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卫文麿笔记:太平洋战争篇 (一)

翻译 老狼是也 风灵 2018-12-23


风灵按:近卫文麿在日本历史的关键时期,前后三次担任首相要职。他生于名门望族,被认为颇有学识、行事体面,在日本国内声望甚高。时局困难之时,他成为众望所归,是被主战主和、亲德亲美的各派所共同接受的人物。


然而,自述反对战争的他,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手腕,与其他“主和”人物一样,承担不起相应的历史责任,没能阻止危险的战争趋势,最终身死国败。近卫曾经期望与美国占领当局合作,使日本妥善新生,但得知可能会被追究为战犯后,在1945年底无奈自杀。由此看来,在平常时期可能成为“能臣”的有一定才德的人物,比如张伯伦,兴登堡,近卫文麿,在非常时期就未必能应对好局势,从而辜负其重要责任。


这篇笔记自述写于1941年底至1942年初,发表于1946年2月的《自由国民》月刊。笔记以第一视角回顾了灾难性决策的出台过程,具有相应的史料以及现实借鉴意义。近卫逐次陈诉“客观条件困难”、“海军推脱阻止战争的责任”、“东条英机两面三刀”、“松冈洋右罪责重大”、“美国和平努力不够”、“德国拖日本下水”、“陆军死硬顽固”,甚至抱怨天皇未能阻止战争;但是,在抱怨完所有人和客观局势之后,作为首席辅弼的近卫文麿对其自身原因的反省还是不足的。1946年的杂志编辑指出滨口雄幸、犬养毅等多位首相已经被军方背景人士刺杀,这是对近卫阻止战争失败的某种辩解。我们也已知道,当时日本的军人干政的宪法体制存在致命缺陷。但是,如果和其他随波逐流的人物一样,眼看大势已去而不能有效应对,那么,其民其君对近卫首相持有的所谓“非常时刻,众望所归”的承担责任的预期也就落空了。


此外,根据中美资料,近卫对“非官方密使”调解中美日冲突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最后,成于战前和战争早期的笔记,包含一些陈旧过时的遣词造句。从保持史料原貌考虑,译者编者未做更改和详细说明,读者可自行辨别。



近卫文麿笔记:最后的御前会议


翻译 老狼是也


第一章  山本大将,因对日美开战无信心而反对

 

在近卫内阁时,从昭和十六年(1941年)4月至10月,持续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日美交涉。最初交涉在极密的情况下展开,但逐渐为外界知晓,与此同时就产生了各种揣测猜疑,这样所有的非难和攻击就集中在政府。而且我专心倾注于此,直到最后也未放弃交涉得以成立的希望。因为,竭力回避日美冲突自有其理由。首先,德苏战争的爆发;第二,海军部首脑的意向;第三,资源关系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三国同盟几乎就是拟以日德苏三国之间的合作为前提而缔结的,然而德苏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一前提不复存在,苏联加入了美英阵营,这使得我们将面临与美苏两国相敌对的最坏状态。

关于第二个问题,即海军部的意向,我认为海军对三国同盟不会轻易赞同的,这从平沼内阁当时海军的态度来看是容易得出这样的推测的。

吉田善吾海相在组阁(译注:指近卫第二次组阁时留任吉田为海相)当时,同意了加强三国之间的轴心国关系,但海军把军事合作包含在内的三国同盟视为大问题。最终吉田海相似为此大为苦恼,因心脏病不堪重负而辞职。

 

海军赞成三国同盟的理由


于是及川[古志郎]大将继任海相,海军即刻同意了三国同盟,这样轻易地赞同很令我困惑,我找来了丰田[贞次郎]海军次官(译注:次官=副海相)询问缘由。

次官说:“海军其实内心是反对三国同盟的。但是,海军迫于国内的政治形势难于再坚持反对。海军的赞成是因为政治上的理由,而从军事上看,没有确信现在就转向与美国对抗开战。”

我说:“这实在出乎意料。国内的政治应该由我们政治家来考虑,无需海军担忧。作为海军,纯粹从军事上来考虑,如果没有确信就应该加以反对,这不正是忠于国家的体现嘛。”

