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专访|吴尧:鼓励据时代特征创造适应数字时代的作品

采访:李杰 设计杂志 2023-07-05




ⓒ 采访:李杰  李叶 

ⓒ 受访:吴尧

ⓒ 毕业设计分享: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吴尧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博士,芬兰阿尔托大学建筑系高级访问学者,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导。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境内外科研项目累计二十余项,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在境内外累积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40余篇(部),得到国内外不同人士关注。


吴尧教授在采访中表示,90后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影响。90后是典型的数字时代原住民,他们习惯接收来自于网络世界的信息,对信息与知识的快速流动并不会觉得有问题,这就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与专业实践上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生代学生的生活特征。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在专业课程的实践上更多地鼓励学生从时代特征出发,创造出更能适应数字时代的作品,更好地服务这个时代的人。




《设计》:请介绍一下本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吴尧:澳门城市大学于2013开办设计艺术学士学位课程,其中设有产品造型设计方向。2015年学校院系与专业调整成立城市管理学院,将设计艺术学士学位课程并入学院本科教育中,同时将产品造型设计方向改为工业设计专业。2018年城市管理学院正式更名为创新设计学院,所以工业设计专业目前隶属于创新设计学院下的设计艺术学士学位课程中。


创新设计学院在学士学位课程上有自己的特色,即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不分专业,开展平台课程教育,经过一学年的基础课与通识课学习,在第一学年结束时选择专业方向,工业设计专业就是备选专业方向之一。目前共有65名本科生在工业设计专业学习,大二28人、大三14人、大四23人。其中约有60%的学生来自中国大陆,40%学生来自中国澳门本地。在教学人员方面以年轻教师为主,全职教师十余名,并聘任多位知名教授和行业专家兼职授课,近年来,老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及竞赛活动,成绩斐然,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设计》:随着90后、00后的毕业与入校,新生代给工业设计专业带来了什么?



吴尧:90后与00后是完全没有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时期的新生代,并且成长在思想与学术思潮相对自由的时代,他们对于自我和设计的认知往往不拘束于传统,探索性很强。目前毕业的和在校的学生都是90后与00后,尤其是90后的毕业生与在校生,他们对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已经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影响。


首先,他们有非常好的眼界与知识广度,在诸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带有年轻人特有的勇敢气质,不盲目相信所谓权威,思想比较活跃。这恰恰是工业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心理特质,既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接收一切有意义的信息,又能理性分析其中的优劣,将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融入到设计中,这也是“创新”的意义所在。


其次,中国大陆的90后与中国澳门本地的90后,在对未来的看法上都有趋于一致的态度,都有比较明确的人生规划,相信未来的世界会更好,也愿意付出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意味他们从不把自己封闭在校园范围内,愿意与外界进行良好的互动。新生代的这种活力也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反过来促使本专业积极的与学界、业界进行更多的沟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再者,澳门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游客与人员的交流都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活力。澳门本地的90后学生都有意愿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在地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希望用自己的设计将这座城市的精华展现给世人。这也符合工业设计专业服务本澳、关注世界的宗旨。


最后,90后是典型的数字时代原住民,他们习惯接收来自于网络世界的信息,对信息与知识的快速流动并不会觉得有问题。这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与专业实践上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生代学生的生活特征。我们在专业课程的实践上更多的鼓励学生从时代的特征出发,创造出更能适应数字时代的作品,更好地服务这个时代的人。


《设计》:近年来本校工业设计专业最大的变革是什么?



吴尧: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于2017年进行了课程修订,并已通过了澳门高教办的审核。于2018年开始招生,所以我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现在正处于新旧课程交替的时期。课程修订后相较于之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专业名称由“产品造型设计”改为“工业设计”。意味着未来我校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将不局限于产品的造型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更加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产品服务设计的理念。


2.以服务澳门为宗旨。鉴于澳门独特的人文社会与城市空间环境,以及汇聚了全球众多奢侈品牌,其中珠宝首饰之市场与受众人群规模更是庞大,因此发展时尚精工类的珠宝设计将成为我校工业设计专业除产品服务设计外的另一大特色方向。


3.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工业设计专业在原先“产品造型设计”的基础上,扩展了学科领域与范畴,形成了一套面向大设计时代特点的基于澳门本土特色的专业学科发展体系。以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为核心,以珠宝设计为特色科目,以服务设计和整合创新设计为导向的系统课程体系,体现多学科交叉互融,大力发展以珠宝设计、产品设计与服务设计为中心科目的具有前瞻性与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专业。


《设计》:请介绍一下今年毕业设计展的基本情况?



