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今年重阳这样过才有“味”!
又是一年九月九重阳节,
今年的你,过重阳吗?
说起九月九重阳节,耳边总是萦绕起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于九零后来说,这个节日就好像是来自于语文课本里,存在于古诗里,最后却完全消失在生活里......
重阳节虽高居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之一,但相比起它的兄弟“除夕节”“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似乎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今年的重阳节再次恰逢工作日,它貌似又免不了被“打入冷宫”。
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我们理应重视。接下来请跟随小编的脚步,让你今年的重阳过出浓浓节味......
源起
重阳这一词来自于《易经》中,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当时就已有在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重阳祭火星的仪式逐步衰落,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候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
习俗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重阳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东汉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至今。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时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赏诗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王勃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情感,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逸事】
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赏析】
作者题诗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承受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菊花的人醉卧在歌楼上。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这时节,有谁肯送酒来和我一起解忧?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创作背景】
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另外,重阳节还有一个名字——老人节,在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所以此刻,不如马上给家中挂念你的亲人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你有多想他们!
如此这般,今年的重阳是不是有点不一样呢?
游子在外
最挂念的还是家中的亲人
打个电话
问候一句
节日安康,感谢您!
你可能感兴趣: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文字 | 李竹君 部分来源于网络
排版 | 李竹君
责编 | 夏紫薇 彭筱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