次官说:“今天这样的结果还望谅解。只是在此基础上对三国同盟在军事上的合作义务希望以外交手段尽力防止不至于发生,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

此后,因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时隔经日进京,我和他见了面。山本大将是最强硬的同盟反对论者。在平沼内阁时,米内[光政]海相顽强地抵制三国同盟,山本五十六作为次官就给予了相当的辅佐和支持。我把与丰田次官那里听说的告诉他,山本大将说:“现在的海军省部考虑政治过了度了”,他感到痛心和不满。我问,如果日美开战的话,大将抱有怎样的预测。

山本大将答道:“如果无论如何要打的话,一年半载或能打个天翻地覆,但是两年、三年地打下去就完全不抱信心了。已经缔结了三国同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即便这样仍然希望竭力规避日美战争。”

这样海军首脑的真实想法是知道了。如果抱有这样的想法的话,在三国条约的实际运作上,就必须慎之又慎。其实,即使苏联也加入同盟(译注:鉴于德苏之间签定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日本比也与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而松冈外相甚至想进一步将三国同盟扩展成四国同盟)海军抱有如上的认识,就仍然必须回避日美冲突。

日美交涉开始时,最初陆海军都热心地希望能够成功。但是,8月份左右陆军的热情就渐次减弱。这时,海军首脑部的意向依然没变。但我听说海军中坚和下层中对美强硬论逐渐抬头,对此向海军首脑询问时,首脑部门答称,何时何地都将“镇压这类盲动”。在联络会议上(译注:自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为了加强军政协调于1937年11月成立了“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成为当时的国家决策机构。固定的参会人员有:首相、外相、陆相、参谋本部总长、海相、军令部总长,另根据时局之需也有其他如藏相、企划院长等参会),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明言道:“只和美国打仗,或许还有些信心。但是苏联加入的话,南北都要作战就没有确信了。”

到10月份内阁总辞职(译注:指第三次近卫内阁总辞职)之前,海军首脑部的内心仍然持着继续进行日美交涉的期待。但是因为和陆军的关系,所以海军没有明确表达这种意见,而只是表示任凭首相决断。

 

东条的“贫困论”


第三个关于资源问题。在军需上的资源依存于美英是我们的一大弱点,如何才能摆脱这一困境,在第一次近卫内阁当时我就曾命企划院进行调查研究,但得出的结论是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在日美交涉中的一个项目就是日美通商关系的正常化以及在西南太平洋的经济活动,这可以说都是为了解决资源问题。

然而在交涉过程中,美国启动了对日资产冻结令,这使得不再有望得到资源的获取和补给,问题越发紧迫起来。如此以往,我国的的储藏递减,将更陷入贫困状态。

这也就成为主张早日对美开战论者们的根本理由。但为了避免军需物资的供给不至于陷入贫困的状态,除了依靠日美交涉得以成立而能继续获取资源,以及增强国内生产力来充实军需,再无他途。因此,政府为了日美交涉得以成立而倾注全力的理由就在于此。

日美交涉终于迎来关键时刻,我更命企划院总裁[铃木贞一]进行调查,得到的报告是,问题主要在石油,其他物质尚可应付需求。即便是石油,投入二十亿日圆扩大人造石油制造的话,预计昭和十八年(1943年)末止可生产五十万吨,昭和十九年(1944年)一年生产可达四百万吨。另一方面即使用武力来攻略荷属印支[现印度尼西亚],敌方肯定会将石油设施破坏殆尽,而且还有运输问题。这样,可期待第一年获取三十万吨石油,第二年可获取一百五十万吨左右。要达到获取五百万吨的石油至少也需要五、六年时间。

也就是说,即便行使武力,也无法获取我国所需的石油量,反而以扩大人造石油事业来避免军需陷入贫困,这显然是可行的。因为9月6日御前会议的决定是,以10月上旬为限日美交涉如果无法实现我方要求时,“决心即刻对美(英荷)开战”,所以如果交涉有望成立的话,就无需下“开战”的决心了,或者决心“开战”,而实际并不开打,那么日美交涉即使无果告终,也可以只是维持着经济断交而并无战争的状态。事实上,在这样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政府方面有再行摸索第二阶段政策方略的考虑。

