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丨赵飞:梦想的颜色是“文字”
口述丨赵飞
文丨张羽
『阳光透过树叶射进房屋,微风之后,房间中的光点随着树叶一起摇动,这就形成了斑驳』。
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并进行记录和分享,比起校长这一标签,赵飞更是一个生活家,文字成为了他生活主旋律中最重要的一章。毕竟,他也还有“四本书”的梦想。
一
拥有小小梦想的农村娃
1999年,应届毕业生赵飞被分配到一所村小学教书,包班和全科教学成为了他教育生涯的起点。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从村子一点点走进城市”成为了多数老师的目标。
4年后,赵飞“超额”完成目标,从村小走入了绵阳市一所私立小学担任语文教师。
『毕业时自己心气很高,当时给自己的规划是,8年不能调到县城工作的话,我就会去读书、充电,进行一段时间的自我提升。2003年的工作变动,应该是让我变向完成了“进城”的目标』。
二
极致的语文教师
『相比起其他学科,我认为语文承载了更多文化传承的功能。语文老师在教知识之外,还承担着让学生感受文字、感悟文化的责任。』
提起语文教学,我们脑海中闪现的首先是识字、书写,长大后开始做阅读、写作,也就是赵飞所提及的以课文和考试大纲为标准的学习模式,他想改变语文教学,这也是他教师生涯中付出最多努力和精力的地方。
『我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文字的魅力』。
逐渐地,赵飞从开始时的专注于文化传递和课程设计,到后来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感受成为赵飞每次备课的核心。
散文《水》是赵飞在贵阳市语文教学比赛中收获一等奖的内容,相比于其他老师以PPT 、视频等形式来向学生展现“水”,而他选择回归文字的美好。『孩子们一边阅读文字一边在脑海中呈现镜头,让场景与文字相连。镜头呈现并非是直接观看视频,而是通过文字理解映射在脑海』。也正如他对于语文的理解,『语文的核心在于文字的力量』。
和小说改编电影屡屡出现“扑街现象”相似,文字描绘的镜头很难用视频表达,而语文学科的本性特点也决定了这种“用文字呈现在脑海中”的教学法会使学生收获更好的体验感。
如果将这节课做到极致,他也希望把孩子带入真正的“水”的情境中,『像文章中提到的,让孩子去淋一场雨,体验水打在身上的感觉,那么我相信他们会愿意表达感受并用文字描述出来』。
而比起课前的教案撰写,他也更喜欢通过记录每次上课的感受来不断改变教学。
传统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在于拿到课文资料后,开始根据知识点、大纲规划如何授课,通过怎样的环节设计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但往往忽略了“读者感受”。『拿到文章,老师第一个身份其实是一个读者,那我们读后的体会是什么?会有质疑和问题吗?』
这种感受同样会发生在学生身上,而当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整个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发生。语文教学中,除了用“比较阅读”来让学生加深印象外,赵飞更喜欢让孩子提出所学文章的问题所在。
『比起做一个文章的崇拜者,学生更应该是独立的思想者』。于是,“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成为每次课文学习后的“必修环节”,学生会提出观点并进行文章修改。在思维锻炼之外,这种实践本身也是写作练习的过程。
三
校长赵飞:国际教育需要让更多人受益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教师身份之外,赵飞还经历了语文教研组长、教学主任等身份,改革语文教学也不再是他个人的改变。
初识国际教育,IB课程的理念、框架都为探索改革教学的赵飞提供了思路。兴奋的同时带来的却是“无奈”,由于传统体制下的学校受课时、科目大纲等多方面的阻力,很多尝试都无法进行。
当课程、活动无法具体实施,好的教育理念也就失去了载体,光谈口号、理想也就没有了意义。『我们总在谈国际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但其实国际学校也给到很多老师实现梦想的机会』。中天北京小学未来方舟校区落成后,赵飞被调到这所国际学校担任校长。
公布学费后,未来方舟校区成为“贵阳市最贵学校”。高收费之下,招生能否顺利进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当“最贵”成为率先招满的班级后,很多人才意识到,已经是老师跟不上家长的教育理念,新时期的家长群体对于学校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身为校长,赵飞的工作变得复杂也更加碎片化,而从他本人的反馈来看,他也更加喜欢做一名老师。『从语文教师到校长,整个过程的挑战来源于面对的群体发生改变。校长的工作在于如何激发老师在教学以及教学改革上的热情,所以,从影响更多人的角度来看,校长有着更大的力量』。
四
记录者: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文字都是记录的最好形式
北京大学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班有一个供学员交流分享的微信群,翻过记录后发现,内容大致是“约访校、聊教育、发资料”,而定期被赵飞的学习笔记“刷屏”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作为班内的学习委员,赵飞也的确成为了“学霸”。
对于本就有记录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的赵飞来说,为大家分享资料也成为了顺手的事儿。
当微博、朋友圈成为信息交流的首选平台时,我们也难免会缅怀曾经用博客一字一句书写心得的日子。“博主”赵飞从2011年开始更新个人博客,从“语文教学法”、作为管理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心得到学校规划,他对教学经验、心得体会也从不吝惜分享,对他来说,文字已经是他的生活。
谈及参与课程的初衷,赵飞也以一个“还不太懂的国际学校校长”自称,听课认真、主动分享、课后参访学校进行实地学习,对他来说,这种奔波是充实的。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习和借鉴也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而对于国际学校发展,他也表达了自己口中“不成熟的想法”。『好像每个学校都在提国际视野、传承中国文化,只是在具体的口号有所不同。那么我也会思考,我们学校的特点究竟在哪?』
理念、课程上的同质化成为目前国际学校发展的一大痛点,赵飞也构想了他心中未来的特色建设,『我希望开发一个“国际村”的课程,把社会中的真实场景搬进校园,或者把我们的教室搬到实际生活中,用社区、社会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五
“四本书”的文字梦想
把零散的记录心得整理成笔记,赵飞的小目标是写“四本书”:
『第一本是关于语文教学,从专业和经验上,和省内的语文教研团队共同做一个教学分享内容;
第二本是童年生活的记录,因为无论是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每当我分享身在乡村的童年往事时,大家都会感觉很有兴趣、很有意思,所以我也想把这部分做一个记录;
第三本是自己的教育人生,包括个人成长、教学管理,所有和教育有关的事;
最后一本是生活杂谈,包括旅游、做菜、生活中所有点滴小事儿。』
可能他真的不会离开语文、离开文字,对于这“四本书”,赵飞还不忘补上一句,『当然最后可能连一本都写不完,就是想作为人生的一种记录吧』。
热爱文字、热爱教育、热爱生活,至于“四本书”,写不完又怎么样。
有什么比喜欢更重要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