天女王大人不太亲民,比平常早醒了一小时。
我赶紧把卧室小冰箱里的母乳放进热奶器。一分钟后母乳热好,我抱起虎妞、给她塞好安抚奶嘴,赤着脚蹑手蹑脚穿过6岁儿子的房间,来到我爸妈卧室门口,像地下党那样轻轻扣了两下卧室门。我妈刚换上衣服准备当“耕宏女孩”,看来现在只能做罢。
和“耕宏女孩”交班完毕,我刚走过大娃房门口,他含含糊糊地叫了一声“妈妈”。我肝儿吓得颤了三秒,赶紧溜回卧室把老公踹醒,“你儿子醒了,快去搞定”。
老公摸黑跑去大娃的床上,妄图通过陪睡让大娃接觉成功。可惜父爱抵不过生物钟,20分钟后,大娃起来上厕所,然后在早上五点半不到的时候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他的一天。
二娃咿咿呀呀在吃奶,大娃哼哼唧唧拉着我给他读书。凌晨五点半,我们全家的烟火气开始飘了。
五个月前,在阔别一胎六年后,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小孩。作为一名高龄产妇,这五个月里,我饱尝了生活的铁锤,用最卑微的姿态努力演好一个二胎老母亲。
天生“反骨”,生了二胎
在年轻人都恐婚恐育的当下,我却偏偏一副“反骨”要当高龄产妇,当初自己到底着了什么魔?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疫情刚爆发不久后说起。
疫情爆发时,大娃的学校停课了很久。疫情好转后,大娃的学校开学,我和老公送孩子上学时,发现不少送娃的家长要么挺着孕肚、要么怀里已经抱着二娃来送大娃上学。
怎么回事?疫情宅家,中年夫妻还处出感情来了?
想当初,大娃早产50天,我剖腹生完后,真的是举全家之力在带娃,一个娃弄得我爹妈、我和老公都身心俱疲。那时候,就是刀架在我脖子上也不要生二胎。
日子一晃,大娃五岁了,自己吃饭、自己洗澡、自己睡觉,比婴儿时期好带了很多。所以,当看到眼前那么多软糯的小婴儿后,我和老公就像中邪了一样,居然自不量力觉得自己再搞定一个娃也不在话下。
于是我俩打算弄个新项目来挑战一下寡淡的中年生活,生二胎的事儿就这么愉快又草率地决定了。
也是命该如此,上天没给我头脑清醒后撤销的机会。我和老公尝试了一次后,居然就中了……
来不及后悔,只能赶鸭子上架。最终,虽然孕期中经历了几个月的波折,但二娃还算顺利诞生。
只是没想到,新生儿还没让我崩溃,大娃先让我破防了。
“含妈量”告急、大娃“造反”
刚生完二胎时,我家因为“含妈量”严重告急,被大娃弄得人仰马翻。
每天,大娃都会对我进行八百次“审问”:“妈妈你还会爱我吗?”、“妈妈我不听话你还会爱我吗?”、“妈妈你更爱虎妞还是更爱我?”
每次我都温柔且坚定的回复他:山无棱天地合,你妈也无法不爱你。
其后遗症就是,现在大娃一开口说“妈妈”,我立马条件反射开口就接“对你爱爱爱不完”。
大娃的眼里容得下沙子,但容不下我亲近二娃。
我用左臂抱着二娃,大娃就要把他那颗相较于二娃已然硕大无比的脑袋枕在我的右腿上;
我夸一下二娃吃奶好,大娃一定会忙着追问一句“那我呢?”然后自问自答“我吃得更好,我比虎妞壮多了”;
我亲一下二娃的脑门,一抬头就会看到大娃在用哀怨的眼神扫射我,意在暗示“我的亲亲抱抱举高高呢!”
没想到人到中年,我体验上了来自“小奶狗”的醋意。
不过最让我崩溃的不是他的吃醋,而是我家上演的“半夜娃叫”。
家里来了“不速之客”和大娃争夺父爱母爱,他的潜意识不答应。于是他一晚上能哭着醒来三五次,一路哭喊着从自己卧室来到我们卧室,嚎醒我和他爹,顺带再把隔壁卧室的姥爷姥姥也嚎醒。
目的只有一个:妈妈抱抱。
我只好用手指硬扒开我刚合起来不到20分钟的眼皮,给他一个睡意朦胧但母爱成分不能含糊的拥抱。
儿啊,谢谢你的哀嚎,让你娘夜晚原本就碎成渣的睡眠现在碎成了尘埃,翩翩起舞四散在人间。张爱玲是“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你娘是要从尘埃里得道升仙了。
偏心与夺爱,是二胎/多胎家庭不可避免的经历。为了不让大娃在多年后坐在心理医生诊室里鼻涕眼泪流一把地数落我这个妈,我特意研究了二胎/多胎家庭孩子的心理:
一种被称为家庭危机模型(或压力生活事件模型),该理论认为二胎的出现会给头胎带来压力和心理威胁,造成老大精神和行为上的退化。
另一种模型被称为转折点理论,该理论认为二胎出现给头胎造成的压力源是正常的,虽然是挑战,但也是加速头胎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研究表明,随着二胎的出生,头胎儿童在语言、自我照顾等方面都会出现长足进步。[1]
二娃出生已经五个月了,我尚未见到大娃表现出的长足进步,撒泼、耍赖的技能倒是见长。老母亲望眼欲穿地期待着某天平地一声雷能“炸”出一位好儿郎。
生完不想变大冤种
请多多操练娃他爹
凌晨两点,我泵奶结束后,踢醒熟睡的老公,把奶瓶递给他。老公打着哈欠、抱起二宝开始进入喂奶模式。看着他打瞌睡点头的背影,我安心地睡去。
在生二胎前,我就和老公打好招呼:生娃可以,但孩子出生后你可别父爱如山、稳如磐石、一动不动。如果你敢让我“丧偶”育儿,我就敢对自己下狠手,让自己体验一把什么是真丧偶。
在大娃成长的这五年多里,有一说一,老公表现不错,虽然工作不轻松,但也没耽误他和孩子提炼高纯度的父子情。而这也是我敢生二胎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俩很早就约定好了,白天我们各自忙工作,父母帮我们带娃。晚上我们自己照顾娃时,他要负责泵奶之外的大部分事情。
目前看来,老公算给力,工作之余就是一头扎进带娃的世界,除了无法产奶,喂奶、哄睡、换尿布都不在话下。一周七天,唯一的休息日周六(周日要泡实验室)也贡献给了带大娃。