但是,主战论者仍旧不依不饶,挥舞着军需物资贫困论的大棒毫不退让,他们质问铃木企划总裁:“增强国内生产就能防止军需物资的贫困,那么就应该投入十几亿的资金来增强国内的生产设备。看来为了资源问题和美英开战,要付出极大的牺牲,这很愚蠢了?!”铃木总裁答道:“确实如此。但开战与否,这是个政治问题。”

不久,内阁总辞职,一切到此为止。这之后的事情则是,东条内阁临将突进大东亚战争(译注:中日战争因为双方都未宣战,日本称之为“事变”,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才将整个战争名为“大东亚战争”)之前的11月29日,召开了重臣会议(译注:重臣指曾经的历届首相)。我质疑道:

“增强国内生产可以防止军需物资陷入难以为继的状况,那么不就没有必要和美英荷开战了。只是经济断交而不进行战争的话,如何?”

东条首相答称:“内阁成立以来至今为止,一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经济断交而不战,结果无法摆脱日益贫困的状况,因此最终决定开战。”

东条首相认为无法摆脱日益贫困,而铃木总裁说可以防止陷入贫困,所以二者之间必定有一个是在说谎。铃木总裁说的“开战与否是个政治问题”,这非常含蓄却点中了要害。

如上所述,因为三个问题,我在这半年中不顾世上的非难和攻击,忍辱负重,执着于推进日美交涉。以下,就谈谈从四月以来(指1941年4月以来)的日美交涉经过概要。

 

第二章  围绕着美方提出的七个条件,议论纷纭

 

昭和十五年(1940年)12月左右,美国天主教最高学府MaryknollFathers[1911年美国创建的海外宣教机构]的主教沃尔什及该机构的事务总长德劳特、美国政府邮政部长沃克,和日本陆军省军务局的岩畔[豪雄]大佐、井川忠雄(译注:时为某金融机构理事)之间,在水面下秘密进行着日美关系的调整。进入次年的昭和十六年(1941年)4月,提交两国政府的协调案逐渐成熟。需要记住的是,这是从个人关系开始,逐渐在水面下分别与美国的总统、国务卿赫尔,与日本的野村[吉三郎]大使以及驻美大使馆武官进行的秘密联系,这些人都是知情者。

首先4月8日,美方提出了第一次草案,经日方研究后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第二次草案。4月14日和16日,赫尔国务卿两次召见野村大使进行了最初的会谈。赫尔国务卿将原来的民间会谈转为国务卿和大使馆之间的非正式会谈,明确了以如上的第二次方案为基础进行交涉,继而要求大使能够就此得到日本政府的训令认可。

这一重大事情,在4月17日下午至18日早,加上作为交涉基础的草案(暂称其为“日美谅解案”)发送到了外务省。此时松冈[洋右]外相结束了访欧正在归途中,所以大桥忠一次官于18日上午11点在阁僚会议时向我透露了简单情况。下午4点,他又和美国局长寺崎[太郎]一起到我官邸拜访。以下就是谅解案的全文:

日美谅解案

日本与美国政府之间就为了恢复和发展两国传统友好关系而进行了全面协商,并为缔结双边协议,双方承诺负有共同责任。

两国政府就最近双边关系发生疏远和隔阂的原因并不拟以深究,而是衷心期待不再发生有损于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事情,并制止不测事件的扩展。

两国政府将基于道义致力于创建太平洋的和平,迅速完成两国之间恳切友好的谅解,由此一扫威胁文明覆没的悲哀和混乱,如果这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两国政府将希望尽早地竭力避免事态扩大。

为了实行上述具有决定意义的行为,鉴于不再适于交涉长期化和优柔寡断,要使全面协定得以成立的话,两国政府将接受道义的约束,因此制作此提案文本作为制约各自行为的手段。

上述谅解作为紧急和重要的事项交付限定范围的会议审议,此外由两国政府之间须另加以确认的问题将不包含于其间为妥。这关系到两国政府之间的重要事项明确如下,对此应进行重点调整。

