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水白坭一亩地“种出”一套房!快看→

→点击蓝字关注 三水发布 2020-02-27

重要提醒


持续至6月9日,每天查看三水发布推送,点击文末“在看”(让蓝色小花变成黄色)发布君将送出一波好礼(烤箱、充电宝、自拍杆、定制杯、特别门票),详情可点击图片查看。


在三水白坭,一斤蔬菜能卖到5000元,是普通蔬菜的1000倍;单一作物一年最高可达18熟,年产值翻4番;一亩地产值高达120万元,可以在佛山三水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这不是传说,这是新时代新农人创造的奇迹,是佛山农业70年变化的缩影。


佛山首批蔬菜种植加强型设施大棚总高7.5米,可将单产提高四分一,另外也可延长收获时间。


走进位于三水白坭的西江蔬菜世界现代农业园,佛山首批蔬菜种植加强型设施大棚已基本搭建完毕。未来,这里将复制白坭康喜莱合作社经验,种植金线莲等高值药用蔬菜。


三水区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吴朝江说:“我们在岗头村种植水培蔬菜,通过采取科技工厂化模式,不受自然灾害影响,无虫害无农药,一年可收割18批,每年产值高达4万元/亩。”吴朝江自豪的说,“种植的药用蔬菜金线莲,市场价可达5000元/斤,年产值高达120万元/亩。”


在以前,这是一个不可以想象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佛山以水稻种植为主。到了上世纪60年代,包括三水区白坭镇沙围村在内的部分佛山农民发现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比种植粮食更合算,小批量尝试改种冬瓜、椰菜。但是由于种植的都是传统品种,使用的是都老一套的耕作栽培技术,致使蔬菜品种、产量和价格长期维持在一般水平上。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三水区白坭镇农业技术员将南海区西樵镇的冬瓜品种与东莞的冬瓜品种进行授粉杂交,培育出三水第一代黑皮冬瓜品种,后来在白坭镇和三水其他镇街推广。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有人开始引进蔬菜新品种,受到农民的欢迎,但由于种子纯度不够,种植技术和管理跟不上,大多数农户种出来的蔬菜仍然存在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


七八十年代,佛山种有香蕉等经济作物。图中男子身后为香蕉树。


转眼到了80年代,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李广彬,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看到乡亲们辛辛苦苦的付出只能换得微薄的收入,心里也焦急万分。借着“南菜北调”的东风,他去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跑市场,四处虚心请教,查阅有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的书籍和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的试验、摸索和总结,李广彬终于掌握了一套包括选种、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在内的蔬菜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效果很好。


进入21世纪,黑皮冬瓜被佛山人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进入21世纪,黑皮冬瓜被佛山人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也水涨船高。李广彬成立的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把一万七千吨佛山及周边的农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国家,带动着当地农民勤劳致富。2015年,李广彬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在佛山大地涌动的乡村振兴大潮下,一批批具备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如同雏凤还巢,选择农村、选择农业,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三水区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吴朝江就是其中之一。在康喜莱,农业供给侧改革正在实践着、受益着……


金线莲,产值高达120万元/亩,一亩地可种出一套房。


农业科技化、产业化也日益形成可复制的推广经验。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就规划建设西江蔬菜世界现代农业园,重点复制推广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在白坭岗头村的成功模式,以此为核心带动周边约4000多亩农业发展,大力推行农业公园、创意农业、农业深加工等农业发展新模式。


回首沧桑七十年,辉煌已铸七十载。佛山三水区肩负着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的光荣使命,佛山将为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佛山方案”。素来以传统制造业立市的佛山,也定能靠理念、靠技术、靠人才,书写出属于佛山人的乡村振兴梦。


大家都在看

1、靓!三水发现两株罕见的并蒂莲!周末约上家人朋友来打卡吧~

2、六一带萌娃去哪里玩?来三水这些景点嗨翻天!内附优惠

3、吃完小龙虾就发作,都是年轻人中招,医生:管住嘴啊


文末点个“在看”是你来过的仪式感



佛山新闻网报道

记者:方琳

编辑:陈婉萍

了解更多三水新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三水发布微博,或下载“南方+”手机app并关注三水频道。

点亮“在看”抽充电宝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