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鸡娃”热火朝天的时候,长大的孩子却开始“躺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秦朔朋友圈 Author 水姐
在“鸡娃”和“内卷”不断刷屏的时候,反抗这种现状的“躺平学”也开始流行起来。越开越多的年轻人决定要“躺平”,那现在家长们猛烈地“鸡娃和自鸡”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今天分享的文章,作者梳理了社会育儿观念的变迁,并指出:
家长大量地投资在孩子身上,已经是中国人存在了几十年的习惯; 但“All in”在孩子身上,也是不现实的。
父母既不要用力过猛,也不要散淡无为。与其一直猛烈地“投资”,不如收拾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平和、理性及充满爱意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
对于作者的观点,你怎么看呢?
美国社会自19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明确的“密集母职”类的意识形态,这种观点认为,母亲是儿童的主要且最佳的照顾者;其育儿方式包括信赖专家之道、高度情感投入、劳动密集及花费高昂。
熟悉的配方,老味道。我们的育儿焦虑,其实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都流淌在社会文化血液许久许久了。
就如梅琳达·盖茨在自传《女性的时刻》里写的:
“如果女性能自主决定生育与否、何时生育,结婚与否,何时结婚,跟谁结婚,如果女性能享有医疗保障,只承担合理的无偿劳动;
如果我们能得到梦寐以求的教育机会,能按自己的意愿支配金钱,能在工作中得到尊重,能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
如果其他人,无论男女,愿意帮助我们提升领导力,走上更高的岗位,那么女性就能实现发展,并带动我们的家庭与社区共同繁荣。”
比如脑科学,人们现在知道,5岁之前,95%的大脑已经长好了。学前教育有了极强的科学依据,全球性的育儿知识似乎都唾手可得,有无数的内容需要学习更新。这让女人们面临的是真正的知识海洋,即便花光所有时间和精力,还是有人做的会比你好。
所以,一旦生了,人生就改变了。这对于自我意识强烈的女人们来说,这是个人生中必须视为最慎重的决定。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