日美两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观念以及国家观念

日美两国政府对于欧洲大战的态度

在支那事变问题上两国政府的关系

关于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兵力、空军兵力以及海上运输问题

两国之间的通商和金融合作

在南太平洋地区两国的经济活动以及关乎太平洋地区政治稳定的两国政府方针

根据以上的要点,达成如下谅解。这一谅解经美国政府研究修改后,有待日本政府做出最后的正式决定。

一、日美两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观念以及国家观念

日美两国承认各自是相互对等的独立国家,是邻近太平洋的强国,两国政府基于相互尊敬、信赖与合作,希望确立永久和平的新时代,两国政府阐明这是两国政府的共同立场。两国政府确信,在八纮一宇(译注:取自中国《山海经》的造语,后多为日本军国主义征服世界的象征用语,战后这一造语与“大东亚共荣圈”等一起被禁用)之下,各国家、各民族享有共同的权利,相互利益将以和平的方式协调,从而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福祉。两国政府本着传统的确切的信念,声明拥护这一观念之同时,并负有责任不能允许有悖于此的行为。

两国政府坚决表示,要维护基于两国固有传统所形成的这一国家观念、社会秩序、国家行为为基础的道义和原则,决不允许有悖于此的外来思想的挑战。

二、两国政府对于欧洲大战的态度

日本国政府表明,日本加入轴心国同盟的目的是防御性的,并旨在防止现在尚未加入欧洲大战的国家扩大军事方面的合纵连横。

日本国政府声明,无意免除现条约(译注:指三国同盟条约)规定的义务,但只有在同盟国德国遭到现在尚未加入欧洲大战的国家积极攻击时,才启动轴心国同盟条约的军事义务。

美国政府阐明,美国对于欧洲大战的态度,现在及将来都不会援助一方攻击另一方,反对由攻击性同盟支配国际事务。美国政府申明,美国反战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因此对欧洲大战的态度,现在和将来都只是从本国的福祉和安全防卫出发来考虑。

三、在支那事变问题上两国政府的关系

美国总统在日本政府做出保障时承认以下的条件,并将据此向蒋介石政权提出和平劝告。

甲、支那的独立;乙、根据日支之间应予成立的协议,日本军队从支那领土上撤兵;丙、支那的领土不可分离合并;丁、没有赔偿;戊、恢复门户开放,但对此的解释及适用问题将在适当时候由日美双方进行协议;己、蒋政权和汪政权的合二为一;庚、在支那领土进行大量的、集团性移民的自制;壬、承认满洲国

在蒋政权接受美国总统的劝告时,日本政府将立即与应到得到统一的支那政府或者该政府的主要构成人员直接进行和平交涉。

日本政府将在上述条件范围内,以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及经济合作为基础,直接向支那提出具体的和平条件。

四、关于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兵力、空军兵力以及海上运输问题

甲、日美两国都抱有维持太平洋和平的愿望,但双方彼此感受威胁的海军、空军兵力的配置问题这里不做探讨,这些具体的细节将由日美之间另行协议。

乙、在日美达成协议时,两国将派军舰进行礼仪性互访,以此祝贺太平洋地区和平的到来。

丙、支那事变有望得到解决时,日本政府承诺将根据美国政府的要求,作为双方的协议规定迅速处理解除相关现役舰船的服役,其余可转往太平洋服役,但其总吨数由日美协议加以决定。

五、两国之间的通商及金融合作

本谅解案成立并得到两国政府承认时,日美两国将确保能够互通有无,并且两国政府将以适当的方式,恢复两国之间曾经在有效期间的日美通商关系的正常化。

并且,两国政府共同希望缔结新通商协定时,在日美协议中根据通常的惯例,商讨这一问题来加以确定。

为了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美国将以对日、对东亚的经济改善为目的,就实现工商业的发展和日美经济合作给予信用贷款。

