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 | 流金岁月,云南历史上的名校你知道哪些?
自然的时间记录着时空的日月变更,
人文的历史演绎着城市的兴替发展。
云南历史上的名校
曾经的深邃辉煌
留下了一段段不灭的记忆,
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前行。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几句悲壮激昂的歌词出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西南联大在昆明的8年时间里,战火纷飞,物价飙升,教授变卖图书,兼职为生。为养家糊口,校长夫人自制点心,在街头巷尾摆摊,学生一般以最粗劣的大米和一丁点青菜果腹,但它却在学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西南联大存世不过8年,入校学生8000余人,毕业3800余人。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人(学生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全是学生),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4位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宋平、彭佩云、王汉斌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
这段历史读来令人心酸,在那个动乱不堪、战火纷飞、经济困难的时代,西南联大在战火中的坚持,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延续了文化命脉,彰显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办于190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与广州黄浦军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并称“中国三大军事院校”。抗战时期,讲武堂培育出了被世人称为“国之劲旅”的滇军,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了朱德和叶剑英两位元帅。云南陆军讲武堂虽几经变革,但校训“坚忍刻苦”四字从未改变,而校歌更是在学员中口口传唱。陆军讲武堂是一所具有革命精神的百年军校,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各个时期,在各式军队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师生代表。为了光明进步、为了民族大义,他们与黑暗腐朽、野蛮倒退的阵营进行战斗,甚至付出生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和近代革命战争史上,云南陆军讲武堂都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如今的讲武堂虽然随着岁月的变迁,建筑已经变得有些老旧,但你仰视那高耸的门楼与飞扬的檐角,就能立即感受到它曾经的威严肃穆、古朴庄严,无论是讲武堂的教舍,还是那些斑驳的展品,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岁月洗礼后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谱写了一段奋起反抗侵略的赞歌,讲述着那个时代的艰苦卓绝。
1922年,由唐继尧筹募成立的私立东陆大学是云南大学的前身,1950年更名为“云南大学”,它是西南地区历史悠久,文脉深远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在云大校区,每一栋建筑都有一段深刻的历史故事……步入校园,沿着“九五台阶”拾级而上,走完95级阶梯,印刻着战火记忆的会泽院呈现在眼前,体现了云大人“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精神。向南漫步,至公堂就映入眼帘。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爱国师生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李公朴、朱自清、冯友兰、费孝通、冯至、田汉、吴晗、严济慈等近百位著名人士在此作过演说。闻一多先生在此主持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并发表了著名演说《最后一次讲演》。
会泽院、至公堂、考棚、“蛟腾”和“凤起”牌坊......这些老建筑是时间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经历者。这所近百年的大学校园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建筑,还有那克勤克勉的“求真、求实”精神。正如熊庆来为云大撰写的校歌那般,“北极低悬赤道近,节候宜物复宜人。四时读书好,探研境界更无垠。”一代代云大人在这里求知生活,这里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精神,洋溢着云大人的自豪之情。
1905年,云南废“经正书院”改名为“省会中学堂”,这是昆明市第一中学前身。1912年两级师范附属中学堂、高等学堂、第一模范中学堂三校合并,在1984年定名为"昆明市第一中学",校名沿用至今。
昆一中从历史的硝烟中走来,见证了近代中华的兴衰变迁。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昆华学子用双脚踏出一条探寻知识的征途,彰显着坚定的求学信心和激昂的爱国情怀。
1877年,云南提督军门杨玉科将其爵府捐赠给地方办学,由迤西道承办滇西规模最大的公立书院——西云书院,素以“滇西最高学府”著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大理的5所中学合并,成立“大理人民中学”;1953年由省命名为“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校名沿用至今。西云书院开创了大理讲学之风,使大理的文治教化得以提升,灯下朗读之声不绝于耳,中举入仕者也变得源源不断。
在本部门口观望,只见飞檐翘角,斗拱彩画的门楼上,大理石镶嵌的横匾上行书“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门楼对面照壁中间镶嵌着白色大理石方框,由杨玉科撰写隶书“西云书院”,照壁背后就是西云书院碑。门楼右侧升旗台背后也有一个飞檐翘角的照壁,白墙上草书曾任云南省长的和志强题字“苍洱毓秀,树人百年”。
漫步其中,一树一叶、一砖一瓦,平淡而不起眼,但却又能体会到它弥漫的书生味道,几分高雅,几分洒脱。
