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姥之声·你知道西昆住着孔子的后人吗?

2018-04-09 幸福福鼎

第80期

《名家说太姥 第十二期》

我们讲述自己的民情风俗

我们歌咏身边的风雅诗意

太姥之声,福鼎人自己的声音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太姥之声》节目。“北有山东曲阜,南有福建西昆。”这句话说的是福鼎西昆是孔子后裔在江南最大的聚居地,有着“江南孔裔第一村”的美名。清朝康熙年间,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荣、孔尚志兄弟从柘洋迁居福鼎西昆村,此后子孙在此繁衍生息,建孔庙、办学堂,继承祖宗传统。为传家立世,孔家世代提倡“崇儒重道、好礼尚德、读书明理、出孝入悌、克己奉公”的家风家训,教育族人应有仁义亲尊、温良恭俭之德。


西昆孔氏家庙正顶上挂着一“至圣裔”的牌匾,朱红色的大门庄重严肃令人顿生崇敬。迁入西昆的数百年间,孔氏族人在这片土地上承袭“仁、孝”祖训,受一方百姓爱戴。



而说起孔氏先辈,就不得不说孔昭淦了。孔昭淦为人耿直、温和,自幼就十分孝顺家中母亲,受到乡人赞许。虽屡次与入仕失之交臂,但其高尚品德得到福鼎知县赏识,聘其为乡土志总纂,并兼任当地两个小学堂的教员。受聘后,孔昭淦因知识渊博、平易敬人、诲人不倦之德受到学生的爱戴。当时学生们皆“视其为泰斗”。不仅如此,孔昭淦还主张废除旧的学习制度,潜心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后因教学成果显著,被委任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县视学兼劝学所所长。



清道光二十二年,在地处东南沿海、商贾云集的福州,由于港口欺行霸市、恶性竞争以及官员腐败等原因,导致许多外地到此经商的人们屡遭欺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因为不忍看到千里迢迢来福州却饥寒交迫备受欺凌的同行,孔昭淦萌发了在福州建立福鼎会馆的想法,并得到了在福州经商的老乡们的全力支持。随后,商界一致推举孔昭淦为福鼎会馆的总理。在与洋商茶叶贸易中时有纠纷,孔昭淦巧妙地与洋商交涉,为后人争取运载利益做出卓著贡献。


宣统乙酉年,孔昭淦被选为拔贡,当年夏天,被举荐为当时福建省咨议局议员。在任期间,孔昭淦沿袭孔家“以仁待人”世代家风,力陈多项利国利民议案,如取废除妇女缠足等,但一个又一个关乎民生的议案被拖延被否决,无数次的坚持换来的都是无数次的失望。西昆《孔氏族谱》上有一首孔昭淦的《老人桥》,其中写道“灵均投汩罗,至今增感伤。君虽后古人,亦可与颉颃。他日登志书,万古俱流芳。”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也是孔氏后裔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其人品如美玉精金,咸钦国宝;其人材如布帛蔋粟,关系民生,则哲人云亡,无论识与不识,莫不同声一哭矣。”这是时任福鼎知县周庚慈曾为孔昭淦撰写的悼文。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心系百姓,传承仁义孝道之风,如丰碑一样伫立在西孔氏的家谱中,彰显着西昆孔裔的优良家风。

 

作为孔子后裔的孔庆德,从小受到先祖孔昭淦的熏陶,以“仁”待人。为发扬传统文化,复兴国学传统,孔庆德等孔氏一族决定先从村民教育做起。在家乡开设了德成传统学校,为村中3至6岁的儿童免费提供住宿和儒学教育。

 

“治学重教”是孔子后裔历代家训。一直以来西昆孔裔都自觉传承儒家文化,而传承离不开教育。古时西昆村就在族田中置办一块“书灯田”,田地收入专供老师和学生读书点油灯的费用。在这项措施的鼓励下,西昆村读书重教风气浓厚,学风严谨,人才辈出。自清乾隆到宣统年间,有贡生4名、廪生4名、太学生1名、国学生7名、庠生21名。 如今西昆除了教育儿童的德成书院,西昆小学也引入国学课程,还在孔子家庙后建设针对成人的大成殿,旨在“养志”、“在明明德”。在这里,所有人爱读书,重视读书,尊重读书人。



如今的西昆村依旧秉承孔子“孝”的文化精髓。为发扬孝道,西昆成立了“孝行之家”以此将孝道传扬影响每一位村民。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在西昆这个幽静的小山村,孔子的儒家思想得到发扬和传承。在这里,孔氏后人没有忘记祖先的优良作风,世代沿袭的先贤家风家训,让儒家思想犹如一颗种子在西昆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主持人:叶潇潇

我们讲述自己的民情风俗

听众朋友,

我们歌咏身边的风雅诗意,

太姥之声,福鼎人自己的声音。

感谢您的收听和分享,下期节目再会!


来源:福鼎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制作:金杰

节目主编:叶潇潇

监制:卓文军

总监制:林劲松


往期看点


太姥之声·白琳翁江出了一个世代“乐善”之家

太姥之声·太姥山镇上“半街王”的世代家训故事

太姥之声·“圆觉晓钟”与福鼎高家的情缘

☞太姥之声·斗门有个“贤才辈出”的大家族

☞太姥之声·你知道《太姥民间传说》是怎么来的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