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陆军——常备兵力和战时动员
日本陆军
编译:老狼是也
第二章 乡土部队的骄傲 常备兵力和战时动员
最大战略单位的师团
陆军部队平时的最大单位就是师团。其意义在于,它编入了各种类型的部队,并且能够应对各种战况。也并非所有的师团都有相同种类的部队构成,但凡师团都有的相同编制只是步兵部队。即,一个师团中配置了四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由联队长(大佐)指挥。两个步兵联队合在一起成为旅团,由旅团长(少将)指挥。结果,一个师团由两个旅团组成。指挥师团的是师团长(中将)。
师团的兵力平时为一万人左右。一个步兵联队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四个连队就有约六千人。也就是说,师团的兵力的六成左右是步兵部队。其余的四成,有炮兵、骑兵、辎重兵(后勤补给)、工兵、通讯兵、卫生队等组成。基本上这些都是对步兵部队的支援。因此,正确地说师团就是步兵部队。
中日战争开始后,师团中有两个旅团、四个联队构成的编制基本没有变化。废除旅团,减少一个步兵联队,三个联队由师团长指挥,这叫做三单位师团。减少一个联队的编制,有利于组成新的师团这样的战略单位。最初的三单位编制的师团,是在中日战争爆发的四个月后新编的名古屋第二十六师团。历来的四单位制师团和新编的三单位制师团的兵员有以下的不同。
○ 因中日战争按照四单位制动员编制的第三师团(名古屋师团)的人员约二万五千人,马匹八千匹。
○ 太平洋初期按照三单位制动员编制的第十六师团(京都师团)的人员约一万五千人,马匹二千五百匹(投入进攻菲律宾)。
○ 太平洋战争初期按照四单位编成的第十八师团(久留米师团)的人员约二万二千人,马匹五千五百匹(投入进攻马来和新加坡)。
这样比较的话,三单位制相对减少一万人左右。师团的兵力与人员同样重要的是马匹,主要配属于炮兵部队,牵引炮车和驼负分解了的大炮部件。运输部队的辎重部队基本上也是依靠马匹。
美国在二十年代中期就实现了汽车社会,而日本在汽车生产方面大大落后了。直到中日战争中期、太平洋战争初期,仅有部分师团重点配置了汽车,这种部队就叫做车辆编成师团(师团炮兵是野战炮部队的场合)或者汽车编成师团(以汽车运送步兵部队)。或者也有增强了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的师团,这种叫做机械化师团。
随着中日战争的持续,在中国的广阔区域必须配置相当多的师团,但在预计未必有中国军大规模进行反攻的区域,也有把炮兵部队撤出,或者仅仅简化成以步兵部队为中心的师团。这叫做治安师团,意思是主要警备守卫占领区的部队。根据情况编成了这样七个师团,以第三十二师团(东京)为例,人员约为一万三千人马匹二千匹。这也叫做丙师团。
既然有丙师团的话,那么也就应该有甲师团、乙师团了。实际上这些也确实存在。
中日战争开始时,日本有十七个师团。近卫师团和第一~第十二师团,第十四、第十六、第十九、第二十师团。这叫做常设师团,也被称为甲师团。其中没有第十三、第十五、第十七、第十八师团,因为这四个师团在大正末期被裁减了。
在各个常设师团中,为了备战每年进行一次战时动员计划。因为必须增加兵员,就需要进行诸如确认应予召集兵员的名单、进行相应的装备和食粮等许多准备。而且不仅限于本师团的准备,还要负责为编制和动员一个新师团进行准备。这一新动员编制的师团叫做“特设师团”,也叫做“乙师团”。“特设师团”对应“常备师团”,“乙师团”对应“甲师团”。
比如乙师团是由第一师团负责编制而成的,就加上“百”数而名为“第一百零一师团”,如果是第五师团编制的乙师团就名为“第一百零五师团”。大正末期被裁减的四个师团也作为特设师团每年至少制作一次动员计划。即,第二师团(仙台师团)编制第十三师团的动员计划,第三师团(名古屋师团)编制第十五师团的动员计划,第十师团(姬路师团)编制第十七师团的动员计划,第十二师团(久留米师团)编制第十八师团的动员计划,这些都是作为特设师团(乙师团)的动员。在中日战争一开始,这些被裁减的师团就都复活了。
