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千秋颂】酷暑难当,不如来点冷知识降降温?
进入仲夏以来,气温一直居高不下,实在是酷暑难当。夏日当前,除了浮瓜沉李、静坐纳凉,不知道屏幕前的各位有什么消暑好方法呢?
之前,我们连同四十先贤,为大家介绍了古代文化贤达的消暑方式(回顾可点击👉这里),通过借鉴古人的智慧找到现代解暑的新思路。本期文章,不妨一起来学习中华千秋颂中那些少为人知的冷门知识,给自己浮躁的心情降降温,用知识给久旱的心灵浇浇水吧~
冷知识一:曹雪芹除了写作还精通医术?
对于曹雪芹的认知,不知大家是否只停留在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呢?不说不知道,原来在中医领域中,《红楼梦》中蕴含的的中医文化,也暗藏了很多古人防病治病的智慧哦!据说,书里所涉及的中医学知识,包括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几乎涵盖了中医药体系的各方面,足见曹雪芹深厚的中医学造诣。
曹雪芹(公元1715 — 1762 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辽阳人。清朝著名的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写的 《红楼梦》前 80 回,代表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同时,《红楼梦》中对不少药材的性质、用途的记载表述就非常准确,并且用方纯熟。如钩藤有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作用,是中医常用之品。在第八十四回《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中提及,薛姨妈一时因被金桂气怄,得了肝气上逆,左肋作痛。宝钗先叫人去买了几钱钩藤来,煎了一碗给他的母亲,又和秋菱给薛姨妈捶腿揉胸,写出了多种中医治疗手段。
不仅如此,曹雪芹甚至假借书中人物之口,指出当时病例治疗不当之处。例如《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晴雯因外感内滞,患小伤寒。府中先请来一位大夫,开了紫苏、桔梗、防风、荆芥、枳实、麻黄,结果被宝玉指出,枳实、麻黄为“虎狼之药”,是女孩子体质所不能承受的。后请来王太医,将后几味药材换为当归、白皮,且药材分量稍减。这种做法也为现代中医所认可的,可见曹雪芹对医术的思考之深。
大坛小知识
除了写作和医术,曹雪芹对风筝技艺也是十分了解的,他本身也是一位风筝大师。他有一本遗著《废艺斋集稿》,其中第二册为《南鹞北鸢考工志》,就记载了我国南北方风筝的制作工艺。
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
同时,曹雪芹也善于通过风筝暗示《红楼梦》书中人物的命运。例如,黛玉放风筝前做柳絮词,悲愁和伤感溢出诗外,“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那纷纷扬扬的柳絮就像孤单飘零的风筝,大风一吹就散了,正如黛玉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曹雪芹对各个行业的专研学习,以及对这些技能的融会贯通、运用如流,可谓是古代最厉害的“斜杠青年”之一。
冷知识二:宋朝男子簪花是常态?
簪花,是一种古代装束,将一朵花折下插在鬓发或者帽子上,是一种始于汉代,兴于唐朝的社会风尚。诗人杜牧《代人作》中写道"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和周昉传世名画《簪花仕女图》皆是以女性头戴簪花时的婀娜多姿为体裁创作。
以下这幅《簪花仕女图》的六位女子均着艳丽的华服,发髻高耸,而且佩戴各种大花,有牡丹花、海棠花、荷花、芍药花,辛夷花,体现出贵族仕女游戏玩乐、生活安逸的生活情态。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如果你以为簪花只是女性爱美的专属品,与男性的关系不大,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哦!其实,从唐代开始,簪花不再为女子独有了,男子常常也会簪花。当时簪花与文人墨客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文化的联系也让唐代男子簪花之风渐盛。到了宋朝,簪花已经成为男性的一种雅兴时尚。就连苏轼都写诗称道:“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苏轼(公元1036—1101 年),字子瞻,一字仲和,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我国一代文学巨匠,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对宋词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宋代审美崇尚自然,簪花习俗异常兴盛,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有了簪花的习俗,各种节令或者季节均会插戴不同的花朵或花状饰物于头上。不但如此,簪花在宋代还进一步演变成了一种礼仪制度。
大坛小知识
相传,时任当朝宰相的魏国公韩琦,为躲避官场事非,请旨到扬州担任太守。在任期间,他的官署花园里有一株芍药干分四枝,每枝上各开一朵娇艳鲜红的芍药花。这四朵花十分特别,形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官员。因此,当时的人们便称这种芍药为“金缠腰”,也叫“金带围”。民间流传,此花一开则为世瑞,且簪此花者必位至相位。
《四相簪花图》 (明) 仇英
韩琦觉得奇异,便宴请王珪、王安石、陈升之三人,共赏以应四花之瑞。四人于庭园吟诗雅会,饮酒赏花,还把四朵“金带围”摘下,各自簪戴头上。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此后的三十年间,韩琦、王珪、王安石、陈升之四人,竟先后都做了宰相,“四相簪花”的故事也成为佳话广为流传,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个典故,历代文人墨客屡屡以此题材,创作了多幅有关四相簪花的作品。
冷知识三:“吃醋”的来由竟与唐太宗有关?
