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解读】从诺曼底到《日出·印象》(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 Author 李军
7月16日,“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展,展览精选了61幅以法国诺曼底地区艺术为主题的35位艺术大师真迹,深具艺术价值。
我们特邀展览学术顾问李军教授撰文,从学术视角深度剖析策展的内在逻辑,揭露被以往艺术史叙事所遮蔽的另一个故事,原文将分为三部分进行连载。
第一部分:从诺曼底到《日出·印象》(一)
#展览学术顾问
李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曾任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系、哈佛大学艺术史系访问学者,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第二部分
Part.2
# “水”的理论
诺曼底区别于巴比松的地方,在于它有远为辽阔的水面。塞纳河从巴黎出发一水逶迤直到翁弗勒尔出海,北上往东,一路上是一个个著名的滨海胜地勒阿弗尔、埃特勒塔、费康、迪埃普、加菜和敦刻尔克;一路往西,则是同样著名的海景城市特鲁维尔、多维尔和瑟堡一线。但令人诧异的是,从透纳到布丹,诺曼底的表现者画了无数的水面,但却几乎没有发现“水”。
例如,透纳画面聚焦的中心往往是海面上的景观(船、风暴和大气),水面所起的仅仅是折射倒影的作用;库尔贝笔下的海面是物质化的,厚重滞腻犹如泥浆或熔岩;布丹被柯罗誉为“天空之王”(the monarch of skies)——其关注的中心是天空、云彩及其物质化的表现。作为布丹的学生,莫奈早年的海景画中,焦点依然是天空,水面也承袭布丹的惯例,倾向于物质化的表现,但已开始呈现莫奈自己的特色:水波先是被处理成程式化的短促的线条(图8);然后,水面开始具有与天空平分秋色的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晚霞和船的形体开始在水面的倒影中消融为不规则的色点和色块(图9)。
图8 莫奈《翁弗勒尔济病院附近的灯塔》
(The Lighthouse of the Hospice Honfleur),
油画,1864,苏黎世美术馆
图9 莫奈《翁弗勒尔的拖船》
(Halage d’un bâteau, Honfleur),
油画,1864,Rochester,Memorial Art Gallery
长期以来,统治欧洲画坛的古典主义和学院派有两大教条:第一,认为素描和线条反映的是物体固有的形状和本质,而色彩则是附加在形状上的非本质的东西,借用安格尔的著名表述,即“色彩是虚构的,线条万岁”(注7);第二,色彩尽管不是本质,但色彩仍然是物体固有的,是物体在白光中呈现的形态,可以通过调色板上的主要颜色加以混合调配,并根据明暗的差别而加以运用。但是,外光画法导致物体的固有色会受到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变化;换句话说,色彩的本质仅仅是物体在光的作用(反射和吸收)下而产生的性状,因而在外光画法下,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基本教条会遭到毁灭性的挑战。首先,形体在外光照射之下会因为明暗的差别而变得破碎和不完整,在这种意义下,完整的形体和线条反而是一种虚构;其次,物体对于视觉呈现的色彩并不是所谓的固有色,而是固有色的光谱性状在光源色和环境色作用下产生的复合效果。
但是,一种不完全的外光画法(如在室外起稿在室内完成)会导致在室外被挑战的古典主义原则一定程度上在室内得以修复(如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情形那样),作品仍然可以表达想象中的形体或作者主观赋予的意图、思想和情调。只有纯粹在外光下完成的作品才能彻底颠覆和消解古典主义、学院派的形体完整性原则和色彩固有性原则,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景物需要一种纯粹的外光画法来完成呢?
