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九)——临沧市云县漫湾镇昔宜村



临沧市云县漫湾镇昔宜村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云县漫湾镇昔宜村位于漫湾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40公里,是“澜沧江百里长湖”的核心区域,地处昆明市联结临沧高等级公路的咽喉要道,被誉为“临沧市的北大门”。宜人的风光、多样的产业、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优势,为昔宜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近年来,昔宜村依托区位优势和澜沧江水上资源优势,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加强空间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完善产业体系、旅游品牌培育等措施,引导村民改造提升民居、建设民俗客栈、开发生态旅游、水上娱乐、民俗体验、餐饮美食、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找准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定位,旅游示范作用显著,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先后获得了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云南省旅游名村”“临沧市乡村旅游品牌村”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旅游+党建”,打造示范引领新亮点。昔宜村始终以抓实党建“六个规范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将基层组织建设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依托优越的旅游资源优势,以“看得见美景、记得住乡愁、带得走收获”为旅游发展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全力做好旅游开发。一是成立了昔宜村旅游党支部,以“党员经营户”为标识,着力提升旅游行业从业道德和标准,重点打造自驾游、野钓、码头观光、农家食宿等旅游项目,引导群众积极发展餐饮、游船、当地农产品销售等行业,彰显以党建带动旅游发展新活力。二是以“绿能云县”“五彩澜沧江”建设推进为示范,带动景区、景点打造。三是发展租赁经营型集体经济。在昔宜码头打造特色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统一设计、统一修建、规范安置50个农特产品交易房(20个固定式,30个活动式)。农特产品交易市场按每个摊位不低于2000元/年对外竞价出租,年收益10万元,资金全额注入合作社作为村集体收益。

(二)依托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新亮点。昔宜村生态环境良好,风景秀丽,紧邻祥临二级公路,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无可复制的自然美景。一是围绕如虹飞峡的澜沧江大桥和碧波荡漾的百里长湖打造船上旅游,购买观光快艇12艘,观光大船18艘,乘船顺江而下36公里便是著名的漫湾水电站,游客可乘船观赏两岸秀美风景。二是完善游船停靠基础设施。修建了沿江栈道、昔宜观光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成旅游码头1座、“澜沧江大桥观景台”1个、沿江栈道280米、特色民居房78栋、太阳能路灯150盏、旅游长廊75米,形成了观光旅游新亮点,在满足游客购物、赏景需求的同时,增加群众收益,有利地促进了昔宜旅游业的发展。

(三)发展特色民俗旅游,打造旅游服务新亮点。昔宜村主要居住着彝族、布朗族、傣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各民族拥有各自特色的传统文化和独特风味的民族美食,注重围绕悠久的民族文化发展特色民俗游,澜沧江野生鱼、腊肉、核桃、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成为了游客现场品鉴、购买赠友的特色佳品。引导群众发展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保障设施,目前共有民宿7家,床位120个,餐馆11家,可同时容纳几百名游客就餐,便于游客停车食宿,极大地提高了昔宜村旅游服务能力。

(四)科学规划,打造区域旅游新亮点。昔宜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旅游发展规划。一是以昔宜村为启动和引爆点,将昔宜——白莺山——漫湾连成一条旅游环线,打造昔宜百里长湖、白莺山古茶园、漫湾水电站为主的集参观、科考、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乡村特色旅游,不断提高旅游定位。二是加快推进昔宜村乡村旅游业发展,编制《云县漫湾镇昔宜片区向日葵种植项目实施方案》《云县漫湾镇昔宜村2018年乡村振兴试点试验建设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科学规划了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传统文化、农民增收等项目建设。

(五)多措并举,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昔宜村以旅游扶贫为抓手,以景区带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各村组资源、区位优势,引导村民参与公司经营服务,因地制宜发展配套旅游服务等,为村民创造了就地就业岗位,促进了原生态特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带动了群众增收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三、经验启示

昔宜村以乡村振兴示范、沪滇协作等项目为抓手,财政投入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建好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不断构建“一核三带四区五业”,实现“三转”“四共”“五提升”目标。一核:小集镇核心特色点;三带:水上观光带、江岸运动休闲体验带、半山林果经济带;四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区、沙滩娱乐区、江鱼特色美食区、水果采摘体验区;五业:特色江鱼饮食业、沙滩娱乐休闲业、江畔小屋特色民宿业、沿江风光游船业、优质水果和特色农产品销售业。三转: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传统农民向旅游业参与者的转变,传统农村向现代小集镇转变;四共:党建一体化发展集力共建、镇村民企集智共谋、土地资源集约共规、旅游业态集合共利;五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水平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水平提升;村集体经济体量提升。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编辑 刘榕杉

本期责编 张灵洁 龚怡丹

审核 张云鹏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往期推荐: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八)——迪庆州德钦县升平镇巨水村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七)——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



点赞|云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参考案例(二十六)——丽江市玉龙县拉市镇美泉村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


楚雄文旅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文旅








云南省

图书馆

云南省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滇剧院

云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花灯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