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曹专:我读过的一些故事

曹专 生命教育网 2021-12-24
1

        俄罗斯作家路卜洵的小说《灰色马》中有这样的情节: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他每次约会时,总是拉上自己的一个朋友。结果,姑娘爱上了陪伴的这位。这世间,有多少事,是“因你而起,非你所得”?对于这些生命中的无奈,你是一笑而过,还是耿耿于怀?

2

        《百喻经》里有个故事:一个妇女已有一个儿子,但想再要一个。于是求助神婆,神婆告诉她必须杀死现在的儿子祭拜上天才可以得到下一个儿子。妇女真的打算这样做,旁人都笑她愚蠢。我们可能也会觉得这个妇女愚蠢且荒唐,但其实我们很多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为了不可预知的未来(第二个孩子),牺牲活生生的当下(第一个孩子)。

3

        看到一则小故事:暴君伊凡四世戴了一顶又贵又重的皇冠在外交官面前炫耀,外交官问他自己能看到吗,伊凡四世说不能。外交官说:“你自己负重,却让别人欣赏,不是很荒谬吗?”看后感触良多,我们苦心孤诣营造的那些多于生命本身需要的功业成就,不都是那顶荒谬的皇冠吗?那些削尖脑袋戴上皇冠的,到底是聪慧的脑袋,还是愚蠢的脑袋?

4

        “唐代有个诗人叫李绅,写过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来,李考中进士。从国子监做起,官至宰相,被封赵国公。发达以后,豪奢极欲,他爱吃鸡舌,每餐耗费活鸡300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人性是复杂的,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的。如果仅仅从一个人的文字与语言来辩识与评判他,那无异于刻舟求剑,也无异于看美图相片,永远也找不到看不清真实的他。

5

        纪伯伦曾经写过《两个隐士》的故事:两个隐士,彼此交好,他们共用一个陶钵。某日,邪恶精灵附上了其中一个隐士的心,于是他争着与另一隐士分那个陶钵,另一隐士觉得陶钵分裂了就毫无用处,于是先后提出了赠予、抓阄等方案,可都遭到了他的否弃,并被他认为是伪善、奸猾与懦弱。这个故事的情形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在一颗被邪恶蒙敝的心灵看来,不论别人做什么,不论别人多理智多友善,都可能是错的。

6

        庄子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常到浑沌所居的中央之地去游玩,浑沌招待他们非常好,儵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如果我们把儵比作父亲,忽比作母亲,浑沌比作孩子,是不是很多父母都在孜孜不倦地为孩子凿出“七窍”呢?孩子的生命当然没有死去,但是不是孩子的很多东西(比如灵性)死去了,父母还浑然不知呢?

听首歌吧


主编推荐

1.曹专:如果你喜欢我的话……

2.曹专:邻居(外二首)

3.曹专:成为完整的人

4.曹专:教育做不到的,时间能做到

5.曹专:我在新德育G20高峰论坛上的十分钟演讲

6.曹专:生命教育在校园的有效落实——简评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国生命教育网

作者微信:15911015618;新年快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