各个师团的特征在于炮兵力量的差异。以常备(甲)师团为基准一百来衡量的话,在炮兵力量配备上特设(乙)师团约为六十二,治安(丙)师团约为四十四。但以上提及的第十八师团虽然为特设(乙)师团,却沿袭了四单位的编制,就是为了弥补炮兵力量不足的缘故。
中日战争之前的日本陆军以十七个师团为中心,各部队加起来约二十五万人。从国力上看已经过度了。中日战争开战后增设师团更是毫无边际,直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为止,居然增设了三十五个师团。
这情况就相当异常了,但太平洋战争开战以后,更编制了七十五个师团。而且在颓势已然显而易见的情况下,为了针对美军登陆准备本土决战还编制了四十个师团(1945年<昭和二十年>2月以后)。在“兵员补充”的小节中已经就如何征召更多兵员的问题有所谈及,结果就造成如此庞大的师团增设。
而且,师团出征海外后在国内留下的空巢,也编成了形式上的留守师团。即便如此,这样的师团长和出征的师团长同样也是堂堂的陆军中将,在这里进行着兵员的补充和新兵的训练等。如果在战场上出现几十、几百人的伤亡时,就将接受过训练的新兵予以补充。这就是一种战时体制。
并且在太平洋战争开战后,还编制了飞行师团十三个、航空师团四个、战车师团四个、高射炮师团四个。
配属于各县的乡土部队“步兵联队”
师团各有四个联队组成,三联队单位编制是从中日战争后开始的,所以从日本陆军的历史看,常设十七个师团共有六十八个联队,这是最具历史的部队。略把范围扩展开的话,大正末期裁减而在中日战争时期复活的四个师团计十六个联队,合计起来历史悠久的联队共有八十四个。
常设师团只有十七个,除了东京之外(东京有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基本每三、四个县各设有一个师团,除了冲绳之外每个县至少配置了一个联队。比如,第八师团在青森县弘前设有司令部,就分别在弘前、秋田、青森、山形配有一个联队。其中秋田的步兵联队为第十七步兵联队,全体士兵、下士官几乎都是秋田县出生的人。其他的三个步兵联队也是同样的构成。联队长以下的军官相隔数年在“全国区”有所调动。
士兵按照籍贯加入的部队是确定的,这被称为“联队区”,全县只有一个联队区的总共有二十四个县。像第八师团那样四个步兵联队正好在四个县并各有一个联队区的师团,只有第十一师团(师团司令部设在香川县善通寺,四国四县各一个步兵联队)、第十四师团(师团司令部设在枥木县宇都宫,茨木、群马、枥木、长野四县各一步兵联队)与之相同。
尽管并非一县仅一个联队区,但因为大致上步兵联队是以县为“联队区”作为征召新兵的来源,所以联队被称为“乡土部队”,这成为部队团结的源泉。每年一次步兵联队举行祭旗仪式,向兵营附近的居民开放,举办演艺大会和扮装游行等,对于当地来说是个众所期待的节日。
日本陆军就通过这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步兵联队和国民密切相连,国民也对军队产生信赖,并作为本地的骄傲。这样与乡土密切关联的步兵联队至少有七十个左右,在图表中可见几乎所有师团的步兵联队都具有这一性格。中日战争开始后编制的步兵联队(最终超过四百个),就和乡土不再有那么密切的关联了。新的不断增设的步兵联队只是为投放战场而编制,就像日本象棋中的“步”(相当于中国象棋中的兵卒)一样的棋子而已。
冲绳属于特殊情况,在那里最终没有设置步兵联队,只是将征召入伍的士兵编入了九州的联队中。因为冲绳原来是琉球王国,1879年(明治十二年)强行归并到日本领土中,由军队和警察压制了反对运动。冲绳也不断反对着持有宗主权的清朝,但日清战争后缔结的下关条约决定了其归属。因为有这样的背景,冲绳设立乡土型的步兵联队恐怕造成反乱的危险,所以冲绳出身的士兵被分散到各联队,据说在兵营中因为语言的障碍常遭到欺侮。
