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22小学生态道德教育激扬生命
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自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实验区以来,在生命教育实践方面进行了卓越的探索,东风52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东风44小学的生命化德育课程实施、东风61小学和22小学等学校的生命教育整体探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国生命教育网(公众平台zgsmjyw)特推出一组文章,展示东风教育人的风采。
东风22小学创建于1969年,坐落在美丽的四方山脚下,占地面积9629平方米,共有3幢教学楼,布局合理。校园内绿化面积达38%以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学校根据校内、社会及自然资源,从 2009年就开始开展环保、生态、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先后获得全国及湖北省“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 湖北省“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十堰市“绿化合格单位”;十堰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十堰市“绿色学校”。学校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活动充分满足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深切地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成为一个自信、快乐的人,能够学会简单、安静的生活,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于2011年申报了《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科研课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有序开展了系列课题研究工作。
一、生态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一切“有生之命”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生命”为中心,将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与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且认为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生命”就应包括一切生物界的生命,即人之生命和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物、植物的生命。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状态,以呵护人之精神生命、完善人之社会生命、涵养人之精神生命为价值追求。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从“人之生命”的角度出发去看待生命教育,从而试图实现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不全面的、有失偏颇的。因为,在当今社会中,漠视生命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教育领域当中,更不仅仅存在于人对人的关系当中。在现代工业文明与科技文明的推动下,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残杀各种动物,造成大多物种灭绝,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逐恶化。人类对于自然以及其他动物生命的忽视与践踏可谓是触目惊心。然而,整个宇宙循环的客观规律也在告诫我们,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的生命是密不可分的,人类与人类之外的其他存在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恩格斯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人类的恶劣行为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埋下了隐患。例如,由于人类的过度垦伐,印度河流域半个世纪前还是个瓜果飘香然、五谷丰登之地,现在已有65万平方公里的茫茫沙漠;中国黄土高原,4000多年前曾有4.8亿亩森林,而今,这里是一片秃山荒岭,风吼沙飞,完全没有了当年的繁茂景象。如,由于人类对各种动物的无情宰杀,使得生物圈无法正常循环更替,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授给学生,积极培养学生对所有生命的敏感,以慈悲的心肠和大爱境界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地珍惜一切生命,从而热爱人类自身生命,体验生命之美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生命教育呵护人之自然生命、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价值追求,应该将“大生命”观作为善人之社会生命、涵养人之精神生命的应有价值,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坦然地面对生命的困境,在与困难的斗争中,活出人生的滋味和精彩。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觉得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很有必要,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弥补自然缺失,同时可以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呵护自然之生命。于是我校确定了将“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创建。生态的核心理念是 “共生共荣”,即倡导人与人、人与环境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正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师教育学生的仁爱之心、仁爱之举,均是让其与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教育改革中的新型师生观,也是主张教师与学生的共生共荣。“生态道德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和谐与共生共荣、彼此促进与协同进化,让师生树立自觉的生态意识,尊重生命、关注成长、爱护环境。为使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有章可循,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学校成立了课题小组,制定了课题活动方案和年度计划。明确课题成员的责任分工,争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特色学校创建联系起来共同实施。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扩大影响,让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深入到师生内心。学校组织召开教师大会就“生态”、“生态道德”、“生态课堂”、“生命教育”等内容,进行宣传解读。大家通过学习知道了:“生态教育”是生态化教育,是自然状态(原生态)下的、遵循客观规律的教育,是“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教育”是生态式教育,是绿色的、没有污染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永葆活力、不断自新的教育。学校还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班级墙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生态道德特色学校创建的认识,了解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从而使学校的生态理念和“让校园因我更美好的”校训深入心田。
学校还分区域、定主题布置学校墙壁文化。一是利用橱窗、墙壁、立柱楼道、走廊开展生态美育、生态环保等内容的宣传教育,达到彰显活动、激励学生、促进管理的作用。二是注重班级空间的净化、美化、书香化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三是把教师生态摄影作品在校园悬挂展出,给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空间。走进22小学的校园,你或许会被那些悬挂的图片上美丽风景所吸引,也或许会被那一张张图片上灵动的鸟儿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风景其实呈现的都是十堰的山山水水,那些鸟儿也都是在我们十堰拍摄的,更值得自豪的是这些图片都是本校教师学生的摄影作品。这些图片不仅美化了校园,促进了大家对家乡的了解,更激发了师生们作为十堰人的自豪感和保护对家乡生态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生态课堂教学激发生命活力,尽绽智慧之花。
1、、特色课程,丰富学生生命知识。
学校刘洪军、魏凯、王军芳三位老师先后参加了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自然体验培训师培训”,了解当前国内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和蓬勃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实际,开设“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魏凯和刘洪军查阅相关资料,走进实地考察,请教专家结合十堰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编写了主要以介绍十堰的山水、森林、湿地、动物等内容的校本教材,开设生态道德教育课。通过校本课堂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知道应该怎样去爱护保护家乡的生态资源,促进社会和谐。