吴尧:作为澳门本地的一所非盈利性的大学,我们的毕业设计选题越来越注重公益性、特色文化等方面主题,并突出为澳门城市服务特色。澳门是一个设计潜力非常大的城市,澳门人口密度非常大,我们引导学生以解决实际问题和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把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真实的案例中体现出来,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了产品设计、珠宝设计、包装设计等。


《设计》:近几年的毕业设计作品有哪些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现实情况?



吴尧:由于工业设计专业在本校设置的时间不长,迄今为止只有三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约有50件。从这些毕业设计作品来看,一开始学生关注最多的是珠宝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以及家居设计,这也符合澳门作为旅游城市的发展状态。但目前学生也越来越关注电子产品与数位产品的设计,尤其是用创新思维关注健康、环保等服务类设计的趋于增多,这也与目前全人类关注的问题息息相关。这也能看出来90后的学生天然地能将自己与世界的命运联系起来,用有感召力的普世情怀对待专业,对待生活。


《设计》:毕业设计作品的成果转化情况如何?可否举一两个已经成功转化的案例。



吴尧:我们一直注重毕业设计成果的转化,在起初选题时就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真实的设计项目,争取实现“真题真做”。即将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大作业,有必要引导学生向着社会实践的方向引导。“自己的毕业设计可以被采用”,这个出发点极大地鼓励学生在调研阶段就非常“接地气”,寻找项目实现的可行性,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去思考设计方案,并且不遗余力地为了最终方案而努力。一个学生家里开小零件制造工厂,他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民俗博物馆以牡蛎为元素的工艺品设计的单子,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包括自己的父亲及父亲的朋友,为解决牡蛎壳的研磨、抛光、焊接等问题到处求教,最终以比较经济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中,这位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设计》: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就业情况大体是怎样的?



吴尧:根据我的了解,过去和近几年我们的产品设计毕业生有四种主要的发展选择: 


1.受雇于本地、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制造商、设计咨询公司或贸易公司; 

2.进一步留学;

3.建立自己的设计公司,服务于本地、区域和国际的企业; 

4.建立自己的小生意。

大约55%的毕业生选择1,而大约35%以上的毕业生会选择进一步学习。其余的则会视经验和相关资源,选择3或4。


《设计》:您认为毕业设计展的内容和方式上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



吴尧:我们的毕业设计展每年都在我校的文化中心举行,是我校一年一度的重要大型活动,学生的设计作品也受到澳门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每年都吸引大量校内外人员参观。因为场地限制的关系,每个设计单元的每块场地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包括展示方式、观赏路径、空间利用等各个方面,各个展示空间布局统一而又变化,具有较好的秩序感,我想这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


我认为在澳门未来的毕业展应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一个是对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的探讨,另一个是对学生创意设计的可持续理念的推动。前者可尝试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当中,运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来辅助展示学生的设计创意,同时也尽量减少展示过程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减轻学生和学校在展览结束后的双重负担。后者则重在展览过程中,面向更多的居民和本地及周边地区的企业。为学生搭建更大的设计交流的平台,为设计创意的落地发展提供更多的转化机会。在展览结束后,持续跟踪并推广质量较高的设计创意,以推动成果转化。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澳门城市大学,简称澳城大(CityU),是澳门地区的综合性大学。为粤港澳高校联盟、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世界旅游组织、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世界交通运输脱碳联盟、国际葡语大学联合会成员高校,同时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时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的4所高校之一。


城市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在世界各地已成为方兴未艾的新学科。澳门城市大学作为人文社科特色显著的综合性大学,积极推动城市研究和培养城市管理人才。城大创新设计学院正是因应澳门及国家发展规划的需求而设计、建立,致力于打造围绕城市管理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学术体系和交流平台。创新设计学院未来的研究教学和服务主要侧重3方面,包括:城市的管理和经济产业发展、城市服务、都市更新及智慧城市。上述三条腿分属不同学科:经济学、管理学、建筑学规划及设计学,三条腿走路,相互交叉,共同发展,形成特色。



部份毕业设计作品分享



<CHAOS>叙事型珠宝设计

<CHAOS> Narrative type jewelry design. 