六、在南太平洋地区两国的经济活动

日本保证在南太平洋方面将不诉诸武力以和平的方式行事,有鉴于此,关于日本方面所需的资源如石油、橡胶、鎳等物资的生产和获取,可以得到美国方面的协助和支持。

七、关于太平洋地区政治稳定的两国政府方针

甲、日美两国政府不能容忍将来欧洲国家在东亚及南太平洋试图谋取领土割让或者对现有国家的合并等行为。

乙、日美两国政府共同保证菲律宾的独立,任何对菲律宾独立的挑战或在其受到第三国攻击时,将共同考虑援救措施。

丙、美国将对在南西太平洋的日本移民给予友好的、与他国国民同等的无差别待遇。

 

日美会谈

甲、日美两国的会谈应在火奴鲁鲁召开,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美国、日本首相近卫代表日本,各代表团正式成员限于5名之内,专家和秘书等不包含在内。

乙、本会谈不邀请第三国派员作为观察员参会。

丙、本会谈应在两国政府间认可本谅解后即予召开(本年5月)。

丁、在本会谈中,不再讨议谅解中的各项议题,两国政府将重新就有关重大议题进行协议以及将使本谅解案正式成文化。具体的议题由两国政府之间协调决定。

 

附则

本谅解事项作为两国政府间的秘密备忘录。本谅解事项的发表范围及时期由两国政府之间协商决定。

 

即刻交付联络会议


鉴于问题的重要性,我立即在当晚8点召集了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政府方面出席的有,首相、内相[平沼骐一郎]、陆相[东条英机]、海相[吉田善吾]和大桥外务次官,统帅部方面出席的有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和陆海军军务局长,内阁书记官也列席了会议,把美国的提案作为议题进行了讨论。大致上的意见如下:

接受美国提案是处理支那事变最为妥当的捷径。即,树立的汪政权未得预期效果,而和重庆方面的交涉近来越发困难。现在的重庆完全依存于美国,如果没有美国作为中介的话,明显很难打破僵局。

接受这一提案,可望日美两国关系得以改善,是回避日美开战的绝佳机会。不仅如此,可防止欧洲大战扩大为世界大战,是以世界和平为前提的。

今日我国国力消耗很大,必须早日解决支那事变,以恢复和培养国力。一部份主张南进,其实统帅部也在着手准备,但并无自信,所以还是以从培养国力为先,有必要与美国一时握手言和,以待资源物资得到充实后再做考虑。

就这样,大致都向着同意此案的方向倾斜,但也提出接受谅解案的话,有下述的条件。

要明确与三国同盟不发生抵触。这从对德国的信义上看是当然的。

日美携手共建世界和平的宗旨要必要更加以强调明确。如果日美谅解的结果,美国可以从太平洋腾手来,强化对英的援助,这不仅仅使得日本违背了对德的信义,全体构想也无法兑现,因此在日美协调的同时,希望能对英德之间进行调停。

内容过于烦杂。

感到这个案文只是恢复旧秩序,而有欠于建立新秩序的积极意义。这点能否再更加明确些。

不抓紧推进的话,有泄密之虞。从这意义上说,有必要督促外相尽快返回。

此外,就此事是否需要向德国通报,有以下两种意见:

从信义上说,如此重大的问题不能不通报德国,至少在向美国作出答复之前应该通知德国。

事先通知德国的话,也许会遭到反对。这样,可以推进的事情也无法推进了,所以为了推进谈判协商暂对德保密为宜。

 

第三章  德国奋起推翻日美交涉

 

18日的联络会议以后,陆海军和外务省立即着手研讨方案。这期间,外务省美国局长寺崎和武藤[章]、冈[敬纯]两军务局长在共同意见的基础上,先致电驻美大使野村,表示“原则赞同”的意向,但大桥次官虽然赞成,还是认为应该等松冈外相回京后再说。这个松冈外相终于在20日到了大连,我和他进行了电话联系。据说松冈对侧近的人说:“美国的提案,恐怕就是在莫斯科时英国大使斯坦因哈特提及的内容,而成为现实了吧。”