北海道和冲绳恰好相反,不能从当地完全得到兵员补充。在那里设置的第七师团的司令部在旭川,设有札幌、旭川、函馆、釧路四个联队区,但实际上步兵联队在札幌一个、在旭川三个。因为北海道在开发途中人口稀少,一个联队区无法完成兵员补充,所以用从日本的东北、关东地区征召的人员来加以补充。
十七个师团中,派驻朝鲜的第十九师团(司令部在朝鲜北部的罗南)和第二十师团(司令部在龙山)两个师团中各有四个联队,第十九师团是从东北地方、第二十师团是从关西地区和九州来加以补充兵员的。
守卫皇居的专门师团叫做近卫师团,这里编制的步兵部队被称为近卫步兵第一联队,士兵是从全国进行选拔的。能够被选拔为近卫步兵,对于本人和家属都是莫大的荣耀和骄傲。
步兵联队和骑兵联队都由天皇亲授军旗(俗称联队旗)。联队长赴皇居接受天皇亲手授旗,这时天皇将口述定型的话语:“为步兵△△联队授予军旗。汝等军人要同心协力,发扬威武保卫帝国”,联队长将对此将作出应答:“敬奉明敕,臣等誓死保卫国家”。
军旗平时放置在军营中由卫兵守护,作战时就随部队带上战场。军旗要选择最优秀的少尉作为旗手(军旗军官、联队旗手奉持)。军旗裹挟了烟尘或者有弹痕和破损是种荣耀。但是军旗要是丢失或者被敌人夺取则是毁损名誉的事件,甚至导致联队旗手和联队长自裁。
军旗在明治年代授予了86面。据说, “军旗是天皇的象征,是联队团结精神的支柱,到战争结束为止,一共由天皇授予军旗的有步兵联队409面,后备步兵联队57面,骑兵联队37面”(森本俊夫《图解陆军史》建帛社出版)。
后备步兵联队就是上一节所说的乙师团编制的联队,没有参与作战的预订,是担当警卫的后备军。常备军(普通的步兵联队)的军旗穗樱是紫色的,后备军的军旗穗樱是红色的,颜色有所区别。最初,炮兵部队预订也要亲授军旗,后来只是被授予后备军旗。炮兵部队在以后的作战中成为战斗的主力,但为什么只授予后备军旗,这令人费解。
日本陆军常备兵力表
近卫师团(东京) | ||
旅团 | 联队 | 卫戍地 |
近卫步兵第1旅团 | 旅团司令部 | 东京 |
近卫步兵第1联队 | ||
近卫步兵第2联队 | ||
近卫步兵第2旅团 | 旅团司令部 | 东京 |
近卫步兵第3联队 | ||
近卫步兵第4联队 | ||
骑兵第1旅团* | 旅团司令部 | 习志野 |
近卫骑兵 | 东京 | |
骑兵第13联队 | 习志野 | |
骑兵第14联队 | ||
野战重炮兵第4旅团 | 旅团司令部 | 东京 |
近卫野战炮兵联队 | ||
野战重炮兵第4联队 | 千叶县千代田 | |
野战重炮兵第8联队 | 东京 | |
高射炮第2联队 | 市川 | |
气球联队 | 千叶县都贺 | |
近卫工兵联队 | 东京 | |
近卫辎重兵联队 | ||
铁道第1联队 | 千叶县都贺 | |
铁道第2联队 | 津田沼 | |
电信第1联队 | 东京 | |
※ 骑兵第1旅团主力于1934年被派往满洲 |
(其余陆军师团、航空兵团、关东军、台湾守备队等部队编制表格将见于附录)
根据任务不同的部队编制
参照以上的图表“日本陆军常备兵力(1937<昭和十二年>初)”可知,师团中除了步兵联队以外还有各种部队组成。其中主要是骑兵联队、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等。这些部队成员是在师团管区的三、四个县的范围中选拔组成的。这和扛起枪即能作战的步兵不同,稍微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能。对于炮兵而言,炮身的角度和炸药量的飞行距离的测算等,即便不是自己制定,对于这种测量方法也需要一定的理解;骑兵也有技能方面的要求。以下看一下步兵部队以外的各种部队的概要。
炮兵联队 根据大炮的种类分别有野战炮联队、山炮联队、重炮联队等,随着时代发展,分类越来越细,联队和被冠有名称的部队就有七种。大炮的种类大致有野炮、山炮、重炮、臼炮、迫击炮、高射炮等,编制的方式也有多种,这里,看看占据主流的四种炮兵种类。
