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坛资讯】重走黄胄之路,探寻艺术之峰!


2019年12月2日,由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和炎黄艺术馆、北京铭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重走黄胄之路——纪念黄胄美术基金会成立30周年特别活动”在中华世纪坛顺利开幕。


展览海报


展览现场


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1月,是北京市最早的文化艺术基金之一,至今已经成立30周年。作为黄胄先生创建的公益文化机构,基金会这些年来一直秉承黄胄先生的精神,志在弘扬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繁荣中国画创作,注重对优秀年轻艺术家的培养和支持。


在此30周年之际,为纪念黄胄先生,学习黄胄先生的精神,黄胄美术基金会于2018年联合炎黄艺术馆与中央民族大学、铭昶文化公司一起策划了 “重走黄胄之路”特别活动。


《听琴图》黄胄


活动计划探寻艺术大师黄胄先生写生足迹所到之处的风土面貌,为后人了解黄胄先生“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的创作思想提供研究素材。此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真正体现了艺术走近生活的美好愿景。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活动中艺术家们沿着大师走过的足迹,进行绘画写生再考察,用艺术家的视角记录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生活民俗的发展和变迁,期冀与黄胄先生早期作品构成一部历史跨越60年的艺术图像志。


于文江《写生人物》


薛云祥《写生人物》


尤山《山水》


赵东《人物》


杨晓阳《写生人物》


置身于展览现场,你能从众多艺术作品中发现黄胄先生绘画作品的“影子”,这些作品的创作主题都是从黄胄先生最为擅长且著称于世的边疆人物和山水入手的,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艺术家们向大师黄胄致敬的方式之一。


那为什么现代画家们对黄胄先生如此尊重呢?下面大坛就用黄胄先生的艺术作品和生平故事回顾为大家解答,带着大家一起来重温国画大师黄胄走过的历程吧~


展览现场



国画大师——黄胄


黄胄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国画大师级人物,在20世纪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突破,他秉承着中国传统绘画的优良技艺,融合进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以全新的精神、意境和手段开辟了中国水墨画的新时代,成为继徐蒋之后,中国当代人物画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黄胄(1925.3—1997.4.23)

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1

艺术道路上的知己


欣赏黄胄先生的画作你会发现,他能够准确地捕捉住人或事物最有意义的一瞬,还原出刻画对象的特征。黄胄先生能达到如此水平,离不开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


黄胄青年时,在接触绘画后便表现出不凡的天资,但真正让他踏入艺术灵境的转折点是因为结识了人民艺术家韩乐然,并成为了他的助手。在这段时间,黄胄不仅从他笔下学到了绘画的技巧,还从他的水彩画中学到了用水用墨的手法,这使得黄胄在日后的创作风格大气磅礴,用墨更是酣畅淋漓。


韩乐然,政治活动家、人民艺术家


这段艺术启蒙对于黄胄先生的艺术之路是非常重要的,他在成名后也多次提到这段亦师亦友的情谊。“黄韩之交”在美术史上也留下了一段佳话。


如果说韩乐然是他的艺术启蒙,那著名画家赵望云就是引领他走进荣誉殿堂的灵魂老师。19岁时,黄胄已经颇具功底,这时他遇到了第二个人生转折点——著名画家赵望云,他的出现对黄胄艺术道路发展影响至深。


著名画家赵望云


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赵望云所提倡的农村写生的艺术主张在当时中国画界掀起了一股热潮,并直接影响着黄胄的艺术创作。赵望云一直将黄胄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1949年,赵望云送黄胄参军,他想借此机会让黄胄的艺术认知贴近民众生活,希望他能更独立地思考自己的艺术之路发展,当然也是为了让爱徒“继承”自己的衣钵。


《洪荒雪原》黄胄1964年作


黄胄参军后深入民众的部队氛围让他体会到了赵望云的良苦用心,在这时期,黄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在生活中起草稿”是他后期创作时重要的灵感依据,他曾说:“我的绘画,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源泉、是根。任何艺术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天才,努力不能在房子里努力,离开生活就没有激情,画也慢慢变颜色。”可以说,黄胄是站在了赵望云的“肩膀”上得到了艺术观与人生观的双重进步,这种亦师亦父的情谊影响了黄胄先生的一生。1952,黄胄的艺术创作《打马球》《庆丰收》《载歌行》和他生涯前期最重要的作品《洪荒风雪》,激起了艺术界的一波波浪潮,人们称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豪迈、欢乐和清新,内容值得深挖和揣摩。也正是此时,中国当代人物画史上的“黄胄影响”开始了