其实,外相在访欧中,往返都路径苏俄首都,与旧友斯坦因哈特大使(译注:英驻苏大使)恳谈,被劝说道,作为罗斯福总统如果真喜欢政治赌博,那么最近他相信日本,为了实现日支和平你不妨有所作为吧。而关于这事,松冈在4月8日曾发给我电报,看来也期待秘密交涉能够取得成果。

外相因天气原因,推迟一天于4月22日回国。我亲往立川机场迎接。松冈的感情比一般人更加复杂,最初给他看了美国案时,他认为日美交涉本身极为重要,我在回去的车上特意对此做了说明。但是,松冈预定要去二重桥进宫觐见天皇,所以由大桥次官换乘陪与同往,我则刻意回避了。毕竟松冈显得阴郁起来,几乎对谅解案表示不屑。

 

松冈秘密通告德国


松冈外相回国的当晚即召开了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在会议上,外相滔滔不绝地夸称访欧的盛况,谈到关键的谅解案时他认为美国是三份善意、七分恶意,他还举出石井・兰辛协定(译注:1917年日本驻美大使石井菊次郎与美国务卿兰辛之间签署的协定,内容以承认中国主权和门户开放政策为一般原则,在此前期下,美国认可日本在满蒙拥有特殊利益。1922年在九国裁军条约即华盛顿体制确立后,该协定废止)为例,称这是美国解决后顾之忧得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促使日本也付出代价,而随着战争结束又废弃了条约。总之,他称这个问题要由他用两周左右的时间考虑,11点就一个人先行退会了。

会议在之后继续进行到后半夜的零时三十分,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外相这么说,但还是要尽快促进交涉”。次日的23日晚,我单独在日本间(译注:首相官邸的房间)召见了松冈进行恳谈,外相比前一天稍显得冷静些,但还只是说“等我把访欧的印象暂能够搁置起来再作判断吧”。

陆海军首脑中,对于外相渐渐产生反感,甚至有人提出更换外相,坚决把这个交涉推进下去。我考虑到外相的复杂性格,觉得只能让他考虑,其他也没什么办法。我次日患感冒躺倒了,直到5月1日一直窝在荻窪自宅,外相也几乎同样时间一直疗养着。

这期间,武藤、冈两个陆海军军务局长或是两人一起或是单独地拜访外相,希望安慰安定他的情绪,尽早向美国给出答复以努力促进交涉,但他只是借口养病,或者提出些对交涉案的不同意见,要想让他动起来实在很困难。

但是,不管他表面言行如何,关于日美关系问题,不可否认他其实暗中花了相当功夫。他在病床上对美国的原案和陆海军外务省的事务当局所做的修正案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做了大幅修改。就这样到了5月3日,终于召开第三次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会议上大致上承认了松冈外相的修正案。

这个修正案的要点,删除了第四项“关于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兵力、空军兵力以及海上运输问题”;在“两国政府对于欧洲大战的态度”项目中加入了对英德关系的调停;对三国同盟条约的义务加以明确;不公开提出对支那的和平条件;删除了日本不以武力南进的保证;同时删除了对日美会谈的具体规定,等等。

大多数的意见是将这个修正案立即提交美国,对此松冈却提出先与美国缔结中立条约的主张,并且坚持己见不肯让步,结果依了松冈的意见。接着,关于是否将这此通告德国的问题,也发生了分歧,但松冈外相强烈主张要大家相信自己的外交手腕,于是也就决定了一任外相处理。

散会后,松冈外相向野村大使发送了两份训电,一份是外相以口头声明的形式对美交涉的中间答复,其内容充满信心地强调徳意两国已经胜利在望,美国若参战只是延长战争,带来文明的没落,并且强调称,日本绝不可能做有损于三国同盟中的徳意利益的事情。

另一份就是令野村大使在提交申明之同时,马上简单明了地试着提出日美中立条约的建议。次日的5月4日松冈外相因归国参拜奉告而西下(译注:指参拜伊势神宫),但离开时派坂本[瑞男]欧亚局长以绝密的方式向徳意两国驻日大使通告了来自美国调整日美关系的秘密提案,和对此日本所作出的中间答复,以及日本提出的中立条约案等机密。