答案就是“水”,而且是诺曼底的“水”。而这一工作恰恰开始和完成于莫奈和他对于水和水性的研究;正是这种研究导致印象主义终于成为今天的印象主义,也使得只有莫奈才足以配得上这种版本的“印象派之父”的称号。
这是因为,在环绕着我们的世界中,水几乎是物理形态最为复杂多变的物质;水没有形状,却可以在瞬间呈现出任何物体的形状;水无色透明,却可以容纳世界上任何的颜色;当它静止时,它如同一面镜子,具有折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能力;当它运动时,它会呈现出一切狂暴的形态。水是世界中的物质,但它也是物质中的世界,是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水也是世界上最为敏锐善感的物质,可以容受世界上任何最为轻微的变化。当水面出现涟漪和波动时,水的镜像作用非但没有消失,而是变得更为微妙和丰富。犹如镜子破碎时,一面镜子变成了万面镜子,潋滟万端的水面事实上是由无数个世界的碎片组成,每一个碎片都能够折射每一个我们和我们所在的世界。在无数高光点和倒影的交替中,古典的明暗过渡原则和形体的完整性原则被彻底颠覆;光源色和环境色重重叠叠交织在一起,因水的上下起伏和左右运动,古典的固有色原则也遭到破坏,形成一个变化万方而又瑰丽无比的形色世界。当人们试图在画面上努力捕捉这个现象时,也是人与水邂逅相遇之际——在这一瞬间,“水”第一次被艺术发现了。
事实上,在莫奈和印象派之前的任何艺术中,水都是作为被表现的对象和物质客体而出现的;而在莫奈和印象派的世界中,水第一次作为针对我们的主体而存在——根据光学的原理,我们在物质中看到的每一个高光点,都是光源色通过该点反射到我们眼睛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在闪烁中,在我们看到它们的同时,水正以它们无数只眼睛看着我们。
正如前述,这一过程始于1864年的翁弗勒尔,开始于莫奈在那里的海景中追踪光与水的颤动,追踪世界的纯粹运动的时刻。从这一时刻开始,我们大致可以追寻出如下的线索或链环:
1865年的巴比松(《草地上的午餐》,图10);1867年的阿让特伊(《圣阿德烈塞花园平台》)—1869年的蛙塘(《蛙塘岛》《蛙塘岛的浴者》,图11)—1871年的伦敦(《威斯特敏斯特下的泰晤士河》)和1872年的勒阿弗尔(《日出•印象》)—1877-1878年的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1878年6月30日的圣德尼大街》,图12)—1897年之后的吉维尼(《睡莲》系列),愈往后面,愈是一个我们所熟悉的莫奈和印象派;出现在链环中的每一个地点,分布在从巴黎出发沿塞纳河到达诺曼底的水路的沿线,也就是说,总体上属于诺曼底水网系统的一部分。
图10 莫奈《草地上的午餐》
(La déjunner sur l’herbe)(局部),
油画,1865,Muséé d’Orsay
图11 莫奈《蛙塘岛的浴者》
(Bain à la Grenouillèr),
油画,1869,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图12 莫奈《1878年6月30日的圣德尼大街》
(Rue Saint Denis in Paris, Festival of June 30, 1878),
油画,1878,Muséé d’Orsay
这里遵循着一个从水景到园景、到城市再到水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把莫奈从水景中提炼出来的观察角度和表现技法,逐渐挪用和弥散到其他领域、其他景物的过程。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从水景到园景的挪用之所以可能,事实上仍然遵循着相同的光学原理。因为森林中的光斑其实是投射到物体上的光源色,而树叶和花草类似于光斑的闪烁表现,其实也与水波一样,是物质如镜像般反射周遭物体的高光和环境色而已。
哲学家达弥施(Hubert Damisch,1928-2017)指出,他要建构一种“云的理论”,以容纳无法被西方古典线性透视法所表现的无限的天空和不规则的云,并开拓“一种新的风格,即不再强调事物的线形以及透视构成,而是强调形状的消失和光线的作用效果”(注8)。然而,“云的理论”似乎只能阐释莫奈的老师布丹,因为在后者那里,确乎是天空和云成为了绘画的焦点。
遗憾的是,达弥施没能更进一步提到一种本文在这里发展的“水”的理论(la théorie de l’eau),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能更为准确地阐释莫奈一生尤其是晚期莫奈创作《睡莲》系列画作的革命性突破:不仅形在水中消解,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难以区分,更重要的是,画面、画布与水面的三重平面性,与吉维尼花园所在的诺曼底,完美地融为一体。
— 未完待续 —
注释部分:
7.« La couleur est une utopie, vive la ligne ».参见Charles Philipon (Directeur de publication) , « RÉPUBLIQUE DES ARTS.Duel à outrance entre M. Ingres, le Thiers de la ligne, et M. Delacroix , le Proudhon de la couleur», Album du journal pour rire, 1848, Paris.
8.余伯特•达弥施著,董强译:《云的理论——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绘画史》,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司,2002年版,第210页。
展览将持续至十月
欢迎大家前来现场观展
亲身感受诺曼底与印象派画作的魅力!
大坛展讯
《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
展览时间
2021.7.16-2021.10.15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 二层世纪大厅
票务信息
优惠票68元
单人票98元
双人票178元
扫码进入“中华世纪坛”小程序购票参观
监制:昭一
责编:心宇
供稿: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
校对: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