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⑩ |【校长专访】未来学校应该让学生的学习更为自主、便捷和联系实际

▲ 11月21日《羊城晚报》A19纪念版


华附130周年校庆系列最后一期有些特别,是华附2001届校友于盈对话现任校长姚训琪。于盈是凤凰卫视收视率颇高的高端访谈节目《领航者》的制片人和主持人,她专访过众多全球各界领军人物,传播对未来的洞见和对人生的启迪,扎实的专业见解和知性的主持风格,让每次访问都充满深度和温度。


上任一年多的华附新“掌门人”姚训琪校长这次把眼光对准了未来教育,他认为,老师和学生都要为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未雨绸缪。


▲ 《领航者》节目中的姚训琪校长和于盈校友


谈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

是帮助学生发现并成为最好的自己


于盈:您是一名70后的校长,但已经在广东省最好的两所中学都担任过校级领导,您觉得教育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或者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姚训琪: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发现并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的本质有两个维度的价值,一是人的价值,教育要把学生最好的一面发掘出来;二是社会的价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去培养人才。华附的培养目标是“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新人”。这里的时代新人,具有“担当志远,求真致知,创新尚美,自信坚毅”的特质。


▲ 姚训琪校长


于盈:您在华附上任有一年了,华附最让您自豪的是什么?


姚训琪:最自豪的是华附130年来形成的华附精神——敢为人先,追求一流,崇尚卓越。


于盈:一个人在社会上能走多远,很多时候不是成绩所决定的,而是品质和价值观。那问题就是,怎么样在传统的教育体系里去教授这方面的素养和品质?


姚训琪:一定是在课堂和学校生活中,不断鼓励学生去与人打交道、与这个社会打交道。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与人打交道,在校的学生如果仅仅跟知识打交道,以后是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为什么鼓励学生去参与社团活动,为什么学校有许多让学生参与进去的“节”,在参与的过程中,价值观、责任感等才能慢慢培养起来。


于盈:也就是说,在实际生活中,用体验式的学习去培养这种价值观?


姚训琪:对。这种基于现实生活场景的学习状态才是培养未来人才最重要的手段。


▲ 于盈校友对话姚训琪校长


谈素质教育

选修课占到一个学生所有课程的七分之一


于盈:华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走在素质教育的前沿了,请问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去开展素质教育呢? 


姚训琪:我觉得素质教育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有丰富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第三,还要多开展学生活动,如学生社团,让他们自己去参与,进行自我教育。当然,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


▲ 姚训琪校长与初一学生在一起


于盈:那在课堂方面,如学科的选择、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等,华附有什么特色呢?


姚训琪:华附在学科教学上鼓励学生参与课堂,鼓励老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课程设计方面,除了国家必修课程外,还开展了非常多元的、系统的、可选择的校本课程。新学期,华附为学生开设了133门选修课。


于盈:什么样的选修课最受学生欢迎呢?


姚训琪:科学类如STEM课程、经济类课程等比较受欢迎,因为在广州这样一个商业氛围比较浓的城市,学生们对经济类课程比较向往。


于盈:什么样的课程是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呢?在课题的设置上有什么创新呢?


姚训琪:我们很多选修课的课题都很有时代的特点,比如3D打印、金融学、智能汽车等,这些都是跟时代前沿的科学有关联,科技含量不一定最高,因为我们毕竟是中学,是基础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能够启发他对科学、人文的向往。


于盈:其实有时就是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只要学生被启发或启蒙了对这个领域的兴趣,他自己其实可以自我学习,再深造。


姚训琪:对,所以我说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发掘孩子的潜力,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不久前我校高二学生去清远学农,其中有一个项目是给那里的小学生支教。有个学生在进行总结反思时写道:“我给小学生上课不是为了传授多少知识,而是在他们心目中埋下希望和梦想的种子。”这个学生对教育的理解准确,教育是非常有趣的。

 

▲ 姚训琪校长为于盈主持的《领航者》题词


于盈:但是我在与全球顶尖领航者对话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需要给人生适当留白,他才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的探索和追求自己热爱的领域。但现在的学生学业已经很重,如何找到平衡呢? 