文/图_Text/Photo_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沈依浓



通过叙述故事,吸引观赏者或配戴者来对其进行阅读,使设计者与配戴者、配戴者与配戴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每个人对作品的不同感受,来自然形成饰品本身的个性化。让珠宝不再是冰冷、无生气的产品,而是具有生命力和感受力的艺术品,更可以成为感情的凝聚物,成为一种精神载体。其含义也不再仅限于装饰性、财富的象征,而是更多的成为一种传递个性的媒介、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 



设  计  者:沈依浓

指导老师:闫笑一




澳门“十月初五”手信食品包装设计

Packaging Design of Mobile Food in Macao on the fifth day of October


文/图_Text/Photo_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陈  瑶 刘柱斌



澳门街头游人如织,手提着大包小包食品手信的游客不时地从眼前掠过,澳门手信食品店也像娱乐场一样鳞次栉比。随着澳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手信食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澳门的另一张名片。“十月初五”品牌象棋系列元素的设计是为了游客在旅途中打发时间产生乐趣,手信包装兼具了保护手信和增加娱乐的功能,也减少了过度包装产生的浪费。


设  计  者:陈  瑶 刘柱斌

指导老师:任玉洁




COZY—狗狗家居产品

COZY- Dog Home products


文/图_Text/Photo_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李嘉彬



在长久饲养宠物狗的过程中,小狗的起居活动已经与主人一家的生活方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深切的体会到合适的宠物家居产品是对小狗们最大的关爱,宠物也需要相对独立与正式的生活用具。此次设计以原木为材料,以小狗的身体尺寸去创作属于它们需要的爬架、床、喂食架与玩具棒。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会狗狗的需求,建立人与宠物之间和谐的互动关系。本次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安全、温暖、有趣和成本适中,制作出来的物器也要让人踏实放心。


设  计  者:李嘉彬

指导老师:邢亚龙




GUTii——再定义行李箱设计

GUTii-- redefines suitcase design


文/图_Text/Photo_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张翰林 朱馨珏 吴钰冰



行李箱是生活中每个人的必备品,旅行时它就是我们移动的半个家。这样一个人人会必备的陪伴型用品,却在设计的过程中千篇一律。于是在这个背景基础上,我们对行李箱再设计,重定义。


“Home Could be Anywhere”成为我们的设计理念,其核心为“陪伴”,在细节上重新考量,并且让GUTii可以自定义,打造属于你自己的半个家。宽把手、盒式箱体,使行李箱设计更易收纳。外观也更加一体化,采用门式的开箱方式,改变行李箱原本生硬的感官体验。能在您出差、留学或者旅行时,带给您家一般的归属感。


设  计  者:张翰林 朱馨珏 吴钰冰

指导老师:闫笑一




桌面收纳组合:MAGIC BOX

Desktop receiver combination: MAGIC BOX


文/图_Text/Photo_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潘天翊



面对办公桌上的各种工具与设备,将其快速并合理地收纳与整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MAGIC BOX 使办公桌面的快速收纳与整理成为可能,它集合显示器增高、桌面物品与键盘收纳为一体,让桌面设备适应人体坐姿,并且达到桌面整洁有条理的目的。笔筒模块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台灯模块可叠加在笔筒模块之上使用,并可进行三百六十度旋转调节光源方向。以模块化进行的设计组合,可通过不同模块的优化组合与替换,以实现不同功能的切换。MAGIC BOX整体使用ABS工程塑料,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


设  计  者:潘天翊

指导老师:邢亚龙




流浪猫屋及喂食服务设计

Design of stray Cat House and feeding Service


文/图_Text/Photo_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贺舒媛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其实有着数量众多的流浪猫,它们生存环境恶劣,只有靠翻垃圾桶里发臭的食物来填饱肚子。为缓解流浪猫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生存问题,设计了一款可以放在户外公共空间的公益性质的流浪猫屋和喂食服务设计。


猫屋可以为流浪猫提供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庇护所。而为解决食物问题,在猫屋的基础上衍生出猫粮自动贩卖机。设立在公园内,游客只需要花一元的价格就可以帮助流浪猫解决一整天食物的问题。然而单纯的投币购买猫粮的方式并不能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一套游戏卡,游客购买猫粮便可随机获得游戏卡,卡上每一张插画都是根据公园内的流浪猫和猫屋所在的场景创作的,背后是相关的故事,每一张游戏卡背面都有附带喂食任务和猫屋的所在地。


希望能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互动,提升人们对流浪猫的关注,解决流浪猫在城市里的生存问题,营造更和谐的生态环境。


设  计  者:贺舒媛

指导老师:闫笑一






END






编辑 星霓

 每 周 一 三 五 下 午 七 点 更 新 

文章版权为《设计》杂志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相关规范


了解详情请点击:

《设计》杂志简介

投稿须知 | 杂志订阅 | 进入官网


中国国家级学术期刊

好设计 好生活


论文投稿请加 

QQ :3188794934

QQ:1393432642

来电咨询 010-65816771


《设计》杂志微信公众号  

designmag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请随手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吧


公众号转载文章敬请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