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千秋颂】《清平乐》中领先世界的宋朝美学,在这里也能看得到?
近日,有一部电视剧在各大媒体平台引起了一股“宋朝美学”浪潮,剧中对宋朝皇家及百姓日常生活场景的高度复刻,再现了九百多年前的大宋风貌,它就是——《清平乐》。
播放音乐,配合阅读全文更带感哦~
仅从电视剧片头中就可看出,这部电视剧是一部“良心制作”,以上的片头插图就融合了北宋王希孟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采用传统“青绿法”的表现方法,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
《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也代表着中国美学史上的巅峰。就连英国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都说:“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由此可见宋朝的繁华舒适、开放平和。
电视剧《清平乐》海报
电视剧以北宋为背景,讲述了宋仁宗时期的朝堂之事和儿女情长,剧中对宋朝文化、人物气度的全面刻画,入木三分,让喜爱宋朝文化的观众看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尤其是剧组对服饰的用心和考究,更是引起了大量对宋朝服饰美学的关注。
左滑查看更多电视剧《清平乐》精美剧照
就连人物海报背景的山水画,也是大有来头。就如饰演皇帝宋仁宗的演员王凯背后这幅绘画作品,是北宋李成的《晴峦萧寺图》,饰演曹后的演员江疏影背后的古画,则是李成的《寒鸦图》。
电视剧《清平乐》人物海报
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巅峰,在宋徽宗的倡导下,宫廷绘画开始兴盛,市井街头的描绘也多了起来。这一时期的不朽名作,就是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这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清明上河图》趣味动图
作品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又称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繁荣的见证。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余韵悠长,随着这些优秀影视剧作品的推出,世人得以一览往昔古人的风貌,了解古时的生活方式,寓教于乐,将沉闷的历史化作趣味的知识。说到宋朝,不知道大家可还记得在大坛“中华千秋颂”浮雕壁画上的宋朝盛世呢?
中华千秋颂中的大宋王朝
浮雕壁画上图案刻画了宋朝各领域的杰出代表和传世文物,与电视剧《清平乐》不谋而合,在不同维度上展现了宋朝的繁盛之景。如果你想跟着大坛一起“有文化”地追剧,了解更多关于宋朝的文化,那就继续往下看吧!
1
宋朝文学
电视剧《清平乐》讲述的是北宋第四位皇帝仁宗赵祯一生的开明盛治,然而剧情虽刚刚过半,便有晏殊、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一大批贤臣良相先后登场,这些宋朝文学巨匠更是被一众网友戏称为“背诵”(北宋)天团,皆因这些大文学家的作品均是“阅读并背诵全文”的佳作。
电视剧《清平乐》海报
宋朝士人的崛起其实是为了限制和削弱将领兵权,以防武将篡权。宋太宗时期,文臣地位被摆在同级武臣之上,以起到制衡作用。在重文轻武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士人群体受到高度重视,还有不少政策如科举制度等,也为文人兴起提供了优质的土壤,电视剧的片头动画中也描画了当时“科举放榜”的场面。
电视剧《清平乐》片段
大坛小知识:
与唐代相比,宋代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大量增加。在宋真宗在位的第三年,进京赶考取得功名的科举考生高达1538人——这也是中国科举考试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宋代科举给了出身平民的“寒俊之士”崛起的机会,在这样的社会风气鼓励之下,大量优秀的文人学士在朝堂间大放异彩,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一员。
范仲淹,字希文
(公元 989 — 1052 年)
范仲淹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政治家、教育家,他在所到之处兴办学校,培育人才。多年抗击西夏,最终达成中夏之盟,保证了边疆的长期和平。范仲淹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主张诗文创作要“文以载道”,并将边塞风光引入词的领域。
电视剧《清平乐》的原名《孤城闭》也是源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为一名贤士,他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一名言官,他不畏强权,言无回避,更以一幅《百官图》上报官家,分析朝廷人事利弊,直指当朝宰相“任人唯亲”的弊端。
电视剧《清平乐》片段截图
在这张《百官图》中,范仲淹分析了官员队伍的现状,并指出:“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于是提出建议,“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宰相吕夷简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奏明皇上罢免了范仲淹的京官职务,贬至鄱阳湖。
虽然谏言未引起官家重视,更引来贬官之祸,但宋代言官却很少因为进言而被诛杀。宋代治国政策、社会氛围总体相对开放、宽松,从而孕育出知识分子开创担当的精神品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豪精英辈出,其中苏轼就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是我国一代文学巨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对宋词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
字子瞻,一字仲和,号东坡居士
(公元 1036 — 1101 年)
大坛小知识: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苏轼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苏轼“以诗为词”的风格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如其名作《水调歌头·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
宋
苏轼
在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除了诗作之外,苏轼的《寒食帖》也是宋代书法的极致作品。
《寒食帖》,苏轼
除了范仲淹与苏轼两位集文学之大成者,广为人知的包拯、文天祥和岳飞都是宋朝时的著名“斜杠青年”,他们能文能武,在本职工作以外更留下不朽传说和传世名作,这都是宋朝文学文化高度繁荣的力证。
包拯
朱熹
文天祥
岳飞
纵观两宋三百余年,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就占有六席,文有范仲淹、韩琦、文彦博、富弼,史有曾公亮、司马光,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更有朱熹总结宋代理学思想,建立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紫阳学派,在建阳云谷“晦庵”草堂讲学,并校订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宋朝文人学士的辉煌创造可谓是缔造了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2
宋朝瓷器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最能代表宋人生活与文化趣味的“四般闲事”,而茶器、酒器、花器、香器、文房等等物器,都在宋朝被赋予了“雅”的品格。
电视剧《清平乐》官方剧照
这在《清平乐》剧中也有体现,宋朝人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瓷器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载体。
