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破31亿!特级教师: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哪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教育 Author 郑英
小培老师说
这个暑期,想必您已经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刷屏了。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好的电影是一面镜子,映射着对生活的体验、叙述和反思。对于教育者来说,这部电影究竟蕴含着哪些隐喻?对父母和教师而言,我们又能从哪吒的故事中学到什么?观影后,杭州天杭实验学校教师郑英以“文本分析”般的精细态度,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转载自人民教育微信(ID:irenminjiaoyu)
本文字数:5725 字
阅读时间:11 分钟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是一部笑点、泪点、燃点相交织却丝毫不违和不突兀的影片,片中的哪吒不再是我们脑海里正义凛然的小英雄模样,而是颠覆性出场:
大大的豁牙、浓重的黑眼圈、颓丧的表情、“手插口袋,谁也不爱”的厌世脸、时不时来个恶作剧的狡黠之笑……这样的模样,无缝对接了熊孩子的人设。
果真,他这次的出场,没有闹海,只有闹心。好在因为种种,最后他实现了逆风翻盘,涅槃重生。他的成长之路,给了世人诸多启迪,尤其对于教育。
1
许多不在乎,
其实是最后的尊严守护
他渴望被尊重、被认同、被接纳,可惜屡屡求而不得。他自编打油诗“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强装快乐,是否真的自在快乐,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的不在乎,不过是一种掩饰和自我保护,背后是深深的无助和孤独。有一个细节,哪吒喜欢双手插兜。手本是身体中最灵活的部分,能传递各种信息,将一双传递信息的手插兜里藏起来,比较隐蔽的原因是为了不让对方看破自己的内心,实质上是一种警惕和自我保护。不在乎,是最后防御和保护机制。
此前,他也尝试过改变,只是在别人眼里,这种改变太小了以致肉眼无法发觉,或是因为先前的成见而被曲解。
当哪吒真以为自己是灵珠投胎,负有神圣使命,要救天下于水火,便跟着太乙真人认认真真练习法术,期待一日能降妖除魔。后来他也果真救了小女孩,但世人给予他的不是拥抱的双手,而是棍棒和拳头。
人的颓废和放弃,都是从失望开始的。在付出真诚和汗水后,始终看不到与之相称的结果,便容易使人怀疑付出和收获的关系,进而怀疑自己不可能,最后发现“果真”不可能,于是开始假装不在乎。
现实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哪吒”,他们也曾像哪吒一样努力过,但最后丢盔弃甲,用痞气和冷漠来伪装强大。
曾遇见过一个让我想放弃也想放弃自己的“哪吒”,他自嘲“我是垃圾,不,我是垃圾中的垃圾”,这是他最后的防线,抢在别人否定自己前否定自己,给自己最后一丝尊严——这是我自己定义的,不是你们来定义的。
对他,我坚持每天送他回家,以免他在路上殴打其他孩子;坚持每天为他买好早饭,以免他敲诈别人;坚持每天为他讲一个哲理小故事,为的是给他以精神濡染……慢慢地,他愿意去改变。
在他准备改变时,我还事先给了他一点箴言。告诉他,人的改变尤其向好的改变是可贵的,但也常常伴有艰难,期间会经受惰性、挫败、非议等重重考验,每走一步都了不起,因为这一步往往是别人看不见。果真,孩子在遇见艰难时,多了一份淡定,也或多一份坚定。重重努力后,他成为了同伴们眼里热心的大男孩。
我之所以笨拙地一直坚持,只为一点,表明我对他的在乎。我们在乎孩子,也在乎他们的在乎,便会听见他们心灵的密码锁“吧嗒”一声瞬间打开。
人最深层的心理动机,是渴望被在乎。一个人一旦感觉到自己被在乎,便会渴望强大以求担当,力量会在那个瞬间酝酿或是爆发。
2
打破成见,
才能看得更真切
影片里的哪吒是魔丸转世,自带神力,也自带原罪,且三年后注定遭受天劫。因为出生时是个肉球,且破坏力惊人,这让陈塘关的百姓惶恐不已,将之定义为“妖怪”。
哪吒本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在他第一次翻出府门时,不过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当他遇见一个同样不谙世事纯真无邪的小妹妹,便开心得和她一起踢毽子。可当他伸手去触摸这个世界时,世界狠狠给他以白眼。大人们纷纷如避瘟神一般四下逃散,受大人们影响,孩子们纷纷拿鸡蛋和烂菜叶砸向他,声声骂他是“妖怪”。
众人的目光和定义,对于一个单纯的孩子,是撕扯不下的标签。在一次一次的倭化和妖魔化之下,哪吒愤怒而又不甘地告诉自己:“你们说我是妖怪,我就做个妖怪给你们看!”满是委屈,还有不甘,这是他对抗这个世界的宣言,也以此宣告自己的存在。
哪吒“果然”长成了世人定义他的那个样子。