蒙自一中前身是1891年创办的道成书院,因主要选拔临安、开化、广南三府生员入学,故又称三府书院,是云南最早的三所省立中学之一。蔡锷将军的秘书、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父亲、被章太炎先生誉为“南天一支笔”的李曰垓先生是首任校长。1950年,县立中学改为蒙自中学、1958年又改为蒙自师专附属中学、后为蒙自一中、蒙自第一高级中学等,在几经变革之后于2013年恢复“蒙自一中”校名并沿用至今。
这所学校开启了蒙自现代教育的先河,奠定了蒙自作为滇南文化教育中心的基础和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蒙自一中进步师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学生运动,建立了党组织和民主青年同盟,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多少热血青年从这块热土踏上了征程,为革命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生命。百余载风雨洗礼,一个多世纪执着探索,历尽磨难、艰辛备尝却奋斗不已的历史铸就了蒙自一中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开拓创新。
思茅第一中学,前身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初年(1821年)创立的思茅文庙讲习堂,1915年正式改组创立滇南地区现代意义上的中学,时称“普洱道立中学”,1972年改名为“云南思茅第一中学”,并沿用至今。在百年的峥嵘岁月里,思茅一中文承百代,化古育今,厚重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数万多名学子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的还远涉重洋,传播中华文化。
早在1925年,中共地下党员陈祖武就到思茅一中宣传马列主义,宣讲《共产党宣言》。1937年8月,共产党员陈践明回思茅后,到思茅中学任教,以教书作掩护,在部分学生中教唱《国际歌》和抗日歌曲,讲授抗战课程,把学校变成传播党的抗日主张,联合抗日力量的阵地。学校组织的各类抗日活动也激发了人们的抗日热情,纷纷参加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来,抗日气氛异常活跃,群众自动抵制日货,学生、居民、商人进行了“义卖”和“募捐”,支援前线,慰问抗战将士。陈践明除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外,还宣传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把宣传马列主义的小册子提供给进步学生传阅。陈践明在思茅一中的革命活动,为后来党在这一地区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如今的思茅一中拥有状元桥、孔子像及文庙古建筑,学校古典静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四季鸟语花香,由新老两个校区组成,总面积650亩,是目前云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中学。
保山市第一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太保山下,始建于1913年,名为云南省立第六师范,1917年改名“云南省立第三中学”,后校名几经更改,于1955年改为现校名。保山一中创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保山一中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浓缩的保山乃至滇西教育的百年画卷。保山一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保山基础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百年风华,人才辈出。一百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保山一中严谨的教风,朴实的学风和科学民主的校风。菁菁校园,莘莘学子,园丁勤耕,桃李争艳,保山一中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的建设人才,广大校友在国内外各行各业兢兢业业,勇于创新,勤奋实干,成就卓越。
凤池书院位于昭通,原名昭通书院,又名昭阳书院,清雍正八年(1730)建于城东南八仙海畔。1913年,设立了云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招收五年制师范学生,1917年8月改为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3月改名为云南省立昭通中学,学校为昭通地区最高学府。随着昭通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知识的传播,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播开来,启发和教育了许多进步青年学生,激励他们走上了革命道路,学校先后走出了王启瑞、费炳、浦光宗、李德仁等一大批共产党员。1953年,改称昭通第一中学。
昭通第一中学坐落在昭通市昭阳区元宝山麓,东倚宝山环翠,南眺凤岭飞霞,西临虹桥碧水,北视龙泉映月。近百年的文化积淀,铸就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让我们一起循着
云南这些历史上的名校的点滴,
追寻那段流金岁月的历史印迹!
温馨提示
安全出游
别忘防疫
安全防护要做足
在您进入景区、景点前
请带好口罩、出示行程码、健康码
积极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
文 杨岚兰
图 邓斌 杨士斌
部分图片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市第一中学、保山市第一中学、蒙自一中、昭通市第一中学提供
编辑 童文文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元
审核 马波 刘丽
读景 | 云南十二时辰,每一帧都如此迷人
推荐 | 秋冬游云南,精彩旅程不断档
推荐 | 好消息!云南多个酒店凭教师证可免费泡温泉,更多福利戳→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文化云南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资讯
红火楚雄
文旅资讯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市
文化和旅游局
云南省
图书馆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四季论坛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