姚训琪: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尽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加综合类、活动类的课程。我记得今年高考完之后,一个已经毕业的校友在华附的官微上留言:幸亏华附的重本率没有100%,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兴趣爱好的空间。


我觉得在中学的教育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理想和未来,不能把他们的时间全占满,这样不可能获得自由和自主。


我们希望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该学习时就刻苦地学,该玩的时候就尽情疯狂地玩。


我们希望学生明白:你的每一次课外参与探索实践比赛,不仅会给你人生留痕,总有一天会让你的生命绽放精彩。


谈成绩

成功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定义


于盈: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影响了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评定,对吗?


姚训琪:其实成功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定义。如果非要我来定义成功的话,我觉得成材比成功更重要。成材是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比你个人的成功更重要;对个人来说,也许幸福比成功更重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比功名利禄更重要。


于盈:学校的成功对您意味着什么?


姚训琪:我觉得作为名校,有两个基本的维度,第一个维度是通过你办学积累的经验和所了解的办学规律,为社会办学提供良好的经验,这是衡量名校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第二个维度是落实到培养人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培养出的学生要为社会做贡献,在各行各业要争取成为精英、领袖,就像于盈你一样。

我最近去美国的波士顿参观了一所私立中学,她就培养出了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所以全美国人都认为这就是名校。


于盈:但社会精英毕竟是少数,作为学校来说,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当成精英来培养吧?


姚训琪: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吧。因为华附既然作为名校,她必须有这个责任,有跟其他学校不一样的使命。


▲ 姚训琪校长接受于盈的采访


谈课外活动

科学很容易让人成功,但是人文可能会让人更幸福


于盈:您来华附,担子也是挺重的,毕竟这已经是一所拥有130年历史、很成功的名校了,您在思考华附的未来方面,觉得哪些地方还可能有突破或进一步的提升?


姚训琪:教育无止境,发展永远在路上。我觉得从德智体美劳这五大板块来说,华附在每个板块都有提升的空间。


于盈:学业和课外活动如何去平衡?


姚训琪:社团跟其他组织不一样,社团强调自主,一定是学生自己来组织、发展、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平台。可以说,在学校众多组织中,学生最爱的就是社团,因为它是自主的。从学校层面来说,我们很鼓励学生自己去组织社团活动,我们的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但指导不是干预,老师只是做小小的点拨,让社团的发展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华附目前为止有33个社团,我们的社团不在多而在精,更突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管理,比如华附电视台和直播团队都要负责每年的“华附春晚”全球直播,所有的工序和技术全部由学生自我完成,他们已经成为华附社团的一张名片。


于盈:对华附电视台我是很有感情的,我是第一任台长,当时真的是废寝忘食,一下课就冲过去工作。


姚训琪:是的,学生加入一个自己喜欢的社团是非常投入的,他们觉得在这个地方不仅张扬了个性,还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他觉得这个兴趣爱好可以成为今后的人生特长,他还会进一步去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包括大学的相关专业。所以我们把社团和选修课程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兴趣爱好到特长到以后的人生规划。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华附就开始做生涯规划指导了,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 姚训琪校长带于盈参观通用技术课学生的作品


谈未来教育

思考能力能帮助学生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于盈:我们看到现在的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比如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生物技术的创新和颠覆等。身处这样的时代,您觉得现在的学生最需要掌握的能力是什么?


姚训琪:我觉得健全的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人相处、思辨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系统决策力等,才是应对社会快速变化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而思考能力——基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思考——尤为关键。在中学阶段,要尽可能在现实场景下去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实在不行,模拟场景也可以。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去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于盈:那么怎么去教授这些能力呢?