由此可见,真正的魔,不是哪吒投胎的魔丸,而是被偏见蒙蔽了光明的心魔。偏见,存于无形,却伤人最深。如申公豹所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怎样努力都休想搬动。
影片里,承受偏见伤害的岂止哪吒一人。
申公豹,是元始天尊众弟子中最努力的,本应被赏识,只因他是由豹子精修炼而来,一生得不到认可;
龙族,收服深海妖精,本应脱离苦海,只因妖族出身,全族被困于龙宫(实则是天牢);
敖丙,救下百姓,本应被感恩,只因暴露了龙族身份,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现实生活里,偏见何尝不是悄无声息地主导着世人:假如你没有考取好的大学;假如你年过三十而没有成家;假如你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那么,你很有可能要承受周围异样的目光。
再看我们的教育,我们何尝没有过因为对一些孩子的刻板印象,而蒙蔽了自己双眼,带着偏见看待他们,定义他们。
曾遇见过一个破坏力惊人的孩子,这种破坏力带给身边人的惊惧,类似于哪吒,让我苦恼不堪。直到一次去家访,听他父亲一口一个“劳改犯”的叫骂,我才知道他长成这样的深层原因。了解真相前,让我头疼;了解原因后,让我心疼。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哪吒是敖丙是申公豹,都曾受过世人偏见的伤;又同时可能是陈塘关里的一庸众,带着偏见伤过人。我们不必甩锅给陈塘关百姓,因为他们并非始终怀着成见和恶意。只是力量弱小的人,在遇见不安全因素时,本能选择自我保护,而无意中放大的潜在的威胁。
每个人,既定义别人,同时也被别人定义,当我们都带着偏见去定义别人,便注定同时被别人的偏见所定义。
君不见,舔犊情深的李靖,他深爱自己的儿子,却在敖丙前来救了他们一家时,他依然上去扯掉敖丙的头蓬和面罩,让他的龙族身份暴露于当庭广众之下而被声讨,这是否也是一种成见?
假使每个人都愿意破除成见,打开心灵的牢笼,让心扉洞开,让善意萌生,便更容易发现他人的可爱和可贵,世间便多了温情。
3
爱,看似柔弱,
却有种神奇的力量
先看父亲李靖,不多言辞,不苟言笑,甚至有点古板,像极了中国父亲的大多数。
李靖将哪吒关在府中,保护哪吒免于受外界的伤害;
他上天庭苦求改天换命符,以便在哪吒遭受天劫时,用自己的命换儿子一命;
他知道自己只有两年,而哪吒的路还很长,于是对哪吒谎称他是灵珠转世,肩负斩妖除魔的使命,造福百姓,“哪怕不能看你长大,也想为你铺好未来的路”;
在哪吒魔性发作时,他第一个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双手抵住儿子的火尖枪,既为救百姓,也为儿子减轻罪孽……
他自始至终都在斡旋,他接受注定的天劫,又教导儿子“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自己说了才算”。
再看母亲殷夫人,更是天下慈母的典范,传统又现代,持得了家,降得了妖,在世人面前强大,却把所有的温柔展现在儿子跟前。
在哪吒出生时因天生的毁坏力而被人视为妖怪,要求处死,对此,殷夫人不顾产后的虚弱,疯狂冲出来护住哪吒;
因为忙于降妖,没能更多陪伴,为此她深怀愧意,穿上盔甲陪哪吒踢毽子,纵然被踢得遍体鳞伤,她依然快乐满足,因为哪吒快乐;
作为母亲,她懂得儿子,“你瞒得过别人,瞒不了娘,其实娘知道,你是希望大家认可的,对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李靖夫妇眼里,哪吒是他们的儿子,不是任何其他,所以选择无条件爱他。即便只有两年,也要带他们的吒儿看尽世间繁华。
他们始终信任儿子,信任是对受伤时最好的良药,当一个人能被信任,便愿意表达温柔和爱,更愿意变得更美好以不辜负。
种种都是爱的具体诠释。哪怕全世界都与你为敌,有父母无私的爱,并坚定地站在你身后,你就能撑下去。
爱,果真有神奇的力量,如阳光,一落到哪吒心灵的枝头,那些枝叶便会生机盎然起来。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爱,唤醒了那个假装自己是妖怪的孩子。
两年后,当陈塘关面临劫难时,哪吒挺身而出,顶起那座冰山,那一刻,是父母播下的爱和良善的种子在破壳成长,匡扶正义,拯救天下。佛魔一念间,若没有父母的种种,只怕差那么一点点,结局就可能要改写。
在最后告别之际,哪吒满怀不舍地对父亲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和您踢毽子”。看似乖戾的哪吒,内心深处也有一块温柔的地带,这是父母用爱耕耘出的柔软心地。
如果教育中,面对一些误入迷途的孩子,我们也能在心灵上再走近一点儿,多一点儿关怀,多一点期待,他们心灵的天空就可能会多一点儿晴朗。“一个最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轻易被打动,也最能识别善意。”
爱,看似柔弱,却不可战胜。
需要注意的是,爱是发自内心的,不掺杂任何目的,这样才会一以贯之。许多时候,大人也曾表达自己的爱,可遇到一个具体情境又怒不可遏,几番下来,孩子便会认为你这是在表演,是欺骗,结果又回到原点。