而且在他回京后的5月6日,又在德国大使的拜访时提出将接受里宾特洛甫对此的意见,称说“要反手利用美国的恶意来解决日支事变,这样也对德意志有利”。

另一方面,在美国的野村大使及大使馆官员们因为迟迟得不到国内答复,正在焦虑时松冈外相的训令发到了。大使在5月7日会见了赫尔国务卿,传达了关于中立条约的意见。但赫尔全然没有理会。大使在此后想方设法打探美国政府首脑的意向,据说美国方面认为如果谅解案得以成立的话或能考虑中立条约,但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

而且,大使担心口头声明有伤美国方面的感情,不仅没递交书面文件,甚至也没有把全文进行宣读。赫尔在会谈时,他一反常态地用强硬语气敦促日方尽早开始谈判。

就这样松冈外相的试探毫无效果,而美国的情况却不断发生变化,成立了国防法案,围绕商船护卫等问题也日益紧迫起来,这些变化使得日美关系更显得困难重重。野村大使再三再四地催促着国内对谅解案作答复,而在华盛顿的陆海军武官则称松冈搞的是投机外交,这种露骨的反对声音也传到了国内。而从驻柏林大使馆武官那里却发给陆相电报说:“从确切的途径听说正和美国进行着交涉,我们坚决反对,根据情况不排除我们将整体退出。”

这显然就是向徳意两国通报情况后引发的风波。

 

陛下极为担忧


随着事态越来越复杂严重,有关的阁僚也都动起来。5月8日松冈外相觐见天皇,上奏说:“美国如果参战的话,日本当然只能站在徳意方面,到时日美交涉全部都将归为画饼充饥。无论怎么说,致力于日美交涉还要承担对徳意两国的信义,我只能粉身碎骨以尽孝忠。”

这是次日9日,松冈外相单独拜访我时告诉我的。同日,我在荻窪家里秘密地把陆相海相招来,商量了对外相的这种态度的应对方法。也商讨了美国参战的话我国应采取的态度、来自德国的反对时我们如何处置、还有今后陆海军之间的密切联系等问题。

5月10日,我奉召觐见天皇。陛下显得极为忧虑,谈起前日松冈外相上奏的内容,即,美国参战的话,日本就不得不攻打新加坡,并且美国参战的话就形成长期战,不排除德苏将发生冲突的危险,这样日本将放弃中立站在德国一边,就至少需要打到伊尔库茨克。

我说,外相的上奏只是最坏的一种构想,而且即使像外相说的那样,真正的决定还需咨询统帅部参与的阁僚会议,未必就发展到陛下所担忧的地步。

我借这一机会,向陛下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和决断:当前首要的问题是解决支那事变,除了利用美国别无他途,因此美国的提案是绝无仅有的机会,应该尽快推进交涉。对此,首先德国提出反对时;其次对第二次修正案美国再进行修改的话;第三、日美谅解案得以成立,美国又参战的话内阁的意见对立,或更加广泛地引起国内舆论的分裂,对于这些我将竭尽所能使一切得到圆满解决,而如果不能够的话也不排除采用非常手段。

陛下对这些陈述一一表示赞同,并对我赐语道,应该按照这个方针来推进。我又和内大臣木户[幸一]进行了会谈,他告诉我,外相访欧回来后,言论变化太大,已经失去陛下的信任,8日拜谒陛下后,陛下甚至对内大臣说了更换外相如何这样的话。

 

德意志开始插横杠


松冈外相因一直等不来德国的答复,置陆海军的催促于不顾,一天一又天地拖延对美国提交5月3日已经决定的日本修改案,美国总统预定于5月14日发表演说,结果迫于有必要在此之前提出日本的修改案,最终未得到德国答复的情况下,为赶在5月12日中午发电到达驻美大使野村手上,之前一天终于发出训令,让其就日本方面提出的方案进行交涉。野村大使根据训令,5月11日(日本时间5月12日)、12日两次拜会了赫尔国务卿,提交并向他解说了日本修改案。松冈外相在5月13日又向赫尔发送了电文,强调日本之所以决定对美进行交涉,首先要求美国保证不参与欧洲大战,其次要求美国迅速劝告蒋介石与日本进行和平交涉,日美交涉将以这两点为前提。

