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影像曝光!三水古驿道曾是国际交通界的扛把子!

→点击蓝字关注 三水发布 2019-04-10

重要提醒


想第一时间收到发布君的权威消息和福利,可以设置“置顶”哦:点击上方“三水发布”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置顶公众号”,出现小星星或“已置顶”就ok啦~


经旅港收藏家麦国培摸索挖掘

三水古城影像重回三水

“三水百年家族”又多了一名成员

原来350年前三水就曾进入国际视野

三水古驿道还曾是国际交通界的扛把子


350年前三水古城影像,麦国培收藏。


三水古城影像重回三水


500年前三水设县河口建城,350年前就有相关影像,还是荷兰特使团留下来的!


今年6月,一名法国的华裔朋友告诉旅港收藏家麦国培,16世纪就有荷兰使者到达三水并留下影像。经过半年的不断摸索和寻找,麦国培终于在海外寻回350年前三水古城影像。


当时还没有发明照相机,图片是根据手绘的图画经过雕刻印制而成。阳光透过,中间的皇冠水印还清晰可见。


发布君看到,该图选取自北江边望向三水古城的视角,整座城被整齐的城墙包围,几座高耸的门楼十分宏伟,尤为气派。江中游弋的鸭子和小径上的行人,细节刻画非常生动。在图片上方还有“XAN TSUI”的字样,为“三水”的翻译。


那么,这张图来自哪里?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350年前三水就已进入国际视野


麦国培收藏的这张三水古城的图片是荷兰人约翰·尼霍夫著作中的一张插图,于1665年首次出版。


约翰·尼霍夫的这本书的中译版书名足足有151个字——


《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臣朝见鞑靼大汗——当代中国的皇帝。简要记载了1655-1657年在中国旅程中所经过的广东、江西、南京、山东、北京及北京城里的皇宫等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城市、乡村、政府、学术、艺术品、风俗、信仰、建筑、衣饰、船舶、山川、植物、动物、反抗鞑鞑人的战争等方面都有精彩的描述,并配有在中国实地画下的150幅插图》


——由于实在太长,以下采用国内学者所用的简称《荷使初访中国记》。



约翰·尼霍夫何许人也?他的著作有何影响力?1989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对此作了详细的解读。




约翰·尼霍夫曾是彼得·侯叶尔(Piter de Goyer)和雅可步·凯塞尔(Jacob keyzer)率领的荷兰使团里的管事,曾随使团到访中国,旅途中收集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很有价值的材料,并将其中精华部分出版成书。


在过去的200多年里风靡全球,这本书在关于“中国风格”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启蒙时代关于中国奇特形象的起源之处,受到美学、建筑师、手工业者、美术家等的青睐。


——摘自《<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


可以说,这本书是西方人认识三水的重要载体,也反映了三水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荷兰大使的著作,本身就以国家最高视野肯定了三水在国际舞台的地位。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荷使初访中国记》一书的插图中,三水的图片就占了三张,其中三水古城(也就是麦国培收藏的这张)还是张特大的图,非常难得。


令人惊叹的是《荷使初访中国记》与《三水县志》对同一时期的历史大事件,描述基本一致。


《<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研究,麦国培收藏。


嘉庆年间《三水县志》,麦国培收藏。



1995年出版的《三水县志》。


比目前发现的三水最早影像早200多年



1869年约翰汤姆森拍摄的黄塘社滘村照片及其后刊登的图片,麦国培收藏。


在此之前,我们一度认为最早记录三水的影像是由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下的三水黄塘社滘村(详情戳:百年前的三水什么样?让歪果仁话你知!哈佛有收录!;而《荷使初访中国记》于1665年出版,也就是说,三水古城影像比三水目前最早的影像资料早了200多年,这完全刷新了我们对三水最早影像的认知!


三水新增一个百年宝贝


说起三水河口的历史底蕴,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四个百年古迹——百年铁路、百年邮局 、百年海关、百年文塔。从今开始,三水又新增了一个百年——百年影像。而百年影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水的百年古迹。


1910年代河口城池,麦国培收藏。据三水老人梁伯介绍,解放初期河口还曾见到城墻的。


《荷使初访中国记》对三水的描写,让西方认识到三水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三水在1897年开埠。


“开埠后外国的货物可以直接运到三水,促进当地的贸易繁荣,并进一步导致后期在三水河口建设海关大楼、火车站、邮局等设施,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四个百年’。”麦国培认为,得益于该书对三水的推介,让三水在350年前已被西方认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没想到三水几百年前在国际舞台上已经这么‘高大上’。”他说。


三水古驿道是国际交通的扛把子


驿道除了陆路,其实还有水路。《荷使初访中国记》一书除了绘有三水的插图之外,还有对三水古城的描述。荷兰特使访华,第一次更换拖船夫的地点就是三水,足见三水水驿在国际交通界的地位。



三月十九日下午,我们来到三水城……我们在此第一次更换拖船夫。


——摘自《<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


根据该书的记载,1655年,荷兰使团来到广州逗留了一段时间,在1656年3月19日沿水路来到三水,其后再启程前往北京。“三水是广州沿水路北上的必经之地。”麦国培说,三水河口是西、北、绥三江汇流之处,也是水陆交通要道。


据《三水县志》记载,北江自清远县西南流入,西江自高要县东北流入,在三水县城汇合后再流入南海县,三水交汇于此,使三水县城成为广东驿道的重要枢纽,北通湖南、江西进入中原,西连广西梧州府,东面水陆道均直达广州。明清时期,在三水县城南门外设西南水驿,备有快船、纤夫。


康熙49年(1710年)《三水县志》塘汛图,可窥旧时水驿分布,麦国培收藏。


据麦国培的考证,三水驿站、塘汛历代都有更替,塘汛在1663年有六个,基本依北江水道而行。康熙49年(1710年)《三水县志》记述“康熙二年(1663年)设立六塘,每塘兵丁十名以防守地方邮递公文,23年添设四塘,每塘兵丁五名,传递公文”。1663年设立之六塘分别为沙头塘、水蕴冈塘、小洞窝塘、上兰洲塘、芦苞塘、街头塘。乾隆七年(1742年),西南驿丞裁撤,驿务归典史兼管。



旅港收藏家麦国培:

这些尘封的历史,发现与研究并不容易,一来从未见资料;二来这些原版古书不是荷兰文就是法文,阅读不容易;三来是数百年前发生的事和书,要收集研究难如登天。


“三水百年家族”又多了一名成员

三水古驿道曾是国际交通界的扛把子

……

这些点滴发现来之不易

感谢和麦国培一样

为三水文化孜孜不倦贡献的淼城人




来源:佛山新闻网

图文:方琳

部分资料:《三水县志》、三水旅游、广州日报

鸣谢:收藏家麦国培

了解更多三水新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三水发布微博,或下载“南方+”手机app并关注三水频道。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