4
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做自己
再看他们的父母——
哪吒的父母前面已细述,现在看敖丙。敖丙的母亲没有出场,很有可能母爱的缺失,那就看他的父亲——龙王。龙王时时告诫儿子要忍辱负重。他告诉敖丙,在魔丸入魔而大开杀戒时,趁机建功立业,以得到天庭的认可,让全龙族逃离龙宫这个“天牢”。
龙王不爱儿子吗?当然爱。如果不爱,他不会忍痛挖下自己身上最坚硬的龙鳞,并汇聚全龙族最坚硬的龙鳞织成万龙甲,护儿子平安。
只是这样的爱太沉重,“我给了你这么多,给了你灵珠,给了你万龙甲,你的命,不只是你自己的。”万龙甲,是保护,更是枷锁。
虽然敖丙是灵珠转世,天赋异禀且勤学苦练,是乖巧懂事的好学生,但他的这种乖巧和懂事反倒格外让人生疼。他没有选择,只能负重,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工具。
最后看看这两种爱的区别吧——
为了封印哪吒的魔性,他被戴上了乾坤圈;为了守护敖丙的安全,他被披上了万龙甲。
哪吒的乾坤圈,看似束缚,实则是保护;敖丙的万龙甲,看似保护,实则是束缚。
这就是两者之爱的本质区别。
最后的结果是,哪吒得到的爱,改变了他的魔丸属性,敢于做自己;敖丙得到的爱,改变了他的灵珠属性,失去了自己。直到哪吒大声吼出:“我是魔丸,你一个灵珠,比我还怂吗?”敖丙才放下对自己妖族身份的成见,做一回自己,与哪吒共同对抗天雷。
爱的方式不同,成长的方向便不同。真正的父母之爱,是让孩子做自己,追逐他自己的梦想,焕发他自己的荣光。
5
让孩子做自己,
才有成长的无限可能
哪吒曾深受偏见的困扰,尝试种种努力去改变,向世人证明自己。可不论他怎么努力,依然被定义为妖怪。“那我干脆做一个妖怪给你看”,这是他妥协于世人的偏见。
那一刻,他才真正发挥出了神力,脚踩风火轮,臂绕混天绫,手执火尖枪,在烈焰中变出三头六臂的模样,凭一己之力,托起了即将毁灭陈塘关的冰山。
最终他克服了魔性,拯救了全城百姓。他撕碎换命符,孤身赴死。这样的义举,在拯救世人的同时,也实现了一次自我救赎,让自己的身姿,站立成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他的朋友敖丙,本来一直生活在全族的寄望里,直到被哪吒那句“你是谁,只有你自己知道”唤醒,才终于找回了本心。这一刻,他才是真正的灵珠,活出了自己。
人无法选择出身,于是许多人把自己的庸碌归过于命运的不公。《哪吒》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导演,也是唯一的主角,一生如何演绎,全凭自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我们仍旧有选择的机会,选择做怎样的自己。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各不相同的人。假如我们能尽自己所能去唤醒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为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视界,那么每一个都有成长的无限可能。如此,他便愿意自己奔跑,哪怕路边没有掌声。
这样,每个孩子都会发现自己存在的独特意义,对自己有信心,不怕与别人一样,也不怕与别人不一样,笃定做自己,宣告大写的“自我”的存在。
《哪吒》是一个隐喻: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哪吒,都有他个人的伟大愿望,一旦条件成熟,这个愿望就会激发出惊人的力量,让孩子义无反顾去追逐。我们能做的种种,就是为了这个条件的成熟。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看到这里的你,去右下角给小培老师点亮“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来源 | 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
作者 | 杭州天杭实验学校 郑英
你可能还喜欢这些文章
点击标题阅读
◆ 人民日报:为了孩子,这9个教育部最新规定,老师家长都该看看!
◆ 暑假过半!赶快提醒孩子:8月做好这6件事,新学期成绩飞涨!
◆ 写一手好字能多得20分!暑假教孩子在家练字,送你一篇权威指南!
◆ 新闻联播的康辉火了!他的成长经历,告诉老师、家长5点教育启示!
长按文末二维码,回复关键词
获取更多精选教育内容
● 回复关键词“1”:
○ 阅读教学资源系列文章
● 回复关键词“2”:
○ 阅读教学指导系列文章
● 回复关键词“3”:
○ 阅读教育观点系列文章
人教教材培训
微信号:rjjcpx
85后女教师小培老师
服务数百万教师家长
帮你培养出优秀孩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给努力帮你的小培老师
点亮下面的“在看”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