学校十分重视《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安排王迎红任生命安全学科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梁宇慧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两位教师积极钻研教材,领会课程目标,按照课程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其中,将最大的力量放在学生身上: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安全常识掌握情况、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整合教材,再查阅资料,补充知识点、生活技能和安全自保能力。在课堂上,尽可能采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团体活动、游戏活动、情绪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经验教训,从而,丰富他们的阅历,让他们拥有一份体验,以便在将来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不至于惊慌失措,而是有了一定方法去应对,去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在这两课的教学上,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空间,还可以做更多的教研课题。
2、生态课堂,激发热爱生命情感。
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22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特点,适时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如:美术课上,让学生写生,画祖国河山自然风光,画校园美丽的秋景。语文课《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师利用投影把美丽的桂林山水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领略祖国风光美丽多娇,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作文课《七彩校园》,引导学生描写校园四季一草一木的变化,记叙发生在校园中的趣事;科学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小制作、小实验。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道德的教育。
学校用生态理念为指导,打造高效课堂。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就是要让课堂回归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自然规律,让课堂通过生命主体(即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
首先利用教研活动机会,开展生态课堂相关理论的学习讨论。“生态”放在课堂教学中,是指课堂中有生命的个体,即教师和学生,还有课堂环境之间的和谐共长、动态平衡的状态。“生态课堂”,是指课堂应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必须保持生态平衡,课堂教学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学习内容和各种信息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流动、处理和深化。生态课堂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多样性和共生性的特性。构建生态课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以及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要以民主的教学作风实现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
教务处制定“四四五”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教师进行实践。即四个特征:自由呼吸、坚韧探索、快乐绽放、健康成长;四个层面:生本、生活、生动、生命;五个步骤:目标导入、引导探究、交流展示、检测达标、课堂小结;同时,建立生态课堂评价标准,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三、生命体验活动促进健康成长,激扬生命旗帜
1、社团活动,增加生命教育体验。
22小学充分利用校内教师资源开展社团活动。学校刘红军老师为十堰市摄影界领军人物,还是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和市观鸟协会成员。他从2005年开始,以自然界鸟类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作品达10万余张,拍摄到的鸟类达250多种,其中有四种是首次在十堰境内发现,颇有社会影响,被称为“鸟痴”。学校发挥他的专长爱好,成立了摄影和观鸟社团。他组织社团学生识鸟、观鸟、拍鸟,把师生的鸟的摄影作品制成图片义卖,受到了市民们的欢迎,也带动了家长,许多家长也加入到了刘老师组织的观鸟、拍鸟活动中,扩大了生态教育的社会影响。美术社团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用画笔描绘大自然,记自然笔记。劳技社团的同学制作环保小制作,宣传珍惜环境,勤俭节约的理念。这些社团活动既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彩,增添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深受学生喜爱。
2、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护生命保护生命。
一是利用节假日,开展实践活动。如3月的植树节,组织学生家长营造亲子公益林;世界水日开展用水、节水调查;爱鸟日、世界动物保护日,组织学生制作小报或走上街头进行宣传。“11•9”消防日、植树节、防震减灾日请环保局、林业局、地震局等部门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
二是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先后与十堰市污水处理厂、十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十堰气象站、十堰消防大队特勤中队、朝阳北路尖沟村农户达成共识,成立校外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实地开展活动。在参观污水处理厂后,将所拍摄的照片制作成展板,让全校的同学都来了解污水处理过程,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从“开心农场”回来,同学们把亲手采摘的蔬菜制作成一幅幅精美别致的蔬菜贴画。参观十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同学们看到那么多的废物处理的难度深有感触,回校后即利用晨会,向全校师生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随即一场“环境保卫战”在22小学拉开了序幕。在十堰市消防大队,学生们聆听消防讲座,穿上消防服,体验消防工作,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组织消防演练,这些使同学们获得了消防知识和技能。
3、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美好人生。
一是利用班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政教处将班级特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班主任考核,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班级文化,构建师生共同生长精神乐园。仅以五年级4班为例,就先后开展了为残疾学校的同学送温暖、寒假到十堰火车站做春运小义工、上街卖报纸、植树节建立亲子公益林、端午节为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送去家长、学生、老师一起包好的粽子等活动。这些活动获得了家长支持和好评,每次都参与孩子的活动的梁力丹同学的妈妈在孩子活动的日记后写道:“已经不记得从何时起喜欢上公益活动,也不记得是第几次参加活动了。咱们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是想对你说:‘现在你小,老师和爸爸妈妈带着你做;等你长大,我们共同去做;等我们老了、走不动了、不在了,你带着你的孩子,继续将公益的路走下去!’”教育是唤醒、是培养、是带动,唤醒同学们心底的那份爱,培养他们把爱传递,向社会献出真情,并带动家长、带动更多的人。
二是学科活动渗透生命教育。如科技周上,同学们通过自己发豆芽,制作叶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感悟生命的美好;语文活动周,语文千人经典诵读、亲子诵读,让经典云润泽学生心灵,从经典中感受生命的魅力。数学活动周开展纸张使用调查,计算这些纸张所需要耗费的木材,教育学生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精彩生活,在展示中获得成功体验,开发潜能,激扬生命,从而获得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力量,寻找到生活的意义,积极快乐地生活。
几年来,我们学习、探索、实践,将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和学校特色发展有机结合,探索出了具有我校的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使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使师生树立起生命神圣的观念。学生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提升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我们期待通过进一步的生命课题研究实践,让幸福在校园熙熙攘攘,让幸福永驻每一个东风22人的心房。
推荐阅读:
4.青岛市崂山区第十一中学: “三生”教育让每个生命都精彩|004
5.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和乐文雅”绽放教育的生命活力|005
扫二维码关注论坛及评选详情
全国最大的生命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