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开传统节日“端午”的另一种方式是……

简山 中华世纪坛 2021-10-27

在当今,传统文化不仅能体现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自信的重要基石。而传统节日,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过去到现在,数千年时光中,它在大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文化自信"建设的强调,传统节日的推广与宣传也成为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重要工作方向,我们希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对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背后的重要性和价值观,作出专业又不乏生活温度的内容,向大众传递出传承传统节日及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过去一年,我们通过简山工作室设计的「二十四节气」识别系统——一位来自西汉的农民孩子形象,制作了全年24期的【二十四节气】内容栏目,向大家介绍了许多关于传统节气的方方面面。今天是端午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携手简山工作室推出了一份关于传统节日的“新解读”,希望借此机会,在发挥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作用的同时,能与社会各界专业领域的机构及人士碰撞出更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火花”,把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分享出去,让更多人能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端 午 节



中国传统文化浑厚博大,几千年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中国人构建了一种环形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还是其它传统文化,它们都具备周而复始的环形思维特点。



比如夏历的节日,单独看可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发现,但要是把这些节日连在一起,就会发现古人藏在这些节日里的“秘密”。


夏历的节日基本都是取用了夏历的阳数,比如正月初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以及中间的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若把这几个节日连在一起,不难发现,其实以下这些夏历中重要的节日,讲诉了一个人的一生:


  • 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的关键字是“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新岁的开始,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儿。

  •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关键字是“闹”,耍狮子、舞龙灯、星夜赏灯闹元宵,多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幼童,就知道折腾。

  • 临近三月三的清明,实际上是一个清气上升的日子,天清且明,万物皆洁,人们郊游踏春,那种淡淡的青涩像极了十二三岁的少年。

  • 五月初五的端午,则像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已经有了大人的模样,但行为还不成熟,所以要“端”。

  • 七月七的七夕,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红线一牵,就该成家立业了。

  • 到了八月十五,事业有成,上下老小团聚在丰盛的食物旁,霎时间便有了人到中年的感觉。

  • 九九重阳,回望过去,千帆过尽,只留夕阳无限,可惜黄昏已近,不过落得清闲,登山赏菊安享老年……



也许有人觉得,这些夏历节日的时间间隔并不规律,前面看似漫长,后面越来越快。其实,这也是符合人一生的心路历程的,通常老人家都会认为人生时光匆匆,后半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快。




五月五,是端午


端午是阴历五月初五,“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字。


 “五”字  甲骨文




“五”的甲骨文字形是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一个“×”。这在《说文解字》里解释道:“五,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


因此,“五”便有了 “忤逆”之说,也就是“犯上”之意。如此一来,古人便认为五月初五是个不祥的日子,认为这天出生的孩子会与父母相克,甚至弃而不养,或另改出生日。


五月初五出生的名人中,有一个最典型的人物,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传说孟尝君因为生于五月初五差点被父亲抛弃,后因母亲不舍,就让奴婢带回乡下抚养。最后孟尝君不仅能与父母和谐共处,还成了战国最著名的四公子之一。


如前文所说,端午就像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虽有了大人的模样,但心智还不成熟,总做出一些成人不理解的行为举止。


文学作品中,如歌德《少年怀特的烦恼》中的怀特,塞林格《麦田守望者》里的霍尔顿·考尔菲德,还有许多影视作品中那些不听教诲、常被父亲责打的年轻人形象……


这些故事里年轻的主人公有着丰富的荷尔蒙,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做起事来虽不惧怕危险,但也较少考虑后果。这个年龄的青年身上有着旺盛的青春活力和无限的精力,可以肆意生长和随意燃烧,也正如五月的太阳,热辣而骄躁。



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他们的“生长期”则需要更多的“端”,才能真正长大成人。“端”字在金文里,左边是“立”,右边是一棵小树,表示树已扎根,但树冠是弯曲的,看起来就像一个人扶着这棵树,让它能端正姿势,才能顺利地向上生长。



端午习俗


端午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吃粽子和划龙舟。关于吃粽子的习俗,民间有很多传说,最著名的当属纪念屈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伍子胥、曹娥以及介子推等这些历史上的悲剧人物,也都这个节日有了关联,使得端午节这个节日似乎充满了悲情。


屈原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约公元前300年),当时所用历法大多为周历,而端午则属于夏历(汉武帝时期才开始推行使用的),因此这些充满了传说色彩的故事,可能是后人们加以改编的,早已脱离了“端午食粽子”的本意。




从“粽”这个字来做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粽”字左边的“米”表示着粽子的食材,右边的“宗”字,其本意则是用于献祭崇拜祖先的祖庙,引申为祖先、祖宗、宗法等等。因此“端午食粽子”这一传统习俗的来由,更多地表达了希望人们不要忘记祖训,不要鲁莽行事的意思。


在中国,全国各地、大江南北都有吃粽子的习俗,而把米做的饭团扔到江里喂鱼,以保护屈原尸体的这种说法,也许是后来一些儒生编纂的故事。在儒家思想的引导下,曹娥、介子推这些儒家推崇的人物不断被植入端午这个节日,这个节日的本质便逐渐被世人所混淆、遗忘了。





年轻人就像是初升的太阳,赛龙舟这一传统习俗,更加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活力四射的一面。日出东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表示新生力量和创新的精神,并常常用四象中的青龙来代表。

 端午   赛龙舟 


龙,本身就是中国人创新精神的代表,所以顺理成章地在五月初五这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日子里,青年们以龙舟竞渡的形式挥发着自己的热血,燃烧着青春的荷尔蒙。


端午划龙舟、喝雄黄酒等等传统仪式,难道不像是一场中国独有的成人礼吗?






端午节,是记录青春岁月的节日,虽然这段岁月是有过“不成熟”的时刻,也曾经“年少轻狂”,但这也是一个充满了创造力和活力四射的年纪。日后回顾起来,这段岁月或许将是一生中最美妙的回忆。


在端午节这天,也祝福青年朋友们能插上想象的翅膀,不受过多的束缚,既要“端”正,更要舞(午)动,让青春岁月,尽情燃烧!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很多人不得不因此放慢甚至停下脚步,失去前行的方向,以致茫然无措。藉此端午节,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唤起大家内心深处的青春力量,重新振作起来,认真思考、规划自己的未来。以下这首许冠杰的《莫等待》,正是最好的激励。


“莫等待 

光阴不会复来

勿让青春偷偷消逝去,莫等待

莫等待 

春风吹过暴雨来

浪蝶应悔当初不自爱,莫等待

别恋金缕衣

惜取少年时

发奋上进不容迟

同聚今朝共立志”


疫情一定会过去,在此同时我们也向曾经战斗和仍然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为国家、为人民赢取安康,他们与病毒奋战的身影同样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燃烧的温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不是守旧,更不是重复古人

而是一种挖掘和创新


未来,我们期待在此

产生更多传统文化与创新潮流的碰撞

带来更多国学精粹和文化思潮


最后,祝愿大家

端 午 安 康






文字及图片来源:简山


监制:昭一

责编:丝雨

校对:小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