“吃醋”除了有食用调料醋的意思以外,更多的是指代人际交往之间的嫉妒之情。不过,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现代社会才有的词汇哦,“吃醋”一词其实古已有之。
唐太宗(公元599—649 年),姓李,名世民,史称唐太宗。他改革政治制度,发展社会经济,提倡学术文化,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贞观之治”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唐太宗既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罕有的英明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相传这一典故出自唐朝的宫庭,当时唐太宗为了笼络人心,要为当朝宰相房玄龄纳妾,但房夫人出于嫉妒,横加干涉,就是不让。太宗无奈,只得令房夫人在喝毒酒和纳小妾之中选择其一,但没想到她刚烈至此,宁愿一死也不愿丈夫纳妾,于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饮而尽。
当房夫人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不是毒酒,而是带有甜酸香味的浓醋。从此,“嫉妒”和“吃醋”两词便融合起来,“吃醋”就成了嫉妒的指代词。
大坛小知识
关于“吃醋”,还有一个名为“河东狮吼”的典故。佛教经典称“狮子吼则百兽伏”,所以佛家用“狮子吼”来比喻佛祖讲经声震寰宇的威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陈季常,他妻子柳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子,每当陈季常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时,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墙壁,把客人骂走。平时陈季常很喜欢谈论佛事,事后苏东坡借用狮吼戏喻其悍妻的怒骂声,作了一首题为《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的长诗。
东坡先生无一钱……只有双鬓无由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
——苏轼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诗中的龙丘居士指陈季常,河东是借用唐代诗圣杜甫关于“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暗喻陈妻柳氏,另外柳氏也是河东郡(今山西省)的显贵姓氏。这首诗极为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凶悍以及季常无奈的景况,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
冷知识四:范仲淹从未去过岳阳楼?
说起岳阳楼,相信许多人想起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这篇传世名作让世人记住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慷慨豪言,也让我们记住了范仲淹这位爱国名臣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不过,大家可曾知晓,在写成《岳阳楼记》前,范仲淹可从未去过岳阳楼。
范仲淹(公元989—1052 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位很有思想的政治家、教育家,在所到之处兴办学校,培育人才。他多年抗击西夏,最终达成中夏之盟,保证了边疆的长期和平。范仲淹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主张诗文创作要“文以载道”,并将边塞风光引入词的领域。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受好友滕子京所托写就的,当时是滕子京贬谪到岳州为官的第二年,因为需要修建岳阳楼,于是就找来自己的好友范仲淹编写记录。但由于当时范仲淹因自请外出巡守,未能亲临岳阳楼现场眼看此景。于是,滕子京向范仲淹修书一封,并附上一幅命画师画好的《洞庭晚秋图》,令范仲淹观赏以作记。这封信名为《与范经略求记书》,记载于《巴陵县志》。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仅仅数句,范仲淹便将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笔下,实在难以让人相信他并未踏足过岳阳楼,可见其文笔之精锐,不得不让人叹服。
以上这些关于中华千秋颂中文化贤达的冷门小知识,你都学会了吗?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单是其中一位先贤名仕、一件传世文物,背后都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优秀品质和不为人知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掘。每一次探索,也许都会打破我们原有的认知,带来全新的感受,历久弥新,常看常新。
夏日炎炎,加之疫情当前,请各位注意个人卫生安全,切勿随意外出哦~这个酷暑,不妨与中华千秋颂来个“云图之旅”,通过多种高科技手段,学习更多有意思的小知识吧!
中华千秋颂
《中华千秋颂》环形彩色浮雕壁画周长117米,高5米,采用了国内十五种天然彩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教授担任总设计。整幅壁画设计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为主线,围绕"先秦的理性精神”“汉唐的包容气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气节”“近现代百年历史"为主题。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人物、文化经典贯穿下来一气呵成,宛如一幅历史的长卷,从悠悠的远古一直到我们亲历的时代。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道路和绵绵不断的灿烂文化。
更多往期精彩,可点击: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监制:昭一
责编:丝雨
撰稿:Constance
校对: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