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不休”
作为全场唯一的观众,直到所有字幕走完我才起身。在漫长的鸣谢名单中,看到了一些同行的名字,看到了我报的名字,也看到友报的名字,且我报的名字在前,嘻嘻。
豆瓣上《不止不休》的分数目前是7.2分,对于国产电影而言,这个分数可以说相当不错,好到有点出乎我的预料。电影前期宣传的时候,颇是蹭了些张颂文老师的热度——挟《狂飙》的余威,张颂文至今热度不减,但其实他在《不止不休》中勉强只能算是男三号。不过这个男三号确实演得不错:他第一次出场是从山西采访矿难回到报社,头发打绺满面油光一身污斑,一脸的疲惫与狼狈;等再一次出现是在他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这还挺真实的。他和男一号韩东到煤矿暗访,为了混进群众队伍,又是买旧衣服又是在地上磨蹭做旧。我看得笑出了声,一下想起当年扔在编辑部的一顶安全帽,——是我们两个热线记者假扮民工夫妻,暗访黑诊所时用过的道具。
记者时不常地会作为工具人出现在一些影视剧中,但基本都是“一眼假”。前两年,郝蕾和姚晨分别在两部文艺电影中出演记者女主。这两位演员都很有脑子,主创团队也不错,但对记者这个职业的理解却可以说是完全脱离真实的。至今犹记得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情节:政法记者竟然进入审讯室,和公安的同志排排坐,一起讯问犯罪嫌疑人;当嫌疑人无耻狡辩时,郝蕾上去就给了伊一个大耳刮子,然后扬长而去——真是离了个大谱。
所以,我对以新闻记者为主角、并据说是描写纸媒黄金时代的《不止不休》,事先已经把期望值降到很低,并做好随时起堂的准备。当影视作品恰巧表现的是你自己从事过的职业,一旦有那种很不专业的情形出现,绝对令人瞬间出戏立即尴尬。我的一位同事曾经说过,国产影视中的所有记者戏,他最多只能忍三秒钟,因为太假了。作为一名前都市报新闻热线编辑,《不止不休》至少能让我“看得下去”。它对这个职业的表现,基本是靠谱的。
其实,事先除了担心它不真实,我也很怕它会是那种“自我伟大”的腔调。人对自己的职业都有一种过度美化与崇高化的本能,这些年也见多了一些同行或前同行带着些夸饰的表达,尤其是当他们聊起“新闻理想”这档子事的时候……肉麻得紧,你懂的。很好,《不止不休》的主角虽然是被赋予最多传奇色彩的调查记者,但表达基本是平实的,姿态也还算正常。能做到基本靠谱基本正常,就不容易,就达到了起码的及格线。
当然,必须指出片中的业务硬伤:快签版的时候,头版头条突然撤稿,这在报纸的出版流程中是很严重的事情,至少需要当周的值班副总编来拍板,而不会是一个实习记者和带他的老师就能私自决定的——在外人看来,那些不惜亲蹈险境的记者常常被以为是孤勇者,这只是部分事实。真实的情况是,对于机构媒体而言,新闻产品是多工种协同的结果,一篇足以撼动了点什么的重大报道,尤其是负面报道,那是一群人的勇敢,一群人的努力成全。
此外,在我这个老编辑看来,韩东这篇揭露乙肝代检的稿子根本不必撤。更合于常规的操作,是先把这篇深度报道抛出去,紧接着跟进对乙肝歧视问题的调查,将之做成一个滚动的、不断向前推进的系列报道——电影前文已经交代过,几家媒体都在同时调查地下代检、血头问题,这可是“同题竞争”啊同志们!各家都派出记者,跟了好多日子。结果,人家发了你没发,“他有我无”对于都市媒体而言,该是多么窝囊沮丧,简直是耻辱好不好。
更何况,越是重大问题,越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那些因新闻记者的报道与深度介入、使得社会热点与痛点得到制度化解决的著名案例,无一不是经过持续不断的追踪追问、各媒体既竞争又默契的合力拱动,谈何容易。
当韩东在网吧写稿的时候,电视里出现了杨利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挥手致意的情形。这让韩东产生了幻觉,他手中的那支笔仿佛也摆脱了地心引力,进入一种失重又自由翱翔之状态,像旅行者号那样,开始了它在宇宙中孤独而倔强的旅行……这一个抒情段落有点蒙太奇有点突兀有点酸,但韩东同学的代入式联想又委实算不得夸张:那可是新闻记者的笔啊,有哪个记者不曾幻想过这支笔的力量呢?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今日之新闻,明日之信史,第四种权力……这些说辞,鼓动我们入行,让我们相信,也许因为手中的这支笔,世界会变得更公平更美好那么一点点。虽然曾经的相信难免会被虚妄与虚无侵蚀,但那微茫的希望是永在的。
失重的漂移在片尾再次出现:韩东和女友小竹准备回老家,小竹突然起身消失无踪;韩东穿过火车站乌泱乌泱的人群去找她,人群如海水,他如劈波而行的摩西;走了好久,突然,一张报纸像一只大鸟,在慢镜头中,飘飘摇摇掠过众人头顶飞向他;报纸颠来倒去地翻飞着,观众终于看清了,韩东的那篇稿子发了,发在了头版,但不是头条,是二条位置,头条是一篇正面报道——电影的主创人员说他们为了真实还原,做了很多功课。他们没有吹牛,这个排版,很真实!
就《不止不休》而言,我不算一个典型的“普通观众”,真的会有很多人对新闻记者的生活感兴趣吗?它的票房会怎样?他们会从中看到什么?
电影的背景是2003年的北京。20年过去,媒体样态早已发生巨变,纸媒更是经历了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人人都能轻而易举站队、轻而易举表达的新时代,当人们在一次次的新闻热点中被一次次惊人反转搞得晕头转向的时候,《不止不休》说的那些“天宝年间事”,至少可以传达这样一个常识:真正令人敬畏的是事实,而所谓“观点”其实轻如鸿毛,甚至不过是巧言令色,而已。
我有一个观察结果很想与读者诸君分享:这些年,每有重大突发事件,而受众又对所获取的信息不满足不信任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前新闻工作者”会跳出来疾首蹙额喟叹一声:新闻已死!亲爱的朋友,我负责任地告诉你,说这种话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他们当年从事新闻工作的时候,都是蹩脚货色。真正曾经泥里滚火里钻过的优秀记者,在这种时候,往往是沉默的。在被描述为“黄金时代”的那些年,这一行里也从来不乏混世魔王;同理可得,即使在困难重重的此刻当下,也从来不乏埋头苦干的人,但凡有一寸的空隙便做一寸一的开掘。我以为,在少人喝彩的寂寞中挥铲,是英勇的另一种姿态。
再说一句,《不止不休》的演技天花板必须属于贾科长!他出场的那几分钟,从表情姿态到语音语调,啧啧,绝。有谁想知道,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豪强恶霸有着怎样的“威仪”,一定不要错过欣赏这精彩的嘴脸。
作者|得得
编辑|陈凯一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