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怒斥书店卖“毒书”给孩子,更让人窒息的不止于此……

黑将军 果壳童学馆 2023-05-17


前两天在微博刷到一个视频,在一家书店的前台,一位家长情绪激动,不停地对店家说:“不准再卖给我的孩子!”“这种书,这种'毒品'再卖给我的孩子,我这条老命跟你们拼了!”

事情的大致经过丨图源@微博

从网友的描述看,因为家长的告知,书店老板已经多次制止这个孩子买“言情、盗墓”一类书籍,但是孩子还是想办法让同学来代买,这才发生了视频中的一幕。

这则视频下的留言,也让我有些难过和担心:

留言区的部分评论丨图源@微博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过的另一个新闻:

一名40岁的妈妈重返校园,就为了坐在儿子旁边,陪他读初二。


她会为孩子准备好丰盛的早餐,叫孩子起床,为他选择好今天要穿的衣服。她会密切监控孩子每门科目分数的变化,一旦分数下降,就会迅速拉响警笛。她会控制孩子的娱乐,用各种补习班填满孩子空闲时间……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直升机父母(helicopter parent)”——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周围,并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微观管理的父母。他们时刻注意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扫除可能出现的障碍。[1][2]


过度教养,直升机型父母的核心问题

教育学家们一直在探究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早在70多年前,鲍德温(Baldwin A.L.)等人就提出了两种育儿方式——专制和民主。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揭示了三种教养方式,随后麦科比(Eleanor Maccoby)和马丁(John Martin)又将其扩充为四种[3]

专断型(authoritarian)、放任型(permissive)、权威型(authoritative)、和忽视型(neglectful)

这四种教养方式基于两个维度的变化:

  • 横坐标是对孩子选择的干预程度,指父母为规范孩子的行为而设置的限制和规则
  • 纵坐标是父母对孩子的响应程度,涉及父母表达爱意、接纳孩子的行为和感受以及对孩子的需求是否敏感

权威(高温暖-高控制)、专断(低温暖-高控制)、宽容(高温暖-低控制)和忽视(低温暖-低控制)


而近些年,一种新型的教养方式也悄然出现,那就是密集型教养(intensive parenting),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鸡娃”或者“推娃”。[1]

这种类型中比较典型的便是直升机型父母,此外还有“小皇帝(little emperor)”型,即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愿望、“虎妈(tiger moms)”型,即推动孩子完成非凡任务。

有研究者认为:直升机教养是权威型与专断型的结合,也有人认为它是权威型的溺爱加强版本

这些教养方式中隐含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度养育(hyper-parenting)或教养过度(overparenting)[4]

过度养育被定义为“一种不太恰当的养育方式,这种养育方式是由父母过分热切地渴望确保孩子的成功和幸福所驱动的,通常表现为父母过多干预孩子的生活与发展。”[5]

塞格林(Segrin)等研究者认为,教养过度的父母习惯于控制孩子的一切,无论孩子多大,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自己不能合理安排好一切,所以他们需要时刻准备好为孩子“挺身而出,牺牲一切”。[6]

然而,这种自我牺牲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不能得到让家长满意的结果。


教养过度如何伤害孩子?

1、过度教养让孩子失去抗挫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者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曾一直认为:父母教养的缺失,是造成孩子各种心理问题的源头。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茶杯式孩子”走进了她的心理诊所,她开始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7]

这些孩子往往聪明优秀,但是始终生活在一种极度空虚的状态。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孩子大多不是生活在“教养缺失”的环境中,反而是被“教养过度”了。

这些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一直在避免让孩子受挫,成年之后他们遇到一点小事就会有很强的受挫感。也就是说,教养过度让孩子失去了抗挫折能力。

2、过度教养伤害孩子自己做主的能力


自己做主的能力,也就是胜任力,它的发展是阶段性的:

1、无意识地无能——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我挺不错的,我不需要学习数学,我本来就会”,但事实上他不会;


2、有意识地无能——“这比我想象中要难一些,看来我要花点功夫来学数学了;


3、有意识地胜任——我真的花心思学了,我知道自己这次数学成绩肯定不错;


4、不自觉地胜任——做这件事非常得心应手。


如果能达到第三个阶段就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了。但是请记住,如果不靠孩子自己顺利通过前两个阶段,那么他几乎不可能达到第三个阶段。过度教养的家长在扫清障碍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发展“胜任力”的机会。[8]

根据匈牙利心理学家马勒(Margaret S. Mahler)的“分离-个体化理论”,青少年需要不断从父母那里寻求自主权和个性体现,并最终完成人格独立。

但是在教养过度的家庭氛围中,独立变成一件异常苦难的事情,孩子习惯于家长的照顾,在要求独立的时候通常会遭到家长的无视,这种诡异的共生关系往往让孩子在成年以后变得非常痛苦。


自测:你在过度教养孩子吗?

