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肖川教授:教育给了我们什么 | 「生命朗读者:于福艳」

肖川 生命教育网 2021-12-24

用声音唤醒每一个灵魂

生命朗读者·第四季——教育名著诵读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生命朗读者第四季第1期均节选自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名及作者:《教育给了我们什么》肖川

生命朗读者:于福艳



   1        


什么是教育?西方有位才子作了意味深长的诠释:“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剩下的是什么呢?我想不外是积淀于我们的气质、性格、处世方式与行为习惯中的那些东西:主动还是被动?独立还是依赖?快乐还是忧郁?开朗还是内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还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兴趣广泛还是麻木不仁?积极乐观还是消极厌世?精神充实还是内心空虚?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都不是我们可以主动选择的,而是生活与教育赋予我们的。在以往的不知不觉的生活境遇中我们成为了今天这个样子。 


   2        


在大学的课堂上,我曾以“教育给了我们什么”为题,要求同学们反思总结自己对于基础教育的体认。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位同学的发言:一位同学说,当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猛然觉得12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于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与爱好。另一位同学寒假回到中学时的母校,看到学弟学妹们仍在紧张备考,她非但没有荣归故里的自豪,反倒有种莫名的恐惧。 


   3        


大家都不难认识到,制约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应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高校招生制度,相对来说是最为公平的。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为了在高考中尽可能地得高分,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结果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更有甚者,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 


   4       

设计出有助于学生自由和谐发展的高校招生制度是并不难的。其实,发达国家就有非常成熟的制度可资借鉴。譬如美国的一些高校,在新生录取时,纸笔相加的考试只占28%,72%是要参考平时的表现,包括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社区服务等等。如果我们也这样,那情况就不难想象。余文森教授在一次学术演讲时说到一个令人只能苦笑的例子:某高校一位经推荐进入大学的学生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可校方在其中学的推荐信中发现写有“该生手脚勤快”的评语。在一个信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的社会,许多事情都不好办,社会不得不为此耗费高昂的成本。

 

教育给了我们什么?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如果把一个社会中的群体视为由两个极端(如主动与被动、开朗与内敛等等)构成的连续体,我想,我们的国民性格的高峰分布恐怕是集中于被动、内敛、依赖、忧郁等这一极的。这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国民性的问题,当然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总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警觉和深入反思的问题。



朗读感悟

自入门教学以来,常常会产生一种困惑,这种困惑长期困扰着我,使我在看书,学习乃至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自我教育的时候陷入一种迷茫,那就是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对的教育、有效的教育。自小在应试教育培养下长大的我,习惯了凡事都要有一个标准,有一个确定且唯一的答案,然后按照这一标准和答案来要求自己行为做事包括学习和做学问。然而教育学本就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学问,它没有唯一的答案,各种理论以及各个个人或教育团体对教育的实践也不尽相同,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教育本质的思索让我越来越难以把握,当我试图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答案的时候,我常常像走入迷宫一样慌乱而不知所措。


生命朗读者

于福艳——

吉林省农安县永安乡中心校|教师



生命朗读者

♫. ♪~♬..♩

什么是生命朗读者?怎样收听往期作品?我想加入,怎么办?

第五季

第四季

第三季

第二季

第一季

加入我们


点击“图片”即可收听生命朗读者第一季至第五季


如果您也热爱朗诵,

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



图文剪辑 | 生教君

本栏目主编 | 张卫萍

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出品


用声音唤醒每一个灵魂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