赫尔国务卿对野村大使说:“当下进行的日美交涉尚未在某种基础上开展,因为是非正式的自由对话,所以希望敞开胸襟来交流。”他对日本保证不南进的条项被删除感到疑惑,就支那事变的条项显出特别的关注,提出了种种问题。并且,关于这些问题还透露了令人关注的意见,即必须将这个问题告知英国。

他说明到,美国国内的情况不容易允许和日本的会谈顺利进行,需要相当慎重。不仅如此,预定14日进行的美国总统的演说也推迟了(至29日),因为围绕护航问题议论纷起,美国所面临的国内外情势很难做出两全的决定。总之,和日本方面的期待相反,美国方面也迟迟未予答复。

松冈外相一直拖延对美的答复,就是为了等德国方面的意见反馈,结果他的拖延努力扑空,而就在5月12日发出训令后,德国的答复却到了。德国的要点就是,美国想和日本妥协的真意是否想对德参战,因此要求日本政府:要认识到美国的护航是故意挑发战争的行为,所以要加以警惕,这必然会导致日本不得不参战。并希望明确提出,如果美国对自己的行为能够控制的话,可以考虑研究美国的方案。

还提出要求说,鉴于此事关系到三国同盟,在最终对美答复之前,要事先征求德国的意见。

意大利政府也发来意见,称德国如上的答复可视为意大利的意见。

接着5月19日,大致如预想一样,德国大使奥德就不等德国答复已向美国提交了修改案的问题,他代表德国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他指出,三国同盟之一的国家与他国签约都有损于三国同盟战线,暗示德国原则上反对日美交涉,并且提出要求,日本至少要明确“不干涉英国和轴心国之间的战争是美国的义务”,以及要求日本强调“根据三国同盟条约所产生的日本的义务”。

最后,他高调提出:“德意志政府从今以后要参与日美交涉,并不得不主张,美国的答复因立即通报德国,日本政府就全部上述问题不事先通告德国而取得与美国的谅解,接受美国的要求申请,那么此后日本的地位将不再符合三国同盟关系。

同时,驻德大使大岛[浩]也发来电报,报告称德国首脑对日美交涉极为反感,他还强烈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外相依然故我


在东京5月15日、5月22日召开了两次联络会议,没有超出情报和意见交换的程度。但松冈外相似乎受德国方面的申诉和大岛大使再三提出的意见之影响,对日美交涉从一开始的暧昧态度变得更为消极,总之越来越清楚地看出,相比其他阁僚们所抱有的希望,只有他成为大家的对立面。如22日的会议上,冈海军军务局长甚至向富田书记官长提出:“如果外相继续像以往那样提出异议,协议要想成立,内阁就有意见分裂之虞。这点必须事先加以考虑。”并要求将这意见传达给诸位。

另一方面,23日松冈外相与我进行了单独会谈,他愤愤地议论说:“陆海军首脑部多少有着即便对徳意两国不义,也想使日美谅解得以成立的意向,难道都这么没有骨气?”而且关于三国同盟条约第三条的解释,他抱有决绝不让的强硬论,认为如果德国攻击了美国的护航,那么这种攻击本身就使日本具有援助参战的义务。这也是他近来不时就向美国格鲁大使反复加以强调的。外相认为,这样或能阻止美国的参战。

据外相的认识,他认为美国总统早就暗地里下定决心参战。这样,日美谅解案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到那时,以现在陆海军的态度来说,国民莫名其妙就被卷入战火也未可知。总之,是时候阐明日本的态度究竟是站在英美方还是站在徳意方了。作为外相他是决心主张站在徳意这一边。最后,他说:“作为臣下,我只是服从陛下的圣意”,这明显暗示了他自己的进退问题。


(待续)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相关文章:连载:昭和天皇自述录(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