姚训琪:为了积极应对未来,华附正在做这几件事:一是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学科类课程教学时间,增加综合类实践类课程时间,让学生在研中学、玩中学;二是革新教育技术,重构学习空间。学习从课堂单一中心扩展到多个中心,校园处处、时时可学习;三是改进学习方式,探索基于现实生活场景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华附的学生对未来学校也有自己的想象,他们普遍认为,“未来学校应该让学生的学习更为自主、便捷和联系实际”。


于盈:除了现实场景外,现在还有学工、学农这些社会实践吗?


姚训琪:学农,我们坚持了29年,这也是华附德育的一大特色,与清远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去体验农村的劳作,了解三农,这跟我们培养的方向有关,我们觉得华附的学生应该成为各行各业的领袖,所以一定要对中国三农问题有所了解。学军,新生第一课就是军训,我们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目标还有一个,即为国家和民族复兴而学习。学工,现在称作研学,即研究性学习,不仅去工厂,还去很多科研机构、大学实验室等进行学习。


于盈:这种体验非常重要,我最记得当时老师总是说“吃得苦中苦,方为附中人”,就是所谓的吃苦训练,其实真的是毕业以后回想起来觉得对自己来说终生受用。


姚训琪:谢谢你,这句话让你感受这么深!其实在我们每年的新生国防教育中,都一直在用“吃得苦中苦,方为附中人”这句话来激励学生。我一直觉得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苦甚至比乐多。因为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身心的困难,甚至失败,这个时候要吃尽苦中苦,如果连这个苦都吃不了,你以后肯定不能成为让华附人骄傲的校友。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去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坚毅的心理品质,这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包括学科比赛、体育比赛和科技创新比赛,在比赛中挑战困难,在失败时锤炼自己的坚毅品质。当然,我希望这种“苦”是“辛苦”,而不是“痛苦”。


▲ 姚训琪校长带于盈参观智慧教室


于盈:这个在现代社会中尤为必要,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家长充分或过分的保护和照顾,您如何看待这些“直升机父母”或“怪兽家长”?


姚训琪:应该说现在有一些家长非常焦虑,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走得平坦,但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孩子在求学的阶段受很多苦,家长觉得这些苦他们能帮孩子摆平甚至外包。但实际上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这样的想法是矛盾的。因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社会的精英,一定是吃过很多苦的。如果父母把孩子这段吃苦的体验抹杀掉的话,孩子很难成大材的。


于盈:或者说没有经历过失败,就不知道失败之后如何爬起、继续坚持。成功的人各自有不同的故事和理由,但不成功的肯定就是因为不坚持。父母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但又变成了一个最大的限制因素。


姚训琪:你说的这个我感触很深,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在学校饭堂少吃了一片肉就责问学校。孩子少吃一片肉就受不了吗?其实对孩子来说,他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但家长就心疼。我们这次学农,有几个学生在农户家里住,因为床不够学生就直接打地铺了,有些家长就受不了。其实真的没什么的,我们初二的学生暑假去清远一个山坳坳的地方,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炉灶,他们要在那里进行野外生存一周,照样活得好好的。但这些学生会一辈子都记得他们吃过的这些苦,如此艰难都过来了,以后遇到的任何苦都不算什么了。所以学校要不断创造给学生吃苦的机会。


于盈:那怎样去应对家长的压力呢?


姚训琪:我们不能全听家长的。我觉得家长既然选择了把孩子送到华附来,就要理解华附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学校,当然我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去尊重家长。最关键的是不能让家长来指挥学校。



▲ 关于未来教育,英语征文的学生作品(请横屏查看)


于盈: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华附能怎样继续引领对于未来教育的探索呢?