生了俩娃,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是:生完不想变大冤种,请多多操练娃他爹。
生育给女性带来的职场经济损失是惊人的:如果孩子出生前夫妻收入变化轨迹基本一致,在孩子出生后,也只有女性的收入会下降,即使孩子20岁时,母亲的工资依然比父亲低21%。
如果简单借用20%的“生育惩罚”来推算中国女性的职场经济损失,以去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为例,在北京生一个孩子的女性 “生育惩罚” 高达122万、上海为127万、城镇女性的平均生育惩罚为77万。[2]
怀孕和生产的辛苦、身体遭受的伤害、母乳、带娃几乎无眠的辛苦、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以及职场上遭遇的滑坡,让大部分生育成本都落在了女性身上,尤其是职场这块,女性太容易“一蹶不振”、人财两空了。
网络上之所以到处充斥着“女人好好搞事业,没事生什么娃”这样怨气重的氛围,大环境对女性不够友好是原因之一,也和太多老公缺席育儿有很大关系。
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女性,需要举全家之力才能养好娃。拼上性命、堵上前途生出来的娃,如果伴侣还不能对自己呵护有加,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和情绪价值,我不介意让他亲尝何为妻离子散。
爹妈无偿的劳动力
才是养娃路上的“硬通货”
如果说养娃路上我最感谢谁?第一名肯定是我爹妈。
六年前生第一胎时,因为孩子意外早产了50天,是他们尽心尽力帮忙照顾,才有了今日茁壮成长的大娃。
作为高龄产妇,因为大娃当年早产的艰辛历历在目,所以这次我吸取了怀一胎时的教训,不再随意吃喝、不再熬夜工作,时时注重饮食起居确保身体健康、定期阅读“高龄孕妇怀孕风险”类文章和书籍做功课;甚至连待产包我都提前两个月准备好,以防自己照顾不周,二娃也像大娃一样迫不及待自动发功,要提早来这个世界报到。
原本我和老公的计划是等孩子顺利生产后再告诉父母,我们自己带。毕竟六年过去了,父母的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我们不想他们再受累。
但意外来得猝不及防。
怀孕第五个月开始,我产检查出胎儿生长受限(FGR),一度胎儿生长指数跌至3%(低于10%就是生长受限);到怀孕第六个月时,胎儿生长指数持续下跌,我绷不住了,最后告诉了我爸妈,希望他们能施以援手帮忙照顾。
从怀孕中期开始,我就是在每两周的产检、B超、胎心监测、医生会诊中度过的,心力交瘁。
所幸有父母的照顾,胎儿后期才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我一直挺到38周足月被医生赶紧剖了。
父母提供的无偿劳动力才是现代人养娃路上的“硬通货”。对甘心被“啃”的爹妈,我和老公除了感激不尽,无他。
不过,亲爹妈也架不住一直被“啃”,早点寻找靠谱的托管机构解放父母才是要紧事。
在我确诊怀孕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托管中心(国外称为Day Care)占位排队。
美国的Day Care最早可以接收6周大的婴儿,好的托管中心一位难求,经常需要提前一年起排队,当年大娃就是我爹妈带到10个月时等到了空位就送去了。上个月,我收到其中一家的回复,说有空位可以让二娃今年年底入园,真是一颗心落了地。
作为一名高龄二胎用户,我的体验目前虽然只有短短五个月,但我已经扎扎实实品尝了生活附赠的铁锤:每天泵奶6次、晚间每段睡眠不超过4小时、早上五点准时被生物钟捶醒……总之就是除了苦累,几乎尝不到别的滋味。
即使有父母保驾护航、有靠谱的Day Care兜底,四个大人带着俩娃还是疲惫万分。孩子生病、放暑假或者父母身体不舒服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家宅无宁日绝不夸张。
总之,“经常性精疲力竭、间歇性甘之如饴”是我五个月二胎体验的真切感受。
也许在养儿育女这条路上,确实没有充分的准备,但我们都只有迎难而上,马不停蹄。
征稿启事
这是“父母真实故事”专栏的第4篇故事。在这个记录养娃的快乐与艰难的故事专栏,我们陆续收到了一些朋友的投稿:
这些都是父母们记在育儿和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记录下的真实经历和感悟。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故事,欢迎投稿到此邮箱:Kids@guokr.com
稿件要求
1.故事类稿件,请务必在标题标明“故事投稿”;
2.请确保体裁为故事,暂不接受诗歌、散文等投稿;
3.字数不少于2000字,必须为投稿者原创,不得有抄袭、洗稿等行为,此前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布;
4.故事内容真实诚恳,在叙述成长故事之余,能给读者以感悟或启迪,需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果壳童学馆倡导的科学育儿价值观;
5.投稿发出后,无论采用与否,我们会在一个月之内给您回复;
6.稿件一经采用,将按照统一标准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