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颠覆市场经济制度的长期货币宽松

风灵之声 风灵 2022-03-23

文 风灵

 

最近我常在淘宝买菜,发现社区团购的菜价确实低到了惊人的地步,0.99元买4个鸡蛋,1.99元买1斤苹果,9.9元买一只鸡,9.9元买3斤生姜……作为消费者,对如此低价当然不会有什么不满。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其实并不是传统的市场竞争,而是长期货币宽松所产生的反常现象。

 

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虽然有些起伏,但整体来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长期实行的都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可见的未来也仍然如此。比如,据权威经济研究机构预计,2021年全球多个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仍然将维持超级宽松的状态,并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本来用以应对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因为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能迅速消弭危机,带来表面的繁荣,犹如吸毒上瘾一般,让货币发行机构(包括央行以及商业银行)难以戒断,无法退出,形成了长期依赖。然而,其危害却是深刻的,隐蔽的,可以说,长期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不但会改变市场运行的逻辑,甚至还可能颠覆市场经济制度。

 

为什么自由市场经济会带来繁荣?其神奇之处在于市场可以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趋于产生良性的结果。人们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市场中存在竞争。但这只是似是而非的表面答案。

 

竞争无处不在,丛林社会存在激烈的竞争,应试教育也存在激烈的竞争,竞争本身未必就是好事。竞争可能导致欺骗,导致暴力,也可能导致盲目扩张,导致寻租和浪费。

 

市场竞争之所以是可取的,因为这是消费者主导的竞争。消费者以自己买或不买的行为,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者只是服从消费者的指令。能够生产消费者急需的价廉物美的商品的生产者获得利润,发展壮大,相反则蒙受亏损,乃至被淘汰出局。这就是消费者主权。消费者指挥的竞争是和平的,是合作的,是激励创新的。正是因为消费者拥有市场的“主权”,才推动市场产生良性的结果,促进经济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米塞斯和哈耶克等经济学家,通过精辟的分析,指出繁荣-萧条的经济周期正是源于货币宽松、信用扩展。不过,在他们的分析语境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一时的应急措施。新投入经济体的货币被用于那些本来无利可图的项目中,由于消费者不买账,要不了多久,这些项目就难以为继,从而投资泡沫破灭,经济便由繁荣进入萧条。而在长期的持续性的货币宽松或超级宽松的政策下,情况会更加复杂,对经济的危害也更加严重。

 

关键在于,长期的货币宽松,会改变投资的逻辑。传统情况下,是否启动某个新项目,创业者看重的是该项目未来能否盈利,能否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用货币投出“选票”。但现在大量资本源源不断地注入,不当投资的泡沫不会轻易破灭,创业者已不在乎项目的盈利前景,主要考虑的是能否以该项目为道具,在资本市场上圈到钱。因此,创业者们花费大量精力,讲故事、做报表、画大饼,进行华丽包装,以吸引投资者,而不是努力做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真正创新,以争取消费者。

 

廉价资本长期大水漫灌,经营者和投资者有了挥霍的底气。他们可能会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策略来抢占市场,吸引流量,打击竞争对手。曾经的共享单车,现在的社区团购买菜等等就是显而易见的例子。表面上,这会让消费者占到便宜,但实际上,这种亏本的价格意味着资本的消耗,并没有真正地创造财富,相反导致了财富的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既然不管成本如何,经营者都可以以极低的价格销售,那么,他们也没有了通过不懈努力降低成本的动力。就消费者方面来看,消费者虽然享受到了低价,但丧失了挑选真正质优价廉产品的能力。资本洪流压低的价格与商品本身低成本形成的低价无法区分,消费者不再能够以手中的货币对生产发号施令,让生产者、经营者优胜劣汰。

 

这样,市场的主导权就从消费者转移到了货币发行者,谁能更多更久地得到增发的货币,谁就是市场中的优胜者。服务消费者、取悦消费者不再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使命,而取悦于货币发行者和投资者成了重中之重。当然,货币发行者向市场投放新增货币,必然不是无计划无偏重的。市场受控于货币发行者,就不再是去中心化的自发秩序了。这导致了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从资本市场(如股市房市)投机赚钱比踏踏实实服务于消费者赚钱容易千万倍。一面是盆满钵满的亿万富翁,一面是负债累累的亿万负翁。而从中获利的特殊利益集团,又有动力通过各种运作,延续乃至进一步加强这样的货币政策。

 

在此情况下,垄断也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威胁。那些能够长期得到大量新增货币的经营者,可以轻松碾压没有资本市场支持的竞争对手,形成一家独大或寡头垄断的局面。当前,某些大型跨国公司,尤其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所在行业已经形成了垄断。它们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控制用户信息,从而控制用户的言行,精准打击它们不喜欢的客户,或对客户实行价格歧视,其危害已不可忽视。

 

全球化加剧了这种危机。全球货币宽松,加上全球资本自由流动,货币前所未有地泛滥,资本价格一降再降,甚至出现了匪夷所思的负利率。大量资本集中于少量的头部企业或项目,相关股票等投资品价格暴涨。然而,泡沫虽然巨大,在资本的海洋中,却难以破灭,经济周期也不再明显,这意味着不当投资和经济结构的扭曲长期得不到纠正。

 

总之,市场良性竞争的核心是消费者主权,以货币政策改变市场逻辑,侵害消费者主权,虽然或许有一时之利,但长远来看,对市场运行基本制度的危害将无法估量。


本文首发《深圳特区报》理论版,有修改。


相关文章:

消费者主权与产业政策

经济学的科学主义诅咒

怎样理解创新的经济意义?


欢迎加入主线经济学精品读书会,我们读书活动已进行到第二期,我将领读柯兹纳的另一本经典著作《竞争与企业家精神》,点击下面的海报二维码即可了解详情。

另外,欢迎加入读者群,仅限订阅本公号半年以上的读者。需要加群的亲可以联系我的微信号mefengling。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消费者主权与产业政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