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余年:在不认真中认真,教你在错误中正确生活

俞露 北青艺评 2020-09-06

1

 
虽然11月26日上线零宣发,但新会员扩容量超标——如此一句话标签,对观众而言,毕竟只是个通向《庆余年》的路牌。

该剧讲述一个期待多争取生命时间的重症肌无力青年,无意间回到庆帝时代(历史架空),庆自己又得一段“余年”的同时,又卷入追杀及身世追溯。一言以蔽之,写的是命运的复盘与复仇,当然,少不了妙手回春的爱情。

无法把这故事讲得更简单,因为男频故事脱了打怪升级就等于基因重新编辑;也无法把这故事讲得更复杂,因为近四百万字的小说本身已是一张天罗地网,网文就是蜘蛛狩猎,总要能确保至少一根丝够黏,能捕获数据。

但这次,照我看,余年可庆。因为敲开这粒足料大核桃,发现里面不是一颗仁,而是一粒豌豆,铜质——敲不烂砸不扁,要表达的就一句话:如何在不认真中认真生活?


借朋友一句话,如何在错误中正确地生活?

但凡成年人,就无法小看这句话的魅力。只因现实多复杂,万事常曲折,所谓容忍两种相反的东西在个人身上并驰,在眼下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神仙高境,而是一种基础日常。

这是个真理有空前市场的时代,也是个真理过剩的时代。只是它们要么装深沉扮严肃,要么鸡精兑水卖精神大力丸,难得有朴素大方又不肤浅的语言通道,和大家好说好商量,平等地聊聊。

而猫腻的故事有这基础,王倦的改编有这领悟,故而让《庆余年》没有成为一堆情节泡沫,而是低处有剧情,中处有人物,高处有态度,且流畅自然,轻松愉快。于是再套路,也不至俗艳,并不改魂。

2

 
重复一遍这剧的魂,即,如何在不认真中认真地生活。先说说“不认真”。

主人公范闲闲散大胆,要学下毒,月黑风高,刨尸解剖。但完全没一惊一乍,没让人物像小丑一样地在坟包面前演恐惧演恶心,而是让他悠然指出,徒手解剖不卫生,要戴手套。

挖坟解剖是个狗血梗,但若是以狗血演狗血,那就好比让人物绊一跤来令人发笑,纯属贩卖滑稽。而此剧对人物的定位绝非如此,范闲绝没那么认真,而是大事面前,总看似严肃地较真些小事。好比鲁迅笔下的阿Q,头都要杀了,较真的是那画押的圆画得不圆、大为遗憾。范闲的小处认真,让大事的雷霆常成哑炮,反倒擦出种种幽默。


故事对其他人物,也没有什么刻板意义上的苛求。范闲的弟弟范思辙,与有家产之争的哥哥并没有刀枪棍棒勾心斗角地撕咬,挨了打就说“手上放点银子就不疼了”,要么就是约伙人,打回去,当看到哥哥带来的奇书《红楼》如此畅销,就捐弃前嫌提议搞合伙,放在今天,就是青年默多克。

还有监察院文书王启年,以小鸡啄米图的地图画功向各路进京子弟兜售,被拆穿后开始周星驰式比惨,再被拆穿后……生活就是用来被拆穿的,拆穿也没有什么严肃的后果,自己摊牌,完成。

这种对现实抱以的小溪式绝不拍击,而是嘻嘻一笑、蜿蜒流过态度的人物,在故事里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风貌。说到底,它是创作者骨子里对世界的一种阅读姿态。

3

 
这姿态背后都是现代心态,比如解构。

解构压力、解构严肃、解构焦虑、解构恐惧、解构一切煞有介事——解构,已经成为一种心理手段,意味着和现实保持一层薄薄的距离,既承认肉身的有限、人性的软弱,又笑纳如此。既然人皆非圣贤,与其被缺陷压住,不如翻身做缺陷的主人,学会了自嘲,也就学会了强大。阿Q精神的种种变体,又何尝不算认知心理学之一种?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从来后退的不是海也不是天,而是人的自我评估。


大白话些,就是别拿自己当回事的同时,加之于身上的重担自然也减轻,至少不必死磕。修饰些讲,就是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经过审视的人生一般就是没法过,如何是好?直面惨淡的人生,又出得了几个英雄主义的罗曼·罗兰?那至少松松筋骨,端正态度成:举重若轻。此念一正,就会发现,生命里哪有什么不可承受之重,轻重,都是个相对。

这再往文学深里走,就是王朔当年那一卦了——顽主似的小人物,民间堂吉诃德,虽不断挑战社会道德的边缘,事实上哪一个阶层也无法融入,但好在他们惯于自嘲也善于自嘲,顺便把披挂着自我的社会现实也都一并戏谑了。说到底,他们和穿越回去的《庆余年》范闲,都是时代的多余人。

