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千秋颂】欢迎登陆火星,请接受这份封存千年的赤色浪漫
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以两千多年前屈原的长诗《天问》开篇为始
天问一号带着中国历代以来对浩瀚宇宙的好奇
开展新的征途。
天问火星探测器、嫦娥登月探测器
夸父计划太阳监测卫星计划
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
这些航天探测计划的命名来自中国古代神话
展现了华夏文化的神秘、深邃和宏大
也抒发了写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藉此机会
我们不妨通过“中华千秋颂”中的精彩复刻
好好认识隐藏在火星背后的
“中国式浪漫”
🚀
01
什么是“天问”和“祝融”?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千秋颂小知识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截至2021年5月7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发射369次。右图为“中华千秋颂”壁画中的“长征三号乙火箭”。
2021年4月24日,中国首辆火星车被取名为“祝融号”。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
点击视频,感受天问一号与祝融号的风采
“天问”取名于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天问》。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屈原
中华千秋颂
屈原(约公元前340-278年)名平,字原,楚国贵族,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楚亡后殉国投江而死。《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后人每年端午节用吃粽子、赛龙船的形式来纪念他。
“天问一号”此行的目的正是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进行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正正表现了屈原诗中的探索精神。
而火星车“祝融”则取名于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在古语中,“祝”的本意是古代主持重大祭典的部落首领和宗教领袖,“融”有光明的意思,因此“祝融”可以引申为祈祷光明,追逐光明,向往光明之意。
02
为什么要探索火星?
火星是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因其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也被称为“红色星球”。古汉语中因其荧荧如火,且位置、亮度时常变动让人无法捉摸而被称为“荧惑”。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其中一星,红光荧荧似火,时而由东至西,时而由西至东,故名荧惑。”
对于火星的好奇,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科学技术缺乏的古代,人们竟时时留意这颗红色星球的动向,并将观察记录在案。
航天小知识
在二十八星宿中,火星属于东宫苍龙的心宿,代表天王及太子、庶子。因此,荧惑星的位置显得格外重要,它的运行轨迹会引发一系列天文现象,如“荧惑守心”“荧惑入太微”等。
有二十四史第一史之称的《史记》曾记载:“礼失,罚出荧惑,荧惑失行是也。出则有兵,入则兵散。以其舍命国。荧惑为勃乱,残贼、疾、丧、饥、兵。”可见,在对自然现象缺乏了解和解释能力的古代,人们视火星为“灾星”。
司马迁
中华千秋颂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90年)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又名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人。他所创立的纪传体成为后世史家修撰官定“正史”的唯一模式,《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历史著作。
据统计,“荧惑守心”在历代文献中共有23次记载,居然有17次未曾发生。而自西汉以来的近40次真正发生的“荧惑守心”,却未见资料显示。由此可见,这一天象已经沦为操纵政治的工具。
千秋颂小知识
明清时期,有识之士对“荧惑”星占应事提出了质疑。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谈天》中,以日食为主题,用汉景帝和王莽、武则天和李世民等作对比,驳斥了星占应事的荒谬。右图为宋应星于1637年所著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火星得到了正名,且对火星的了解越深,人们对它的期盼则越来越高,如今的火星是人类未来移居星球的重点考察对象。
在此目的之上,各国开始了对火星探索的研究和实践。2011年,中国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被名为“萤火”,与火星古称“荧惑”谐音,同时也借用了鲁迅的名言中的一层深意:“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从遥望到触碰,这一过程中华民族走了上千年,但这样的千年并非虚度。带着各朝代、各地域、各民族的人民在千年中为这颗红色星球誊写的无数传奇篇章,带着世世代代的炽热目光和赤色浪漫,“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不仅接通了地球与火星的连结,更串联起中国古今文明的对话。
-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从屈原《天问》到火星探测“天问一号”
从神话《祝融》到火星车“祝融号”
我们千年求索,只为拥抱星辰大海
以太空为卷,航天器们书写了自己的浪漫
以千秋为卷,中华千秋颂则留下了千古印记
“我们”的存在
都是为了响应那千年前的发问
都是为了搭建文明沟通的桥梁
“火星哋萠伖們,沵們恏
我们是中华千秋颂”
.
.
.
中华千秋颂
《中华千秋颂》环形彩色浮雕壁画周长117米,高5米,采用了国内十五种天然彩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教授担任总设计。整幅壁画设计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为主线,围绕“先秦的理性精神”“汉唐的包容气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气节”“近现代百年历史”为主题。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人物、文化经典贯穿下来一气呵成,宛如一幅历史的长卷,从悠悠的远古一直到我们亲历的时代。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道路和绵绵不断的灿烂文化。
🎉 来自火星的小彩蛋:
6月11日至8月31日,《火星2035》沉浸式科学艺术展将在中华世纪坛登陆,就趁这个机会快来现场和“祝融号”同步感受一下“火星上的生活”吧!
点击下方海报,查看更多展览介绍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监制:昭一
责编:心宇
撰稿:Constance
校对: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