其实韩乐然、赵望云与黄胄可以说是同龄人,他们都出生在世纪之交,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选择学院派风格,而是更多地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进行自我的艺术探索。



2

艺术源自真正的生活


参军的黄胄先生需要亲身下到基层乡村,西北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风土人情让他对画作有了许多不同的感悟。新疆、甘肃、青海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贯通之地,也是现今“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的交通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由此产生了独具一格的艺术火花。我们不难发现,黄胄先生的许多作品均取材于此,速写边疆人民的生活风情也成为了他一生所坚持的艺术事业之一。


1975年作品 维族歌舞  176×96cm

款识:黄胄一九七五年冬月于武汉市工农兵美术厂  

钤印:黄胄


1975年作品 春风拂柳运粮图  179×96cm  

款识:一九七五年冬月,黄胄写于武汉工农兵美术厂

 钤印:黄胄画印


1982年作品 民族大团结  143.5×270cm 

款识:一九八二年黄胄画

钤印:黄胄、蠡县梁氏


但其实,黄胄先生在动物主题的艺术创作上也同样地成就杰出。在中国画界有这样一个说法,“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和“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黄胄先生笔下的“驴”,寥寥数笔却活灵活现,画出了驴的精、气、神。连恩师赵望云先生也曾夸奖:“黄胄画的驴能踢死人”。然而这些动物的艺术形象并不仅仅是为了给人物配景或练习技法而画的,在黄胄眼里,它们本身就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黄胄先生画“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胄先生在新疆写生时创作出大量以骆驼为题材的国画佳作。他想通过骆驼在沙漠中坚强行走的例子,来表达对边疆同胞虽然生活条件较为困难却依然保持积极奋发精神的赞美。下面这幅水墨骆驼,以飘逸的笔法勾勒出骆驼的肌肉体积之感,整体给人张力十足,呼之欲出的画意;


黄胄先生画“骆驼”


黄胄先生画“鸡”,对鸡的造型、动态把握及其准确,每一只鸡都神采奕奕。但据资料显示,黄胄先生其实对自己所画的鸡不太满意,他认为自己“画了十余年终不得法,主要问题还是生活问题”;


黄胄先生画“鸡”


他认为动物是有灵性的生物,人也是有性灵的生物,在绘画动物时,艺术家需要超出外在表象的观察,才能把动物当做是生活里的一个有机部分,在作品情感的传达上建立起联系。此谓“动物灵性”与“人的性灵”相通,作品才能传神动人。


大概是因为这种特定的艺术创作理念,黄胄先生的作品才会在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且被后世流传。对于生活的表达,他不仅会运用人物画,同时还会加入动物画,把对生活的理解和细节刻画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艺术源自于生活。




3

当代艺术界的里程碑人物


1991年,黄胄先生创建了中国第一座民办公助的大型艺术博物馆——炎黄艺术馆。


黄胄在炎黄艺术馆


黄胄先生以自己的天才和苦修,开启并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思潮和审美风尚,尤其对于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更有着“开创之功”级别的里程碑性质。他不仅是一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收藏家,炎黄艺术馆堪称是黄胄先生在世时的“最后一件作品”。


“重走黄胄之路”就是在回顾黄胄先生在西北地区走过的写生之路,从当地的风土人情中再探访黄胄先生当年所看到、画到的影子,这不仅能让近现代画家们体会到黄胄先生创作条件的艰辛,也能体会另一种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美,也希望通过在探访地区的落地活动,以及将探访成果在北京的集中展示,来促进中国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多彩地域文化的碰撞,弘扬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精神和展示时代新风貌。


展览现场


展览持续到12月7日,喜欢国画的朋友们可以亲临现场,和大坛一同重走黄胄之路。



大坛展讯


《重走黄胄之路

——纪念黄胄美术基金会成立30周年特别活动》


展览时间

2019.12.2-2019.12.7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展厅东厅


票务信息

展览免费参观,请携带身份证件安检后进场




部分图文来源自“重走黄胄之路”展览项目组


监制:昭一

责编:丝雨

撰稿:甜乐

校对:心宇、旁观者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