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千秋颂】“不会吧?这档流传千年的‘选秀节目’还有人没看过?!”


近日,一档选秀节目《青春有你》红遍大江南北,节目汇聚了百名唱跳俱佳、心怀梦想的青春练习生,作为青春制作人的观众在他们的日常训练和舞台竞演中共同目睹成长,并见证超人气组合的诞生。


节目中,一批批青春追梦人孜孜不怠,怀揣着“多远都可以到达”的信条,生动诠释了当代年轻人身上的进取之心,在舞台上绽放青春活力,释放满满的正能量。


其实,在过去也有着一档一年一度的“选秀”节目,那便是古代中国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芸学子通过科举这个“舞台”,或展现自身才华一展宏图,或凭借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甚至几经落榜,但从不言弃。


大坛小知识


科举制度,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目前,其首创时间在史学界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等多种说法。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科举制度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



科举制度设立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举行的,作为古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当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在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存在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诞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中华千秋颂版的“青春有你”,pick(挑选)你最喜爱的文化爱豆,陪他一起走花路吧!



C位出道



文天祥



宋朝实行文官政治,大批文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所以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有发言权,在文坛上也是左右风气的领袖人物。加之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当时能参加科举的学子们多为集官僚、学者、文士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而在众多的选秀者中,有这样一位考生,以渊博的知识、崇高的气节和一身忠肝义胆被后人誉为了“状元中的状元”,他就是“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1254年,年仅18岁的文天祥便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同年中选吉州贡士,两年后他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可谓会试斩关,直接进入了最后的殿试。


当时面对天子“法天不息”的提问,文天祥连草稿都没打,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地挥笔了一万多字,获得了宋理宗的赏识。也正因殿试的出色发挥,宋理宗立即将原本排名第七的文天祥,破格提为了状元。


中庸之所以高明博厚、悠久无疆者,一不息之道耳;是以配天地者,亦以一不息。以不息之心,行不息之道,圣人即不息之天地也。


——《御世策》(节选)


当时的考官王应麟事后评科举试卷时,也盛赞文天祥的文章流露的古代贤人之风,可作为检视的借镜,并向宋理宗表示了祝贺:“应麟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


就这样,文天祥凭借着七行俱下的智慧与志虑忠纯的品性,在当时的科举中一炮而红,在谆谆学子中顺利地“C位”出道。



走上仕途之路的文天祥并没有选择碌碌无为、荣华富贵地度过一生,而是为了国家的未来,时刻不敢松懈,求仁得仁。在元军铁蹄兵临城下,元世祖忽必烈的躬自劝降时,他仍然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立场,誓死守护大宋江山,毫无摇摆,最终从容就义。



力争上游



王守仁



到了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改变。乡试及会试环节皆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内容命题,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语气阐述经义,“代圣人立言”,用八股文作答。这时,一位被誉为“旷世完人”的心学宗师——王守仁,开始了他力争上游的“选秀”之路。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王守仁的选秀之路,可谓十分精彩。在20岁时,王守仁参加了乡试,便中得了举人,但接下来的选秀之路,他却多次“无缘”进入下一轮的PK战。


当然,王守仁并没有这么容易放弃与妥协。在25岁时,他又再次参试,但结果又被忌妒者的谗言而导致落榜。他的同学甚至愈发过分,以“不中举为耻者”来对他冷嘲热讽。面对种种情况,王守仁却只是淡淡地笑着回应道:“你以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皇天不负苦心人,无论面对的困难有多大,王守仁一直都非常勤奋刻苦,终于在他28岁参加礼部会试时,举南宫第二人,殿试赐二甲第七名进士。从此,王守仁正式通过了科举,踏入仕途之路。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使治前威宁伯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


——《明史》(卷195)(节选)



王守仁的仕途其实并不算非常顺利,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无论面对的困难有多大,他永不言败,也是这样百折不挠的精神,才令他最终修成正果,顺利“出道”。




另辟蹊径



曹雪芹



清朝时期,科举承袭了明制。但八股文制度的“守旧”与近现代思想的崛起,令许多文人开始逐渐不相信“仕途经济”,其中就包含了写下千古巨著《红楼梦》的曹雪芹。



曹雪芹出身于贵族家庭,在当时也称得上是有背景、有实力的“富二代”。后来,家族的衰落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仿佛一夜之间,就失去了从前拥有的一切。尽管他也知道,其实可以通过“仕途经济”来改善,却依旧没有把“选秀”之路走完。对此,部分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解释:虽然曹雪芹天性聪颖,后天勤奋,仍因自身的成长环境和教育,令他个人对当时的八股文制度产生了厌恶,从而放弃了科举。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生于南京,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不管如何,放弃了“出道”之路的曹雪芹开始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并树立了要著书立说、立德立言的远大志向。



乾隆九年,30岁的曹雪芹开始写作红楼梦的初稿《风月宝鉴》,即便这时他已经穷困潦倒,也有着一份异于常人、泰然处之的自信心。最终,曹雪芹亦不负所望,在隐居西山的十多年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将旧作《风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巨著《红楼梦》。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敦诚   


后世将《红楼梦》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曹雪芹将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中。从贾宝玉这一角色身上,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窥探曹雪芹的经历和身影——一位虽不经历科举却仍能另辟蹊径、逆天改命的一代文豪。




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今天将是现代的“科举”

高考结束的第一天

对于每一个经历过 正在经历

或将要经历高考的人来说

这都会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


在余下不到30天的日子里

希望广大应届学子不忘初心

在自己人生的新舞台上

金榜题名 顺利出道!



中华千秋颂


《中华千秋颂》环形彩色浮雕壁画周长117米,高5米,采用了国内十五种天然彩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教授担任总设计。整幅壁画设计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为主线,围绕"先秦的理性精神”“汉唐的包容气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气节”“近现代百年历史"为主题。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人物、文化经典贯穿下来一气呵成,宛如一幅历史的长卷,从悠悠的远古一直到我们亲历的时代。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道路和绵绵不断的灿烂文化。



更多精彩专题,可点击;

《清平乐》中领先世界的宋朝美学,在这里也能看得到?

奔赴前线,这样的事他们已经做了上千年了......

无硝烟的抗“疫”,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患有“996后遗症”?让李时珍来给你瞧瞧

网曝古代追星狂热事件!

出诗即爆款,在唐朝该如何写出10w+

那些年我们看过的鉴宝节目?

带你看懂中国数千年发型简史

聊聊你不知道的“理工男”:祖冲之

这个朝代的人或许能把“诺贝尔奖”拿到手软

学术悬案:“黑科技”的秘密



监制:昭一

责编:丝雨

撰稿:心皓

校对:小清、心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