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培育完整的人:生命教育的七个理念(下)

曹专 生命教育网 2021-12-23



曹专

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生命教育网主编


[续上] 点击阅读:培育完整的人:生命教育的七个理念(上)


四、生命故事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如果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孩子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这句话表明,故事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富有直抵人心的教育力量。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每个人都是一座故事宝库,这座宝库中几乎涵括了生命中所有的学问,每个人都可以从这座宝库中发现生命的奥秘;二是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既有猎奇情节,也能让人感同身受,进入一种奇妙的情境。因此,中外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都历久弥香,带给一代又一代人生命的启迪与感动。


      从故事中学习,其实也就是从生命中学习,这也是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所以,教育者要善于讲故事。讲故事比讲道理难多了。“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生命的道理是单调的,而生命的故事五彩斑斓。讲故事需要想象力,需要在真实与虚拟的各种事物之间建立巧妙的联接;讲故事需要耐心,需要暂时搁置自以为是的分析和建议;讲故事需要趣味,需要身心投入地渲染氛围铺垫情节。因此,一个更有智慧、更有真情、更有趣味的人才更有可能讲好故事。


       编织生命故事的两根丝线是记忆与想象,而这两根丝线的主要原材料是我们的经验,没有经历与体验,就不会有什么记忆,想象也不可能凭空而生。因此,如果我们缺乏可以言说的故事,那是因为缺乏记忆与想象,我们缺乏记忆与想象,那是因为我们缺乏经历与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种人”都是丰富经历与体验的具体途径,经历与体验多了,我们讲故事就有了“源头活水”,就能信手拈来。 


五、勇敢而真诚地对话


       对话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对话建立关系、促进交流、深化认知、达成共识。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教育。


    对话的突出价值在于,参与对话的人可以从“别人的认识”中“重新认识”“自己的认识”,从而形成“新的认识”。没有对话,就没有“别人的认识”,没有“别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的挑战和激发,就没有对“自己的认识”的“重新认识”,“自己的认识”处于孤立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状态,就无法产生“新的认识”。没有“新的认识”,就没有成长。可以说,对话是成长的必要条件。闭目塞听、固执己见就是拒绝成长。


      但是,很多人都害怕对话,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害怕失控,人都喜欢把控局面,喜欢安全和稳定,而对话却存在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很难预设和控制;二是害怕冲突,由于生命的丰富性和人认知的内容、方式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对话中发生争执甚至演变为激烈的冲突是常见的;三是害怕暴露,对话一定会暴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暴露自己的偏见与惯习,甚至暴露自己的愚蠢和无知,这是难以避免的,而很多人却害怕因暴露而受到嘲笑和伤害,害怕被嘲笑和伤害,是人害怕对话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文化也不是一种有利于对话的文化,一是我们的文化强调等级观念,“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对话最有可能在平等的主体间进行;二是我们的文化有抑制言论的传统,有些话题不能说,有些人因言获罪,而对话最有可能在自由的主体间进行;三是我们的文化倡导谨言慎行明哲保身,“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而对话最有可能在开放的主体间进行。


      教师与学生勇敢而真诚地对话,不仅可以发展各自的认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可以培育自由、民主、平等的性格,进而改造我们的传统文化。


六、给学生创造获得美好生命体验的机会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被誉为“山中宰相”,他写过一首很好的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中的“白云”意象丰富,在我看来,不仅天上的白云不可持赠君,任何个体的生命体验都是“朵朵白云”,都不可持赠君。不论是“心花怒放”还是“痛彻心扉”,不论是“切肤之感”还是“刻骨铭心”,都是个体身体参与的印记,没有身体的参与,就无法获得那些“冷暖自知”的感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拥有丰富的生命体验,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教师可以替学生解一道题,却不能替学生想;教师可以替学生约一个人,却不能替学生爱;教师可以替学生去一个地方,却不能替学生感受和领略那里的美。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个生命可以替另一个生命去完成某项任务和工作,却永远不能替另一个生命去体验那项任务和工作。生命的有趣和无奈就在于每个人最基本的精神体验活动认知、交往和审美都得靠自己完成,任何人都没法包办代替。因此,给学生创造获得美好生命体验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过程重要的不是老师讲了什么,而是在各自的心中留下了什么。一个真正的生命教育工作者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获得蓬勃愉悦的生命体验。


七、以生命影响生命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启迪生命,以生命激励生命的教育,如果教师本身的生命状态不好,师生之间的相互激励、彼此促进就很难发生。


      教育要产生直抵人心的力量关键在于教育者本身是有力量的人。生命的力量多种多样,我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四种类型的力量:一是身体的力量,它的象征物是财富;二是人际的力量,它的象征物是权力;三是思想的力量,它的象征物是学问;四是心灵的力量,它的象征物是神。这四种力量孰大孰小,古往今来都没有定论,而力图获得这些力量的人,也总是前仆后继,川流不息。只是,不管一个人有多大的力量,他(她)都得面对自己的心灵,他(她)都希望获得内心的安宁,也唯有心灵的力量最公平最充沛,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和拥有爱、勇气、坚强⋯⋯并把它们当作信仰。因此,每个卑微和渺小的人也都有可能成为“神”,以心灵的力量,让生命发出最亮的光!作为学生精神生命的重要引导者和涵养者,教师要以充沛的思想力量和心灵力量启迪和鼓舞学生,使学生也不断汲取生命的力量,成为强健的个体。


      美国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曾经说过一段话:“我总结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我在课堂上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这就是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与其说是教师的言行所致,不如说是教师的生命状态所致,一个优秀的生命教育工作者一定是一个和颜悦色的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一个生命散发着芬芳的人,他(她)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力量,滋养学生生命成长,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上述七个理念分别映射了生命教育的目标与追求、内容与资源、过程与方法几个方面。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为生命而教,从生命中学习,以生命影响生命。


               本文刊载于《新课程评论》




关注生命教育网

加入全国最大的生命教育学习群


推荐阅读:

1.欢迎关注和加入生命教育实验!

2.生命教育怎么做?看看这些学校|推荐

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生命教育实验十周年特辑

4.关于开展全国生命教育课例与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

5.关于开展全国首届生命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

6.全国第七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暨教学观摩课比赛通知

7.培育完整的人:生命教育的七个理念(上)

8.曹专:至贵至卑生命,至难至易相信(附张雪松先生书法作品)


给我们最大的鼓励是转发及分享 ✺◟(∗❛ั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