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米塞斯为什么要坚持恢复金本位制?

风灵之声 风灵 2023-06-26

风灵

米塞斯生前一直坚定地主张恢复金本位。这样的主张,即使在经济学家中,也毫无疑问属于少数派。人们认为,金本位有许多缺点,已经过时了,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货币的要求。

的确,我们很容易就能举出金本位的若干缺点。比如,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采金矿。而且黄金的储存、运输,金币的铸造,等等,都代价高昂。如果仅仅就作为交换媒介而言,这似乎是一种浪费。

2020年初,我访问日本时,参观了佐渡以金矿为主的矿山遗迹群。遗迹包括选矿场暨精炼厂,直径50米的浓缩机,火力发电厂,矿石储藏库等,规模十分庞大,令人印象深刻。而遍布整个矿山的坑道,总长更是高达400公里。早在1620年,这个边远的小岛就有了10万人口(现在只有5万人不到)。可以想见,金矿开采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的投入!

金本位还有一个问题是,黄金的开采取决于地理上的偶然性,也就是取决于运气。有些人仅仅是因为开采到了黄金,就一夜暴富。这对其他人不公平。而那些拥有大金矿的国家更是坐享其成。

此外,金本位被人抨击得最多的是,黄金的增长速度赶不上经济增长率,因此会有通货紧缩的趋向。

对于这些问题,米塞斯当然不是不知道,但他坚持认为,黄金有一大特性是现在的“法币”所不具有的,那就是黄金印不出来。就凭这一点,金本位就是值得的。米塞斯在很多场合都反复强调金本位的重要性。

“我想谈谈最初采用金本位的理由,以及为什么今天金本位被认为是唯一真正健全的货币制度。这是因为,是黄金本身来决定货币单位的购买力,不受政府和政党观念变化的影响。黄金有一大优势。它印不出来,不能随意增加。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或与你相关的机构金币不够,那你完全做不到以简单而廉价的方式增加金币的数量。金本位之所以存在,金本位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增加黄金的数量需要成本。黄金是受限的,受自然的限制。生产额外数量的黄金并不比通过市场上的交易获得同样数量的黄金便宜。”

米塞斯清楚地认识到,黄金不是理想货币,现实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理想、完美无缺的。但金本位制的优势在于,可用于市场交换的黄金数量独立于各国政府的行动、愿望、项目,或者说独立于他们操纵货币的“罪行”。

不过,黄金印不出来,对政府和御用的经济学家而言,可能正是金本位最大的缺点。他们的说法是,金本位下的货币政策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但是,还有什么比保持币值稳定更好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米塞斯经常接待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与他们交谈到深夜。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米塞斯带他们到维也纳市中心去,经过一栋建筑。周围非常安静,但有一种奇怪的声音,那就是印刷机的声音,印刷机日夜不停为政府印钞票。米塞斯说:“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情况不好的原因。”原来1美元兑换5个奥地利克朗,现在兑换14000或17000个奥地利克朗。这种程度的通货膨胀已经够吓人了,但相比邻国,仍然非常温和。在德国,通货膨胀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几十亿马克才能换来一美元。米塞斯说:“你会认为这是一个笑话,但它当然是一个悲剧。对那些被通胀劫掠了财产的人而言,更是一场灾难。”

通胀劫掠财产,如果说与抢劫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政府以货币政策为名,远比劫匪更加理直气壮。维也纳某家银行的总裁给米塞斯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他还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时,他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就他当时的经济状况而言,保单的金额极其巨大。银行家希望这笔钱兑付后,他就可以发家致富。他60岁生日时,保单到期了。在他35年前投保时,这笔保险金是一笔巨款,而现在他拿到手的钱,只够他亲自去取保险金后打车回办公室。这些年间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保单的金额保持不变。他数十年的积蓄都被政府花掉了,破坏了。

各国政府认为通货膨胀是好事,因为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政府总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特别是战争时期,而税收和国债等远远不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开动印钞机,因此纸币也是好事。他们将之规定为“法币”,在其统治之下的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不论其真实的购买力如何,否则就会遭到法律的惩罚。

黄金作为货币,不是任何政府规定的,而是人们在千百年的交易中形成的自发秩序。由于它的数量独立于政府,不便政府操纵,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力,从金本位到金块本位到金汇兑本位,直到最后完全与黄金脱钩,一步步废除了金本位制。

他们攻击金本位制,夸大其缺点。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后这几十年间,即使是和平时期,世界主要货币,包括美元、欧元、英镑等单位购买力仍在持续下降,这即是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而近来这一趋势还有加速的迹象。当然还有些更糟糕的国家,如一些拉美、亚洲和非洲国家,更是经历了多次货币崩溃。因此,和米塞斯的时代一样,控制政府滥发货币的权力仍然是当务之急。

也有人认为,要控制货币供应,其他的方式更可行。比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著名的“货币规则”,认为应该在宪法中写明央行的货币供应扩张每年不能超出某个非常低的数量(例如,每年不超过3%)。米塞斯对此的评价是,问题是政府应该怎样让这些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应该将新增货币给谁?因为货币量的增加不可能是中性的。换言之,如果是政府来做这种事,不管是每年增加3%还是5%,都是用一部分人的利益来资助了政府。

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是以一揽子重要的商品为准备来发行竞争性的货币。这种想法听起来很有意思,但真要实施的话,也存在颇多困难。

最近一些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异军突起,很多人这是货币非国家化的一条出路。这里不打算详细讨论数字货币问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数字货币并不是真正的货币,即交易媒介,仍只是炒作投机的工具。而以比特币为例,如果存在不可突破的数量上限的话,似乎以后也很难充当真正的交换媒介。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有必要认真思考米塞斯回到金本位的主张。

相关文章:
《哈耶克精要》第八讲:通货膨胀的诅咒
访日杂记(7):世外桃源佐渡岛
马克思的经济政策观:从干预主义到自由放任

经历了好几年的种种波折后,我和熊越老师合译的当代奥派领军人物贝奇的代表作《鲜活的经济学》终于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了! 实在是喜大普奔之事!

点击下面的链接即可购买,如果要购买译者签名本,请联系微信号mefengling(风灵翻译出版的书籍主要有《鲜活的经济学》、《大陆法系》和《和平与爱》)

阅读原文:彼得·贝奇 | 经济学教育:激动人心的召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