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千秋颂】这幅壁画里隐藏的“父亲节”元素,你都发现了吗?
父
亲
节
每年六月的第三个周日,都是现代的国际父亲节。这一节日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国外,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其实在中国,父亲节古已有之且源远流长,古时的父亲节并无固定日期,而是根据父亲的特点而制定,显得十分独一无二。
在现代父亲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不妨一起走进中华世纪坛的环形彩色浮雕壁画《中华千秋颂》中,探索壁画中父亲节的蛛丝马迹,解锁古代父亲节到底在哪天的奥秘吧!
中华千秋颂
《中华千秋颂》环形彩色浮雕壁画周长117米,高5米,采用了国内十五种天然彩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教授担任总设计。
整幅壁画设计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为主线,围绕"先秦的理性精神”“汉唐的包容气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气节”“近现代百年历史"为主题。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人物、文化经典贯穿下来一气呵成,宛如一幅历史的长卷,从悠悠的远古一直到我们亲历的时代,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道路和绵绵不断的灿烂文化。
· 父亲的诞辰 ·
中国古代的父亲节,一般定在父亲的诞辰日。《史记·殷本纪·索隐》中记载:“皇甫谧云:‘微子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可知以一个人的出生之日以纪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开国君主成汤。
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
——《封氏闻见记·降诞》
按照传统,父亲生日的当天,家中会举办家宴,宴请亲朋好友共同为父亲庆生,宴席上以“声乐”助兴,还会蒸制寿桃和寿糕分送亲友,为父亲祈祷健康长寿。自唐朝起,父亲生日那天,子女还要亲自制作生日汤饼,又名“水引”,也就是流传至今的长寿面了。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曹雪芹亦刻画了书中人物为父亲祝寿的场景。
《红楼梦》绘本 孙温(清)
贾敬生日时,虽在道观中修行并未出席,但其子贾珍“先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些的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还找来了戏班举行大型娱乐活动,极尽奢华。
曹雪芹(公元 1715 — 1762 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辽阳人。清朝著名的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写的《红楼梦》前80回,代表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父亲的诞辰,除了有“父亲节”的意味,在古代还被称作“天伦日”,每逢这个节日,成年的子女还要举行家庭礼仪,行“九拜”大礼,祝福父亲得享天伦之乐,并感谢父亲的血脉之恩。
现代的父亲节虽省去了多种跪拜叩谢的礼仪制式,但现代人对父亲的感激、敬重之情其实不比古人少。所谓礼轻情意重,儿时父亲节贺卡上歪歪扭扭的祝贺字体,长大后时时陪伴在侧的孝敬,也是给父亲最好的礼物。
除了父亲的诞辰可作为父亲节外,对于父亲尤其特殊重要的日子——科甲日,也可作为父亲节庆祝。
· 父亲的科甲日 ·
古代学而优则仕,科甲日即考取功名的那一天,是父亲们功名事业的起点,是大多文化名仕以及他们的子女铭记一生的日子。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 《满江红》
每当这一天来临,子女们都会将其奉作“父亲节”,为父亲举行庆祝活动。北宋的何薳在《春渚纪闻》中就叙述了关于苏轼的几个故事,其中提到了苏轼被贬时,他的大儿子苏迈在河间县令任上,千里迢迢赶到岭南为父庆祝“科甲日”。
《春渚纪闻》 何薳(北宋) 著
书中虽然并未详细记录苏迈为苏轼庆祝科甲日的细节,但仅看苏迈奔波千里远赴岭南便可知他们之间的父子情深。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长子苏迈被任命为饶州德兴县尉,分别之际苏轼赠予他一方石砚,并于砚底以遒劲楷书铭诗一首,期望他不忘初心、善始善终,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
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苏轼(公元 1036 — 1101 年),字子瞻,一字仲和,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我国一代文学巨匠,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对宋词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苏轼以诗铭砚,可谓是用心良苦。苏迈只要动笔,必先问砚,就会记起父亲的勉励与期望。苏迈没有让他的父亲失望,他公而为民,政绩卓著,两袖清风,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戴,时人自发地建造苏堂纪念他。《德兴县志》这样记载苏迈:“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苏轼也不无欣慰地对友人说:“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
以父亲的科甲日为父亲节,一来是为父亲庆祝功成名就,二来可以鼓励儿女向父亲学习、奋发向上。正因有着这样优秀的父亲做榜样,苏迈才得以成长为人人称道的父母官。
在成长的路上,父亲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是何等的重要,他像骄阳,照亮前路;又似烈日,鞭策前行。
· 儿女的生日 ·
除了与父亲自身有关的纪念日之外,儿女的生日也是可以作为父亲节庆祝的,有着“不忘本”的含义。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孔子 (公元前 551 — 479 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儒家学说与教育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极为深刻。
这种“节日仪式感”最早由孔子提出,他认为“百行孝为先”。子女在每年生日到来之时,都要对父母行“九拜”之礼,然后在父亲的安排下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然后再庆祝自己的生日。子女生日也是“百行”之一,尽孝的本质也包含了为父亲过节。
《历代帝王图》(局部) 阎立本 初唐
《隋书》中曾记载,隋文帝杨坚在自己生日时,曾经下令“断屠”,也就是“禁断屠杀”,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
孩子是双亲一生最好的礼物,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的养育之恩浩大广阔,子女报答父母也是理所应当的。
除了以上这些与中华千秋颂贤达有关的纪念日,古时人们还会以父母的结婚纪念日、岁末农闲之日,甚至冬至等特殊日子作为父亲节,与双亲共同庆祝,以表心中满满的爱意。陆游的名作《示儿》,就是他在其子为其庆祝结婚纪念日后有所感触而写下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北定中原日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去元知万事空 | 陆游 南宋 示 儿 |
其实,无论父亲节定在哪一天,都只不过是一个文化符号。唯有得到双方的重视、投入真实感情的父亲节,才具备真正的节日意义。一句真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拥抱,或许胜过父亲节的礼物千百倍。
此外,中华千秋颂壁画上不仅隐藏着许多与父亲节有关的“蛛丝马迹”,还刻画了多位历史上的“模范父亲”。
杜甫
唐太宗
包拯
杜甫曾写《又示宗武》给次子宗武。他在诗中叮嘱孩子学习要专心,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还要勤学经典,以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注重对子女的管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人尽皆知的经世名言就是他在训诫太子和其它子女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而包拯包大人更是订立《家训》,并把训诫刻在石碑上,供于祠堂,以警示后世子孙,教导子女“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舶来”节日日渐繁盛的当下,或许我们更应返璞归真,从本土的文化根源中寻找适合自身的土壤,重拾流传千年的文化精髓,在经典中汲取营养,为下一代提供更丰富更优秀的精神输出。
本期中华千秋颂的分享就先到这里,期待下次再与各位共享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和趣味解读,齐做中华文化传承人~
更多往期精彩,可点击: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监制:昭一
责编:心宇
撰稿:胖虎
校对: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