过度教养容易发生在这样的家庭中:

从宏观上来说,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的地方,父母更容易焦虑和拘束,也就会更多地使用过度的教养方式,以保证孩子可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9]

也有研究显示,当子女数量比较少的时候,教养过度更容易出现。这是因为子女数量越少,家长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投入就会越大,出现教养过度的概率就会上升。[10]

图源丨图虫创意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过度教养,可以参照香港理工大学的梁倩仪(Leung Tsin-yee)博士的研究,她以中国被试为样本进行了定性研究,分别从父母和青少年的角度探讨了过度养育的8个特征:

  • 密切地监视
  • 干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方向
  • 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业成绩
  • 反复将孩子的表现与同龄人相比较
  • 过度安排孩子的活动
  • 提前帮孩子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 过度的情感参与
  • 过度的关怀

她们认为,这8个特征被包含在两个核心因素之中:过度要求和过度反应。就像我们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两个例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面对孩子行为的反应,多多少少都呈现出了“过度”的趋势。[11]


如何避免过度教养?

首先,是教养概念的转变。

家长要认识到,其实所有的教养方式都没有好坏之说,都有益处和弊端。家长应该像一个园丁一样,根据孩子的状态不断调试自己的教养行为,而不是像一个木匠一样,用打磨产品的精神去照顾孩子:不差分毫的测量,谨小慎微的计算,恰到好处的控制……


你的职责不是解决子女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而是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尝试做一个爱孩子的园丁,为他提供一个合适的花园,而不是一间豪华的温室。[12]

其次,要认识到你是你,子女是子女。

正如学者托利(Eckhart tolle)写过:“借由你,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不属于你。”家庭是孩子永远的精神港湾,但不要期望他需要永远留在你的身边。过度的控制一定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

最后,如果自己无力解决教养中的困难,可以求助于专业的机构进行干预。

比如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参与积极育儿计划(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等教养干预计划。当然,我们也可以就从一些小事的“放权”开始,比如尝试下图中的几个简单方法:



最后,特别想跟大家分享《园丁与木匠》中的一段话:

“养育孩子是人类工程中最根本、最深刻、最宝贵的一部分。


它不是做木匠活,誓要将孩子按照明确的模样去雕琢。相反,为人父母就像在园子里种花,旨在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各式各样的鲜花茁壮成长;旨在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强大、多样的生态系统,让他们自己创造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果仁妈插播

果仁妈建了粉丝福利群,一起来省钱!
群内每天推荐好书绘本,跟出版社直接合作的团购价,正版折扣真的很香;也有少量清仓品,抢到就是赚到;还有不定期样品特卖、赠书。扫码添加小助手,获得入群二维码(已经在群内的朋友不需要重复添加哦~)


作者丨黑将军,用脑科学+心理学的思维看儿童。

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

题图丨新闻视频截图

参考资料丨

[1]Doepke, M. , & Zilibotti, F. . (2019). Love, Money, and Parenting: How Economics Explains the Way We Raise Our Kids.

[2]Set, Z. (2020).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flated Sense of Self and Impulsivit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pter Parenting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rchives of Neuropsychiatry. https://doi.org/10.29399/npa.24942

[3]Gorostiaga, A., Aliri, J., Balluerka, N., & Lameirinhas, J. (2019). Parenting Styles and Internalizing Symptoms in Adolescenc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6(17), 3192.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6173192

[4]Leung, J. T.-Y. (2021). Overparenting, Parent-Child Conflict and Anxiety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A Cross-Lagged Pane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8(22), 11887.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82211887

[5]Leung J.T.Y., Shek D.T.L. Hierarchical factor analysis and factorial invariance of the Chinese overparenting scale. Front. Psychol. 2019;10:1873. doi: 10.3389/fpsyg.2019.01873

[6]Segrin C., Woszidlo A., Givertz M., Bauer A., Taylor Murphy M.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verparenting,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nd entitlement and adaptive traits in adult children. Fam. Relat. 2012;61:237–252. doi: 10.1111/j.1741-3729.2011.00689.x.

[7]Gottlieb, L How to Land Your Kid in Therapy.

[8]William Stixrud,Ned Johnson,The Self-Driven Child,1st ed,2018

[9]Segrin, C., Givertz, M., Swaitkowski, P., & Montgomery, N. (2013). Overparenting is Associated with Child Problems and a Critical Family Environment.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4(2), 470–479. https://doi.org/10.1007/s10826-013-9858-3

[10]C. Bradley-Geist, J., & B. Olson-Buchanan, J. (2014). Helicopter paren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rrelates of over-parenting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 Training, 56(4), 314–328. https://doi.org/10.1108/et-10-2012-0096

[11]Leung, J. , & Shek, D. . (2019). Hierarchical factor analysis and factorial invariance of the chinese overparenting scal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1873.

[12]Gopnik, A. . 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

 相关阅读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