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微课堂】大众篆刻:从“金石味”到“玻璃微珠味”
大众篆刻:
从“金石味”
到“玻璃微珠味”
至今为止,「大众篆刻」在材料的开发上,以玻璃微珠最具代表性。这种材料硬度好,质地细密,可塑性强,能够调配出各种色彩和质感,现代感强,还便于机器刻制,成本低廉,适合普遍地使用。由此可以说,玻璃微珠是在篆刻材料开发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和标志性产品,非常成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奥运印社集体创作
采用玻璃微珠制成印章
可玻璃微珠的使用带来了一个问题:它会影响篆刻的艺术效果吗?如果有影响,那会是怎样的影响?
对于篆刻的艺术效果,我们常爱用“金石味”三字来形容。那“金石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味道呢?
青铜是古代印章的主要材料之一,也就是所谓的“金”。在这种材料上铸造或凿刻印文,由于受到当时的工具和制作方法等的局限,就使印文显得拙朴。这种印材存放的时间久了,字迹还会氧化腐蚀,变色变形,让后人看了,觉得独具特色,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金”味。
恢复高考
赵国成设计
采用玻璃微珠制成印章
古时还有碑刻,制碑都用石材。可石碑长久暴露在露天里,风吹日晒,会被剥蚀,造成字迹的斑驳模糊。元末明清的流派印章大多采用石材,存放久了,也会出现风化干裂的情况。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因为采用刻刀刻制,会带上刀痕,或造成石头的崩残,凡此种种合在一起形成的艺术效果,估计就是所谓的“石”味。
依法治国
凌云设计
采用玻璃微珠制成印章
把这种“金”味和“石”味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金石味”。由此可见,所谓的“金石味”,有一部分来自作者有意的创作,还有一部分则来自材料、工具、制作方法以及印章的自然变化。它不是一种艺术创意,而是出自历史条件的局限。这就好比非洲的人像木雕,一看就比例失调、造型不准、细节缺失,虽然看起来朴实原始、天真烂漫,却并非来自非洲人的刻意为之,而是受制于他们的雕刻水平的局限,不得不如此。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国建材凯盛科技团队集体设计
采用玻璃微珠制成印章
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必过于认同这种局限,更不应把它当成篆刻艺术的标准或正统,大加追慕。当然,人们也可以喜好这种充满时间感的“金石味”,并在创作中予以借鉴和吸收,吴昌硕就是如此,还摸索到一些把印章做残做旧的小技巧。对这种“金石味”,如果采用电脑设计,以玻璃微珠作为材料,通过机器刻制出来,也并不困难,甚至轻而易举,效果也很好。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高振寰设计
采用玻璃微珠制成印章
但是,篆刻的艺术效果并不限于“金石味”,还有更多的味道,即更多的艺术效果。篆刻是遵循汉字的笔画、结字规则等进行设计的线条艺术,其线条、结字以及处理方式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的材料、工具以及制作方法等的出现,就必然带来新的艺术效果。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现代篆刻就应该有现代特色,体现现代的审美标准,成为现代生活和精神的反映。这绝不是对传统的背弃,而是对篆刻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传统的最好继承。
玻璃微珠印材
如此说来,今天的篆刻就不必一味地尊古摹古,追求“金石味”,而是应该追求“玻璃微珠味”。
作者介绍|
马俊华,大连金州人,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供职于高等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大众篆刻的普及、推广和研究工作,兼任(全国)教育书法协会篆刻艺术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顾问,以及由教育部语用司主办的2019年中华诵写讲大赛学生篆刻大赛评委会副主任等职,有书法、篆刻和国画作品参加“印记中国——大众篆刻作品展”“全国教育书画邀请展”等展览,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印章艺术》(合著)等。
篆刻微课堂
字里行间 方寸大千
以印寄情 以史明志
篆刻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中国的篆刻艺术始于商朝晚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篆刻”成功列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金石篆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延展项目。艺术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篆刻诞生之初的实用功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演化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随着汉字的逐步简化和普及,推广语言汉字应用,让更广泛的青少年通过文字和篆刻艺术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广“大众篆刻”的首要目标。
监制:昭一
责编:阿清
供稿: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
校对:桃盏
往期精选