电视剧《清平乐》官方剧照
与唐朝的极尽华美之事不同,宋朝摒弃了前朝的“花花绿绿”,讲究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即为现在通俗所说的“极简”。宋瓷之美,在于其素雅,颜色大多以“天青色”为主,这种颜色用来特指宋代名瓷——汝瓷。而在宋代名瓷中,冰裂纹的瓷器又属当中的精品。
宋瓷冰裂纹
大坛小知识:
“冰裂纹”,也就是开片,又叫断纹瓷,是古代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冰裂纹”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展示出无限的自然美。
说到瓷器,不得不提到这件瓷器中的珍品——定窑孩儿枕了。瓷枕的烧制最早出现于隋代,唐以后日渐增多,为古代寝具,古书记载“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大都为实用的瓶、罐、碗等,孩儿枕是难得一见的器型。
定窑孩儿枕
定窑孩儿枕
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这件定窑孩儿枕,釉色牙黄,工艺精巧,先使用模具烧制成型,再加以精细的雕工,活泼可爱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双臂紧抱置于头下,两脚叠压稍稍抬起,孩儿神态栩栩如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
若说以上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还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那么,以下这件珍珠地划花虎纹瓶更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登封窑作品。该瓶制作规整,线条流畅,色调和谐,绘画生动写实,笔法苍劲有力。
珍珠地划花虎纹瓶
此瓶形似橄榄,圈足,胎为灰褐色,施白色化妆土。瓶身刻划二虎,一站立,一行走,呲牙翘尾,均矫捷凶猛, 搏斗于草丛中,衬以洞石、芭蕉,近底处有一周莲瓣纹,图案以外空白处有戳印的珍珠形小圆圈。
珍珠地划花虎纹瓶
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这件珍珠地划花虎纹瓶与普通的瓷器在颜色和外观上有着较大的区别,该瓶与普通宋瓷的天青色不同,且表面刻有纹路,形象栩栩如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中华千秋颂中的绘瓷图
中华千秋颂中的烧窑图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写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这些对于宋人来说极其日常的生活背后,蕴含着极高的审美修养和出世精神,如今成为传世美学之典范,实际上亦是今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不断发掘和流传。
3
宋朝科技
在文学艺术之外,宋朝的高度繁盛还体现在科技发展中。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在《清平乐》剧中,还曾提及一位名为燕肃的学士。他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擅长音律,工诗善画,还擅长机械制造,并能根据简单的文献记载,重新进行设计。
电视剧《清平乐》片段
北宋的科技水平之高冠绝中华历史各朝代,因为宋朝任用了许多具备多门科学知识的官员,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就由北宋发明家毕昇于11世纪发明,与毕昇同时代的沈括,在其书《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一创造性的发明。
宋泥活字版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十一世纪宋朝的活字排版印刷术,让当时的知识、教育普及,造就了庶民文化,推动了宋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大坛小知识:
南宋时期刻书数量之多,效率之高,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绍兴二年(1132),湖州(吴兴)王永从一家就刊刻了《思溪资福禅院大藏经》,全经5480卷,用时仅一年,参加刻经的工匠多达260余人。宋代刻书总量11000多部,几乎达到了西汉至五代的一半。
宋版书
宋版书是宋代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产物,其中包含的书法美学、雕刻工艺学、排版学、校对学等多门学问,只是宋代工匠精神的一个缩影。
除此之外,指南针的发明也是在宋代,其前身是战国时期的司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留下了历史上对指南针的最早记载。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飞跃,在世界范围内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
——《梦溪笔谈》
同时宋朝在军事武器上的发明——火药,也帮助“重文轻武”的宋朝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敌的入侵,保护了疆土。
在这个物质生活极为富裕,思想精神高度自由的宋朝,富有匠人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宋人们不断为社会带来了极具创造力的变革,如北宋末年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是建筑技术的总结,建筑学家喻皓不仅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经》,还亲自设计、主持建造了13层高360尺的开封开宝寺木塔。天文学家苏颂编著的《新仪象法要》,代表了11世纪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成就,他与韩公廉研制的“水运仪象台”,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
宋人在发明创造上的匠人、匠气、匠心为宋代文化的传承和保留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纵观华夏历史,可能再也找不出比宋人更具人文精神、更富高雅志趣、更独具匠心的一朝子民了。
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说起宋朝,人们以往总以为其国力不如宋金、繁荣不如盛唐,殊不知宋朝更繁华舒适、更开放平和。宋朝,用其清新高雅之风,吹拂了这个浮躁的快餐式审美时代,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震撼。
去年,一部《长安十二时辰》以绝美的大唐盛世画风席卷了一场中国古典风潮;今年,一部《清平乐》又为世人展开了一场宋代人文美学之旅。未来,还会有怎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等着我们去温故而知新呢?大坛在此,与你共同期待~
中华千秋颂
《中华千秋颂》环形彩色浮雕壁画周长117米,高5米,采用了国内十五种天然彩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教授担任总设计。整幅壁画设计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为主线,围绕"先秦的理性精神”“汉唐的包容气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气节”“近现代百年历史"为主题。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人物、文化经典贯穿下来一气呵成,宛如一幅历史的长卷,从悠悠的远古一直到我们亲历的时代。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道路和绵绵不断的灿烂文化。
更多精彩专题,可点击;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监制:昭一
责编:小清
撰稿:Constance
校对: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