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奖琅琊榜之四|双脚踏实地 手可摘星辰

新媒体部 暨南研究生 2020-02-27

四月,倏忽而至,

羊城早已是春意盎然。

四月恰是“广州读书月”,

不如一同到书中采撷春意?

今天想向大家介绍的,

是一位来自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学霸”。

她温婉娴静,对学术充满着热情,

与她交流简直如沐春风,

一起来看看她学习上的心得体会吧~


简介

刘桦,化学与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中共党员,2016—2017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刘桦目前已经在Carbohydrate Polymer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等国内外知名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论文,在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过多篇论文。

在申请专利方面有:一种甲壳素晶须/壳聚糖纳米纤维双重增强生物降解聚酯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她还参加了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参赛题目“聚乳酸/壳聚糖亚微米/纳米纤维互穿网络骨组织支架材料的研制”,获得了高分子赛区一等奖与总决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刘桦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象,对于科研她有很多话可以聊。已经研三的她在科研方面已经获得了颇多成果。她说,她想要知道自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能够接触多少不同的东西。由于一生很短暂,所以做每一件事总是提前,总是发狠地做好。“我的高中老师说过一句话,‘把高一当做高三过,高三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痛苦’,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她这么说。所以寒暑假的时候总是她发力写论文的时候。此时此刻即将毕业的研三同学们还在奋斗论文之时,她三万多字论文初稿早就在之前的那个暑假完成了。她很享受这种提前完成任务带来的优越感,那种轻松是无法被任何东西超越的。

刘桦本科就读于暨大,之后保研暨大。第一次进实验室是大二的时候,相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已经很早了,从大二到大四,她在做实验中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她属于不喜欢放弃的那一类人。




回望过去

 “我是来自广东梅州的一枚客家妹子。高考后,我来到了这个充满人文魅力和悠久文化的百年学堂——暨南大学,就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完成本科学业后,又凭借绩点第一名的优势被保送攻读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也因此在暨南大学继续书写我的学生生涯。记忆犹新,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当时对“做实验”一窍不通,就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因此也没少碰壁。慢慢地坚持了三年,在这段时间内,进步似乎无迹可寻,但又确确实实存在,从每一次去实验室的操作,到第一次开始参加科研比赛,最后学会撰写科研论文。回想起来,自己在这个阶段提高不少。学会从无数次的失败打击中锻炼了克服挫折的心态,从收获的荣誉里面重拾认可自己的信心,值得强调的是,我收获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好习惯,这些都为我随后的研究生科研生活奠定了最最坚固的基础。在研究生阶段,面对的压力更大了,肩膀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我勇往直前的信心并没因此削弱。我很感激我的导师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点方向,给我鼓励。我觉得导师与我的角色亦师亦友,时常听到导师说从我身上学习到那股干劲,做事效率高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身边人对我的影响。我认为,一个聪明的人永远都在学习,学习待人接物、学习为人处世、学习他人的优势长处。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慢慢的成长。”

这是刘桦对自己这几年的科研经历的一种回望。在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在事情似乎迎来了一个顶峰和近似的终点之时,人们往往习惯去驻足回首,去总结,去感叹。今天的采访对刘桦而言就是这样一个很恰当的机会。




驻足当下

“在这近七年的暨南校园生活里,我收获了知识的硕果,赢取了学业的奖项,结交了良师和益友,重要的是,更全面地提升了自我。心态上从刚入学的稚嫩渐变成稳重成熟。我深知,这些种种蜕变离不开学校赋予的环境、导师的真切教导以及自身永不放弃的坚持。作为一名典型的理工科女生,我的科研生活跟实验室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说心里话,搞科研确实是件非常考验人和锻炼人的项目:耐心、细心、信心这三“心”缺一不可。”

耐心

做好基础信息的调研,需要不厌烦地去阅读并消化,这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定力。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细心

做好每一步操作实验的过程,需要不畏险的细心去尝试并动手,不断通过完善和改进,确定最佳的条件配方。

信心

做好实验数据的处理,需要不怕输的信心去对待并坚持,以可靠的数据回击问题,解决预设定的科研难题。

采访中,刘桦讲到实验的时候是滔滔不绝地,她的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双眼充溢着神采。这种有力和神采源于她对科研的热爱和对于学术的尊敬。当被问到最初做学术的动力是什么,刘桦说是兴趣。然而仅仅兴趣还不够,做科研需要你的兴趣作为原始推动力,还需要有方法,有遇到困难也不把它视作困难而是成功的垫脚石的勇气。

刘桦很强调一点:有规划。小编没有问她关于如何平衡科研和学生工作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她这里其实找不到合适的回答。因为她从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清楚,自己是一个学生。学生该做的事情就是学习。研一的时候也有担任过研究生会秘书部的部长一职,但是一到研二,学生工作就完全放下了,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去,常常在实验室待到很晚。但她说起她这样的状态的时候其实是很放松和释怀的,因为那是她沉浸于自己的时刻,一个人怎么会抱怨自己太过于投入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少年强则国强

“作为当代的青年学者,我认为自己是有责任,也有义务学好自己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引用十九大会议所讲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认为这是每个青年的新使命,更是每位中共党员应该努力把握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对大学生的殷切寄语,希望每位青少年都可以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争当优秀的榜样,不断学习,不断交流,最后学以致用,学以报国。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做一个优异的青年不容易,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并做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去在意小事有多小,往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就对了。”这是刘桦对于十九大、对于今天的中国想要说的话,也是每一个中国青年该承担的责任。


采访的最后,小编去了刘桦的实验室和工作坊。实验室的桌面上有一点杂乱,然而乱中有序,每一件器皿,每一瓶药液都有他们所属的位置和使命。正如刘桦,清楚明白自己的方向,绝不会轻易乱了分寸。 

四月,

一年之中,

又一个三分之一的开始。

双脚踏实地,

手可摘星辰。

小研想与你一同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

国奖琅琊榜 | 享受绝地反击的快感

国奖琅琊榜 | 基础医学院学术大牛希望你“向放弃Say No”

国奖琅琊榜| 陈霄=37℃暖男+8篇CSSCI+1篇SSCI+“审稿人”


图片丨部分来源于网络,部分由刘桦提供

文字丨徐畅 编辑部 李丹

排版丨徐畅

编辑丨徐畅

责编丨张天怡 彭筱航 王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