○ 野战炮联队 野战炮适合于在没有山峦障碍物的平原进行较远距离射击的大炮。日俄战争的主战场在满洲,因此许多师团都配备了野战炮联队,中日战争爆发前为止的十七个师团中有十四个配有野战炮联队。
○ 山炮联队 山炮是能够飞越山峦等障碍物,隔山攻击背面敌阵地的大炮,师团中配置这样的山炮部队比较少(十七个师团中仅有三个师团),中日战争开始后,将野炮联队改为山炮联队的较多。因为虽然河北省一带多为平原,同样是华北的山西一带山地就多,同时攻打武汉三镇的战场也是山岳地带。
野战炮兵和山炮炮兵在太平洋战争结束时共有约三十三万人。
○ 重炮联队 重炮是口径超过155毫米而且炮身重量超过八吨的大炮。原来是固定在要塞中守卫海滩、海峡、水道等地的大炮,亦称要塞炮。日俄战争中,将这样的要塞炮拆卸运送到抵近处炮击旅顺要塞,或者根据二〇三高地的观察数据炮击旅顺港的俄罗斯舰队,是有名的作战。重炮联队全都是在中日战争开始后编制的,共有二十一个,其中一个被冠以“独立”名称的联队即第十三重炮联队。
重炮联队的炮兵在太平洋战争结束时约有十万人。
○ 野战重炮联队 显然要塞炮这样的重炮搬运到战场的话威力巨大,而实现这一任务的就是野战重炮联队,这需要使用牵引车。野战炮可由马匹拉动,山炮可以拆卸由马匹驼运,重炮则必须使用牵引汽车来移动。
中日战争开始时只有十个野战重炮联队,以后编制了二十二个。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时,野战重炮兵约有十三万人。
工兵连队 各师团一定配有一个。这是建筑坚固工事、架设桥梁、在原始森林中敷设道路、使用船只运送士兵、运送弹药往返于河流上的技术部队。后来,也有的师团没有工兵联队,同时还有不隶属于师团的独立工兵联队。隶属于师团的工兵联队有七十六个,独立工兵联队有二十八个。从太平洋战争中期开始,独立工兵联队也有的改称为船舶工兵联队。
因为太平洋战争以太平洋的各岛屿为战场,所以承担运送部队登陆、岛屿之间的转移、向岛上部队运送补给等任务的船舶工兵联队编制了五十个以上。与工兵联队关系密切的还有铁道联队(原来就属于工兵的任务之一)。中日战争之前在近卫师团中配置了两个这样联队之外,哈尔滨还有一个联队。这些部队承担着对占领地区的铁道的警备守卫和管理任务,以及在战场上敷设轻便铁路并保证运行等任务。中日战争开始后,编制了十七个铁道联队。在太平洋战争中,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有名的泰缅铁路(译注:又称为死亡铁路,大量使用了欧美战俘和各国劳工数十万人,死亡率高达20%以上)就是由铁道第五联队(千叶联队)建造的。
辎重兵联队 都隶属于各师团,共计有八十八个,此外还有辎重兵大队七十一个。大型的成为联队,小型的为大队,担当的任务就是运送补给和弹药,几乎都使用马匹。中日战争中期开始编成配有汽车运送的部队,但是直到太平洋战争结束,配有汽车的运输部队也未能成为主流。
骑兵联队 如表所示在中日战争之前各师团都配置了骑兵联队。步兵、炮兵、骑兵被称为“三兵种”,是师团的作战的中坚部队。日俄战争中日本军和俄军都派出骑兵在战场上驰骋作战。但是在第一世界大战中汽车、装甲车、坦克还有飞机的出现,使得骑兵的机动性、侦察能力、战斗力都明显落后了。师团中配属的骑兵联队从中日战争开始后,就逐步改变成搜索联队,也不再使用战马,而是用装甲车和轻型坦克武装。比如,骑兵第十联队(姬路第十师团所属)就改为搜索第十联队。搜索联队包括师团所属的小型搜索队建有四十八个,其中由骑兵联队改编的就有四十个。
在骑兵部队中,如表所示的“关东军编成表”中也有骑兵旅团和骑兵集团这类不属于师团的较大的骑兵部队。这类骑兵专门部队在满洲事变以后也开始配备了汽车和装甲车。这种装甲车队后来又成为坦克车队,在太平洋战争时发展为坦克师团。骑兵科的军官与以坦克为专门的步兵科军官一起此后成为机械装甲科的军官。
(待续)
相关文章:
讲座:战后日本的宪政改革(中)
讲座:战后日本的宪政改革(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