姚训琪:我觉得还是要改革,现在是改革开放40年,华附的发展,特别是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岭南教育的一张名片,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导向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了这个方向。现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华附的办学更要走出一条新路。


我觉得习总书记提出的教育要回答的三个问题就非常好:第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第二是怎样培养?第三是为谁而培养?我想我们教育工作者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回答这三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基于兴趣爱好,成为最好的自己,培养能够为这个国家复兴的人才。怎么培养人?我们通过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板块,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有个性地发展。为谁而培养?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华附的使命和责任。


于盈:说到培养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非常大。那在您的心目中,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姚训琪:我们希望老师首先是一个导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这也是华附的学生对老师的期望。所以我经常跟老师们讲,你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你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任的态度,比你传授知识更有价值。其次,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学生学习困难的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再次,老师还应该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伙伴,学生的成长一定要学会人与人的相处,如何与老师相处,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命题。那么对老师来说也一样,如何跟学生相处也很重要,除了成为学生的导师和传道授业解惑者外,还要与学生共成长,老师更多的时候应该跟学生平等相处。


于盈:如何帮助老师更好地学习呢?


姚训琪:老师的学习首先要转变观念,老师得有危机感。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很多职业都可以被机器人取代。很多人都说老师和医生是最后被取代的两个职业,但这并不是说老师的所有行为机器就不能取代,所以老师要去思考,以后哪些东西可以交给机器做,哪些只有老师可以做,机器无法取代。比如对学生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独立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就是老师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我们目前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核心素养——不仅仅传授知识。


▲ 教师节,学生跟姚训琪校长“表白”


谈个人

因为爱学生,所以选择了教育行业


于盈:对您来说,这么多年的教育给您带来的最大幸福感和喜悦感是什么?


姚训琪:一种爱吧。因为爱学生,所以选择了教育行业,特别是中学教育,在教育的大框架里,中学教育其实是非常辛苦的,但因为爱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所以选择了这行,也因为爱教育,所以不断砥砺我去探索和前行。


于盈:您自己是如何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姚训琪:多阅读,向教育专家、同行和身边的同事学习。



▲ 姚训琪校长和学生们在一起



来源:羊城晚报

文字:何宁图片:学校供图

出品: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往期精彩回顾


1、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① | 华附130周年校庆启动!邀你来听“HFer”的故事!

2、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② | 听百卅华附故事,为你们的春哥芸姐花花林吉吉打call

3、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③ | 严师也一样受华附学子青睐!

4、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④ | 当代教育名家吴颖民:教育值得一辈子去付出,所以我乐此不疲!

5、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④ | 教具创新能手吴澧旸: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6、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④ | 高考专家邵祖成: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毕业班工作上

7、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④ | 金牌奥数教练李兴怀: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8、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⑤ | 18位名师同贺华附130周年华诞:改革之花盛开,创新精神永存

9、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⑥ | 华附精神领袖王屏山:把自己的生命焊接在教育事业上

10、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⑥ | 曾汉泰:如有来世,我还要做老师

11、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⑥ | 邹寿元:愿您在天堂,继续写诗

12、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⑦ | 社团探秘——把任何事情都做到极致,是华附学生的一贯作风

13、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⑦ | 华附学生媒体:把HFers的心声传遍五湖四海

14、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⑦ | 艺体活动:华附拔尖人才培养的基础

15、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⑦ | 华附文化三侠,愿骋赤诚兴中华

16、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⑧ | 钟南山校友:德智体美劳,成就诸英豪

17、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⑧ | 郑南雁校友:华附的素质教育,让人活出了真我

18、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⑧ | 曾李青校友:华附六年,为性格形成奠定了基础

19、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⑧ | 容一思校友:华附男神之路

20、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⑨ | 陈戎校友:在华附受益最多的,是培养了我的探索精神

21、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⑨ |梁豪兆校友:与神一样的队友为伍,不知不觉就上了很高的台阶

22、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⑨ | 李梅里校友:在华附最早认识到要追求卓越

23、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⑨ | 冯珊珊校友:在华附三年,是一段很温馨的经历

24、华如桃李,菁菁归附⑩ | 于盈校友:华附教会我感恩做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