然而庆余年是文化商品,纵然不会走得这么远,但确实反映了一种新的生活姿态:不那么绷,不那么装,不那么势利、不那么孤高,也不那么卑微。
  

4

 
范闲大概也照着这样在写:身出名门,但不喜欢差遣人,因而骂走仆人;文武双全,但能文斗的就不动手;比诗大会,写不出杜甫的诗,会背也行,写不成王羲之柳公权,能写字就行。何必要黄金万两、才华横溢,那都是一场场虚荣游戏,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实惠和敢于平凡。

这才是青年主流,为别人凹姿势,免了;为自己而平凡,敢了。不要小看敢于平凡的勇气,我们的生活中,它才是一层绵软肉身和冰冷现实之间的缓冲油脂——快乐,真的在于心灵的微胖。

这和曾经的人生开挂,一根金手指,扶摇直上的男频文其实正相反,而事实证明,范闲反了旧时英雄,倒是造了新的一款。

只因“不认真”的糖衣还裹着内里的“认真”。庆余年里除了“重活一次、好好做人”的浅白主题,还让主人公有一种当代性的坚持,那就是立在监察院那块,来自范闲母亲的石碑。


碑文陈述诸下愿望:“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容忍,不因贫穷剥夺,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破魍魉迷崇,不求神明;我希望庆国之民,有真理可循,知礼义,守仁心,不以钱财论成败,不因权势而屈从,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难时坚心志,无人处常自省;我希望这世间再无压迫束缚,凡生于世,都能有活着的权利,有自由的权利,亦有幸福的权利,愿终有一日,人人生来平等,再无贵贱之分,守护生命,追求光明,此为我心所愿,虽万千曲折,不畏前行。

故事里,小处写得极小,大处又放得极大,有多大?大概和法国启蒙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那支,那么大。

剧情里,范闲在监察院是办完了正事去看这块碑,但放在人类文明史上,哪里还有比这碑上所言,更正的一件正事?范闲的母亲叶轻眉,放在庆帝时代,已经不是戊戌君子,而是具有科幻程度的革命家。

因此故事的碑文之追求,即便在目前的历史进程,都属于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尚属天方夜谭、远未解决。也在此时,不认真的认真开始起作用了——看完这块碑,范闲说,我可不干这事,太宏大又危险,我能力有限,还是活下去再说。
    

5

 

事实上,故事里的诸多事情也一并这样处理:范闲认真地认为不该奴役他人,好好讲道理无用,只好不认真地佯怒将人骂走;范闲认真地认为自由恋爱才能结婚,于是不认真地给自己拆台,宁可不要权柄放弃钱仓,也要毁掉权威绑给他的赐婚。

这恰是现实里普遍的平衡难题——若毫无坚持,走向油腻只是个时间冲刷问题;坚持到咬碎钢牙,那不是坚持而是偏执,多半是不通人性或者自恋过剩。如何既不成为里外圆融的精致利己主义,又不至于本想草船借箭,结果自己先被射中脑门?《庆余年》随之递来四字箴言,外圆内方。


入世中人,开挂的没有,最好的境界也就如上四字。圆之有度,方之有物,若能翻倍扩展到这八个字,照我看,就已是肉骨凡胎,在红尘中的入圣境界了。

因此,庆余年里开的挂,不再是功名利禄美人如云的挂,而是人物三观正、段位高,继而成为青年之入世表率,最后被正邪之争逼得在见招拆招之间,举起理想大旗。

主人公好像总在说,谁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哪个青年在社会大学里,不曾发生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自我博弈?

约还是钱德勒那句话,如果我不粗野,我就没法活,如果我不文雅,我就不配活。

何况当今审美下,那些绷着做的文章,多是在跳大绳,一切的煞有介事不过是过时发明、迟早脱下的皇帝新衣罢了。人生本没那么多词藻堆砌、更别里外里透着把自己当回事,而范闲这次,以身垂范——

    你也可以不认真地认真地活;
    你也可以在错误中正确地活。
    别无选择反正,值得一试毕竟。

最后,余年之可庆,在于有灵气、爱现实——谁不是既爱六便士又舍不得月亮?那就莫忘,有的便士也被月亮照亮着:

是因为有所认真,才值得有所不认真。毕竟人间有无清晖,取决于心中有否清欢。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 作者:俞露 编辑:罗皓菱。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匿名评论|脱掉舞鞋的严歌苓为什么没有变得更自由


《庆余年》作者猫腻:我一直不喜欢范闲,因为他和我最像


书是好书,但错别字也太多了


贾樟柯开拍《一个村庄的文学》,余华、贾平凹等友情出演


《痛苦与荣耀》:阿莫多瓦的“精神自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